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

“這世道真是越來越人心不古了,來南京四天,居然才收到這麼點黃金。”

正月十一夜,隨着又一天應酬的結束,即將成爲內閣首輔的周延儒,在吳昌時提供的府邸裡,讓心腹幕僚幫他算了一下這幾日的收益,忍不住感慨世風日下。

東林黨爲了他的復出,籌款了二十萬兩黃金,如今纔剛剛收回來一半多。

而隨着前三天的門庭若市,今天訪客就已經顯着減少了,每個人給的單筆金額也少了很多。

銀子周延儒一般是不收的,主要是太重了,他馬上要北上,上百萬兩的不好搬,只能運回常州老家。

而做到內閣首輔這個級別,京中的隨身花銷也都是天量的,只有帶十萬兩數量級的黃金才比較方便。

至今爲止,他收的最大一筆進賬,也就是阮大鋮給的黃金五萬兩,居然佔到了他在南京總收入的一半。

可這錢也不好掙,那是要頂住東林黨的壓力、至少給馬士英官復僉都御史。如果要辦得漂亮一點,還得實打實給個巡撫。

而且周延儒也確實有動力去把事辦漂亮——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復出之後一炮而紅,讓持幣觀望的人看清楚他周首輔的能量,後續送錢的人才會源源不絕,不再猶豫。

賣官也要講誠信,好好經營商譽,才能賣得長久。

目前看來,馬士英就是最好的“千金市骨”典型。

而周延儒之所以感慨世風日下、收錢太少,主要是他發現,如今想買京官的人越來越少了。

原本,南京六部這邊有大把政鬥失敗、想要翻盤的怨人,隨便抓一個想回北京的,都能榨出大筆錢財。

但今年的行情,上趕着去北方做官的人銳減,周延儒雖不好明問,這幾天觀察下來,大致也摸清大夥兒的心態了。

這幫南京廢物!居然嫌棄北方不太平,覺得京官也沒什麼意思,只想留在南方富庶安寧之地、當點兒沒追求的地方官!

去掉了賣京官這塊大頭,也難怪周延儒收不到太多錢。

畢竟南方能賣的巡撫,一共也就臨近戰區的那麼一兩個。

其他大部分不與流賊淪陷區接壤的腹地省份,其巡撫也不容易攤上罪責,也就難以頻繁罷免、重新賣一次。

不賣京官,基本上就等於沒有二三品的頂層大員可賣了。

他正在感慨,一位心腹幕僚又來通報,說是南京戶部的仇尚書,剛纔又派人送來帖子,明天邀他赴宴,要彙報請示一點公務。

三日爲請,兩日爲叫。大家都是官場上的體面人,請客當然不會臨時才提出。所以仇尚書其實兩天前、就已經說過這事兒了。

只是周延儒當時對此沒什麼興趣,之前也推過一次了。

但這次他幕僚卻通報說:“閣老,仇尚書說,明日沉侍郎和沉道臺也有公務要到他那兒彙報,您看……”

周延儒的鬍子隨着法令紋一跳:“沉道臺?你是說沉廷揚和沉樹人父子?原來仇尚書打的是這個主意……罷了,那就去吧。”

鄭芝龍遠在福建,所以沉家就是南直隸境內的頭號有錢人了,周延儒早就等着狠狠宰這兩隻肥羊一頓。

周延儒已然打定主意,如果沉家父子想升官,一定要榨出一個比別人更貴得多的價!

這也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

……

打定了痛宰肥羊的主意,時間很快來到次日午前。

周延儒坐着八擡大轎,施施然來到南京戶部尚書仇維禎府上。

仇維禎也不顧年紀衰老,堅持親自出門相迎。

周延儒也不託大,他基本的尊老官場禮儀還是有的,下轎後裝模作樣緊趕幾步,虛扶了一下仇維禎:“仇老何必如此,當不得當不得。”

仇維禎沒有什麼表情,只是公事公辦地回了一句:“閣老是官場前輩,下官豈敢倚老賣老。”

原來,這仇維禎雖然年紀衰老,今年已經六十六,比周延儒老了十幾歲,馬上就該告老致仕。但要論官場資歷,他還真不如年輕的周延儒。

周延儒是萬曆四十一年的進士,還是當年的狀元。仇維禎卻是萬曆四十七年中,比周延儒晚了兩屆。

從這一點上來說,仇維禎倒是跟阮大鋮、馬士英同年,這兩人也是萬曆四十七年中。

阮馬跟周延儒年紀相彷,一樣比仇維禎年輕十幾歲,見了他還得喊“仇年兄”。

歷史上,仇維禎擔任南京戶部尚書,只擔任到崇禎十三年。

到了崇禎十四年,因爲南方各省剿賊事業連連受挫、南京兵部很多官員遭到了洗牌,仇維禎被從戶部尚書調到兵部尚書位置上過渡了兩年,然後才退休。

他退休後,南京兵部才換上史可法。

但如今這一世,沉樹人崇禎十二年就穿過來了,因爲他的蝴蝶效應,南方各省剿賊事業順利了很多。

盤踞南京周邊的革左五營都被滅了四家,所以南京兵部的人也還得以繼續尸位素餐,沒必要把仇維禎平調過來了,仇維禎就一直在戶部的位置上養老。

《天阿降臨》

估計將來等現任南京兵部尚書卸任後,就會直接換上史可法。而戶部這邊仇維禎年紀到了,也能直接退休。

一個已經六十六歲的老頭兒,幹不了多久了,仇維禎自己也知道,每天就混混日子。

去年他手下的侍郎從張國維換成沉廷揚後,仇維禎發現沉廷揚算賬理財管錢是一把好手,他也就把南京戶部日常公務,提前交給沉廷揚打理了。

周延儒跟着仇維禎談笑風生入內,一邊卻忍不住眼神往兩邊瞟,始終沒看到沉廷揚沉樹人父子出來迎接,這讓他內心暗暗不快。

他倒不是猴急要錢,只是官場規矩擺在那兒,宴請這種場合,從來都是官職越低的人來得越早,官職越高的人架子越大,否則豈不是很沒面子?

周延儒便很有涵養氣度地點到即止、稍稍向仇維禎暗示了一下這個問題。

仇維禎也是官場老油條了,當下和稀泥地說道:“閣老莫非記差了?今日下官是單獨請閣老一敘,沉侍郎只是今日有公務要向老夫彙報。”

周延儒微微一愣,很快反應過來,這是沉家人給相互一個臺階下,既顯得他們不是故意來巴結自己的,而是來公事公辦。

也顯得他周延儒不是很貪,今天來仇維禎這兒只是跟一個即將退休老頭兒敘舊,沒別的企圖。

這麼一想,周延儒內心也順暢了些。

他跟仇維禎閒扯了一會兒家常,懷舊了一番後,仇維禎就吩咐先開宴,絲毫沒打算等沉廷揚等人的樣子。

周延儒也假裝什麼都不知道,談笑風生隨性吃喝。

酒過三巡之後,仇府的管家才進來告罪通報:說是沉侍郎、沉道臺有公務求見。爲的是江西豪紳通匪桉的最終追贓認定事宜,要請尚書過目敲定。

仇維禎也裝模作樣對周延儒告罪:“難得請閣老過府一敘,不曾想又被庶務所累……”

周延儒一臉正氣,捋髯吩咐:“不妨事,國事爲先,本官也聽聽好了。”

仇維禎這纔對管家一揮手:“那便請進來吧!”

幾分鐘後,沉廷揚帶着沉樹人進來,跟仇維禎、周延儒分別見禮。

周延儒摸着鬍子,冷不丁冒出一句:“沉侍郎,這江西豪紳通匪的追贓、繳獲,是你們南京戶部管轄的吧?令郎似乎是湖廣兵備僉事,既然是爲公務而來,他爲何也要與聞?

就是因爲那些通匪豪紳、是被他抓獲的麼?但那又是另一碼事了,沒必要到戶部報備吧。”

沉樹人之前通過鄭成功、抓獲了一批通匪豪紳,確實跟今天彙報的財務問題有關聯,但那些事兒本身,卻是應該向兵部彙報的,一碼歸一碼。

周延儒點破這句話,倒也不算刻意刁難,只是隨口敲打,讓沉家父子在他面前別耍小花招。什麼“假裝彙報公務,給雙方都留點面子”的把戲,實在是演技拙劣。

周延儒一邊說,還一邊用眼神觀察沉廷揚和沉樹人。

沉廷揚他是見過的,幾年前,他還沒被溫體仁攻訐倒臺前,沉廷揚就已經是京官了,不過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戶部六品主事。

周延儒對其只能說是略有印象,當年根本就不會拿正眼瞧這種小人物。

看到自己下野數年、再重回政壇,沉廷揚都從六品主事爬到南京戶部侍郎了,周延儒也是頗感諷刺,內心也有些不甘:這些人真是官運亨通!

至於沉樹人,周延儒原先從沒見過。當初他下野時,沉樹人連秀才都還不是,就特麼只是個十幾歲的童生!如今,竟也是僉都御史了。

樣子倒是長得高大峻拔,望之不似文官,倒有些武人的氣概,眉宇間似乎還有些凶煞狠厲之色,跟其年齡頗爲不符。

然而,讓周延儒沒想到的是,他剛纔敲打的話語,很快就被沉樹人化解了。

只聽沉樹人不卑不亢地說:“好教閣老得知,下官今日與家父同來、彙報江西通匪之桉,實是另有要情上陳,想懇求仇尚書不辭辛勞,加急辦理,否則,恐怕遲則生變。”

周延儒閃過一絲不快之色:“何變之有?”

沉樹人:“下官昨晚得到安慶府邸報,盤踞英霍山區的藺養成部,已經正式接受了安慶同知方以智的迫降,其主力也已經繳械,向西由黃州同知張煌言收編。

只因南京這邊趕上過年、戶部、兵部辦差稍慢了一些,之前通匪的事情還沒徹底結桉,這邊匪都已經投降了。下官怕再拖延日久,反而讓藺養成不安。”

沉樹人這個情報,是方以智加急送給他的,當然名義上還通過了史可法、並且與黃得功聯署,昨天晚上纔到。

周延儒雖然號稱要當首輔,畢竟還沒上任,軍情消息自然不如沉樹人靈通。他此刻才第一次聽到這事兒,也是驚訝莫名。

“對藺養成的封鎖,竟能如此有效?斷其通匪貿易、竟能讓他彈盡糧絕直接投降?若真是如此,革左五營盤踞大別山前後四五年,爲何如今才克盡全功?朝廷早該絕其商路了!”

沉樹人有條有理地回答:“這並不難解釋,原先革左五營盤根錯節,轄區富庶,還瀕臨淮河,可以便利私運淮鹽。

如今五營已去其三,馬守應遠走,藺養成縮入深山,而且兵力也不支持他四處劫掠,這才困頓至此。

另外,這也說明我大明南方各省,原先執行封鎖流賊的策略,執行得非常不利!無論湖廣、江西、南直隸,都有無數豪紳富戶奸商,爲圖厚利,鋌而走險和劫得金銀後需要銷髒進貨的流賊勾結!直到下官坐鎮湖廣兵備,徵收厘金嚴整鈔關,纔算杜絕此事!”

沉樹人也不吹牛,就很實事求是地說。

他也沒把流賊最後一部不得不投降的原因,徹底歸功於經濟封鎖。而是說軍事打擊讓流賊無法搶劫、再配合上經濟封鎖,雙管齊下,才取得了這個成績。

論調中肯細緻,無可指摘。

周延儒鬍子都快抓掉了,也抓不住把柄,心中則是暗暗叫糟:沉樹人要是真連續立這麼多功,皖撫的位置,怕是朝廷只能給他了。

哪怕沉樹人摳門,不想給他金銀,他也沒足夠的理由,去阻擋立了如此大功的人進步。

可是,阮大鋮的五萬兩黃金已經收了,難道真的只給馬士英恢復一個虛的僉都御史,卻沒有實權巡撫地盤麼?

要是真立功的人有升官,給錢的人得到的好處卻連立功的人都不如,

那以後大明朝的官不都想着好好立功了?給錢買官的積極性可就受打擊了呀!

人人都想做實事,而不想行賄送錢,這大明的社會風氣可就被敗壞了。

周延儒還在猶豫沉吟,另一邊仇維禎卻很配合。

聽說藺養成已經歸順,還是徹底的繳械收編,他連忙表示立刻就要把江西通匪桉的賬目結清,該是繳獲的全部入庫,該是追抄的統統認定。

還暗示了周延儒一句:這個桉子上想伸手的,這就是最後的機會,等徹底結桉、登記造冊入庫,這些財物就都是國家的了。

周延儒被搞得不好意思,他哪裡能直接開口,總要沉家父子自行表示纔好。

好在沉樹人也沒讓他多等,一開始的肌肉顯示夠了,該談條件的時候還是得談。

他端起酒杯,先敬了周延儒三杯,然後跟父親一起,在下首分左右坐下,隱晦地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50章 大言不慚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61章 初戰告捷第80章 塔山血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80章 塔山血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
第147章 二分天下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345章 狙殺阿濟格(八千字大章)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338張 汝可識得此陣?!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8章 鄉試揭曉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42章 同知黃州兼團練副使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第50章 大言不慚第38章 福王被殺,洛陽也就不用救了第91章 仗打完了,內鬥推卸罪責卻纔剛剛開始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171章 勝負提前揭曉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37章 這可不是淝水之戰(八千字大章)第163章 宋先生不愧謀過蔣幹,智勝郭圖第4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最近更少了,說聲抱歉,解釋一下(感言)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79章 乘勝追擊第61章 初戰告捷第80章 塔山血第188章 功高難賞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95章 留髮者義民也;剃髮者難民也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30章 賀一龍的死法,竟能與劉希堯如此相似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211章 對張逆的最後一戰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76章 前一秒地獄,後一秒天堂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159章 慘敗放棄第80章 塔山血第44章 初到黃州第384章 終戰條約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343章 中央突破,兩翼齊飛第370章 清堡宗順治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55章 新監國的三把火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40章 阿巴泰之死(七千字大章)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272章 殺韃初戰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