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

之前調撥給沈溪的京營兵,無論是戰鬥力還是軍心、士氣,完全不具備參加如此高強度會戰的資格。

事實上那時一羣將領跟在沈溪身後,也是各種推諉扯皮,沒事就喜歡給沈溪找麻煩,沈溪說什麼他們都要對着幹。

但經過這幾個月的連續作戰,沈溪手下這路兵馬,終於成長爲大明朝最精銳的作戰部隊……當然,要是這些人不是被逼到絕境上,也不會迸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

沈溪的方法很簡單,具體的培養過程就是讓這些人一次次經歷死裡逃生,每次戰事都當成最後一戰打,結果從將領到普通一兵發現戰爭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甚至只需要聽從沈溪的命令,在恰當的時候出現在恰當的地方,就可以輕鬆取得一場大勝,未必需要跟韃靼人以命博命。

沈溪知道,平日吃糠咽菜的明軍個人身體狀況遠弱於吃牛羊肉長大的韃子,短兵相接時非但沒有優勢,還因爲機動力不足以及進取心不強等原因,通常會出現一觸即潰的狀況,所以他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沈溪回京勤王之前,非常清楚屆時肯定會面臨與韃子的大規模正面作戰,不得不有意培養士兵依靠軍陣作戰的能力。

只要適應這種團體作戰,士兵有了獲勝的底氣後,自信心必然跟着提升,到了戰場自然就會將怯戰之心扔到一邊,此時再讓他們跟韃靼人正面相搏,也就不再是什麼困難之至的事情。

所以沈溪纔會在對烏力查和亦不剌的戰鬥中,以及從居庸關往援京城這一路上,儘量讓麾下官兵在有準備的情況下發動正面突擊,在攻擊與防守之間不斷地轉換,慢慢地官兵們越來越熟悉這種依託軍陣進行作戰的方式。

在與韃子的歷次交鋒中,沈溪麾下基本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到之處韃子無不灰飛煙滅,在這種情況下,官兵們覺得韃子也不過如此,慢慢地就養成了大戰中進退自如、遊刃有餘的作戰風格。

沈溪用這種方式,把一批訓練差勁又無戰鬥經驗,完全便是大明小市民心態的京營兵油子,培養成爲了這個時代最精銳的職業軍人。

此時京城西直門外,這場由大明精銳軍人與曾經縱橫歐亞大陸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展開的激烈交鋒,打了個有聲有色。

雖然韃子佔據絕對優勢,卻始終無法把優勢轉化爲勝勢,相反,每次明軍的反擊都很凌厲,韃子騎兵根本就無法把自己機動靈活、衝擊力強的特點發揮出來,被火炮、火銃和弓弩的組合打得人仰馬翻。

在兵力折損上,韃靼一方如今已經有四五千人丟掉性命,損失非常之恐懼,尤其還是在這種韃子最擅長的平原地帶進行的戰鬥,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自從沈溪率部出現第一眼開始,韃子就知道這股兵馬是誰統率,聯想到沈溪的赫赫英名,許多參戰的部族兵馬已經駐步不前,即便前來督戰的汗部將領百般吆喝,依然慢吞吞的,就是不敢靠近明軍,避免自己成爲其他部族的墊腳石。

韃靼人並無什麼好辦法來化解眼前的尷尬局面,畢竟這股明軍的中軍大陣堅若磐石,根本就無法攻進去,保守估計裡面的火炮多達百門,不僅有完善的盾兵和槍兵保護,還有火銃、強弩、弓箭等遠程攻擊武器來阻斷韃靼人的攻勢。

多番試探後,韃子發現只要靠近明軍中軍大陣兩裡內,就要遭殃,既然這樣,那還不如主動撤出來,從不同的方向發動試探性的攻擊,從中尋找到明軍的弱點,再伺機發起決死衝鋒。

但此時王陵之等人率領的騎兵可沒有閒着,王陵之從沈溪那兒領取的任務就是給韃子製造麻煩,總是出現在最需要他的地方,給予韃子最致命的打擊。

後來韃子也學精明瞭,乾脆在明軍騎兵發動反擊時,直接將兵馬回撤,遠離明軍的火炮,這樣即便王陵之的馬隊襲擊完撤回,韃子也可以展開一段相對較長的追擊戰,可以藉此斬殺不少明軍騎兵。

戰場的形勢,不停地發生變化。

沈溪發現他制定的騎兵襲擾戰術不管用後,果斷地更改計劃,戰鼓改變鼓點和節奏,直到最後停歇。

明軍所有負責出擊的騎兵,迅速撤了回來,重新聚攏在中軍陣營前。

與此同時,五個步兵方陣再次主動出擊,依然是在距離中軍大陣五百米處停下,嚴陣以待。

韃子之前吃夠了明軍步兵方陣的苦頭,這個時候也不敢輕舉妄動,戰場上出現了相持的局面。

韃子不敢對明軍展開攻擊,而明朝的步兵方陣也因爲需要拱衛中軍安全,停駐戰場一動不動。

……

……

西直門城頭,當守軍將士,以及朱厚照、張懋、李東陽等人見到這場面時,都不由倍感驚訝。

一場大戰持續兩個時辰後,居然在兩軍楚河漢界、涇渭分明的對壘中戛然而止,交戰雙方鬥了個平風秋色,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朱厚照疑惑地問道:“怎麼停了?”

“這……”

張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戰場交鋒他見過不少,但像今天這麼匪夷所思的戰事,還是他生平僅見。

張懋心想:“城外這部分我大明兵馬,非但驍勇善戰,而且上令下效,軍心齊整,以前從未見識過,韃子那邊相對就要差許多,到現在各處依然亂糟糟的,顯然驚魂未定。”

“如今有個棘手的難題,若城內沒有兵馬出擊,那這路勤王軍將始終處於危險的境地,畢竟韃子的兵馬數量是其幾倍,這就好像在水中行舟,人固然可以劃開水,但始終無法掙脫水。”

李東陽也看得糊里糊塗,但他處理政事的經驗豐富,其中就有不少來自邊關的公文,當下大膽猜測:“狄夷是否在等後續兵馬殺至?”

不用旁人回答,朱厚照便直接出言否定:“不可能,韃子出擊兵馬差不多有五六萬,但還是沒法徹底擊敗沈先生統率的這路兵馬,甚至形成對峙。”

“而本身韃子圍困京師的兵馬,也就十來萬吧,這邊已經佔據半數了,如果再從別的城門調兵過來,他們就不怕我大明兵馬主動出擊,與沈先生來個裡應外合?”

即便李東陽不想承認朱厚照說的話有道理,但依然不免有慚愧之感,暗歎:“太子所言非虛,連狄夷都要防備我城中兵馬出擊,與援軍來個裡應外合,可我就是打不定主意,皇帝和劉少傅估計也不會同意……這可真是極大的諷刺!”

別人要防備你這手,但你卻根本就沒這個打算,說出來太過荒唐,如果被韃靼人知曉,肯定會在笑掉大牙之餘,毫不猶豫調遣別處兵馬來圍剿沈溪。

但情況就是這麼微妙,明軍的死守計劃因爲京城戒嚴並未傳到城外,韃靼人不敢輕舉妄動,調動太多兵馬對沈溪展開圍剿,至於沈溪親率的這一萬五千兵馬,安然地在衆敵環伺中於戰場上站穩腳跟。

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問題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二三三章 遊船河(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
第二〇〇四章 隱相第一五五〇章 不是問題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一九二八章 一片忠心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九四四章 大賊小賊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三四一章 論資排輩(第六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三九八章 謝姨嫁人了(第八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三七八章 相見不見(第四更)第六二五章 探親風波(第五更,謝書友)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九七三章 託孤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一〇九六章 戰事趨緩第一七七九章 安心做官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十七章 路在何方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二三三章 遊船河(第三更)第三十四章 惠孃的危機第一一九五章 寢帳議事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一八章 成藥生意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一六四八章 虎狼之藥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戰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