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

唐寅並不懂領兵打仗,沈溪也不會自己跑到瓊州府去負責監督開闢鹽場,所以二人的差事不會交換。

沈溪算是給了唐寅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開闢鹽田看起來不算什麼功勞,卻改進了華夏幾千年來的製鹽方法,氯化鈉也是未來沈溪製造純鹼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這是沈溪在粵省開闢商業帝國的第一步。

唐寅雖然不能在科舉上有建樹,但或許能成爲大明化工鼻祖,開啓一個新時代。

唐寅不知道他身上揹負着沈溪對於改變時代的寄託,神情沮喪地帶着新婚賀禮回家去見夫人,順帶商議一下南行瓊州府的事情。

正月初六,粵省左布政使陸珩抵達廣州城。

陸珩進城第一件事不是去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述職,而是先到廣州驛館的臨時督撫衙門面見沈溪。

這是沈溪在三省督撫任上的一個轉折點。

之前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對沈溪有諸多阻撓,原因在於地頭蛇的勢力盤根錯節,外人很難插手,朝廷將沈溪空降到東南三省擔任督撫,損害了這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們要把沈溪打壓下去。

如今沈溪已經在粵省處處佔據上風,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在跟沈溪的相鬥中已是強弩之末,而陸珩的到來直接預示着反沈溪聯盟的垮臺,從此之後粵省各級衙門都會把督撫衙門當成最高的行政和軍事機構。

有了粵省的全力支持,沈溪也正式確立自己在東南三省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的地位。

陸珩五十多歲,看上去文質彬彬,但他在施政上頗有建樹,之前曾在三邊幫劉大夏調運軍餉,也曾在湖廣、山西等地爲左右參政、左右布政使,這次他調任粵省爲左布政使,看似平級調動,卻被認爲是從地方官調任京官前的最後履職。

也就是說,陸珩需要在粵省左布政使的位子上獲取足夠政績,爲他調任京城加碼。

若他在廣東地方做得夠好,調任京城後可以擔任六部侍郎,若做得不好,可能就會被任命爲九寺正卿,亦或者是調往南京,擔任南京六部侍郎。

陸珩不敢在這一任左布政使的位子上有半點馬虎。

六部侍郎和南京六部侍郎有本質區別,一個是常伴君側、實權在握的六部堂官,而另一個則是明升暗降調到南京吃閒飯的閒差。而決定他能否做好這一任左布政使的關鍵,就在於能否輔佐好沈溪。

陸珩跟謝遷關係一向不錯,而他之前在六部爲郎中時,又深得馬文升的器重,後來在三邊調運軍餉,劉大夏對他青睞有加,這次他到任粵省左布政使,正是謝遷、劉大夏和馬文升等人聯名保舉。

獲得任命後,謝遷、劉大夏和馬文升分別給陸珩寫信,交代他配合好沈溪,整頓地方吏治,幫助沈溪剿滅海盜和倭寇,雖然沒表明輔佐有功就會升官,可規矩如此,陸珩這些年已在多個地方政績卓然,而要調任六部侍郎,就差在六部侍郎出現空缺時朝中有人爲他說句話。

就算沒空缺,他這一任左布政使任滿之後,可能也會調任河南巡撫、湖廣總督等等,或者直接接替沈溪督撫廣東和廣西兩省。

這會兒如果再不好好把握機會,過幾年等他年屆六十之時,若是不想去南京******吃閒飯,就只能致仕回家養老。

陸珩一來,就對沈溪推崇備至,對於沈溪在地方爲官半年來的政績大加讚賞,都快讓沈溪覺得已經用半年的時間做完一任三年督撫要做的事,後面兩年半可以什麼不用幹,就等着任滿升官就行了。

陸珩像是個諂臣,可沈溪卻知道陸珩在爲政地方時的確有諸多成就,連馬文升和劉大夏這樣的實幹之臣都對其推崇有加,此人能力非同一般。

聽到陸珩的讚譽,沈溪苦笑:“陸藩臺應該知曉,本官不過是奉皇命前來東南沿海剿滅匪寇,功成後就有可能身退……”

沈溪想表達的意思是我這個總督名不副實,別人調任粵省擔任督撫,一定掛的是兩廣總督或者巡撫銜,官職上應該是右都御史,而不是右副都御史……我這個督撫是臨時性質的,或許用不了三年,皇帝就把我召回去繼續給他兒子上課,你巴結我沒太大作用。

陸珩笑道:“沈中丞身在翰苑,若此番平匪功勞卓著,將來出將入相未嘗可知。”

出將入相,這算是爲官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可大明已經廢黜了宰相,就算出可爲將,入最多隻是閣臣,閣臣只有議政之權,而無決策大權,距離真正的宰相尚有不小差距。

陸珩說這話,其實想表示你前途無量,咱倆通力合作,你以後出將入相,我也可以順順利利調任京城,各取所需。

有些話不能說的太明白,否則會落人口實,沈溪笑着點頭:“借陸藩臺的吉言,本官到任廣州府已有些時日,若陸藩臺有何要問詢之處,隨時可到舍下來訪!”

陸珩起身,拱手道:“一定,一定。”

……

……

陸珩一到廣州府,沒到兩天,布政使司便派人到督撫衙門,商議開春後平定海盜和倭寇所需調運錢糧用度的問題。

沈溪急着剿滅海盜和倭寇,陸珩比他更着急。

或許沈溪開春這一戰結束,功勞賺到手,皇帝就調他回京城委以重任,而陸珩作爲左布政使想要撈取足夠的政績就是竹籃打水。

既然知道沈溪要在開春後帶兵北上,那就要在出兵前把錢糧用度都準備好,方顯出他的能力。

錢糧缺少,可以直接從府庫調;沒有戰船,可以徵調民間船隻;武器陳舊可以發動地方打造……總之,以前沈溪需要自己親力親爲的事情,在陸珩到來後,一律都由陸珩代勞。

陸珩在擔任山西右參政時,曾幫助馬文升西北用兵調度錢糧;他在陝西爲左布政使時,幫劉大夏與韃靼人交戰調運錢糧;這次到東南沿海來,其實是大材小用,他對於如何從牙縫裡摳糧食,以及民夫和船隻的調運,可說是經驗豐富。

右布政使章元應不過是個有才名只會耍陰謀手段的儒官,而陸珩則完全是來地方做實事的,二人在做官的出發點上不同,所以在爲官方略上也是大相徑庭。

章元應想的是如何把沈溪逼走,或者是打壓督撫衙門,讓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做粵省地面最高行政長官。陸珩則是想輔佐沈溪完成平定匪寇和整頓地方吏治的任務,以便調任京城。

所以當布政使司把前一年的府庫稅收賬目呈現沈溪眼前時,沈溪還有些不太適應,這陸珩簡直太貼心了,居然告訴我廣東每個府庫內有多少糧食,有多少可以調運,有多少是要留存作爲預備災荒之用,調運朝廷的錢糧有多少必須當年送去,有多少可以預支……

以前這些具體的數字,沈溪想去調查也無從查起,因爲章元應和林廷選對他戒備太深。

陸珩甚至爲他算了一筆賬,廣東可以提供他足夠的錢糧,摺合白銀差不多五萬兩,足夠他出徵期間的用度。

這價值五萬兩的糧食和物資,只有半數左右是從府庫調運,另外半數則需要地方士紳、商賈納捐所得,需要跟普通百姓攤派一定的苛捐雜稅,雖然這都是戰時一些必要舉措,但沈溪卻不願意勞民傷財,他寧可用之前賣鹽引和與佛郎機人貿易所得的幾萬兩銀子支撐下去,只需讓陸珩把必要的府庫錢糧調運出來便可。

本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上元節這段時間,是官員休沐的日子,可陸珩一來,廣州城內各級衙門都要“加班”,隨後,陸珩把布政使司攤派各個州府府庫的錢糧數額以公文的方式下發,讓各地派人在三月中旬前把府庫糧食歸攏,調運到廣州府,以便沈溪的平匪大軍使用。

這期間沈溪什麼都不用做,甚至在家裡養花弄草陪陪嬌妻,就等着開春後領兵馬出征便可。

這雖然是他一向追求的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可他現在畢竟還沒有功成名就,凡事讓別人來做他不習慣,也不放心。

陸珩有能力,而且做事風風火火,就怕陸珩對地方不瞭解,對困難估計不足,若到頭來官府的攤牌太甚導致民亂,還要沈溪和他的幾千平匪大軍來搞定。

布政使司衙門下發各府縣衙門公文,徵調錢糧,沈溪這個三省督撫則把公文送到了桂省和閩省。

陸珩調一省的錢糧,那他就調三省的錢糧。

要打倭寇和海盜,只能支撐三五個月的錢糧可不保險,若是遇到艱苦的戰事,難道打一半停下來等來年重新籌措了軍糧物資再打?

寧多勿少,多餘的部分在戰後可作爲對士兵的犒賞。

如此而已!

************

ps:第一更!

今天爭取三更,天子求訂閱和支持,謝謝!

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十四章 風箱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八八六章 參觀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一四章 收禮,送禮(第三更)第八四三章 農事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
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十四章 風箱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二二五一章 搶位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八五一章 陷阱?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一五一九章 太子耍酒瘋第二五九四章 二五仔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二三四〇章 還來得及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四二八章 叛軍入城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九〇九章 時間差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八八六章 參觀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二六七八章 老鼠屎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八一四章 收禮,送禮(第三更)第八四三章 農事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二二四章 煽風點火(第五更)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三四三章 謝老兒不上朝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第四更)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二四三章 拒不出兵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一三七章實驗室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二七八章 大小潑婦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