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

來人放浪形骸,極有個性,一身白衣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臉上鬍子剃得乾乾淨淨,雙目燦若晨星,鼻如懸膽,嘴角一抹不羈的笑意,活脫脫一個英俊瀟灑的白面書生。

再加上其一副狂生的做派,還有被隨從稱爲“唐老爺”,令沈溪自然想到,這就是明朝一代名家,後來以詩書畫在海內享譽盛名的江南大才子唐寅。

唐寅明顯不是偶然到閔生茶樓來,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他從馬上跳下,後面跟着的隨從足有六七個。

這些隨從全都不是空手,有拿畫紙的,有拿筆墨紙硯的,有拿棋盤棋盒的,甚至大冷的天居然有人爲其持摺扇。

一個個腿腳都很利索,要跟騎馬疾馳的唐大公子在京城跑上跑下,腿腳稍微慢點兒就跟不上趟,工作難保。

“唐寅來了,唐寅來了。”

一句話,整個閔生茶樓裡都聒噪起來。

唐伯虎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到京城後便發起各種文會,邀請的不單止是翰林,甚至還包括六部的官員、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清流,又請禮部侍郎程敏政給自己的詩集作序並大量印製派送,拜訪名家,在城中聚衆吟詩作賦,作畫賣畫……

不作死就不會死,唐伯虎居然會邀請六科給事中和御史出席自己的文會,把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專司諫言、監察之職的官員面前,生怕別人逮不着自己的把柄,在沈溪眼裡,和找死沒什麼區別。

今日唐寅不請自來,明顯不懷好意,他去各大文會砸場子的事偶有發生,但凡聽聞城裡哪兒有文會,他都會不請自到,寫上一篇辭藻華麗的文章,與在場舉人一同比試,又或者出一些刁鑽的問題,令在場舉子無法作答。

不得不承認,唐寅能在中應天府鄉試解元后聲名鵲起,跟他這種張揚的性格分不開,他的學問或者並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正是因爲他有話題性,在這個娛樂匱乏的時代纔會成爲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再加上有意無意的“包裝”,令他當仁不讓地成爲名聞天下的大才子。

樓上一衆舉人正在做文章,可唐寅一來,所有人都沒了興致,紛紛站起身來,想知道唐寅因何造訪。

樓下發來“啪!啪!啪!”三聲,唐寅不知道何時已經從隨從手裡接過摺扇,拿到手中,敲在擋住樓梯口、阻止無關人等上樓的店家小二頭上。

如此放肆,卻沒人敢喝斥唐寅的不是,怎麼說唐寅也帶了一票隨從出來,動起手沒什麼勝算。

等唐寅上到二樓,手上的摺扇一打開,緩緩輕搖。

正月底的京城,尚未到春暖花開,天天溫度都在零度以下,可唐寅這一身輕便的衣裝,人家冷得捂緊衣領他竟搖扇納涼,真是典型的要風度不要溫度。

站在樓梯口,唐寅一臉輕蔑地望着在場舉人,身後的僕從好似護法金剛一樣,一擺溜站了一排。

真是風流倜儻、放蕩不羈的唐伯虎啊!

“閣下就是唐寅?到我文會出手打人,未免太過放肆!”終於有人忍不住出言斥責。

唐伯虎出名,有人恭維,自然就會有人鄙夷。

知道唐伯虎出名,到底是心裡吃味的人多,背地裡大罵唐伯虎張揚,但心底卻羨慕人家聲名遠播。

而這位上去斥責的,一開口就是“唐寅”,要知道,男子在二十歲之後,直接稱呼名字是很不禮貌的行爲。

唐寅哈哈大笑:“我走在道上,遇到幾條狗擋道,不打走他們,難道讓畜生扯着褲腿咬?”

文人之間最擅長的就是口舌之爭,甚至可以堂而皇之地做詩詞歌賦來嘲笑諷刺別人,唐寅這麼說已經算“客氣”,好歹罵你是條狗還讓你聽懂了。

“好生無禮!”

“有辱斯文!”

相比於唐寅的雅資疏朗、任逸不羈,在場參加文會的舉人可就要“裝斯文”了,就算很想站出來與之對罵,也要考慮一下這是公開場合,那邊還坐着兩位清貴的翰林呢。

雖然這兩位翰林一個是翰林待詔,僅僅是從九品,另一個則是庶吉士,連品階都沒有,可怎麼都是在皇帝身邊做事的人,要是在這些大人物面前有辱斯文,聲名傳出去,以後還怎麼考進士?

可似乎唐寅就沒這方面的擔心,人家無論是張揚,還是罵人,根本就不管是什麼場合。並且以唐寅的性格,根本就沒把兩個小小的翰林放在眼裡。

這邊罵唐寅的不少,唐寅卻充耳不聞,等四周的聲音稍微平復,他纔開口問道:“你們哪位是蘭陵笑笑生,又或者認識此人,可爲引介?”

衆舉子這才知道唐寅不純粹是爲來砸場子,順帶還找人,找的那人在福建地方上頗有名氣,筆名叫做“蘭陵笑笑生”。

很多人不由會意一笑,莫非這唐寅也是“同道中人”?

因爲“蘭陵笑笑生”最有名的,不是他的詩詞歌賦,而是他所創作的《金瓶梅》,如今在這幾千裡之遙的京城之地,《金瓶梅》都成爲緊俏的讀物,更別說是在《金瓶梅》的創作地福建,聲名那叫一個響亮。

一個名叫雲樑的舉人上前:“大名鼎鼎的唐寅,找蘭陵笑笑生,可是要探討《金瓶梅》?還是想找蘭陵笑笑生爲你作幾幅春宮?哈哈哈……我們雖不認識‘蘭陵笑笑生’此人,但這方面的工夫卻不遜色多少,閣下想要深入瞭解的話,與我們探討便是。”

伯虎眯着眼打量雲樑一番,這人三十多歲,長得歪瓜裂棗,要氣質沒氣質,要口才沒口才,不禁微微搖頭:

“就爾等,怕沒那本事,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就算再與你們百年光陰,化成枯骨,也做不出此等詩詞,還是莫要出來丟人現眼的好……”

因爲“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太有名了,使得很多人都忘了,其實在《金瓶梅》問世之前,“蘭陵笑笑生”的名氣在福建就已經很高,主要源自於那首《桃花庵詩》,這首詩從問世到如今,前後不過四年時間,但這首詩業已傳遍大江南北。

聽到唐伯虎對於《桃花庵詩》的讚歎,衆舉子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人家要問學問,你給他講風月,這到底是誰有辱斯文?可偏偏對於這個福建本地的“蘭陵笑笑生”,大家都是有所耳聞,傳說很多,只知道此人大概出自汀州府一代,具體是誰卻不得而知。

不過衆人之中,可有一人非常有話語權,那就是幫沈溪掛名刊印《金瓶梅》的蘇通。

蘇通整理了一下衣領,這才上前拱手道:“唐公子有禮,在下與蘭陵笑笑生,倒是有幾分淵源。”

唐伯虎從上樓開始,就注意到了蘇通和沈溪,因爲二人的歲數,看上去很年輕,沈溪自不用說,一看就是少年郎,至於蘇通,不過二十出頭,屬於青年才俊。他唐伯虎是有名氣,十六歲中秀才,可中舉人卻足足蹉跎了十三年光陰。

唐伯虎眯着眼睛,將蘇通打量一番,這才笑着問道:“閣下怎麼稱呼?”

蘇通得意地道:“在下來自福建汀州府,姓蘇。”

唐伯虎聽了之後,臉色稍微變了變,再看看旁邊的沈溪,大概明白了幾分。他心想:“原來令希哲兄出糗,無地自容之人,就是這二人。”

祝枝山在南京城被兩個福建舉人羞辱的事,在江南傳得很快,祝枝山也是覺得顏面無存,只好以趕考爲藉口,提前到京城躲避輿論。祝枝山到京後,找人送了請柬,邀請蘇通和沈溪赴宴,祝枝山並未有責難的意思,只是想冰釋前嫌,他還特意邀請徐經和唐伯虎一同見證,結果卻被人放了鴿子。

當時沈溪的確是答應陪蘇通一起去,可因爲幫江櫟唯追查府庫盜糧案,沈溪只能選擇放棄出席,結果經這一事,祝枝山更加無地自容,成天躲起來都不敢見人了,埋頭苦讀,只等禮部會試開始。

祝枝山已非少年,就算面子上掛不住,並沒有打算報復,可受祝枝山提點和恩惠的唐伯虎就沒那麼好脾氣了。

唐伯虎將祝枝山當作至交好友,也當半個先生,先生有辱,作爲學生的若不找回場子,實在有辱師門。

“好,好,好。”唐伯虎語氣不善,“敢問這位蘇公子,蘭陵笑笑生身在何處?在下倒要見識一下。”

蘇通可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唐伯虎視爲敵手,他並不知道祝枝山和唐伯虎有那麼大的淵源,這次出來搭話,不過是想借唐伯虎的名聲,來爲自己揚名。若是能跟唐伯虎這樣的吳中大才子引爲知己,不僅有面子,而且還可以通過唐伯虎結交到更多的名士和權貴。

蘇通稍微想了想,《金瓶梅》是“蘭陵笑笑生”寫的,也是他刊印的,可他還真不知寫書的是誰,不過他知道爲插圖作畫之人,就是他的好朋友沈溪。

“實不相瞞,在下與蘭陵笑笑生的淵源,全在《金瓶梅》一書上,刊印此書之人,正是區區在下……”

一句話,不但唐伯虎訝異,連在場那些南方的舉子也都譁然。因爲他們都錯聽成一個意思,認爲蘇通這是承認他自己就是“蘭陵笑笑生”。

其實寫書跟刊印書籍的,很少會是同一個人,就連曹雪芹寫出千古名著《紅樓夢》,可刊印書籍的仍舊是那些善於鑽營的商賈,這是印刷界的一個常識。

可在這年頭,印書的人本來就少,就算有讀書人寫出詩集,那也是自己寫自己找人印,從未聽說過找別人代勞的。所以他們聽到蘇通說刊印《金瓶梅》的是他自己,自然想成蘇通就是原作者。

“就你?”唐伯虎臉上多少帶着幾分不屑,重新打量滿臉自信的蘇通一番,心裡卻產生了幾分懷疑。

祝枝山夠厲害了吧?吳中大才子,祭文和詩詞、書法那般了得,居然折在這名不見經傳的蘇通手上,那他自己承認就是“蘭陵笑笑生”,事情反倒容易解釋了。

正應了一山還比一山高,能作出《桃花庵詩》,寫出驚世駭俗的《金瓶梅》,此人才學能小得了?

那祝枝山輸得也就不是很冤枉!

************

ps:第三更!

嗚嗚嗚嗚嗚嗚,好感動,“炫熙爸爸”又慷慨1萬點!天子感激不盡!啥都不說,爆發爲敬!

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五章 選人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四八二章 借題發揮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
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四二三章 增派人馬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六三二章 表字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二一二六章 不樂觀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五二二章 京城名少(第十更,盟主加更)第五章 選人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三十三章 講故事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四〇八章 惡狗咬人(第六更,盟主加更)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四八二章 借題發揮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二四九章 棋子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四〇一章 禮部會試(第十一更)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將至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一六四二章 將行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二八章請女工第一五七〇章 芙蓉帳暖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二一〇章 策問比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