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二章 當家作主

京城。

朱厚照當皇帝快一個月了。

孝宗陵墓已選好,就定在施家臺,名爲泰陵,由司馬真人、禮部右侍郎王華等人查看過後,確認風水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正式開建陵墓。

按照泰陵修建計劃,地下玄宮大概四五個月內建工,至於地上建築,則需要九個月到一年時間來修建。

也就是說,在泰陵玄宮修建完畢前,朱祐樘不會下葬,不過靈堂會遷出乾清宮正殿,轉移到後廡,乾清宮將作爲新皇的起居宮殿使用。

朱厚照當皇帝這一個月,除了臨幸幾個小宮女,給自己老爹定下陵墓,別的事基本就沒他份兒了,他對這種生活狀態非常不滿,感覺什麼事情都不能做主,太過憋屈。

朱厚照身邊的人,沒幾個有真本事,張苑、戴義等人,根本無法做到跟劉健和李東陽等人抗衡,朝廷大小事情都被內閣掌控。

二月初三,朱厚照會見朝臣,談及兩方面內容。

第一項涉及西北軍務,蒙古亦思馬因部仍舊頻頻犯邊,之前孝宗所定和談之議,並未轉達給朱厚照知曉,而朱厚照骨子裡從來不想跟別人和談,在他看來,這種面臨外辱的戰事就應該打到底,這種看法跟劉健、李東陽意見相仿。

劉健在西北用兵上主張抵禦外敵於國門之外,倒不是劉健主戰,而是因爲這涉及到孝宗駕崩新皇登基,朝廷需要一場外戰的勝利來奠定大明聲威。如今西南戰事已平息,不可能重燃戰火,那就只有在西北戰場做文章。

朱厚照的主張跟劉健不謀而合,如此一來西北戰事已到不用商議的地步,必然要以武力來說話。

謝遷作爲孝宗時朝廷與韃靼和談的少數知情者,而且還是主導和談之人,心裡不由帶着幾分着急,但他又不能跟朱厚照詳細說明此事,只有先裝糊塗,準備私下再跟朱厚照奏稟。

朝堂上第二項商議事項,是在北方推廣新作物。

這是根據南方廣東、福建兩地官府奏稟的情況,由戶部發文,交由內閣審覈,再拿到朝堂上商議。

因爲頭兩年廣東和福建兩省大面積推廣新作物,使得玉米和番薯在南方栽種面積逐漸增加,百姓認可新作物,以至於玉米、番薯、辣椒等推廣速度非常快,如今沈溪在沒有經過朝廷審批的情況下,在西南六省也大力推廣栽種。

至於江北之地,距離朝廷中樞太近,新作物的種植受到嚴格管制。

朱厚照道:“既然外來作物能讓我大明百姓受益,爲何不大力推廣?劉少傅,這件事就交給你負責,務必在江水以北,推廣這幾種作物,如此百姓才能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劉健出列奏稟:“陛下,老臣認爲,新作物當在南方先行試驗,不可輕易推廣到北方。外來之物必有妖邪,此等作物未經百姓長期食用驗證,如何能做到讓人放心栽種?若是幾年後,土地板結,肥力耗盡,糧食絕收,我大明百姓很可能要因此挨餓受凍……”

每一樁新事物推廣,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那些老古董,對於新生事物必然先將其妖魔化一番,要等實踐證明後才逐漸認可。

就好像玉米、番薯、馬鈴薯等新作物,這些東西暫時不會被作爲主要食物,而劉健等人也怕這些作物有什麼未知的風險,比如說令土地在未來幾年由熟變生,或者百姓長期食用會有什麼毒副作用……

說白了,一切都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人們的謹慎本身沒有問題,沈溪之所以敢推廣這些作物,是因爲他知道經過未來幾百年耕種,已證明這些作物無毒無害,甚至養活了世界上大多數人口,在有理論和實踐基礎的情況下,沈溪展開推廣沒什麼問題。

而劉健和李東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阻撓大規模推廣,也沒有任何問題。

孝宗朝百姓在不耕作新作物的情況下,基本能做到溫飽,推廣新作物在朝臣們看來意義不是很大,在劉健、李東陽這些思想保守的老臣心目中,既然百姓耕種傳統作物便可以做到養家餬口,何必冒着未知的風險費心費力去推廣新作物,反倒有可能影響百姓民生呢?

朱厚照道:“百姓現在日子過得很清苦,朕認爲推廣新作物還是有其必要的……劉少傅,這件事朕已經決定了,你不會是故意跟朕唱反調,讓朕爲難吧?”

“嗯!?”

劉健沒想到朱厚照會在這個問題上展示如此強硬的態度。

儘管蕭敬在旁邊拼命給朱厚照使眼色,希望朱厚照能維護一下劉健這位大明首輔的面子,但朱厚照視熟視無睹,他一旦任性起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此時他一心想以此證明自己可以在朝堂上當家作主,而不是事事聽從別人的意見。

劉健舒了口氣,道:“陛下既然如此決定,老臣附議,但在北方各省,推廣面積不可驟然增加,需逐步推廣!”

朱厚照立即感受到決策的快樂,非常滿足,頓時覺得劉健順眼多了,他故作沉思狀,半晌後才道:

“劉少傅說得有理,直接推廣開來,確有不妥之處,那就逐步推廣,先讓部分百姓耕種一下試試,如果效果好,來年再增加耕作面積。過個幾年確認沒有問題,才全面推廣,讓大明百姓至少在吃的問題上不用發愁……”

劉健看出來了,朱厚照存心跟他作對,他不覺得小皇帝有多認可新作物。

確定這件事後,劉健沒有過多勉強,畢竟在老臣眼中,新皇做事太過恣意,需要打壓一番,但如果什麼事都壓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散朝後,衆大臣自行出宮,劉健和李東陽則迴文淵閣。

李東陽不解地問道:“劉少傅何必順從陛下之意,在北方推廣那什麼玉米、番薯?不怕這些東西將我大明百姓的身體給吃壞了?”

劉健搖頭:“陛下執意如此,又能如何?此事不過一念之間,好或者壞,你我都不清楚,但若老朽在朝堂上當衆否定陛下,旁人會如何看待老朽?”

大明文官擅權,目的不是爲了獨攬朝政,大小事情全憑個人喜好行事,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基本能做到忠君,只是在他們的思想中,新皇年少無知,無法明斷是非,所以纔會越俎代庖,幫新皇決定大小事情。

可一旦在朝會上與皇帝發生衝突,劉健和李東陽等人又會以儒家中庸思想做出妥協。

這也是朱厚照沒有掌握到的情況,其實劉健和李東陽的專權並不是絕對的,他們都愛惜羽毛,不會跟皇帝正面衝突。

以前劉健和李東陽打壓朱厚照,是因爲那時他還是太子,而朱厚照登基後總拿自己當太子時跟內閣敵對的關係來看待劉健和李東陽,錯誤地以爲自己無法掌權,但其實劉健和李東陽已在逐漸放權給朱厚照。

可惜現在朱厚照手底下無人幫他把這放出來的權力收攏,蕭敬作爲老好人不管不問,而張苑、戴義等人又頂不起來,以至於就算內閣放出權力,朱厚照也沒能力接收,最後的結果便是權力依然掌握在內閣手中。

……

……

朱厚照在朝堂上難得當家作主一次,顯得非常高興,散朝便返回乾清宮,準備吃點兒好的犒勞自己。

大明朝會在弘治朝中後期以及正德朝,基本都是午朝,這跟弘治皇帝身體羸弱而正德皇帝登基時年少有關。

明朝中前期由於內閣和司禮監雙決策層的存在,導致二者間相互制約,同時具體事務又由六部實施,故內閣雖然處於決策層,但卻不掌握實權,在弘治皇帝及之前很長時間,朝廷大小權力都牢牢地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權凸顯。

但在孝宗朝後,內閣開始有了實權,不但作爲決策層,也可以作爲執行層存在,以至於內閣大學士權力陡增,而司禮監又因蕭敬等人不作爲,導致權力逐漸旁落。皇權此時也就自然而然顯現頹勢,朱厚照總感覺自己的權力被別人掌控。

一個月過去,朱厚照終於可以享用肉食,這對於一個曾無肉不歡的少年來說,比起不用穿孝服更感到快活。

乾清宮內,張苑見朱厚照心情不錯,不由問道:“陛下,您今晚……是否有安排?”

“安排?哈哈,對,給朕找幾名宮女來,朕高興……張苑,你記得找漂亮點兒的,以後朕重重有賞!”

到如今,朱厚照對別人做出封賞,依然是以開空頭支票的方式進行,因爲他現在仍舊沒感覺自己掌握實權。

張苑道:“陛下放心,奴婢一定給您辦得妥妥當當,讓陛下今夜睡得安穩踏實!”

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六六三章 歷史軌跡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十章 童養媳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三十五章 凡事皆找老先生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
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二一八三章 結盟談判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十章 露天學堂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一三八〇章 懷疑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五三六章 不速之客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一三四四章 擔心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八八〇章 藉田禮第二一四八章 認義父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〇八八章 絕地反擊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〇七五章 海老大第一八五五章 失敗的慶祝典禮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七八八章 謝遷的臉面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七九八章 朝議(第八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一一二章 技術決定一切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一四三章 招待禮數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二二九二章 羊入虎口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四二四章 夢裡見過(第七更,慶新盟主)第一二一七章 耍猴?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一七九章 銀票(求訂閱和月票)第一六六三章 歷史軌跡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十章 童養媳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三十五章 凡事皆找老先生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六十六章 林黛的紅樓夢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一六三四章 無巧不成書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