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

紫禁城,乾清宮。

朱祐樘劇烈咳嗽,皇帝身邊除了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外,就只有內閣大學士謝遷。

這次皇帝特別召謝遷入宮議事,謝遷本以爲同列的大臣不少,等到了地方纔發現,皇帝召見的只有他一人,足見器重之深,這讓他感到受寵若驚。

朱祐樘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謝遷奏稟的時候沒兩句就得停下,等朱祐樘劇烈咳嗽一陣,才又繼續發言。

謝遷有些心疼皇帝,這是他一手培養出來的天子,少年登基,經過十七年執政,朱祐樘其實不過才三十多歲,但身體卻比他這個年老體邁的臣子還差得多,這讓謝遷有歲月不饒人之感。

光是謝遷奏稟西南軍事,便用去小半個時辰,他引述的基本都是沈溪奏本中的內容,其實皇帝之前便已知曉,這次不過是舊事重提。

等謝遷奏稟結束,朱祐樘倦怠地問了一句:“謝卿家,你認爲,對交趾一戰,是否該進行?”

謝遷有些困惑,他不明白爲什麼皇帝要單獨召見,跟他談及這在朝中百官看來“無關緊要”的事情。

不管從哪個角度,此時的交趾都不具備威脅大明江山的資格,朝廷防備的一向都是西北草原上的豺狼,而非西南邊陲之地的彈丸小國。就算交趾迴歸大明的有限時間,朝廷也一直以土司制度進行管理,沒有得到任何實際好處,故此謝遷不認爲朝廷需要改變對交趾的既定戰略。

謝遷如實將心中想法說出:“陛下,臣以爲交趾小國,地瘠民貧,又非王化之地,不若棄之!”

大明朝臣,腦子裡沒有領土觀念,朝廷佔據了中原沃土,謝遷不認爲有必要勞民傷財跟交趾人相鬥,不如留着精力構築九邊長城防線,這在謝遷看來纔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朱祐樘問道:“那以謝卿家之意,交趾犯邊也可置之不理?”

“嗯!?”

謝遷打量蕭敬,想從蕭敬那裡得到明確的提示。蕭敬是司禮監太監,應該清楚皇帝的用意,就算不能當面說,也可以用眼神稍微示意。可惜此時蕭敬低着頭,沒有任何反應,這讓謝遷有些捉摸不透。

謝遷硬着頭皮道:“陛下,西南邊陲之地,山川縱橫,地廣人稀,若爲地方上一點得失,輕起戰端……怕是不智!”

“咳咳!”

朱祐樘猛烈咳嗽兩聲,等停下來才喘着粗氣道,“哦。朕明白了!”

謝遷聽到皇帝的言語,不由鬆口氣,覺得這下應該不會再提交趾犯邊的事情了,暗自慶幸自己終於幫到沈溪,孫女婿終於可以避免領兵南下跟交趾兵馬作戰了。不想這時朱祐樘仰天長嘆:“難道朕,就不能留給太子一個平穩的盛世江山嗎?”

謝遷頓時愣在當場。

雖然皇帝的話,只是一句隨便的感慨,聽起來沒頭沒尾,好似沒來由的一句話,但謝遷卻能從朱祐樘的態度中明白,其實皇帝傾向於打這場仗,最好是將交趾重新納入大明版圖。

大明朝臣可以沒有領土意識,但皇帝卻必須有,國家多一寸土地,多一個王化之民,國力便強盛一分,敵人的勢力就會相對減弱,這是皇帝最喜歡看到的一幕。

尤其現如今,在皇帝看來軍事才華卓越的沈溪,正在西南領兵,而且短時間內無法回京,西南地方少數民族的叛亂又被壓制下來,與其讓沈溪閒着沒事幹,不如發揮一下熱度,將交趾問題順便就解決。

別看交趾只是西南邊陲小邦,若真要開發出來,朱鸞江、武安江流域平原地區遠生產出來的糧食就可以供應廣西、貴州和雲南三地,大力緩解朝廷的財政危機,而且朱祐樘當政時收回,史書上會濃墨重彩地提上一筆,讓朱祐樘聖君明主的名聲更高。

如此一來,朱祐樘上對得起祖宗社稷,下對得起自己年幼少不更事的兒子,可以含笑九泉了。

謝遷站在朱祐樘的立場上想問題,終於弄明白了皇帝爲何要單獨召見他,跟他商議事情。朱祐樘希望他能主動上疏,讓朝廷準允沈溪帶兵入交趾,爲大明光復故土,如此朱祐樘便可完成心中未了之願。

謝遷聰明絕頂,他揣摩上意的能力,朝中無人可及,甚至劉健、李東陽等人,在這方面也跟他拍馬難及。

以前他在朝堂上,喜歡插科打諢,屢屢幫皇帝圓場,使得朝中君臣相處一片和諧,故就算他政治能力不是很強,皇帝卻始終器重有加。但這次,謝遷即便弄明白皇帝的意思,也不想強行出頭。

謝遷琢磨良久,終於硬着頭皮回道:“陛下,西南戰端,切不可輕開!”

朱祐樘一臉苦惱,強撐着擡頭看向謝遷,嘆息問道:“謝卿家覺得,交趾犯邊可置之不理?”

謝遷想起之前跟馬文升和劉大夏的交談,當即按照馬文升的意思,道:“若交趾犯邊,陛下可派地方衛所兵馬抵禦,但若出兵交趾,山川險阻,且兵馬糧草運送不便,久之恐生變故。”

“再者,哪怕朝廷費時費力光復交趾,但該地全年炎熱,我中原兵馬久駐必生疫病,屆時僅僅只是軍費支出便是一筆巨大的花銷,更遑論其他?與其到時候費力不討好撤兵,不如從一開始就不去染指……”

朱祐樘喉嚨裡發出輕微咳嗽,低着頭,似在思考謝遷所說的話。

最後,朱祐樘點頭:“謝卿家所言也有些道理,蕭公公如何看待此事?”

謝遷見蕭敬走出來,心裡犯起了嘀咕,不會是我這番話不合陛下心意,陛下準備以蕭公公對我施壓吧?

蕭敬道:“陛下,對交趾一戰,可打也不可打,畢竟沈大人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些年未嘗敗績,或可趁着剿滅西南叛亂之餘勇,一鼓作氣光復交趾。當然,此番出兵,能勝固然好,即便進兵不順,有了之前的勝利,沈大人威名也不會受太大的影響。謝閣老認爲,可是如此?”

蕭敬笑裡藏刀的一番話,在謝遷解讀中是在提醒自己,必須要按照皇帝的意願行事。

謝遷心想,這話說得輕鬆,什麼叫進兵不順威名不會受太大影響,戰敗後或許連小命都沒了,多年累積的名聲一朝喪盡,這還算無關緊要?

謝遷十分惱火,但他又不能直接出言頂撞,只能遲疑地問道:“蕭公公,聽你所言,對交趾一戰可打,那言外之意……是否也有不可打的理由?”

蕭敬一怔,他沒想到謝遷會抓着他的病句糾纏不休,他看了朱祐樘一眼,見皇帝掩口咳嗽的同時,對他點了點頭,這才鼓起勇氣,把下半段給補上:

“對交趾一戰,確實未必需要打,沈大人雖然在西北建功立業,但在西南……他手頭上無太多兵馬和糧草,後勤無法保障,西南山川丘壑衆多,行軍甚爲不便,且南蠻之地,非王化之民,這一戰得勝無太大意義,因而……可不戰!”

謝遷對蕭敬這後半段,非常滿意……跟交趾作戰,輸了丟人,得勝了沒多大意義,犯得着跟那些南蠻子一般計較?

朱祐樘問道:“那對交趾一戰,到底該打,還是不該打?”

謝遷不想當壞人,硬着頭皮道:“陛下,何不將此事,在朝堂上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討?臣以爲,朝中那些雄韜武略的謀臣和將領,定能拿出個妥善的結果!”

聽到這話,朱祐樘臉上滿是濃濃的失望之色。

作爲一個有爲的皇帝,朱佑樘駕馭羣臣的能力絕不尋常,他明白謝遷的意思,這次謝遷跟之前不允許沈溪去西北的態度一致,但凡涉及到讓沈溪上戰場冒險的事情,就會百般阻撓。

朱祐樘心想:“朕本以爲謝卿家會跟其他大臣有不同的見地,未曾想,他這頭倔牛,比別人更倔,怎麼都拉不回來!”

朱祐樘頓時板起臉,擺擺手道:“謝卿家所言有理,那朕便多問一下朝臣之意,由公議決定好了!”

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六九六章 逼上門(第一更)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門(求月票)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
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二四八三章 反對和支持第五八八章 聖前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六九六章 逼上門(第一更)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一八七九章 有何陰謀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一一三七章 鼓舞(第三更)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二〇一章 紫荊關失守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二四五六章 破城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四九五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八更)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三〇五章 歲考(第五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三一四章 三朝回門(求月票)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〇九六章 一波三折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一三六四章 新的安排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五七二章 人生的第二次婚禮(第八更)第二一八章 真才實學(第五更)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