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百廢待興

從春耕到夏糧收穫雙搶,整整四個月的時間裡,南明朝廷與民休息,基本上沒有做任何需要調動大量民力的折騰。

朱樹人和史可法,只是在內政治理層面,梳理了一下人口和田地情況,清除積弊,革故鼎新。

另外,清查土地和人口這類工作,自然而然也會帶來一個便利,那就是便於朝廷大力推廣新的高產作物。

畢竟清查土地情況後,會大量安置北方逃難來的移民去耕種無主之地,這些人的種子都是官府提供的,官府自然會派出小吏,覈查當地土地情況,建議在適合改種的土地上改種。

只不過,朱樹人也知道,官吏所過之處,能撈好處就撈好處,所以他這次倒是沒有給下面定績效指標,也不拿推廣率來考覈,純屬建議性的推廣。在推廣之餘,還讓互不統屬的其他系統的監察官吏去體察民情,瞭解有沒有強逼改種的。

否則,說不定就能搞出類似“王安石的青苗法變成強行攤派高利貸”的局面了。

於是乎,隆武元年的春耕和夏收補種後,江西、浙江、福建、兩廣也多有山區貧瘠的農田,被改種了土豆,糧食產量不無小補。

部分雖然平坦,但因爲地勢較高、水源灌既不足,原本無法利用的土地,就改種玉米——雖然玉米並不太適合在南方種植,但玉米用水少的優勢,卻是其他主糧都無法企及的。

在明末的南方,很多農田縱然平坦,但因爲地勢太高,沒法重點灌既,依然會被評爲下田。這種特殊情況,玉米就可以作爲很好的補充。

而其餘泥濘低窪之地,原本種水稻的,那就儘量不去折騰,原本連水稻都種不了的,就酌情整頓。

如果可以浚深堆淺、那就把疏浚後挖堆出來的土地上種芋頭。如果當地勞動力不足沒法整頓土地製造圩田,就直接推廣在爛泥塘淺沼澤種蓮藕,也能補貼主糧。

蓮藕和芋頭都是華夏自古有之的作物,芋頭普及相對更晚一些,但這些作物,即使澱粉含量不低,卻久久未能成爲有效的主食,跟古代的食物保鮮技術、商業流通調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無關係的。

芋頭的保質期遠沒有土豆那麼久,蓮藕就更是容易腐爛了。如果農民原先純種蓮藕試圖當主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沒吃兩個月剩下的都爛了,然後一年大部分時間只能餓死。

宋朝的時候,種芋頭和蓮藕的普及率,據後世考證應該都比明朝多得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宋朝商品經濟發達,皇帝不打擊抑商。所以種了這些高澱粉蔬菜的農民,可以在豐收季節把蔬菜大量賣錢買米存着。

明朝基層商業社會保障相對差一些,大家更傾向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種糧食的農戶也懶得交易,自種自吃。交換氛圍變差後,大家就越來越保守,唯恐種保質期短的東西會導致生死拿捏在別人手上。

但隨着隆武朝的行政風氣有所變化,加上富商出身的沉廷揚當了戶部尚書,朱樹人也是鼓勵朝廷組織的軍屯給屬下流民提供交易保障。

這些南下流民種了易腐的高澱粉蔬菜後,當地軍屯衛所會有組織地出面收購,讓當地軍隊、其他種糧百姓,在豐收季集中用芋頭、蓮藕取代一部分主食,維持兩三個月。

然後把省下來的主糧按官方保護價再交易給出售蓮藕的流民,這部分原本被扼殺的農業經濟就被盤活了。

不少年初流亡南下的北方流民,被安置在淮南後,就在泥濘地劣的巢湖、芍陂平原上,挑選原本沒人種的爛地種蓮藕。五月第一批蓮藕收上來後,當地駐軍立刻就負責收購了,還給他們官價換糧。

實打實得了好處後,這些流民也不禁開始動搖反思:原本他們接受了多年的朱元章式大明意識形態洗腦,總覺得商業是與農民爭利的。種糧食的農民就該自種自吃(原本那些種經濟作物的農民纔不得不交易,因爲蠶桑棉花茶葉沒法吃)。

但現在實打實的鐵證擺在面前,說明種蔬菜的農民也該加入交易,至少這種形式的商業繁榮,是在釋放農業生產力。讓更多原本擔心作物保質期而不敢種的百姓,多了一種謀生方式的選擇。

似乎大明重農抑商的思路,從根子上就需要細化調整了。商也是分很多種的,有些種類就是應該鼓勵,另一些種類才需要壓制,不能搞一刀切。

……

在隆武政權的治理下,南方這一年的農業生產恢復得非常好。

隨着時間很快來到五月底,農忙季節總算過去,夏季補種完成後,一直到秋收之前,百姓都會相對清閒,

朝廷如果有大興土木的建設工程,如果肯拿出銀子以工代賑,也正好讓百姓稍微賺點外快,更好地恢復民生。

所以,在南京城裡宅了那麼久的朱樹人,總算打算重新出關,出去活動活動筋骨了。

當然,朱樹人在南京這幾個月,其實也沒閒着,一直活得很養生——早在今年元宵節、剛剛封王慶功完之後,朱樹人就開始戒酒了,

還很注意調整作息,健康飲食,規律鍛鍊,一切科學養生手段都上了。在古代,絕對找不到另外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能這樣養生的。

而早就有過一個女兒的朱樹人,也很快再次向世人證明,他的身體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到了四月份的時候,朱樹人的正妻、小公主朱毓嬋其實就懷上了。只是第一時間反應太輕微,沒有立刻發現,

到了四月底,因爲那親戚遲遲沒來,太醫也反覆確認,慎重複查,纔敢向皇帝和王爺報喜。反正不管是否確認,都可以先按安胎養生的藥方飲食調理,並不耽誤。

得知了這個情況後,朱樹人總算是鬆了口氣。

僅僅宅了兩個多月,就讓妻子有動靜了,這效率已經算是非常不錯。剩下唯一的懸念,就是是男是女。

“但願是個兒子吧,咱不重男輕女,不過這次事關國本,要安定天下人心,得先給個兒子,以後生多少女兒都沒問題。”

素來思想開放、有着現代人靈魂的朱樹人,也難得封建了一把,每每如是想道。實在是時代形勢如此,由不得他任性。

到了五月底,算算日子,朱毓嬋的肚子已經有了兩個半月快三個月了,最容易出變故的安胎期也過去了,後續應該比較穩,朱樹人也就放心準備出門。

朱毓嬋自然還是萬分不捨,一介弱女子肚子裡有動靜,丈夫卻要出遠門,讓她很沒有安全感。

朱樹人溫言安慰:“放心,出門不了幾個月的。咱如今又不用事事親力親爲,不過走馬觀花點撥一下,秋收之前就回來了。年底和來年開春,咱一定還待在南京城裡,好好陪着夫人。”

朱樹人的這個承諾,纔算讓朱毓嬋安下心來。

太醫也算過了,預產的日子大約是明年過完年,快的話正月底,慢一點整個二月份都是正常的。到時候也是農閒時節,大過年的別的事務應該也沒什麼可折騰的。

……

跟妻子告別後,朱樹人就招來自己的幕僚顧炎武,梳理一下近期值得視察的工作重點。

因爲是剛剛起意,此前朱樹人也沒什麼規劃,需要先了解一下這幾個月各方面的情況。

顧炎武捧來了一大堆卷宗,朱樹人先提綱挈領看了一遍,重點了解近期的軍隊建設和軍備籌劃進展。

軍隊建設方面,朱樹人大致看了一下各部報上來的進度,考慮到這次的南北休戰窗口期會比較長,朱樹人預估至少在一年以上,所以今年軍隊的建設主要停留在徹查空餉、落實改善軍隊待遇、打擊喝兵血等方面。

至於技戰術操練層面,倒是暫時沒有提上日程。反正有時間,那就先做打好基礎的事情,軍隊面貌和忠誠度普遍有了改善,纔好給他們新式武器,操練好了之後才放心。

否則戰鬥意志和忠誠度都還沒保障,就先給操練新式武器,只會變成雙刃劍——就像清末的北洋新軍,技戰術水平倒是上來了,問題是遇到戰爭的時候根本就不爲朝廷出力。

要查空餉、打擊喝兵血,這些都是大明過去至少一個半世紀的積弊了,可以說明堡宗被瓦剌俘虜的時候,明軍就已經存在這些問題,所以號稱五十萬大軍在韃靼人面前才如此不堪一擊。

朱樹人現在要改善,阻力肯定是有的。但說到底,他還是仗着兩張底牌,纔有底氣循序漸進慢慢強推:

第一就是沉家有錢,實打實肯在軍隊投入。不管是朱樹人總督各省軍備,還是他爹負責戶部撥款,今年開始都至少做到了“銀子出戶部出京城之前,絕不截留”。

沉廷揚當初在南京守城戰時,就實打實核發了二百萬兩銀子給守城軍隊,那都是直接沉家自掏腰包捐的,沒動國庫的錢。這樣的榜樣力量擺在那邊,恩威並施,下面也就不得不極大收斂。

第二麼,便是仗着外戰大勝之威,朱樹人一家在軍中的威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就算有舊將領捨不得手上的兵血,朱樹人也能摻沙子從湖廣調嫡系將領來接替。

過程中當然也有極個別將領爲了喝兵血幾乎試圖鬧兵變。但下面的士兵都不聽自家將軍的了,朝廷一來彈壓立刻就投降朝廷,那些頑固喝兵血的敗類軍官也就被肅清了不少。

光是殺人就殺了幾百號,也算是亂世用重典不得不爲。考慮到南直隸、江西、浙江的舊軍隊名義上總數也有小二十萬,殺幾百個喝兵血敗類並不算多。

經過這番整頓,爭取今年之內讓上述幾省的軍隊空餉得到清理,士兵都拿足銀子吃飽飯,明年就可以配發新武器進行新的技戰術操練。

……

瞭解清楚了軍隊建設方面的工作後,朱樹人又浮光掠影看了一下軍備和工業領域的進展。

今年上半年,武昌等地的兵工廠,似乎沒什麼值得視察的新動向,都在中規中矩全力生產“武昌造”新式步槍呢。大冶的鋼鐵廠也是在穩步發展,沒什麼質變。

那種步槍本就是去年秋天的時候才定下初代量產型、隨後開始逐步增產,最後跟多鐸決戰時,南明全軍一共也才五千杆這種新式步槍,還得分攤到湖廣和南直隸兩處戰場上,張煌言那邊不足兩千杆,朱樹人手上有三千多。

既然本來就是新型號,自然也沒必要大刀闊斧再另起爐竈,直接擴大產能就是了,這都是砸錢砸資源就行的力氣活,不是技術活。

最多就是經過與阿濟格和多鐸的幾場大戰後,方以智和宋應星也聽取了前方將士的反饋意見,把一些經過實戰檢驗的改良思路整合了進去,微調一下。

如果說之前的武昌造,大約相當於法國人的沙勒維爾1728型,只有少數幾項指標能達到沙勒維爾1763型。

那方以智和宋應星最新調整後的“武昌造2.0”,基本上就是全面達到法國人沙勒維爾1763的水平了,在材料質量方面甚至還有超過,達到拿破崙戰爭前夕的水平。

這樣的制式步槍,作爲未來的大規模滅清裝備,已經夠用,這兩年繼續堆產量就是。

朱樹人捋了一下產能進度,去年下半年,大約有四五個月轉產了新式步槍,一共生產出五千多。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全年大約能年產一萬二三到一萬五,明年也差不多。

如果要進一步提速,就得繼續擴大鋼鐵廠的產能,也得加大軍工廠的工匠僱傭規模,或者考慮複製武昌、大冶的工廠,在南直隸也照辦一套工業體系。

如今朱樹人畢竟已經是總督南方七省軍備了,還是節制中外諸軍事,會常駐南京。他確實沒必要再把自己的根基留在武昌,到南京周邊備份一套產能也是很有必要的。

徹底梳理清楚現狀後,朱樹人便問起顧炎武,讓他再提供一些新的資料:

“今年農閒,孤欲在南直照搬一套類似湖廣的軍工、鐵廠,不知南直境內的銅鐵泥炭礦藏工作整頓得如何了,有沒有值得擴產的礦場?

要搞軍工,還是得從鐵廠開始從頭搞起,不能指望大冶那邊供鋼鐵,如此纔有備無患。”

朱樹人的思路,有點近似於後世的三線國防建設,南方偌大半個國家,只有一處重點鐵礦和鋼鐵廠的話,那也太容易出意外了,必須有個全套備份。

而相關工作此前顯然也有人在做了,顧炎武這兒資料很充分,立刻就整理了出來:

“王爺您忘了?前幾個月您就交代過要探礦擴礦。工部的人最近已經在太平府和池州、湖州等地有所收穫了。武昌那邊也有派工匠過來指導提點。”

朱樹人回憶對照了一下,就知道工部說的是後世馬鞍山的鐵礦,以及古代早就有發現的銅陵銅礦,可以進一步擴產。這兩地都在後世安徽的長江以南地區,如今是屬於南直隸的。

而東邊一些浙江的湖州府長興一帶,以及與之鄰接的後世安徽宣城一帶,也有一些煤礦,雖然質量比歷史上湖廣那邊、大冶鐵礦配套用的安源煤礦質量要差些,有些是含硫量相對較高的煙煤。

但勝在運輸便利,距離鐵礦、銅礦很近。如果能搞點前置工藝,把煤炭預處理一下,那麼皖南浙西煤礦,和馬鞍山鐵礦銅陵銅礦結合,估計能弄出比湖廣那邊的大冶系更大規模的冶金聯合體。

畢竟,清朝末年的時候,張之洞主推漢冶萍,一個重要理由就是當時國內對於煤炭預處理也不太懂,鋼鐵廠太挑煤了,並不是大冶的鐵礦儲量、質量真就比馬鞍山多。

“安排一下,這段時間,孤便去太平府(馬鞍山)、池州(銅陵)、湖州、寧國(宣城)轉一圈。行程不用太緊張,入冬之前回南京就行。”朱樹人便隨口吩咐。

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8章 慢性絞殺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42章 塵埃落定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82章 新年計劃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82章 新年計劃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8章 鄉試揭曉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34章 決戰爆發
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第20章 屢敗屢戰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28章 慢性絞殺第316章 光復二府(六千字大章)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64章 新山海關大戰第282章 多鐸:富貴險中求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6章 背水一戰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65章 李定國大戰李自成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42章 塵埃落定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7章 不能給皇帝當炮灰第240章 太子豈會與殺父仇人合作第155章 自以爲又找到了破綻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67章 潞王殿下在此第82章 新年計劃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25章 曹振德:寄了!我徹底開擺了!第320章 百廢待興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106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69章 秦淮金粉第219章 張獻忠崩潰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368章 三年之期已到,又該收割了第82章 新年計劃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61章 先生繆矣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29章 簡在帝心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8章 鄉試揭曉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章 大少爺中暑了,不如我們送他上路吧第37章 先給我憋着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86章 錢謙益:你說我要是再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麼!第317章 多爾袞的應對之策第38章 穿越至今遇到的第一個大BOSS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53章 心有猛虎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77章 兩條都是死路,一條長一點,一條短一點第9章 入吾彀中(第二更,五千字大章)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207章 兵臨重慶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62章 就憑你有什麼資格學戚少保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304章 準備萬全,對多鐸的最後一戰第134章 決戰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