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朝堂質詢

一大早。

朝會開始前,大多數文官通過同僚之口,才知曉皇帝派保國公朱永帶三千兵馬,協同自京師及周邊地區抽調的一萬役夫,完成往西北運送錢糧之事。

這個消息在文臣中掀起軒然大波。

我們都還沒來得及提出反對意見呢,事情就這麼落實了?

這麼不給面子的嗎?

以至於朝議開始後,還沒等開啓別的什麼議題,就以戶科都給事中張九功爲首,出面參劾國丈張巒,反對皇帝在西北用兵。

朱祐樘聽到彈劾之言,神色間顯得極爲不悅。

但他沒有說什麼,而好像生悶氣一樣,坐在龍椅上冷冷地看着下方,默不作聲,甚至在張九功把話說完後,他都沒有解釋的意思。

懷恩看了皇帝一眼,然後往前走了一步,大聲道:“因今年西北之地氣候苦寒,寧夏、延綏等地更是接連暴雪襲擊,以至於道路斷絕,再加上過去數年西北邊儲嚴重匱乏,導致地方救災不力。

“這個時候,朝廷派大員前去賑災,乃理所應當之事。另外,以保國公領兵西進,是爲護送糧草往寧夏、延綏等處,確保中途不爲外夷所阻。

“至於對外夷用兵等事,實乃無端猜測,若是韃靼不主動來犯,也就不會有兵禍出現,更談不上有人唆使朝廷對外用兵。”

懷恩站在皇帝的立場上,向朝會現場的文臣武將做解釋。

送大批錢糧去西北,派出三千人馬沿途護送,這樣做很過分嗎?

你們別聽是風就是雨,要攻擊張來瞻,是不是應該先把事情調查清楚再說?尤其等年後……最好是西北真有戰事發生,恰好朱永和李孜省等人在西北用兵不順甚至受到挫敗,再去參劾呢?

你們現在這麼做,打的不是張巒的臉,而是公然跟皇帝制定的軍政策略公然唱反調,這樣還想得到新皇的認同?

站在文官隊列第二順位的徐溥走了出來,朗聲道:“陛下,以臣看來,調運糧草往邊關事,自有法度和規矩,完全無須額外派出人馬協同。

“另外,以方士出身的禮部尚書,去兼都御史銜,協同朝廷兵馬運送糧草和軍服等,也無先例可循。此事應當酌情叫停,或是另做打算。”

徐溥這番話完全就是衝着反駁懷恩的言辭去的。

誰說大軍只是爲護送錢糧安全才去的西北?

明明皇帝還安排了個不學無術的李孜省爲右僉都御史,再以覃昌爲監軍中官……皇帝擺明了有跟韃靼人交戰的打算。

我們先不說倉促開戰是否有必要,就算你真要出兵,是不是也先跟我們文官商議一下,由我們來推薦人選,經廷推、廷議後再斟酌決定?

提前論證過此事是否可行,有個結論不管輸贏我們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這種情況,要是出了事算誰的?

如此剛愎自用的事情,怎麼可能是我們親手教出來的那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太子所爲呢?

還說不是受奸人嗦擺?

懷恩解釋道:“徐閣老,西北雪災延續到現在,錢糧籌集工作一拖再拖,京師太倉拮据得更是連二十萬石糧食都拿不出來,如今勉強湊出這些錢糧,運送到賑災第一線,當然要保證中途的安穩。

“既然要確保錢糧運送到位,就必須要有官員對此負責,爲什麼不能以李孜省爲都御史來主辦此事?如今他人已在西北,有關他的任命可是經過朝議通過的,眼下不過是給他增加了個差事,有何不可呢?”

懷恩就差明着跟徐溥說,你們這次反對得太早了。

你只管讓李孜省負責去。

他辦成了,也不會有功勞。

若是辦不成,半道上那些用以過冬的布料和糧食被韃靼人搶了去,那李孜省背的黑鍋可就大了。

就在徐溥稍微側目,準備讓其他人出來接力,集合衆文臣的力量讓皇帝收回成命時,左都御史馬文升走了出來,問道:“既然並無私意,爲何主張此事的戶部侍郎張巒,不在朝班中呢?”

懷恩看了看小皇帝,發現朱祐樘臉上怒容越來越盛,只好大聲道:“張侍郎年前有傷病在身,經陛下特批,不用入朝商議。”

馬文升義正詞嚴:“如此大事,就算先做好安排,也該在事後接受羣臣質詢,若當事人不在,很難對功過進行評論。

“臣提請陛下將張侍郎傳召至此,我等願意與他當面對質。”

言外之意,我們在這裡說什麼,都好像是在攻擊皇帝本人。

所以你懷恩纔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樣,一直在跟我們唱反調,不斷向我們解釋。

只要皇帝下旨讓張巒前來,我們找到攻擊目標,或許就可以一致對外了。

到時讓張來瞻啞口無言,道理不就辯明瞭嗎?

懷恩再次回頭望向朱祐樘,徵詢地問道:“陛下,您看……?”

朱祐樘掃視羣臣一眼,強壓怒火,輕描淡寫道:“岳父有傷病在身,朕已經允諾他不必入宮參加朝議。正所謂君無戲言,你們爲何一定要朕違背承諾呢?真有什麼問題,就算我那岳父不在,也一樣能說清楚。”

論護短,朱祐樘從來沒怕過誰。

你們公然反對我和岳父商量大計,就是在反對我的決策,那我豈能如你們所願,把我岳父叫來受你們圍攻?

有什麼本事,儘管衝我來!

衆大臣怎麼也沒想到,登基後一直溫文爾雅,跟朝臣關係相處非常融洽的皇帝,竟在涉及西北出兵,以及國丈張巒的問題上,態度強硬至斯。大有一反常態之意。

懷恩瞬間就知道自己應該保持如何立場了,他挺直身體,邁上前一步,扯着嗓子道:“諸位臣工,陛下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過去一個月,西北各處都有韃靼遊騎來犯的奏報,若朝廷不有所防備,會令前線將士無所適從,但凡有哪一處邊塞淪陷,都會丟朝廷的臉面。

“但若是有都御史李孜省,協同臨時委任的延綏總兵官保國公朱永,以及內官監軍覃昌,三人可以協同西北用兵,一旦發生韃靼來犯之事,就可以統調一切積極應對,不至於出亂子。”

馬文升質疑道:“既然都御史的職位如此重要,爲何要堅持用李孜省,而不等朝廷商議後再定人選?”

說到這裡,其實算是打明牌了。

我們在這裡嗶嗶一大堆,到底在爭論什麼呢?

還不是因爲陛下您擅自決定出兵不說,還給李孜省安排了一個看起來級別不高,甚至連巡撫官職都不到的職位,卻給了他一路上可以隨便調兵協同,以及隨時可以調遣兵馬抵禦韃靼來犯的權限?

這只是個運糧官嗎?

簡直就是三邊總制啊!

如今西北除了各軍鎮有巡撫和總兵官外,並不設三邊總制和宣大總制等職位,也就是說,有跨區域調兵和協同調兵權限的人,如今宣大和三邊一線只有他李孜省一個人!

這事可就大了。

一介佞臣出身,連個進士都不是,更沒有任何帶兵經驗,就靠國丈張巒上脣碰下脣的不靠譜舉薦,就讓李孜省領這麼大的差事,我們豈能安心?

先不說他會不會因此造反……當然這種可能性近乎沒有。

也不論他這次是否能取得成就,凱旋而歸。

就說這次舉薦和任用官員的流程,根本就不合規矩,等於是還沒跨入弘治年呢,您這個皇帝就開了個非常不好的頭,關上門私下討論過就把誰去治軍領兵之事給定了下來,那還要我們朝堂上這幫人作何?

滿朝文武被陛下您和那位張國丈耍着玩呢?

懷恩道:“馬總憲,具體用誰不用誰,按理的確應該反覆斟酌後才能做決定。但往西北運糧和扼制韃靼來犯之事,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容不得慢慢商議。再者,從京中再調都御史前去西北,時間太過倉促,根本就來不及。”

馬文升反駁:“糧草和護送人馬都是現從京師調的,爲何都御史就不能從京師調遣?既然如今保國公所部人馬尚未出京,爲何就不能在今日朝會上,另定他人?一定要用如今人在西北,且軍事上無任何成就的李孜省呢?”

懷恩道:“所以說,馬總憲,你反對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反對李孜省這個人,是嗎?”

馬文升黑着臉沒有應答。

換作以前,他會覺得懷恩是個大善人。

但這次的事情,他只覺得懷恩跟那張巒根本就是一個鼻孔出氣的奸佞。

反倒是之前無爲而治的覃昌,成了他們推崇的內官,因爲覃昌先前跟張巒鬥爭中徹底失勢,被貶出京,而懷恩卻成了那個坐收漁翁之利的人。

這會兒馬文升和徐溥都有些鎮不住場面。

懷恩也看出來了,他要是繼續跟馬文升爭論下去,很容易把文官集團全給得罪了,那可不是他的本意。

畢竟從一開始,他就反對張巒胡來。

懷恩隨即望向旁邊一直默不作聲的吏部尚書王恕,問道:“王尚書,您有豐富的治軍經驗,對西北軍政事務也非常瞭解,您認爲這件事應當如何裁定呢?”

既然徐溥和馬文升都難以服衆,就得讓一個話語權更重的人出來說話。

王恕雖然回朝沒多久,但他聲望在那兒擺着。

論資歷和能力,他比首輔劉吉都不遑多讓。

當然這會兒懷恩是絕對不會去問劉吉意見的……此時劉棉花正閉目養神,立在那兒裝局外人呢。

王恕出列道:“老臣也不知陛下因何突然決定以李孜省和朱永二人完成西北運糧兼領兵抵禦韃靼之事,只是老臣認爲,任用這二人……似有不妥。”

懷恩問道:“怎麼個不妥法?”

“用兵事,講究恰如其分,火候過了或者不足都不行。正所謂貓有貓道鼠行鼠道,無論陛下任命的人是否能力超羣,但在未曾驗證其能力前,就要有所收斂,不能妄自決斷。”王恕道。

朱祐樘聽到這話,很不高興。

你這話分明在抨擊我!

意思是我外行領導內行唄?

233.第233章 大難臨頭85.第85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657章 命裡有時終須有第470章 受困的烏鴉第439章 讓功220.第220章 朝六宮95.第95章 一路鋪到東宮第680章 病中的仁慈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第787章 熱兵器是主流第19章 御史第462章 高瞻遠矚第200章 抽絲剝繭(第二更)224.第224章 第三方插足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26章 誰的背景?第758章 你奈我何223.第223章 睿智第27章 前恭後倨367.第367章 信息繭房342.第342章 理性派第201章 未雨綢繆(求訂閱)313.第313章 三足鼎立變兩強相爭319.第319章 營銷(求月票)第520章 悔不當初第681章 國舅的立場第6章 懸壺濟世第707章 大國威風第782章 厚顏無恥第714章 有大病261.第261章 貴人相助(求保底月票)第639章 自家人116.第116章 打壓377.第377章 用意(求月票)第705章 格局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第524章 送功勞?第635章 扯皮351.第351章 上眼藥第44章 穿針引線第186章 契約精神(求月票)91.第91章 無奈的選擇第779章 無可取代第660章 火中取栗第477章 榻前問策323.第323章 攀比(求月票)第39章 見賢思齊第802章 妻重於祖母第211章 妖風又折回來了(求訂閱)第606章 並非驢脾氣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題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561章 算誰的(求月票)第675章 同舟共濟第626章 對立108.第108章 雞犬升天(求訂閱)90.第90章 孝子第726章 莫非冒他人之功?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290.第290章 意欲何爲第626章 對立第427章 請辭第41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8章 “遠大志向”第417章 國喪(求月票)392.第392章 恨父不成鋼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22章 誤會第23章 真乃義士第551章 多個對手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380.第380章 姓張的有大病第426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6章 懸壺濟世第586章 雙簧第453章 唯親是用(求月票)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298.第298章 老子考覈兒子93.第93章 萬事俱備305.第305章 找來的不是幫手第37章 手眼通天294.第294章 不給開口機會第20章 案發262.第262章 早晚被取代(二更求支持)366.第366章 同是小舅子第511章 人心第800章 親疏遠近自有分辨第765章 有事就找張國丈第34章 趕赴京城第444章 第一次朝議(求月票!)128.第128章 下本第713章 狡獪第789章 給點陽光就燦爛第713章 狡獪第499章 體面第722章 男人之間好說話第477章 榻前問策178.第178章 改弦更張
233.第233章 大難臨頭85.第85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第657章 命裡有時終須有第470章 受困的烏鴉第439章 讓功220.第220章 朝六宮95.第95章 一路鋪到東宮第680章 病中的仁慈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第507章 你是天(求月票)第787章 熱兵器是主流第19章 御史第462章 高瞻遠矚第200章 抽絲剝繭(第二更)224.第224章 第三方插足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26章 誰的背景?第758章 你奈我何223.第223章 睿智第27章 前恭後倨367.第367章 信息繭房342.第342章 理性派第201章 未雨綢繆(求訂閱)313.第313章 三足鼎立變兩強相爭319.第319章 營銷(求月票)第520章 悔不當初第681章 國舅的立場第6章 懸壺濟世第707章 大國威風第782章 厚顏無恥第714章 有大病261.第261章 貴人相助(求保底月票)第639章 自家人116.第116章 打壓377.第377章 用意(求月票)第705章 格局398.第398章 一錘定音第524章 送功勞?第635章 扯皮351.第351章 上眼藥第44章 穿針引線第186章 契約精神(求月票)91.第91章 無奈的選擇第779章 無可取代第660章 火中取栗第477章 榻前問策323.第323章 攀比(求月票)第39章 見賢思齊第802章 妻重於祖母第211章 妖風又折回來了(求訂閱)第606章 並非驢脾氣249.第249章 都是送命題349.第349章 陰損手段第561章 算誰的(求月票)第675章 同舟共濟第626章 對立108.第108章 雞犬升天(求訂閱)90.第90章 孝子第726章 莫非冒他人之功?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290.第290章 意欲何爲第626章 對立第427章 請辭第41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48章 “遠大志向”第417章 國喪(求月票)392.第392章 恨父不成鋼第602章 一舉多得第22章 誤會第23章 真乃義士第551章 多個對手第627章 立功的機會380.第380章 姓張的有大病第426章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6章 懸壺濟世第586章 雙簧第453章 唯親是用(求月票)72.第72章 不聽不理不問298.第298章 老子考覈兒子93.第93章 萬事俱備305.第305章 找來的不是幫手第37章 手眼通天294.第294章 不給開口機會第20章 案發262.第262章 早晚被取代(二更求支持)366.第366章 同是小舅子第511章 人心第800章 親疏遠近自有分辨第765章 有事就找張國丈第34章 趕赴京城第444章 第一次朝議(求月票!)128.第128章 下本第713章 狡獪第789章 給點陽光就燦爛第713章 狡獪第499章 體面第722章 男人之間好說話第477章 榻前問策178.第178章 改弦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