第93章 瘋狂升官

“陛下,大喜啊……呃,陛下,臣是說,山海關前線,今日總算傳回些意外之……好消息。”

想好了如何推卸鬆錦大敗的最後那部分罪責、搞明白了張名振鄭成功的軍功後,陳新甲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官場老油條,當然是連夜進宮求見,要跟崇禎分享。

前天慘敗覆沒的噩耗傳回時,可沒見他這麼積極、怎麼着也得“先覈實確認”一天半宿的才上報。而喜報的待遇就截然不同了。

或許是因爲太興奮,饒是他覲見之前,已經想好了怎麼說,可事到臨頭還是差點沒忍住,幾乎嘴瓢了數次。

最後纔算是硬生生把“大喜”憋回去,改口成“意外之喜”、再改口成“意外的好消息”。

沒辦法,鬆錦大敗的悽悽慘慘主基調擺在那兒。

明明是大敗撤退,難道撤得相對有序一點、多救回了一點部隊、殺了點冒進追擊的小股敵人,就特麼能算喜了?

崇禎原本已經有些神經衰弱了,這幾天聽到陳新甲出現就煩躁,就像一個去開家長會的差生家長,每次拿到成績單都會不由自主心驚肉跳幾秒鐘。

面對陳新甲咋咋呼呼的樣子,崇禎當然是氣不打一處來:“有話就說,吞吞吐吐到底什麼消息!”

陳新甲這才斂容正色回稟:“回陛下,剛纔下午得報,塔、杏之戰好歹爲鬆錦之戰挽回了一些敗局,接應救回部分兵馬,並殲滅追擊之敵一部。”

陳新甲靈機一動,臨時創造了一個專有詞組“塔杏之戰”,似乎把塔山和杏山的戰鬥從鬆錦大會戰中拆分出來,那就可以獨立爲一場新的勝仗戰役了。

輸掉的是前一場戰役!但後一場戰役稍稍找回了些場子!

這個話術果然說得崇禎一愣,心理賬戶的暗示預期也隨之變化,似乎覺得“鬆錦大戰確實已經蓋棺定論了,鬆錦大戰的損失已經是沉沒成本,後續翻盤迴來的都是新賺的”,那感覺一下子就不一樣了。

陳新甲擅長察言觀色,看皇帝表情,就知道這次暫時矇混過去了,連忙趁熱打鐵詳述戰果:

“陛下,詳情是這樣的:上個月,南京戶部侍郎沉廷揚上奏,言及因漕運改海已至第三年,且承運遼東軍糧,以至漸爲倭寇、韃子海盜及水師覬覦。

周閣老當時集議,准許比照原漕運總督故例,設海路護漕四營,暫以歷任寧紹海防、黃隨遊擊的張名振督領,另有海運提舉鄭成功負責統籌。

不想此番張名振、鄭成功運糧至山海關後,返航時突遇風浪,不得不變更航道、貼岸繞行,漸近塔山沿岸,遇塔山守將李輔明部突圍士卒,得知塔山李輔明、杏山曹變蛟,均糧盡急需突圍。

張名振、鄭成功便不及請示,自行靠岸奪回被建奴佔據的筆架山水寨,接應兩部人馬。最後竟在塔山、筆架山、及附近海面連勝建奴三戰!

於塔山殲滅建奴一個甲喇,擊斃阿濟格麾下參領額爾逼,又於筆架山殲滅建奴一個甲喇,擊斃阿濟格麾下參領庸桂。

再於筆架山阻擊中數次擊退阿濟格、阿巴泰與濟爾哈朗一部進攻,殺敵千餘、傷敵無算。

並大破由漢奸降將孔有德所率、迂迴偷襲筆架山的建奴水師,殺敵俘敵數千、滅建奴漢軍旗正紅旗一部,繳獲戰船數十艘。

張名振、鄭成功於筆架山前後堅守四日三夜,五戰五捷,殺傷建奴真韃五千餘人,斬首兩千三百餘級。傷梅勒額真一人、殺參領二人、殺傷左領十一人。

殺傷漢蒙奸逾萬,斬首兩千餘級、生俘兩千餘人,殺漢軍旗參領一人、傷一人,左領無算。只因大部分爲海戰擊退孔有德部所取得戰果,海上敵船沉沒,難以斬首。

另救回李輔明部五千餘人、曹變蛟部近萬,皆已海路護送運回山海關!”

陳新甲洋洋灑灑,語氣激昂,說得中氣十足。

要不是鬆錦大戰十三萬明軍主力、最後除了這小兩萬人回來、十一萬整都或死或降。那這場勝利,還真就值得大明舉國歡慶了。

而且,陳新甲顯然再次做了假賬,如果鄭成功或者李輔明在場,聽了他粉飾後的數據,肯定會瞠目結舌——

剛纔報的那些數字裡,對於建奴真韃的殺傷人數,陳新甲倒是沒怎麼敢造假,因爲韃子都是陸戰中殺的,還是守水寨,大部分人頭都能砍到。

但是對於殺漢奸蒙奸軍隊的戰果,陳新甲已經在前方報回來的數字上狠狠注水了好幾成,爲了好看一點。

而對於救回來的曹變蛟李輔明部人數,就更是瘋狂注水——鄭成功送回給曹李二將的舊部,第一批只有五千人。

後續又激戰數日,產生了一批新的傷員,鄭成功就又送了一千人,加上那三十條無法越海遠航的朝鮮戰船,就由這一千人開着船回去,也不用返航了。

所以前前後後,曹變蛟李輔明只找回了六千舊部,外加三十條還算堅固的戰船。

剩下的鄭成功都說跟韃子和孔有德連番血戰、損失掉了,兩人也沒多懷疑。或者說就算稍有懷疑,但想到張名振、鄭成功冒死來援的救命之恩,他們也不計較了。

要是沒有援軍相救,他們連回來六千人都做不到。

可是,曹李二人在向上彙報時,卻加了點添頭,他們覺得只逃回來幾千人聽上去太慘了,就按照“突圍一萬一千人”上報,直接翻了將近一倍,好歹夠到了五位數。

而曹李敢於虛報的理由也很明顯——大明的軍隊吃空餉都吃了快二百年了,難道皇帝和兵部還能實際覈查?就算是湊數的,多報點人來年繼續拿軍餉才能多拿。

只是曹李虛報之後,到了陳新甲這兒又虛報了一道,跟崇禎說時,一萬一千人又變成了一萬五以上。

反正層層吃空餉,債多不愁蝨多不癢。

這普天之下的正牌官軍,估計也就沉樹人和鄭芝龍那些頂級富商的部隊,沒有吃空餉了。

他們是巴不得朝廷多給點招兵額度,給多少編制就塞滿多少人,至於軍餉可以自籌都沒問題。

崇禎聽陳新甲詳盡報賬,臉上終於也漸漸恢復了血色。

不幸中的萬幸啊!

“好!好!好!我大明果然還是有忠勇奮迅之士,竟能因緣際會,主動救援友軍、奮戰擊奴!可謂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如此忠義之士,怎能不賞!陳卿,此事當如何處置?兵部可有議賞草桉?”

陳新甲鬆了口氣,連忙說道:“以我大明軍法故制,職方司評定,往昔有副將、參將力戰擊斃建奴參領、並殲滅其部者,即可酌情升爲總兵。

只是這張名振原先升爲副將,便已是臨時破格,只因護漕各營草創,缺乏軍官,由其暫代,如今若是在升……”

崇禎想都沒想,直接拍板:“如此忠勇悍將,當然該直升總兵!無需多疑,就以張名振爲護漕總兵,統領我大明護漕水師各營!”

大明的軍功賞罰還是很有章法的,滅一個建奴甲喇、殺其參領,升總兵並不過分。

別看一個參領只領一千五百真韃士兵,可滿洲八旗一共四十個甲喇,也就有四十個參領。

要是大明能出四十個總兵的官職,就把建奴全軍殺光解決掉,怕是崇禎做夢都要笑醒,這買賣太划算了。

於是大筆一揮之下,不但張名振直升總兵,他麾下之前擔着各營守備職務的中層軍官,也都紛紛再次升遷。

比如原本兩年前還只是沉樹人身邊一個家丁的沉練,這次出戰已經是張名振麾下三守備之一,此戰打完也直接升到遊擊了,可以統領兩個營。

中間還跳過了“都司”的級別,直接跳級升官。

從家丁到遊擊,只用了兩年,自然會讓這些家丁對少爺愈發忠心不二,這支大明的軍隊,其實就是沉樹人的私兵了。

而升官之後,帶來的一個更顯着的好處,就是沉家可以名正言順地擴大“護漕”兵力的規模了。

大明制度,漕運總督一貫可以擁有六營漕兵,滿額編制是兩萬多人。

當年沉樹人穿越之初、漕運總督還是朱大典時,就已經佔滿了這些編制了。後來去年年底漕運總督改成史可法後,也佔據了這個編制。

沉家原本靠周延儒的幫襯,只是搭建了三個不滿編的營、實際上賬面才五千戰兵,都是從沉家家丁和黃州軍抽調來的。

這次出動的一萬人,實際上還有五千是沉家的海運水手,法理上不算兵,朝廷也不用給軍餉,工資全是沉傢俬掏腰包。

周延儒當初也不是不想幫沉家爭取更多,而是朝廷上有阻力,財政也吃不消,反對派的理由也很充分:

朝廷不是說好了要花五年時間,徹底實現漕運改海麼?現在才第三年呢!如今海運理論上也只佔到六成運力,還有四成需要陸運走運河。

所以,海運那邊當然不配足額配滿六個護漕營、給三個就不錯了。史可法這邊還要留三個營編制和錢糧,畢竟運河沿線的流賊、盜匪還是要繼續剿的。

如今這一戰打完,算是幫沉家的海軍編制提前走完了這兩年路,直接一步到位成長爲了完全體。

而擴軍所需的兵源,其實也不用朝廷操心——張名振弄回來曹變蛟部突圍士兵,實有一萬餘人,李輔明部,實有七千人。

外加後續幾天收編了零星逃來的洪承疇部四千餘人,俘虜的孔有德部東江戰俘千餘人,合計增加了漢族邊軍老兵兩萬三千餘人。

這裡面要刨掉還給曹、李的六千人,剩下大約是一萬七千餘人,另外還有一千五百名朝鮮鳥銃兵成建制投降。

再加上這幾天守營戰中、張名振本部人馬的數百名戰死、上千人負傷(最初攻打筆架山水寨時,死傷的都是沉家軍精銳,但後續幾天守營,沉家軍死的很少,因爲都是讓李輔明曹變蛟的兵扛線近戰承受傷害,沉家軍以躲在防禦工事裡遠程輸出爲主),還有鄭成功打海戰的損失。

全部加減相抵,最終沉家軍實際淨增一萬七千人。

出發的時候是五千戰兵、五千水手,回來竟有了兩萬兩千戰兵,五千水手。

這兩萬兩千士兵,名義上剛好填滿護漕軍六營,名實相符。沉廷揚回頭就可以名正言順從南直隸今年收到的厘金裡,足額抽出兩萬兩千士兵的軍餉,發放給這些部隊。

如此,就可以不再用沉家的私人財產養軍隊了,日常基本開銷可以由地方商業稅承擔,既確保了部隊對地方的保衛決心、士氣,又不會讓沉家負擔重,沉家最多隻要承擔日後作戰時的臨時賞賜激勵。

崇禎心情大好,大致敲定了對武將的賞賜後,又看了一下陳新甲剛列出來的清單,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鄭成功爲何沒有升賞?還有最初定策建議護漕的沉廷揚,這纔是最大的定策之功。”

陳新甲忙說:“陛下您忘了,這鄭成功是文官,升賞也該歸吏部文選司管,我兵部職方司只管武將。至於沉侍郎,自然更不歸兵部管了。”

崇禎拍了拍腦袋,意識到是自己昏頭了,連忙吩咐身邊的宦官:“傳周延儒!”

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章 奮勇爭先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6章 忠奸難辨
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85章 阿濟格到底有什麼陰謀第47章 我講完了,誰贊成,誰反對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220章 招降李定國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35章 殺張獻忠者封侯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318章 范文程:活不下去不要怪朝廷!要怪南方狗終止了漕運!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36章 別把明朝文官想得太有節操,賞賜再高他們也只想補刀搶人頭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章 打折只會剁爪更狠第251章 以潞王監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2章 反攻序幕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50章 整軍備戰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250章 不知先帝口諭能不能算遺詔?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180章 不得消停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328章 挖的坑全填完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353章 以秒殺速度光復山西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87章 小宛紡紗機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122章 棋逢對手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138章 別跟我解釋,去跟陛下解釋吧。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100章 我見猶憐,況小賊乎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章 奮勇爭先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89章 柳如是擊鼓抗金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315章 炮決尼堪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6章 忠奸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