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

二月底的華北大地,春耕已經開始了半個月。

但小冰期的酷烈環境,依然時不時來一場細小的春雪,註定會凍壞一些發芽早的秧苗,導致今年又是一個歉收之年,百姓苦不堪言。

歷史上,崇禎十六、十七這兩年,是明末天災最頻繁酷烈的兩年。明朝最終在這個時間節點突然完蛋,並不完全是巧合——

仔細看一下歷史細節,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的那些班底,從規模而論,至少一大半都是崇禎十六年之後突然裹挾到的,

那兩年裡他們的擴張速度簡直就像是額外開了一個掛,比前些年快得多,像是突然突破了一個閾值臨界點,打通任督二脈,隨後一瀉千里。

顯然,從客觀自然來說,正是因爲那兩年裡災害的酷烈,突然徹底活不下去的百姓數量,又暴漲了一個數量級,給了所有流賊酋首無盡的裹挾資源。

而歷史往往也會告訴人們一個經驗:連續的大災起來之後,往往並不會因爲一個王朝的滅亡就結束。

大災本該持續個三四年的,如果前兩年剛過完前一個朝代就亡了,那後一個朝代趕上來後,還得再扛一兩年的劇烈災害餘波。

老天爺纔不會因爲明亡了就突然停止災害。

只不過,按照原本的發展,清朝入關後的最初階段,雖然也災害慘烈,但恰好趕上了往南轉移矛盾的擴張期。打下江南後又能立刻依靠剃髮令屠城海量的人口,把南方的物資餘糧都搶過來,才維持住了自己的統治。

按照後世考證,明清之交這場持續三年多、接近四年的旱澇蝗瘟疊加大災,能從崇禎十六年一直到順治三年(順治元年和崇禎十七年是重合的,所以崇禎十七年過完後再拖兩年,能一直到順治三年)

順治四年之後,災情才逐步減緩,百姓的生產和休養生息纔算漸漸恢復,一直到順治六年後,災害問題纔算基本翻篇,

但北方除了京城以外的其他地區,也依然要再恢復到順治八年,才能確保地方財政收支平衡,不用靠搶劫和外運來維持地方糧食自給。

四年緩災,六年停災,八年自給。

然而現在,隨着多鐸、尼堪的連番戰死,至少相當於兩個整編旗的滿人部隊被成建制全殲,還有不少部隊被重創。

清廷用以對外轉嫁矛盾、解決糧食不足的歷史車輪,被硬生生擰斷了車軸,再也無法滾滾向前了。

……

消息傳到京城時,作爲攝政王的多爾袞,自然是震驚、悲痛兼而有之,還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不安。

不光大清的國運變得晦暗難明,連他多爾袞個人的政治前途,也都蒙上了濃濃的陰影——

當初黃臺吉剛死時,他和濟爾哈朗的攝政地位是相當的。豪格雖然給他和濟爾哈朗達成幕後交易、壓制住了,但如今豪格在軍中在朝中,也還是有些微影響力的。

只不過,濟爾哈朗相對垂垂老矣,進取不足。黃臺吉死後數月,清國就遇到了崇禎被殺、吳三桂縱清軍入關的天賜良機。

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多爾袞是堅決的主戰派,堅持響應吳三桂,帶兵打進北京城,還堅持讓年少的順治帝遷都北京。

而豪格、濟爾哈朗這些保守派,在這一系列問題上,都或多或少失分。很多滿清守舊派都擔心把國都遷入關後,將來失去了戰略縱深,若是中原有變,再想退回關外都會多有不便。

多爾袞再次力排衆議,堅持定都北京,然後分遣兩位同母兄弟西征和南征,分別對付李自成和南明,

他大清在一年內打下那麼多土地,這才讓多爾袞個人的威望上升到了巔峰,也讓濟爾哈朗和豪格徹底失去了爭權的可能性。

可以說,多爾袞的地位,也不是內鬥小陰謀搞來的,那是有實打實的開疆拓土、定策之功的,內鬥的伎倆只是輔助,打鐵還需自身硬。

但現在,隨着多鐸戰死,南征軍大部被滅,多爾袞能掌握的依然忠於他個人的軍隊,等於是直接減少了一半!說是被斷一臂絕不爲過!

豪格和濟爾哈朗,還會繼續乖乖聽他的麼?他還壓得住麼?

……

悲痛歸悲痛,問題還是得解決,

所以在得到尼堪也死了的消息後沒幾天,多爾袞就私下裡找到了一同輔政的鄭親王、“信義輔政叔王”濟爾哈朗,想跟他商量下一步的軍政大略。

核心問題只有一個:短期內,要不要繼續下血本,儘快組織起新一輪的南征!

兩位“攝政叔王”和“輔政叔王”,也沒什麼好避免僭越的,反正皇帝還是個小孩子沒法親政,兩人就在武英殿內展開了這次會商。

多爾袞是個滿臉大鬍子的壯碩大黑胖子,長相跟帥氣英俊那是絲毫不搭邊,最多勉強形容他“英武”,還是看在他那一身藏在肥肉下的肌肉份上。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相對而坐,並沒有以勢壓人,還讓宦官給濟爾哈朗上了好茶和上等的奶酒,以備聊正事兒潤喉,想喝哪種就喝哪種。

落定之後,多爾袞開門見山:“此番十五弟與尼堪的戰敗,本王自然也不會推卸。當初點將時,便該想到他們衝動果決,易於孤注一擲。如今折損我兩旗兵馬,實在是令朝野痛惜。

不過兵兇戰危,勝敗本就難料,我大清遭此小挫,更該上下一心,儘快重整旗鼓,切不可給南蠻子喘息之機站穩腳跟,不知王兄以爲如何?”

濟爾哈朗並沒有立刻迴應,只是沉默了一會兒,才聽不出語氣地哼了一聲:

“還要再戰?我大清兒郎雖然善戰,也沒有年年與蠻子血戰的道理,此番既然受挫,也需休整重建軍隊,豈可再貿然孤注一擲?何況就算重新組織軍隊出兵,攝政王便有必勝的把握了麼?”

濟爾哈朗說着,也隨口舉了幾個例子:

明清之間的戰爭,在崇禎年間,從崇禎二年到三年打了一波大的(那一波破關而入也是袁崇煥最後被殺的主要原因),然後清軍就消停了兩三年,到崇禎六年、七年的時候纔再次破關而入。

再往後,崇禎九年破關、當年搶了一把回去,十一年再次破關,當年又回去(殺了盧象升),十三年秋開始到十五年春,是跟洪承疇的持續消耗拉鋸戰……

可以說,清軍雖然好戰,但也是有休整期的,前期隔三四年入一次關,後面至少也隔一兩年,除非是跟洪承疇打消耗戰那次,因爲一直相持沒法退兵。

滿八旗又不是鐵打的,哪能一直打仗不喘息?而要說輪換部隊輪戰,如今清軍也沒這個實力。

兩個旗全滅一個旗重創到極限,只有五個旗有戰鬥力。

五個旗當中,阿濟格那兒也有一個旗折損了過半兵力,都是跟張煌言打消耗戰打的,還包括去年剛跟南陽明軍接觸時、被朱文禎的湖廣騎兵偷襲的那一把損失不小。

所以,只有四個半滿人旗可以直接投入戰鬥。

多鐸的兩個旗都白給了,要是再上兩個旗,說不定還會被重創,那就得四個半全部壓上了,後方徹底空虛的話,北方漢人要是造反怎麼辦?

濟爾哈朗都不用講大道理,僅僅是從實力對比上分析,就認爲不能再打。

把關鍵點盤點完後,濟爾哈朗很有氣勢地總結:

“……所以本王以爲,眼下最重要的,是重建被全殲的兩白旗!同時讓有所折損的兩紅旗也得以休養生息!而不是再輕敵冒進孤注一擲!

英親王在南陽的攻勢也該收斂,讓殘損的部隊回到後方,重徵兩紅旗、兩藍旗各牛錄的次丁,補足戰死的正丁缺額,再加以操練。

而兩白旗既然是成建制被全殲,如今怕是連重建所需的將校左官都湊不齊了吧,依我看,不如從兩黃旗中抽調一部分士卒作爲骨幹,重建兩白旗。

可以從兩黃旗中,每甲喇抽調一牛錄,補到兩白旗,再從兩白旗的次丁中徵募新兵,補齊剩下四個牛錄,以老帶新以一帶五,方能快速成軍,重新形成戰鬥力。”

不得不說,濟爾哈朗這個意見,從軍隊建設角度看,還是非常老成謀國的。

後世哪怕到了近代,乃至現代的一戰、二戰時期,遇到戰時需要擴招軍隊、動員預備役,基本上也是這樣帶新兵的。

比如一二戰的德軍,都是按三到四倍老兵帶新兵,戰時正規軍一個師拆成多個團,放到新部隊裡每個師有一個團的老兵,剩下幾個團則是新動員的預備役。幾個月傳幫帶下來,新部隊也就形成初步戰鬥力了。

如今兩白旗被打得連軍官種子都沒了,徹底團滅,要想重建,當然得從其他旗借調各級軍官,重新搭建班底。

當然了,考慮到兩白旗的家屬裡面,也有不少是地位尊貴的貴族之家出身,那些原固山、梅勒額真、甲喇、牛錄的親人,被補充到部隊裡也能繼續直接當官,哪怕原先沒有軍職,他們也可以憑血統當官。

但不管怎麼說,專業軍事人才肯定是要補足的。否則全靠血統上位的“趙括們”帶兵,新部隊還不得完蛋?

但問題就在於,濟爾哈朗這番看起來完全符合公心的建議,聽在多爾袞耳中,卻顯得那麼刺耳,一下子就能撥動他神經中幾個敏感的節點。

“好算計吶,兩白旗是咱當初得勢的根基,兩黃旗卻是絕對死忠於先帝的……讓兩黃旗抽人重建兩白旗,將來建出來的兩白旗,還能對本王唯命是從麼……”多爾袞內心惡狠狠地想,表面卻不敢流露出來。

這裡就得說到當初黃臺吉死時的一段公桉了,

其實,熟看清宮戲,尤其是諸如《孝莊秘史》等地攤劇的基本都知道,黃臺吉死的時候,兩黃旗一開始是支持豪格繼位的,但多爾袞和多鐸掌握的兩白旗決不答應,還擺出一副“如果豪格要奪位就死磕到底,不惜內戰”的架勢。

兩黃旗後來爲了避免內戰,在濟爾哈朗的協調下,表示願意跟多爾袞各退一步:兩白旗不支持多爾袞繼位,換取兩黃旗也允許另選一位先帝(黃臺吉)之子繼位,這纔有了福臨(順治)撿漏成功。

由此可見,不管兩黃旗最後推了誰登基,他們死忠於黃臺吉,只接受黃臺吉的兒子上位,這一點是始終沒變的。

如今多鐸最大的問題,不僅是白給了兩個旗,還偏偏白給的就是他和多爾袞的嫡系,這就讓清國內部的權力結構極大的失衡了——

當然,去年這時候,多鐸選擇帶兩白旗作爲南征主力,這個選擇本身也沒問題。因爲歷史上他差不多也是這麼選的,在當時的多鐸看來,南下打江淮、打江南,那些文弱之地的漢人,簡直就是白撿一份潑天之功,

既然有立大功的機會,幹嘛不留給自己的嫡系部隊來立呢?誰能想到這個立功的機會最後會變成送命的機會?

此時此刻,多爾袞已經猜出濟爾哈朗在打什麼主意了,但他確實沒辦法反抗,誰讓他的主要嫡系部隊被極大削弱了呢!他的權威已經出現了動搖!

多爾袞只好找其他明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些爲國家考慮的理由,來說服濟爾哈朗:

“鄭親王!是否繼續對南明作戰,可不能僅僅看我大清是否有餘力作戰!哪怕沒有力量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至少也該以戰養戰,保持壓力!

你此前不關心民政,可能還不知道如今我大清的國庫和各地軍需存糧有多麼緊缺吧!去年崇禎之所以亡,主要就是因爲北方連年災情太嚴重了!數百萬漢人百姓跟隨闖賊等揭竿而起!

今年災情絲毫沒見好轉,你看看外面二月底了還下春雪,要凍死多少秧苗?今年春荒怕是就要餓死不少人!秋收再沒有好收成,每省、每年,餓死之人至少百萬!天下災荒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我們要養活二十萬旗丁、男女老幼全加起來九十萬滿人,需要的糧草,能指望從這僅剩的一兩千萬北方漢人身上榨取麼?別說榨不榨得出來,就算榨得出來,也會民心盡失!

如今我大清唯一的機會,就是把北方漢人對餓死的憤怒、不甘,轉嫁到對南方漢人的仇恨上去!

我們滿人兵力不夠,重建八旗需要時間,那就立刻擴軍由純北方漢人構成的新軍!用搶劫南方富庶之地的誘餌攛掇北方漢人爲我們而戰!”

多爾袞說着,終於拋出了他應對濟爾哈朗“徐徐圖之,重建八旗”方略的對策——建立漢人的綠營軍!給漢人自主,搶劫歸私,鼓勵漢人武裝滾雪球!

濟爾哈朗卻是守舊派,聽了不由又驚又怒:“擴建軍隊豈能如此操切!我們滿人統治漢人,本就如履薄冰,

北方漢人雖經多年酷烈旱澇蝗瘟兵災,戶口連番減半,如今雖不知明確數字,一千多萬肯定是有的,兩千萬肯定不到。

我們滿人不過二十多萬青壯男丁,算上老弱婦孺,全族九十萬人,幾乎要統治十五倍於我族的北方漢人,要是把北方漢人都武裝起來,哪天他們直接鬧起來反我大清,你多爾袞就是大清的罪人!”

雙方理念分歧太深,說着說着就劍拔弩張起來。

不過好在倒是沒有多少私人恩怨,主要還是對統治方法的認識差異太大。

多爾袞稍稍冷靜之後,知道自己失利那麼大,再想一言堂那是不可能的,眼下之計,只有想辦法跟濟爾哈朗再來一次“各退一步”,尋求到新的平衡。

他不由心念電轉,暗忖道:自己所求的,無非兩件事,

一件是立刻組織起新的南征,對南明轉移矛盾,搶劫足夠多的錢糧維持統治,防止內部崩盤。

另一件事,則是爲南征這個目的服務的手段,也就是籌建綠營新軍。

如果第二件事情做不到,就算濟爾哈朗答應他第一件事、組織新的南征,如今清廷兵力不足,去了也是白給。

既然如此,不如痛苦抉擇,把立刻組織新南征暫緩一下,換取濟爾哈朗同意他組建綠營,

同時,兩黃旗往兩白旗摻沙子這件事情,自己擺明了阻止不了,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

就算將來重建的兩白旗,會相當程度被濟爾哈朗和豪格拉攏,不再絕對死忠於自己。但只要由他主導的漢人綠營念着他多爾袞的好,知道清廷中多爾袞是相對允許給漢人武裝放權的那個,那麼他靠着未來綠營的支持,依然有可能在權力爭奪中有底牌。

有念及此,多爾袞露出一個痛苦的表情,跟濟爾哈朗交換條件:“也罷,如今立刻組織新的南征,確實並無勝算,就算組建綠營,也需要時間操練磨合,今年內是無法用上的了。

無論如何,今年只能是苦一苦百姓了,哪怕橫徵暴斂,也要把養兵擴軍的錢糧湊夠,哪怕激起更多流賊,也沒辦法了,就當拿流賊練手!

本王願意承諾,今年內不再提南征的事情!兩白旗的重建,也允許從兩黃旗抽骨幹來指揮!但是組建綠營軍的事情,鄭親王也必須答應!否則本王的前兩項承諾便作廢!”

濟爾哈朗的眼皮子跳了一下,盤算起這個博弈條件究竟是賺是虧,最終還是小團體的利益超越了國家利益。

他當初一直以兩黃旗沒能完全擁有擁立話語權爲憾,對於兩白旗以內戰爲威脅的事兒骨鯁在喉。

這次多爾袞肯退讓,就先把這個便宜佔了好了。

至於建立獨立於漢軍旗系統以外的綠營,濟爾哈朗雖然忌憚,但他好歹知道一個最樸素的道理——他多爾袞也是滿人,多爾袞總不至於弄一個漢人武裝來造他自己的反吧?

說不定,他另有什麼制約綠營將領、確保其忠誠的鬼蜮伎倆?

不管具體是什麼手段,他只能相信多爾袞至少在民族立場上沒問題。

濟爾哈朗權衡再三,答應了這個妥協方案。

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19章 隨州炮戰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207章 兵臨重慶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20章 鮮廉寡恥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4章 一石三鳥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22章 反攻序幕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91章 屍漫金山
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230章 再破袁宗第第78章 借點關寧鐵騎當死士第34章 被皇帝罵也是一種資本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19章 隨州炮戰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67章 當初放出去的長線,終於有釣到大魚的時候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63章 打贏不難,難的是不給機會跑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261章 連鎖應對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207章 兵臨重慶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311章 賞罰分明第99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羅馬便化龍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302章 曹黃雪夜下揚州第29章 想桃子呢?還指望詐降?第260章 連環蝴蝶效應第44章 初到黃州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124章 張獻忠:老子屠盡崇禎的親叔叔!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329章 收復大員-上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20章 鮮廉寡恥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89章 戶部侍郎有所不如第305章 十四萬人齊廝殺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327章 再臨江寧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64章 李自成:生命中最後一次渡過漢水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24章 一石三鳥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22章 反攻序幕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292章 曲線誕生的剃髮令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70章 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91章 屍漫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