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

燕京城的失守不僅在京城百姓中引起掀然大波,同時也讓朝廷異常震驚,實施了將近一年的鴕鳥政策,當戰爭終於來臨後,無論天子趙佶還是王黼等重臣,都不得不將頭從沙子裡拔出來,面對即將來臨的政權危機。

這是一個千古不破的定理,當權力機構因操作不當引發巨大的危機時,它的權力合法性就會受到廣泛的質疑,掌握相權的知政堂如此,掌握君權的天子也同樣難以迴避。

一大早,在宣政殿的偏殿內,趙佶便召開了緊急軍政議事,所有三品以上的數十名職事官都參加了這次議事,討論如何應對金國入侵引發的危機。

此時的大宋朝廷可謂內憂外患,雖然從燕京城得到大量的遼國財富,但這些財富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消耗殆盡,現在不僅國庫嚴重空虛,就連天子內庫也所剩無幾,朝廷財政異常窘迫,連日常的軍費也難以支撐,朝廷無法大規模在河北備戰,也無法應對西夏的軍事挑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財政拮据。

“各位愛卿,事已至此,朕也不想追究誰的責任,大家都說說吧!我們該如何應對金國的入侵?”

趙佶聲音不高,神情顯得十分疲憊,金國入侵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令他寢食不安,他已無法獨自應對席捲而來的危機,只能向羣臣尋計。

大殿內一片寂靜,在這個關鍵時刻,大家都不約而同保持了沉默,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言論影響到最後的決策,這個責任誰也揹負不起。

趙佶半晌也沒有人說話,不由有些不悅,便對高俅道:“高樞密使先說吧!”

高俅被點了名,無奈,他只得起身道:“陛下,應對入侵其實就八個字,‘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既然金兵殺來了,那我們就出兵應對,無外乎兩條線,一條河北線,一條河東線,河北一線部署了十萬廂軍,但廂軍戰鬥力較弱,微臣建議再向河北增加禁軍八萬,微臣推薦劉延慶爲主將,率軍北上防禦,另外河東一線主要是太原防禦,目前太原府有精兵兩萬,軍隊略有不足,微臣再建議向太原府增兵兩萬,不過姚平仲稍顯文弱,臨危決斷不足,微臣建議換人。”

王黼重重哼了一聲,起身道:“劉延慶屢戰屢敗,這種敗軍之將還能再堪大用?高太尉,現在是國家危急關頭,希望你不要再帶上個人情緒。”

趙佶也聽出高俅有私心,他心中也有些不悅,便擺擺手示意高俅坐下,又道:“其他大臣再說說吧!”

這時,坐在玉階前的太子趙桓道:“父皇,能否容兒臣提個方案!”

這個時候趙桓主動表態,令趙佶頗感欣慰,便點點頭道:“皇兒請說!”

趙桓起身道:“其實剛纔高太尉的兩個方案倒也和兒臣不謀而合,主要加強兩線防禦,一條是河北線,一條是河東線,河北是三面防禦,真定府、雄霸兩州以及河間府,八萬禁軍和十萬廂軍配合,人數上差不多夠了,而河東線也主要是太原防禦戰,不過太原只是第二道防禦,第一道防禦應該在代州,給太原增兵兩萬,然後將防禦西夏的兩萬軍轉到代州雁門關和土墩關一帶防禦,這就是兒臣的意見。”

大殿內議論紛紛,太子沒有提及帶兵之人,有點意猶未盡啊!趙佶眉頭一皺,“那皇兒認爲應該由誰來帶兵?”

“這”趙桓躊躇難言。

蔡京在一旁道:“殿下,現在是危急時刻,殿下儘管直言,提出妥善的方案以解陛下之憂!”

趙佶點點頭,“蔡蔡相公說得對,皇兒儘管直言,朕聽着。”

趙桓只得躬身道:“兒臣以爲,要解眼前之危,還得种師道出山!”

大殿霎時間鴉雀無聲,趙佶心中着實有點苦澀,難道除了种師道,大宋就無人了嗎?

半晌,趙佶緩緩道:“种師道年邁,恐怕已經沒有精力再爲國效力了,皇兒還有別的方案嗎?”

趙佶無法接受种師道再出山,他顏面上實在掛不住,趙桓當然明白父皇無法接受种師道再出山,他便道:“兒臣還另一個方案。”

“你說,什麼方案?”

“父皇,兒臣推薦張叔夜爲河間府兵馬總管,負責河北東線防禦,种師中爲雄霸總管,負責雄州和霸州一線的中線防禦,推薦劉光世爲真定府總管,負責河北路西線真定府的防禦,兒臣再推薦康王爲相州總管,和大名府的鄆王負責河北路的第二條防線,將京西兩路以及開封府的八萬廂軍部署在第二條防線上,這樣,河北路兩道防線可保京師無恙。”

趙佶點點頭,這個方案他可以接受,他又問道:“那河東路的部署呢?”

“父皇,河東路是關鍵,正如高太尉所言,姚平仲略顯優柔,勇烈果斷不足,不宜守城,兒臣建議任命姚平仲爲代州總管,率兩萬軍部署在雁門關一線,如果雁門關被金兵突破,那麼姚平仲可以率軍退守井陘,甚至可以退守洛陽,但太原必須派勇烈之將來鎮守,兒臣推薦李延慶率兩萬京兆軍進駐太原。”

這個方案激起了一片議論之聲,王黼問道:“請問殿下,陝西路也面臨西夏的威脅,如果李延慶調去太原,那陝西路那邊誰來總管?”

趙桓微微一笑,“西夏國力尚未恢復,未必會攻打陝西路,可讓陝西路轉運使劉韐暫時出任陝西路防禦使,統領陝西路各軍對西夏的防禦,另外我再建議加封种師道爲上將軍,坐鎮京兆府。”

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微妙的方案,目前种師道就在京兆府養老,讓种師道掛了一個上將軍的虛職,以他的威望,鎮守京兆府綽綽有餘,而且京兆府並不是前線,不需要太多軍隊駐防,而且讓种師道掛一個虛職,他實際上還是處於一種退仕狀態,這就不涉及一些尷尬之事了。

這時,所有人都向天子趙佶望去,趙佶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姚平仲不用守雁門關,直接調任西京留守,率兩萬太原軍駐守洛陽,李延慶改任河東路都統制、防禦使,率領四萬京兆軍鎮守太原,全面負責河東道防禦,太子其他方案皆可採納!”

趙佶很清楚李延慶指揮不動姚平仲,把姚平仲留在河東路只會對李延慶形成掣肘,不利於河東路的防禦,索性讓他去守西京洛陽。

軍政議事只是在大方向上做出了決定,但具體的軍隊調動,後勤補充等詳細方案還需要樞密院和兵部做出計劃,但救兵如救火,趙佶責令高俅三天之內拿出詳細方案。

但對朝廷而言,軍隊部署比較簡單,真正難以解決的是朝廷財政困難,這關係到數十萬大軍的軍費着落,趙佶又隨即將王黼、蔡京和太子趙桓叫來御書房,商議解決軍費不足的難題。

“蔡相公說說知政堂的方案!”

御書房內,趙佶依舊顯得十分疲憊,不過或許是軍隊部署有了結果,趙佶說話的底氣稍微足了一點。

蔡京早已準備好了方案,他行一禮,不慌不忙道:“知政堂連續三天召開資政議事,已經草擬出了一個長期方案和短期應急方案。”

“先簡單說說長期方案!”

“長期方案還是從稅源着手,包括提高酒、鹽、茶、生鐵等官榷物資的官榷錢,同時再提高相應商稅,戶部估算過,如果提高一成的話,朝廷年收入將從六千萬貫增加到七千萬貫,如果再將田稅、戶稅和免役錢同時提高一成,那麼朝廷收支基本上就能平衡了,另外提高銅銀產量,有利於增加會子的發行量,也是一種長期的斂財之道”

“好了,長期方案以後再慢慢討論,現在朕更關心短期應急方案。”趙佶有點不耐煩地打斷了蔡京的話,他現在更關心急需的一千萬餘貫軍費怎麼籌措。

“短期應急方案是由王相公草擬,就煩請王相公來解釋!”

王黼躬身道:“回稟陛下,短期應急方案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是將南方各銀礦的存銀全部調入京城,卑職統計過,大概有一百五十萬兩白銀,按照現在的銀錢市價,大約可以從民間兌換到五百八十萬貫,或者用它爲抵押,直接發行一千萬貫會子。

其次是甩賣輕貨,左藏庫雖然銀錢不足,但布帛和絲綢卻十分充足,可以調出部分賣給商家,微臣估計大概能籌到三百萬貫。

第三個方案就是動用黃金換錢,現在民間的銅錢量很充足,但黃金嚴重短缺,我們只要拿出十萬兩黃金,就能兌到四百萬貫錢。

第四個方案是發行一百萬貫的當十錢,這樣四管齊下,就能在短期能籌措到一千五百萬貫軍費,解決了五十萬大軍半年的軍費。”

趙佶又看了看太子趙桓,“皇兒覺得呢?”

趙桓連忙躬身道:“兒臣反對第四個短期方案,發行大錢危害太大,會導致糧價暴漲,兒臣認爲用白銀和黃金爲抵押,直接從各大錢鋪借錢比較便捷,另外甩賣輕貨也是一個好辦法,不過長期方案還有待商議,稅賦太重了。”

“長期方案回頭再商議,現在知政堂就按照太子的方案儘快籌措軍費,所有進展,直接向太子彙報。”

“微臣遵旨!”

蔡京和王黼匆匆去了,趙佶卻把太子趙桓留了下來,他沉默片刻問道:“皇兒怎麼會想到讓康王和鄆王坐鎮第二防禦線?”

“兒臣主要是考慮由皇族坐鎮河北,更能激勵三軍將士的軍心士氣。”

“你真是這樣想的?”

“兒臣確實是這樣考慮的,不敢隱瞞父皇。”

趙佶深深看了趙桓一眼,便轉開問道:“爲什麼河東路的戰局比河北路更加關鍵?”

“啓稟父皇,現在是六月,汴梁還尚有黃河天險可倚靠,即使金兵突破河北路兩道防線,也暫時無法威脅到京城,而河東路則不一樣,一旦河東路失守,則整個潼關以西都危險了,而且金國以河東路爲根基,到了冬天,黃河結冰,金兵就會長驅東進,那時京城也危險了。”

趙佶半晌嘆口氣道:“局勢如此嚴重,是朕之過也,如果局勢繼續惡化下去,朕只有下罪己詔退位了!”

趙桓嚇得連忙跪下,砰砰磕頭道:“是兒臣未能替父皇分憂,所有責任當由兒臣來承擔,與父皇無關!”

趙佶忽然覺得身體異常疲憊,他擺了擺手,“退下吧!朕很疲憊,想休息了。”

“請父皇好好休息,兒臣告退!”

........

【求月票!!】

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梟落網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襲相州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佳方案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四十一章 遼國騎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
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八百六十章 兩戰韋城第九百六十六章 滅國之戰 十九第七百七十八章 臨時部署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五百四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一百八十三章 兇梟落網第一百五十一章 黑麪少年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三百零二章 遭遇伏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二百一十八章 矛盾激化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百四十二章 山洞奇兵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麗求援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七百二十七章 第二戰線 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試探進攻 上第三百一十八章 情報交換第六百五十章 再遇故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一千章 家眷進京第一百六十二章 新店籌備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一百五十八章 發財陷阱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六百一十七章 酒樓話別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四百六十八章 剪除耳目第四十三章 深藏不露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八十一章 再回縣城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器藏嬌第七百四十六章 重大事件 下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七百五十五章 李綱罷相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偷襲相州 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拜祭恩師第五百四十一章 康王之憂第二百六十八章 省試開考第七百九十六章 激起民憤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崗冬雪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五百零六章 一同北上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三百五十四章 利器之誘第八百一十七章 阮氏三雄 下第八百四十五章 最佳方案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十一章 漫天要價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八百九十章 風險測試 下第四十一章 遼國騎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渡口巧遇第三百零四章 鬥智鬥勇第二百六十章 面陳童貫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深仇難解第七百六十三章 主動去職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師師請客 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奇兵破城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二十七章 擂臺首賽 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