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

朝堂上,謝遷一心要幫沈溪爭取糧食物資,以至於不在意公然跟劉健和李東陽唱反調。

謝遷突然出列:“蕭公公,難道你不知道,戰場上可以戰養戰?既然百姓和官府的糧食皆不可輕動,自然要從叛軍手中獲取,劉少傅是這意思吧?”

謝遷說出這番話,旁人都知道他生氣了。

之前幾年,尤其西北大戰爆發前幾年,朝堂上大小事情都由謝遷負責,儼然是無冕的宰相,誰知戰事開啓,風雲突變,劉健和李東陽將老友排擠出核心決策層,謝遷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謝遷的話說完,以劉健的身份,自然不會跟謝遷爭論什麼,李東陽卻正色道:“謝尚書的話,不正是如今沈溪在西南應該做到的嗎?”

謝遷說的是反話,帶着質問的語氣,語氣很不中聽,但被李東陽接過話茬,直接正面予以肯定,好似謝遷站在他一邊。

謝遷心頭火起,瞪大眼睛,大有跟李東陽死扛到底的意思。蕭敬趕緊站出來打圓場,道:

“兩位閣老,作何要做這無謂的爭執?陛下不也是想將諸位來,商討一下平叛兵馬的糧食問題?若沒有糧食,這場仗實在沒法維持,諸位大人以爲呢?”

吏部尚書馬文升笑了笑,道:“蕭公公說的極是!”

朱厚照聽了不太滿意,好似自己完全被人忽略,他聲音加大幾分:“知道沒有糧食沒法打仗,朝廷不想辦法,就這麼空口白話,實在讓人心寒。沈卿家在西南爲國效命,原本就已很辛苦,難道連最基本的糧草都要自行解決?那朝廷乾脆什麼都不管,把國土也分封給下面的大臣得了!”

之前朱厚照說的話尚算中肯,一針見血,但說到後面,就有些膽大妄爲了。

蕭敬趕緊提醒:“太子殿下,您……您可要慎言啊!”

朱厚照生氣地道:“慎什麼言?本宮說的不是實話?你們這不管,那也不管,說得好像西南不是大明的土地,你們可有想過,一旦叛軍摧城拔寨,國土淪喪,那到底是沈卿家的責任,還是在場諸位的責任?”

劉健冷冷打量太子一眼:“身爲臣子,爲國效命乃本份,若有差池,前方統兵之將自然要揹負責任!”

劉健表明一個立場,錢糧就是不調撥給沈溪,但若西南戰事出現任何問題,全是沈溪的責任!

我們什麼都不管,前方好歹都由沈溪自己承擔,管他怎麼完成朝廷交託的重任,只要最後把仗打贏便可。

朱厚照咬人的心思都有了,正要跟劉健爭辯,朱祐樘突然大喝一聲:“住口!”

一句話,讓寢殿瞬間安靜下來。

衆大臣和太子爭吵得再兇,也不能作數,最終的決定權落在皇帝身上,皇帝說調撥就調撥,說不調就不調。皇帝一直生病,現在召見大臣,而臣子卻跟太子爭執,這對皇帝有大不敬之嫌。

蕭敬原本想出言勸慰幾句,聽到皇帝的話,趕緊行禮:“陛下,您有何吩咐?別太着急……”

朱祐樘咳嗽許久,這才擡頭打量在場大臣,道:“西南戰事已持續數月,那裡地廣人稀,蠻夷叛軍雜而散亂,放任何人去平,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今沈卿家在前方平叛,朕若置若罔聞,是對臣子不義!”

劉健道:“陛下,不當如此說……”

朱祐樘擡手打斷劉健的話:“你們或許不這麼認爲,但朕卻不然。誠然,如今朝中府庫奇缺,西北用度佔據消耗七成,然西南之亂,也當儘快平息,長久則會生變。”

“諸位卿家都是我大明重臣,豈能爲國事傷和氣?你們的職責,在於維護朝堂穩固,朕如今身體不好,朝事還多要仰仗衆位卿家……”

皇帝說自己有病,按照道理,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就要識趣,不能在朝堂上跟他和太子爭執,不然就是不忠不義。

朱祐樘表明態度,三邊以及宣大地區的城池和長城要繼續修繕,西南戰事也不能不理會,皇帝不想把自己擺在不義的位置上,把大臣派出去後什麼都不管,這是對國家大事的輕慢,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謝遷聽到皇帝有意要調撥錢糧物資,趕緊出列奏稟:“陛下,不知西南之困,當如何處置?”

朱祐樘突然感慨一句:“朕是想調撥錢糧給沈卿家,讓他在前方可以順利將叛亂平定,但如今戶部庫糧緊缺,要調撥實在是困難,若他可以在地方上自行徵繳,或許是最佳之選……”

說來說去,朱祐樘也不同意從朝廷調撥錢糧給沈溪,讓沈溪自行徵繳,依然是想把難題還給沈溪。

謝遷聽到這話,大失所望,他本以爲皇帝體恤臣子之苦,自然會有所動作。但誰曾想皇帝只是說兩句好聽的,說過後馬上又轉而支持劉健和李東陽,提出不給錢糧,讓沈溪自行籌備的決議。

謝遷面帶苦澀,對朱祐樘道:“陛下,如今西南部分地區庫倉有舊糧,爲何不能調撥給沈中丞,讓他有充足的軍糧平息叛亂?”

李東陽拿出爲國爲民的姿態,輕嘆:“謝尚書或有不知,頭年西北大戰,西南各省俱提前徵繳錢糧,未來數年西南地方調度,只能依賴這批庫糧,若今日用了,將來地方上經不起任何災難,但有何差池,朝廷豈非連一點餘地都沒有?”

謝遷簡直想罵人。

提前徵繳幾年的稅,怕地方上再出什麼變故,所以要把錢糧留着以備不時之需,這是什麼狗屁邏輯?哦,那未來有可能會產生變故,要把錢糧留着,而現在叛軍當道,就不能調庫糧?如今叛亂蔓延,一省省治都被圍,這都不算變故,什麼纔算?

馬文升出列:“陛下,老臣以爲,西南既然有庫糧,在遇叛亂時朝廷不予徵調,若爲前線將官知曉,怕是會有芥蒂吧?”

朱祐樘眉頭不由皺起,看看誰幫他出面接招。

現在是吏部尚書說話,以馬文升在朝中的聲望,他站出來幫哪邊,另一方就必須要找出身份和地位相當的人出來反駁,甚至連李東陽都不太好說什麼。

果然首輔劉健迎戰了:“西南庫糧本就屈指可數,不足以承擔戰時消耗,若西南各倉儲皆都放糧,糧食怕也運不到臨桂,便會爲叛軍所劫……”

劉大夏道:“劉少傅言之有理,但若沈翰林在地方,走一處,開一處,就地徵用糧草,不也妥當?”

“嗯!?”

劉健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之前謝遷感覺自己孤軍奮戰,沒人幫他說話,等於他一個人面對朝堂上這麼多張嘴,甚至連皇帝都不站在他這邊。

但在馬文升和劉大夏突然發言後,情況好轉許多,關鍵在於二人對軍務所知甚多,他們出來發話,更具有說服力,甚至讓不善軍務的劉健無話可說。

李東陽腦筋轉得很快:“就地徵用糧草實爲不當……如此一來,兵馬逐糧,地方有糧而平,無糧而繞,官民如何擔之?朝廷聲望必將不存,劉尚書還是多思慮再言爲妥……”

馬文升說話時李東陽出來反駁不合適,但劉大夏開口,李東陽就可以針鋒相對,這就是身份對等。

李東陽這番話也有些道理,讓劉大夏無從辯駁。的確,若沈溪在地方上自行開倉取糧,必然會造成一種結果,那就是平叛兵馬專挑有糧的地方走,沒糧的地方就不去了,其後果難以想象。

朝堂上,儼然形成兩大派系,彼此相持不下,必須要更有聲望的人出來一錘定音。

此人,只能是朱祐樘。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不必爭執,以朕看來,西南之戰到如今地步,再談調糧,恐爲時已晚,不若以快馬傳書,賦予沈卿家就地徵調錢糧之權責……雖不能從府庫和百姓中擅取,或可以士紳出糧,又或於平叛時以戰養戰,朝廷不加干涉,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話說出來,在場大臣明顯聽出,朱祐樘依然傾向於劉健和李東陽所言。

謝遷、馬文升和劉大夏此時俱都沉默不言,劉健和李東陽等官員得意地瞥了謝遷等人一眼,恭敬行禮:“臣等附議!”

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十四章 風箱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三二二章 驚天秘密(第六更)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別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
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〇三八章 仁心(第五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九一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一五〇三章 幫忙和拆臺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四六八章 大浪孤舟(第二更)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二五七六章 觀念碰撞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二〇五〇章 傲慢無禮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十四章 風箱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七三〇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一九六五章 新人事,新氣象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九九三章 舊案舊人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一六四六章 毋須再議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一三二二章 驚天秘密(第六更)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一五三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別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一三九章 宣府失守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五三二章 計較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六七九章 彈劾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一〇六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更)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一二四四章 曠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