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

白鉞不是看不懂,而是不想說。

張苑爲什麼要讓白鉞代爲聯繫費宏?用意非常明顯,就是想把費宏收攬到麾下,爲其所用。

費宏和沈溪一樣,也是有名的神童,他十三歲過府試,十六歲爲贛省鄉試解元,二十歲考取狀元,二十三歲擔任會試考官,在朝聲名遠揚,如今年方四十就已是禮部侍郎,未來成就不可限量。

不過,就算費宏曾公開跟劉瑾作對,但朝中老臣還是把他當成毛頭小子看待,總擔心“年輕人”意志不夠堅定,容易誤入歧途,影響朝局穩定。

謝遷道:“子充這個人老夫知道,學識是有的,但九年考覈期間有小半時間在家守制,前幾年才升翰林侍講,陛下登基後晉太常寺少卿,去年任禮部右侍郎,尚無多少建樹,若強行提拔執領禮部,恐怕人心會不服,不妨老夫再斟酌一下其他人選,至於秉德,先在朝暫留幾日,總歸會讓你順利地乞骸骨,回鄉頤養天年。”

說到這裡,謝遷語氣中帶着一抹感慨。

以白鉞的年歲尚且要乞老歸田,他比白鉞還要年長,現在卻得不到休息的機會……當然,這不是他有沒有機會退,而純粹是自己不想退。

白鉞離開後,謝遷連夜寫好奏疏,希望能通過特殊渠道送進豹房,讓朱厚照知道現在朝廷是個什麼情況,同意他的建議,但此時張苑已帶着另外一份奏疏去面聖了。

張苑的想法很簡單:“現在暫時找不到我理想中的禮部尚書人選,那就先把水攪渾,拿沈之厚來折騰一番,就算被陛下罵上一通也值得。”

雖然夜幕已降臨,但此時朱厚照纔剛洗漱好,正準備新一天的玩樂。此時的正德,心情還算不錯,主要是他從花妃那裡找到一種久違的感覺,花妃失寵幾個月後,想方設法排練了一些新節目,包括相聲、鼓曲、快板、蓮花落等,都有新劇目,一下子就打動了朱厚照。

這幾天朱厚照都準備留在花妃處,讓麗妃和花妃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讓他可以更加享受。

豹房花廳,張苑見到朱厚照,才說幾句話,正德皇帝的好心情就沒了小半,皺眉問道:“朕不是讓你處理好了再來說麼?禮部尚書人選已經定下來了?朝臣們怎麼說的?”

張苑笑眯眯地回道:“兵部沈尚書才學品德兼優,可以擔當此重任。”

朱厚照火冒三丈,指着張苑破口大罵:“你個狗奴才,誠心拿朕來開涮,是吧?沈尚書要管軍隊那一大攤子,而且最近他在家養病,調他去禮部,誰來管兵部的事情?”

張苑訕笑着湊上前:“陛下,老奴聽說……沈尚書這次是在裝病,故意不到兵部衙門當差,而且有人見到沈尚書出府,去向不明,請陛下明察秋毫。”

張苑以爲檢舉沈溪,可以讓朱厚照產生防備心裡,不出所料朱厚照聞言後臉色立轉,張苑正得意時朱厚照忽然問道:“你是從哪裡聽說的?”

張苑有些奇怪,此時朱厚照不應該患得患失表達不滿嗎?怎麼反倒問起自己來了,當即試探地回道:“乃是朝中人親眼所見,老奴自個兒倒沒見過。”

“你沒見過就別胡說八道!”

朱厚照一個巴掌扇了過去,只聽“啪”的一聲,張苑臉上出現一個清晰的巴掌印,正昏頭轉向時朱厚照的喝斥聲已傳來,“沈尚書在病中就不能出府門了?他去哪個地方需要跟朝廷報備嗎?再有這種說閒話的小人,直接革職查辦……朕就不信治不了朝中這羣不顧後果、信口開河的逆臣,出征草原這場仗還沒開始打呢,就有人在朕面前說三道四,不拿他們開刀作何?”

張苑捂着臉,張了張嘴,整個人還是懵的,朱厚照居然這麼簡單粗暴地把問題嗆了回來,他支支吾吾半天才勉強擠出幾個字:“那禮部尚書人選……”

朱厚照怒道:“你問朕?怎麼不去問問朝中那些元老,你問謝閣老,或者問問吏部何尚書,讓他們自己開會研究下,別什麼事都來打攪……希望下次你再來跟朕彙報的時候,直接把人選報上,再這麼多廢話朕就把你的司禮監掌印之位拿下!”

說完,朱厚照拂袖而去。

張苑站在那兒,摸着火辣辣的臉,心中無比憋屈,暗忖:“就算早知道會捱罵,也不至於到當場打臉的程度啊……陛下這是怎麼了?不就說了沈之厚幾句壞話?我那大侄子到底有何妖法,讓陛下對他如此信賴?難道他小時候真有個老道指點迷津?”

“張公公,時候不早,豹房這邊要關內院門,您看……”一名錦衣衛百戶在門外探頭,見張苑愣在花廳裡,不由提醒一句。

張苑回過神來,惱火地折身喝斥:“從什麼時候起豹房內院要關門了?這是要在豹房設內帷嗎?”

那侍衛回道:“此乃陛下親口吩咐,說是爲了加強豹房安保,防止別有用心的人謀逆……若公公現在不出去的話,一旦開禁,就只能留宿豹房內宅,進出的話需要陛下和錢指揮使批准纔可!”

張苑聽到錢寧的名字就來氣,因爲他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若被人看到臉上的巴掌印恐怕會被笑話,因此不打算在豹房久留,回府除了有高牀暖枕,順帶還可以跟臧賢商議一下對策。

……

……

皇宮內苑,夜色漸深,永壽宮內仍舊開着酒席。

與宴之人很少,除張太后外,只有她兩個弟弟,也即壽寧侯和建昌侯二人,張太后想問詢關於兒子的情況,她的消息渠道不太通暢,再加上知道兩個弟弟失勢,所以請進宮來,想好好安慰一下。

張太后面前擺着燒豬肉、冷片羊尾、燒雞、炒豆芽和冬瓜湯等四菜一湯,菜基本沒動過,此時正在喝茶。

壽寧侯和建昌侯面前的菜稍微多一些,同時擺有宮內御酒坊釀造的秋露白黃酒,總的來說還算比較儉樸。

自打弘治皇帝去世,張太后每當夜幕降臨便會感到孤單寂寞,此時兩個弟弟在身邊,心裡莫名有一絲慰籍。

“……姐姐,您說陛下現在都在豹房,根本就不回皇宮,這御苑內豈非沒了主人?”張延齡多喝幾杯,突然說出一句在張太后聽來大逆不道的話語。

張太后沒好氣地道:“不管陛下置身何處,他都是這紫禁城的主人,大明天下的主人,你這話傳出去,怕是有大不敬的嫌疑。”

張鶴齡嗔怪地瞪了弟弟一眼,然後向張太后道:“太后娘娘請見諒,建昌侯的意思是說,是否規勸陛下早些還宮,在皇宮主持朝廷事務,如此才能立君威,讓朝野對陛下懾服?”

張太后嘆息道:“這不是你們這些做臣子的沒盡到責任嗎?其實哀家早就想規勸皇上,但皇上始終不來見哀家,連基本的早晚請安都給荒馳了……哀家也不知道爲何會到今日這地步。”

“還不是朝中有奸人蠱惑聖心?”

張延齡不滿地道,“尤其是沈之厚和謝於喬兩個,他們根本就不把維護朝廷綱紀當回事,任性妄爲,也是他們的縱容才讓陛下到現在都留在豹房,遲遲不歸,這些人必將記載於青史,承受千古罵名。”

張太后不由皺眉,這個弟弟簡直就是個深閨怨婦,對世俗存有極大的偏見。

張太后道:“不管是誰的責任,現在先說說你們的事情……哀家已跟謝閣老打過招呼,謝閣老同意跟陛下上疏,讓你們官復原職,京城戍衛,始終需要你們這樣值得信賴的人負責……哀家能爲你們做的事情不多,你們一定要珍惜。”

張延齡瞬間緊張起來,眼睛睜得大大的,連聲問道:“姐姐跟謝於喬說了?他答應了嗎?不會是敷衍姐姐您吧?謝於喬現在跟沈之厚鬥得正歡,朝野誰不知道他親手栽培的沈之厚把他的威風給搶了?”

張鶴齡先是瞪了弟弟一眼,這才接過話頭:“多謝太后相助,若是有機會再爲朝廷效力,我兄弟二人定不負先皇和陛下隆恩。”

張太后嘆息道:“你們是皇親國戚,皇兒的親舅舅,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陛下並沒治你們的罪,只是暫時賦閒在家……不過,若你們順利回朝,一定要循規蹈矩,不得再胡作非爲,如果再犯的話,休怪哀家不幫你們。”

張延齡聽到這話,心中竊喜不已:“按照姐姐所言,這件事基本是十拿九穩,回去後就等着詔書到來……哼,沈之厚再折騰,不照樣功虧一簣?如此一來,這次相當於沒什麼損失,等官復原職,看我怎麼報復那些冷眼相向之人。”

到二更時酒宴差不多結束,張太后要回寢殿休息,張氏兄弟在高鳳引領下往宮門而去。

半道上張延齡藉助酒勁開始設想今後的美好人生:“……若咱們兄弟二人可重掌京營,一定要把之前的損失撈回來,將沈之厚給予咱的加倍奉還!”

張鶴齡板着臉,低聲喝斥:“怎麼?你還要跟沈之厚鬥?哼!你要自取滅亡,那是你自個兒的事情,別拉着我陪葬。”

張延齡一愣:“大哥,你這是怎麼了?難道還怕沈之厚那小子不成?他當時是怎麼針對我兄弟,張家因此破敗,你忘了嗎?難道就此善罷甘休?”

張鶴齡嘆息道:“記得又如何?若你我兄弟能重回朝堂,一定要記住這是陛下法外開恩,而不是真的無辜……”

見張延齡張嘴要反駁,張鶴齡加大了聲音,“若不是你胡作非爲,也不至於會淪落至今日這般田地……想當初咱兄弟執掌京營,就算有一些小劣跡,也不至於被朝中人厭棄,而你……卻仗勢欺人,幸好有姐姐爲我等遮風擋雨,若有一日太后不在了,誰能護得了你我?”

“真不想聽大哥說這些,好像咱們做什麼都是靠姐姐一樣。”張延齡垂頭喪氣地說道。

張鶴齡冷笑:“不靠太后你靠誰?靠你自己嗎?你的學問能比得上那些靠科舉上來的舉人,還是說你能帶兵去前線殺敵?朝中勳貴,哪個不是戰功累累?就算是世襲的勳貴,也要到戰場上去歷練,從先皇封爵開始,你我兄弟什麼時候去過戰場?”

“當初京師保衛戰的時候……”

張延齡還想爲自己辯解。

“省省吧!”

張鶴齡嗤之以鼻,“回去後,咱們先給謝閣老送禮,再給沈之厚送禮,就算你不甘心,至少咱們進廟先拜佛,先把禮數盡到,然後表達與世無爭之意……文官愛怎麼爭怎麼爭,咱們安心當好自己的差便可。”

……

……

隨着時間進入二月,天氣漸漸變得暖和,朝廷對草原用兵已提上議事日程,沈溪籌備糧草的壓力隨之凸顯。

要跟韃靼人開戰,軍糧物資調運是個大問題,沈溪雖然在家中辦公,但奏疏卻不斷上呈朝廷,催促朝廷將當年兵部用項審覈完畢,及時下發。

按照沈溪估計,出兵草原調用的錢糧數目驚人,折換成白銀,大概需要上百萬兩,這還是建立在速戰速決的基礎上,也是因大明中期國內白銀較少,銀價騰貴所致,若是換作明末清初,這場戰事的消耗起碼要五百萬兩銀子往上。

沈溪答應自行籌措出兵需要用到的錢糧,但內閣跟戶部卡住了兵部用項,連基本花銷都不給調撥,生怕沈溪把錢挪作他用。

年初預算謝遷只是口頭允諾給兵部調撥比往常年少一半款項,到實際撥付時,又指示戶部儘量拖延,如今甚至連兵部衙門維持正常運轉所需開銷都不能保證……這也是謝遷對沈溪施壓的一種方式。

你能佔着兵部,蠱惑君王出兵,但你有本事把朝廷決策權拿過去,把錢糧從戶部帶走?

謝遷公然利用手上的權力鉗制兵部,以此打壓沈溪的威望。

陸完和王敞雖然試圖跟內閣、戶部進行交涉,卻沒有任何結果,謝遷傳話過來,等休沐期結束京城各衙門開衙後要重新審計預算,等於說是在審計完成前,不會調撥任何款項給兵部,迫使沈溪親自去跟他討要。

可是沈溪很不想面對謝遷,謝遷的意思非常明確,審計你不來,等於說自動放棄兵部這一年預算,即便給你審批一半預算也不知到幾時才能兌現,那你不但要自行籌措出兵錢糧,連兵部辦公的錢都要自行籌措,要你操碎心!

謝遷這招在沈溪看來並不高明,簡直把朝廷規矩當兒戲,謝遷擅權已到明目張膽的地步,只要沈溪向朱厚照告狀,說不定首輔之位都會被拿下……謝遷仗着沈溪不跟他爭,公然蹬鼻子上臉。

就算被逼到這個地步,沈溪也沒打算去參加內閣組織的審計會議,讓陸完代表他去參加,反正誰去結果都一樣,或許他去參加會議後謝遷會給他出更多難題。

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專家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二七五章 寒心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邊站(上)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
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專家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五二四章 不可開戰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八七章 陪太子讀書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二二二〇章 聽說打了勝仗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一二七五章 寒心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邊站(上)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三三〇章 無心和有心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二五五五章 有實力不怕挑戰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第一六六八章 當首輔了第一〇八三章 一片安寧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四四九章 官場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