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穩坐釣魚臺

偏頭關內。

朱永從來自京師的家書以及探子的快馬傳報中,得知了李孜省面臨的艱難處境,一時間也很意外。

倒不是說震驚於大明朝廷對待功臣的惡劣態度,畢竟成化朝時,朝中那幫文臣對王越的攻擊也是不遺餘力,幾乎要除之而後快。

他只是感到好奇,明明李孜省這個功臣背後有着強大的靠山,以張巒在朝中的地位,還能被攻擊成這樣,且下手極其穩準狠,直接要讓李孜省傾家蕩產,且聲名掃地,也太不可思議了。

此時的朱永,非常希望能早點兒回京,近距離觀察朝廷的政治風向,以便及時站位,而眼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巴結覃昌。

經過此番合作,朱永覺得,自己跟覃昌的前途已經深度綁定了。

“覃公公,目前打聽到的消息,那位李中丞要回京接受朝中人質詢,還要把家產都拿出來,也就是將先前賣官鬻爵所得銀錢全都賠出去,充太倉之用。”朱永說到這裡時,心中也很好奇。

李孜省手裡到底有多少銀子?

這恐怕沒幾個人知曉!

不過以張巒前幾次籌措錢糧時展現出的力度,很多人都在猜測,其實張巒所謂的籌集錢糧,就是李孜省在背後撐着。

那些募集到的錢糧,根本就是李孜省一人提供的。

覃昌一副淡然的神色,手上拿着幅不知從何處淘來的字畫,一邊欣賞一邊問道:“保國公,你曾經給李孜省送過多少銀子?”

“沒……從未送過。”

朱永吞吞吐吐地回答。

覃昌略微有些詫異,當即好奇地打量過去,問道:“朝中幾乎所有人都給李孜省送過銀子,而公爺您在先皇時,可是京營頭號勳臣,竟都不去巴結一下這位曾經的大明頭號權臣?在我跟前都不說實話,可不太好啊。”

朱永賠笑道:“卑職只是說沒送過銀子,但沒說沒送過其他東西。直接送銀子……那得多招搖?很容易就會被人察覺,到時御史言官彈劾起來,連個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其實很多款項都是直接從賬上扣走的,壓根兒就不用經手。”

“呵呵。”

覃昌釋然笑道,“你說的倒是大實話。話說朝中人真有那麼多證據,能證明李尚書,貪了上百萬兩銀子嗎?

“要說李孜省貪錢的手段確實花樣繁多,就連樑芳都奈何不了他,但據我所知,其中大部分都入了內庫,供先皇使用……

“多年下來,他自己能留下多少?我猜猜啊……就算他現在落魄了,手頭也該有個二三十萬兩銀子吧?”

朱永問道:“這件事,需要我們上報嗎?”

“報什麼?”

覃昌皺眉不已,問道,“你莫非想要自首,告知陛下你這邊曾被李孜省侵佔去多少銀子?你到底是想落井下石,還是想挖坑自己往裡邊跳呢?”

“卑職的意思是,如今朝中人都在檢討,有些事遲早都會被人查出來,如果一直隱匿不報,回頭會不會被……”

朱永也害怕。

本來以爲靠着與張巒和李孜省的良好關係,再加上眼前的司禮監太監覃昌,自己接下來幾年應該可以過點兒好日子。

且自己去後兒子襲爵應該沒啥問題,還能繼續維持朱家在京營的特殊地位,跟英國公一族分庭抗禮。

但眼下,風向明顯有點兒偏。

誰讓你張巒作爲朝中的實權派,沒事就在那兒稱病不出,就好像鬥敗的公雞一樣?

再就是李孜省驟然落魄……

以徐溥爲首的東宮講官,步步爲營,通過王恕和馬文升等一衆老臣推波助瀾,在與張巒和李孜省的鬥爭中,節節勝利,連皇帝好像都抵擋不住洶涌的民意,非得查辦李孜省不可!

覃昌搖頭輕笑:“你一個出鎮在外的勳臣,竟對朝中紛爭如此關心?難道是說,你不甘於只做個聽命於人的勳臣,還想謀求些什麼?”

“公公,您可莫要言笑,在下哪裡有那熊心豹子膽啊?”

朱永嚇得臉色都白了,急忙爲自己爭辯。

覃昌道:“公爺,您是聰明人,咱家一向知道,您今天來,肯定有目的。你是說,想幫李孜省成就功名?替他在背後運籌一二?”

朱永本來拿出的是一副小人嘴臉,但聽到這裡,朱永便知道,人家覃昌能有今日今時的地位,必定不會是一個只被他三言兩語就給矇蔽之人。

朱永嘆息道:“如今看來,想換個立場也難啊,誰讓偏關一戰,就是李中丞所主導?就算那口肉沒吃上,剩下的那口湯……”

“好,有這覺悟很好。”

覃昌笑眯眯地道,“乖乖聽上面的話,把俘虜能押的都押到京城去,先前帶回來那羣部族的人也一併給送去。不就是給李孜省露面嗎?你要知道,到現在爲止,那位張國丈還沒出手呢!

“一次閱兵,就讓朝中人改換目標,只能朝李孜省出手,還不能趕盡殺絕。這不更加說明,朝中人已是黔驢技窮了?”

朱永驚訝地問道:“所以……公公您的意思,其實現在仍舊是張國丈佔據主導權嗎?”

“呵呵。”

覃昌笑着反問,“這還用得着我來說嗎?你見過有誰在家中寸步不出,就能主導西北一場大戰,能讓朝中人狗咬狗,自己卻穩坐釣魚臺的?你不服這個張國丈,都不行啊。”

朱永心裡也在琢磨。

你覃昌好像也是因爲得罪張來瞻,才被髮配出來幹苦差事的吧?你覃昌本是懷恩的擁躉,跟懷恩穿同一條褲子的吧?怎麼現在……卻學會審時度勢了?

“那要是上面怪罪下來……”

朱永似乎不太想牽扯其中。

覃昌冷笑不已,問道:“誰會怪罪?陛下?還是張國丈?再或是吏部、兵部的那幫人?”

朱永苦着臉道:“卑職怕被人秋後算賬。”

覃昌嘆道:“咱家可聽說,曾經跟你關係密切的那個王威寧,如今已經回京城了。你猜他有沒有跟張國丈見過面?以後陛下在西北再有什麼用兵等事,是會用他呢,還是用你?”

“卑職能力遠不及威寧伯,不敢與之爭鋒。”

朱永頗有自知之明。

與張懋鬥法就算了,畢竟都是武勳,就算他朱永進取心再強烈,但跟王越這樣的牛人相比,還是差太多。

光是王越進士出身,還曾當過大明的兵部尚書,格局就完全沒法比。

覃昌道:“那你就得比王威寧更加謙卑,更會討好張家,這樣你纔有單獨領兵的機會,繼續在西北立下戰功。眼下正是草原青黃不接的時候,要是咱能再次突襲威寧海,或有奇效。當然,至於是否能得到陛下的青睞,全憑本事!”

……

……

朱永大概明白覃昌的意思。

想要成就大事,就得會拍馬屁。

要當皇帝在軍中的頭號馬仔,就得先把張巒和李孜省哄舒服了……只有這樣,才能彌補他資歷上的不足。

朱永想了想,覃昌對他的提醒,算得上是肺腑之言了。

要說現在覃昌還把張巒當成政治對手,時刻算計,根本就說不過去。

因爲懷恩都下去了,接下來朝中能跟張巒正面抗衡的人已經非常少,很可能就是王恕、徐溥二人,至於劉吉……那是什麼段位?

軍中更沒人能與張巒抗衡。

朱永馬上把兒子朱暉叫過來:“……你立即帶人,押送韃靼人的俘虜到京城,把之前斬獲的人頭都用石灰好好密封,也一併送去京城。記得跟李孜省一起進城,讓全城的百姓圍觀瞻仰。”朱暉遲疑道:“父親大人,也就是說,咱以後就要站在李孜省一邊了?這次他很可能挺不過去!”

顯然朱暉不太想朝中政治風向不明確前提前站隊。

皇帝有東宮講班作爲執政班底,現在人家那邊一堆老臣,看上去實力非常強大。

我們非得選擇站位張巒和李孜省這兩個瑕疵非常明顯的皇帝近臣?

弘治朝不同於成化朝,不再是外戚和姦佞能隻手遮天的時候了,再怎麼小心謹慎都不爲過。

“你小子鼠目寸光,莫非還想違抗軍令不成?”

朱永瞪着兒子,斥責道:“咱們家是站在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得了軍功,把該展示的毫無保留展示出來,這是向着誰、針對誰的事情嗎?如果朝中人非得認爲我們站在李孜省一邊,那就讓他們這麼認爲好了!公道自在人心。”

“父親請息怒。”

朱暉苦着臉道,“孩兒這就帶人去。不過現在韃靼小王子的使節團還沒出關塞,就這麼帶人走,會不會……”

“不怕!”

朱永道,“韃靼小王子很可能會從大同出關,離開的時候已經不會再來偏關了!本來駐紮在偏關以北的那批韃子,這兩天已在陸續撤離!你這一路不會遇到什麼麻煩。唯一要小心的……是自己人!”

朱暉心說,這還叫“唯一要小心”?

“或會有人察覺到那位張國丈的用意,半途把你給截了,或是不讓你通關。你只管拿出我公爵府世子的氣勢來,這一路回京,沒人能阻礙你!你就是奉皇命行事,除聖旨外,誰的命令都不好使!”

“兒明白了。這就是去幫李孜省撐臉面,幫他渡過危機的!家中事,父親請放心,兒也會打理好的。”

……

……

內閣值房。

劉吉這幾天都很焦躁,因爲皇帝說過只要西北能取得對韃靼的勝績,就會讓張巒入閣。

而眼下似乎唯一能阻礙對方入閣的就只剩下張巒身上那場病,彷彿只要張巒病癒,就馬上能進到內閣來,把他給取代了。

“你們就是這麼辦事的?只對付李孜省?還只讓他退銀子?像什麼話?”

劉吉見到徐溥回來,得知最近翰林院並沒有專門針對張巒的行動,不由氣急敗壞地喝斥。

徐溥解釋道:“目前內閣有不少差事耽擱下來,司禮監那邊已在表達不滿,急需增加人手……有關增加閣臣人選的提議,在懷公公養病前,就已跟陛下報請過。而陛下的意思也很明顯,要先等張來瞻入閣,剩下的事才能商議。”

劉吉冷笑不已,道:“一旦張來瞻入閣,你我可就沒生存的餘地,看着吧,陛下會讓他當首輔的。”

“未必。”

徐溥卻搖頭,“張來瞻幾次反對陛下提拔他入閣,要是他真有心爭名逐利,斷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反覆拒絕陛下的好意,還消極對待朝務。目前對李孜省的參劾之事,尚在進行,等他回京後,自會有更多的人上奏參劾!拔出蘿蔔帶出泥,到時候或許有驚喜!”

……

……

幹清宮。

覃吉把一份名單呈遞到朱祐樘面前,隨後就恭敬立在一邊等候指示。

而名單上所列,正是翰林院內推薦入閣的人選,其中並不見張巒的名字,而排在最前面的那個人是劉健,再下面是李東陽和謝遷。

朱祐樘問道:“爲何不見岳父在列?”

覃吉道:“陛下,因爲年後張國丈一直未曾出現在翰苑中,再加上他並不是進士出身,如今館閣中人要推薦入閣者,必定要謹慎爲先,不好隨便破壞規制。”

這就是告訴皇帝。

你認爲你岳父很牛逼,啥事都能幹,還能幹成,朝中有些人可能也是怕了你岳父的威勢,或有少許向他靠攏的。但從原則上來講,張巒就不該入閣,因爲他只是個監生而已,且入朝還沒幾年,論出身和資歷,哪一條符合?

覃吉再道:“眼下翰苑中正在修撰先皇實錄,目前正值用人之際,不敢輕易打破排序。”

朱祐樘皺眉不已,問道:“正是用人時,不更應該讓岳父入閣嗎?先前還召了南京翰林院的人北上,現在卻說,還要增加翰林院的人手?具體從哪裡增加?”

覃吉道:“回陛下的話,之前問過徐閣老,徐閣老的意思,可以從過去幾年的進士中間,擇優遴選一批庶吉士到館閣。”

“翰苑人手少到這種程度嗎?”

朱祐樘眉頭皺得更緊了。

自己老父親在的時候,當時東宮還有教導他的任務,也沒說缺人,反倒是人手充裕到不斷往外發派。

現在他當皇帝了,翰林院不過是多了個修《大明憲宗皇帝實錄》的任務,就不斷喊人手短缺?

皇帝不明白其中原委。

覃吉卻心知肚明。

因爲徐溥等人,希望培植自己的勢力。

畢竟上一次遴選庶吉士時,朱見深還活着,那時候的翰林體系是由萬安和劉吉牢牢把控着,選上來的人都是按照他們喜好的標準,且其中大半都是靠巴結和送禮上位。

如今新皇登基,還不趕緊趁着修實錄的良機,整一批曾經被刷下去的、在他們看來既有能力又值得信任的人上來佔位?

覃吉道:“那陛下,是否要聽取徐閣老的意見呢?”

朱祐樘未置可否,重新端詳了一下那份內閣大學士的推薦名單,轉而看向覃吉,吩咐道:“最近岳父的病情好轉了些,都能見客了,你有時間去問問他。如果他說要增加人手,那就增加,否則的話……就先維持目前的狀態。”

“也是。”

覃吉點頭道,“就算翰苑要增加人手,也該聽聽張國丈的意見。張國丈在識人上,還是有一套的。”

“哦。”

朱祐樘經過覃吉婉轉的提醒,大概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涉及到培植自己人的問題。

徐溥選拔進入翰林院的官員,是能夠讓他感到滿意的……與之對應,還得看張巒那邊,是否也有中意人選。

“老伴,下次再有什麼事,你直接跟我說就好。”

朱祐樘嘆道,“不用迴避的。”

“奴婢並未迴避。奴婢有閒暇,一定去問張國丈的意見。”覃吉感覺壓力很大。

他的性格在那兒擺着。

不像懷恩那樣做事能力突出,且雷厲風行。

他覃吉骨子裡就是個欺軟怕硬的角色,一輩子小心謹慎慣了,現在輔佐皇帝,或要馬上執掌司禮監,也還是維持着曾經謹慎的行事風格。

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406章 好戲子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第642章 話說半截177.第177章 生意經第542章 勸進(求月票)295.第295章 好聚好散(求月票)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296.第296章 大勢不可逆(求月票)第683章 報喜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476章 歸寧367.第367章 信息繭房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第5章 徽州來客240.第240章 信譽度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329.第329章 秘辛(求月票)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343.第343章 翁婿之間162.第162章 天機可測不可逆(求票)第554章 大公無私張國丈267.第267章 衆矢之的(求月票)第634章 朝堂質詢第664章 利弊262.第262章 早晚被取代(二更求支持)第493章 事與願違第434章 最有威懾力的中官281.第281章 我辦事你放心256.第256章 都是姓李的陰謀第8章 實踐出真知第673章 前途的抉擇第749章 不足與謀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119.第119章 宮選(第四更求訂閱)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第409章 買船票第804章 秀恩愛第403章 都在等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446章 論功封官(祝元旦快樂!)391.第391章 辦事無須直接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第33章 遷徙第655章 自己人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71.第71章 隔空問診第564章 賞臉(求月票)第538章 動機173.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46章 官難做第519章 離譜第499章 體面第690章 內廷旁聽生316.第316章 買辦和講官344.第344章 你對他們不夠了解第204章 狗膽包天(求月票)277.第27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691章 軍機參謀(求月票)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774章 龍嗣114.第114章 強力對手(求月票)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第485章 你至於嗎?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277.第27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7章 前恭後倨85.第85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47章 街知巷聞第28章 疑惑347.第347章 高興太早了第760章 野望126.第126章 放下心,再吊起(求訂閱)第519章 離譜第454章 區別對待(求月票)266.第266章 丟人丟到姥姥家(求支持)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388.第388章 太嫩(求月票)86.第86章 收買拉攏275.第275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545章 最大的問題第53章 宮闈風雨第46章 添一把火第554章 大公無私張國丈第692章 一反常態133.第133章 宮中災厄,得喜乃解?第707章 大國威風370.第370章 只相信自己93.第93章 萬事俱備第766章 開礦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第584章 空口無憑第729章 什麼叫胸懷80.第80章 關係戶?第666章 出關109.第109章 少爺命(第三更)
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第406章 好戲子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第642章 話說半截177.第177章 生意經第542章 勸進(求月票)295.第295章 好聚好散(求月票)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296.第296章 大勢不可逆(求月票)第683章 報喜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476章 歸寧367.第367章 信息繭房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151.第151章 沐猴而冠(求月票)第5章 徽州來客240.第240章 信譽度第192章 大善人(求月票)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329.第329章 秘辛(求月票)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343.第343章 翁婿之間162.第162章 天機可測不可逆(求票)第554章 大公無私張國丈267.第267章 衆矢之的(求月票)第634章 朝堂質詢第664章 利弊262.第262章 早晚被取代(二更求支持)第493章 事與願違第434章 最有威懾力的中官281.第281章 我辦事你放心256.第256章 都是姓李的陰謀第8章 實踐出真知第673章 前途的抉擇第749章 不足與謀第188章 瞧這一家子(求票)119.第119章 宮選(第四更求訂閱)第68章 糊塗人糊塗事第409章 買船票第804章 秀恩愛第403章 都在等246.第246章 合作之基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446章 論功封官(祝元旦快樂!)391.第391章 辦事無須直接310.第310章 避無可避第33章 遷徙第655章 自己人299.第299章 太子出宮71.第71章 隔空問診第564章 賞臉(求月票)第538章 動機173.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第703章 用人不疑第746章 官難做第519章 離譜第499章 體面第690章 內廷旁聽生316.第316章 買辦和講官344.第344章 你對他們不夠了解第204章 狗膽包天(求月票)277.第27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691章 軍機參謀(求月票)第610章 一個流放,一個美差第774章 龍嗣114.第114章 強力對手(求月票)第568章 次功和首功第485章 你至於嗎?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277.第277章 一切盡在不言中第27章 前恭後倨85.第85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47章 街知巷聞第28章 疑惑347.第347章 高興太早了第760章 野望126.第126章 放下心,再吊起(求訂閱)第519章 離譜第454章 區別對待(求月票)266.第266章 丟人丟到姥姥家(求支持)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388.第388章 太嫩(求月票)86.第86章 收買拉攏275.第275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第545章 最大的問題第53章 宮闈風雨第46章 添一把火第554章 大公無私張國丈第692章 一反常態133.第133章 宮中災厄,得喜乃解?第707章 大國威風370.第370章 只相信自己93.第93章 萬事俱備第766章 開礦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第584章 空口無憑第729章 什麼叫胸懷80.第80章 關係戶?第666章 出關109.第109章 少爺命(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