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

沈溪尚未打定主意,是否趁着與交趾兵馬交戰的機會,光復舊土,重設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想他未出兵便已被朝廷上下否決。

朝廷反對的理由五花八門,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明自永樂年後,朝廷便開始變得保守起來,到土木堡之變後保守主義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基本上不會主動挑起對外夷的戰爭。

大明飽受儒家中庸思想荼毒的君臣覺得,擁有中原沃土便已足夠,至於什麼草原、沙漠、高山等,都屬於不適合大明百姓生活的蠻荒之地,就算打了勝仗,也不可能將這些地方佔據,不如從開始就別打。

等蠻夷主動來進攻,大明將士以守代攻,在自己的國土上將外夷驅趕走便可,如此省時又省力。

沈溪琢磨收復交趾故地,在朝中大臣們看來無法理解……你有那閒工夫,先把西南六省叛亂給徹底解決,打什麼交趾?這不是閒得沒事找事,給朝廷找麻煩添加負擔嗎?

謝遷原本擔心朝中有人提出讓沈溪出兵交趾,但他問詢各方的意見後,發現沒人贊同,也就放下心來,高枕無憂等着參加朝議,他相信弘治皇帝也會主動將這事否決。

但可惜,謝遷等了半個月,皇帝愣是沒對這件事做出裁決,沈溪的奏本被留中不發,出不出兵成爲了一樁懸案。

沈溪統兵滯留於廣西治所臨桂城外。

到十月下旬,沈溪仍舊沒有領兵出征的跡象,蘇敬楊和王禾等人屢次催促,希望他能遵照之前的諾言,給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此時沈溪好像忘了有這麼回事,在例行升帳議事時,壓根兒就沒有提進兵何處的問題。

但大練兵卻在沈溪堅持下,如火如荼展開。

由於沒辦法進行實戰演練,臨桂周邊已尋不到一個叛軍的蹤跡,只有在湘西、雲貴等地,還有零星叛亂,但已不成氣候,甚至連地方上的盜匪也少了許多,官道恢復正常通行,西南在沈溪坐鎮下,一片太平。

沈溪採用了特別的訓練手段,追求對士兵戰術素養提高,練過初級的站軍姿、走隊列後,便開始就排兵佈陣以及長途奔襲等一點點進行引導。

沈溪軍中最倚重的是火炮、火銃,此時無法完成軍中火力的提升,畢竟火炮和火銃研發在這時代很困難,他又置身戰場,不能參與武昌府的火器研發,使得軍中火器的威力仍停留在戰前水平。

因火藥有限,士兵們的訓練不能用實彈,沈溪只能一片片機械地演練,重複軍陣、“排隊槍斃”以及長途奔襲等流程。

……

……

堅持一個月下來,將士們都苦不堪言,等升帳議事時,將領們都跑來跟沈溪訴苦,請求出兵。

兩位監軍張永和劉瑾,則大唱反調,拒絕再出兵,因爲他們怕死,更不想爲自己惹來麻煩。

沈溪軍中原本上下一心,可隨着駐兵時間一長,士兵們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軍中好像陷入一潭死水,沈溪巡查軍營時,士兵們都沒多少精氣神,這其中也有大家夥兒吃不慣充作軍糧的玉米、番薯等因素在內。

“……大人,這樣下去可不行,軍中將士現在怨聲載道,沒有仗打,還不能歸家,都半年了,家裡婆娘和孩子不知道啥光景,大人可得想個辦法,如果再拖下去,軍中非出現逃兵不可!”

十月二十九,中軍大帳,王禾單獨請見沈溪,叫苦不迭。

對軍中將士來說,沒有戰事,也不能回去跟老婆孩子團聚,現在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就算有吃有喝,不滿的情緒也在快速積累中。

沈溪原本正在看廣西南部地圖,聞言打量王禾,問道:“我早就說過年底便有仗打,爲何如此心急?”

王禾解釋道:“大人,不是末將心急,而是軍中將士的耐性快被磨光了……咱到臨桂城,明明城池就在眼前,可一直駐紮城外,士兵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兒閒錢,卻什麼都買不到,出征前配發的兩套衣服,這會兒差不多該換了,眼看就要到冬月,士兵們總不能挨凍吧?另外,家裡的婆娘和孩子秋收是否順利,是否把小麥種上,沒人知道,這會兒正值農忙的最後時刻,將士在外心思歸啊!”

沈溪笑了笑,問道:“小詞整得很溜,誰給你寫的?”

王禾愁眉苦臉:“大人莫要言笑,末將正在跟您說正經事呢!”

沈溪一擺手:“王將軍將出兵看得太過簡單,本官向朝廷請調前往廣西南邊,抵禦交趾犯邊兵馬,但奏本遲遲沒有迴音,你覺得本官可以來個先斬後奏?”

王禾遲疑了一下,苦惱地搖頭:“怕是不妥!”

“連你也說不妥,那就不能怪本官!”

沈溪道,“本官也想早些有仗可打,讓將士們建功立業,但現在沒有皇上的旨意,先斬後奏由本官來承擔後果沒什麼,但若將士浴血奮戰,最後朝廷卻不認可功勞,這仗打下來又有何意義?”

王禾想了想,連連點頭:“大人說的是,但現在這樣留在臨桂城下無所事事,也不是個辦法啊!”

沈溪道:“王將軍不必太擔心,即便朝廷不下旨,本官也會在年底前帶兵前往廣西南部邊境線一帶,先將犯邊的交趾兵馬趕走,這算是本官的職責吧!這一戰,多少能爲將士撈些功勳,至於能否名垂青史,就看你們的表現以及朝廷如何決斷了!”

王禾不能理解,既然沈溪說只是將外夷驅趕走,何來名垂青史之說?

但沈溪卻清楚地知道,交趾人口不多,能夠動用的兵馬極爲有限,一旦在一兩場大會戰中將交趾有生力量殲滅,那交趾就可能出大問題,甚至一場戰事沒結束,交趾已產生內亂,或許有的交趾勢力開始聯絡大明準備投降事宜,那時要攻打交趾就會更容易。

當然這只是沈溪的一種設想,現在朝廷沒對他下達任何進兵命令,他寧可留在桂林府練兵,因爲說不定什麼時候朝廷又將他調到哪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當總督,與其在辛苦平定邊疆的半道上調離崗位,不如留在桂林府享清福。

對沈溪而言,現在老婆孩子都在寧化縣,回武昌也只能守着空屋子。而留在廣西,那意義就不一樣了,他等於是站在抵抗外辱的第一線,隨時可以出兵邊陲,這對他而言有一種莫名的歷史使命感。

王禾從沈溪這裡得到承諾,放心多了,這次沈溪把對交趾一戰的詳細情況說明,再也不是之前那樣遮遮掩掩。

雖然跟交趾開戰,沒有跟韃靼人作戰獲取的戰功高,但總算比平定地方少數民族叛亂功勞更大,王禾對此充滿期待。

……

……

營地裡一處偏帳內,張永和劉瑾正在算計自己的事情。

二人有一點心意相通,那就是他們都不願留在沈溪軍中繼續充當監軍,無論取得多大的功勞,都想趕快回到京城。

尤其是劉瑾,他在江南剛得到消息說要被徵調京城回東宮任職,回頭就被派到西南來當監軍,兩個結果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他無法接受,他本以爲跟隨沈溪平叛用不了多久,結果一來就是半年,而且到現在也沒有結束的徵兆。

劉瑾道:“張公公,您在朝中可有人幫忙說話?這場仗看來不必打下去了,再打能打出什麼名堂來?不若找機會回去,在京城過閒散日子,遠比在這裡整天被蚊子咬好!”

張永不屑地說道:“回去過閒散日子?感情你是賺夠了身家,不屑於軍中這點兒功勞和犒賞,看不出來你還是個隱形的富翁啊……”

這話連消帶打,諷刺意味濃烈,其實上一次張永充當沈溪的監軍,最後分到手足足有四五千兩銀子,身家比起劉瑾豐厚多了。

劉瑾賠笑道:“咱家說的只是回去過幾天好日子,看張公公這神色,這樣吧,若是能回到京城,咱家不會虧待張公公,到時必會將厚禮送上……但求張公公能在朝中幫忙疏通一二。”

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
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〇三四章 一唱一和(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四〇二章 四子造詣考題(第十二更)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一四五六章 有心和無心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七三三章 方法第七〇二章 太子出宮(第四更)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五十三章 死而復活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五〇九章 容不得你不認(第三更)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二二九〇章 入城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二六〇〇章 亂象叢生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二四六六章 牌局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二五一八章 無果而終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二一九三章 勝負顛倒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七三五章 殺回京城第八〇九章 旅途(第二更)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七八六章 訂婚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