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

紫禁城奉天殿,朝議正在進行。

內閣及六部大臣皆在,龍椅上皇帝正襟危坐,下面大臣拿着笏板,分文武排成兩列恭敬站着,非皇帝準允,不能隨意上前奏稟。

劉大夏回京後,他在六部九卿中的地位顯著提升,許多時候弘治皇帝會就一些重要決策詢問他的意見,雖不在內閣,但儼然與內閣大學士待遇無異。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兵部尚書轉任吏部尚書的馬文升,雖然吏部尚書爲六部尚書之首,但馬文升老邁,弘治皇帝對他的倚重不再如之前那麼高。

這次朝會的主要議題是商量北關裁撤兵馬。

去年韃靼人犯邊,朝廷從河南、山東、湖廣等地抽調大量兵馬北上戍邊,如今隨着戰事結束,隨之而來出現許多問題,歸納起來就是朝廷養不起這麼多兵了。

奏本系由劉大夏發起,但其實是弘治皇帝與其秘密商議後,由劉大夏在朝會上奏稟:“……韃靼內亂,無心犯我疆土,如今正是我朝休養生息的最佳良機,不若將各邊鎮疲弱之兵裁撤,各衛所農時屯田農閒練兵,做到屯田練兵兩不誤,請陛下示下。”

此事由兵部提出合情合理,但其實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戶部的軍資軍糧供應不上了。

這也是爲何戶部會打漕運的主意,弘治皇帝給了新任戶部尚書佀鍾壓力,佀鍾就把壓力轉嫁到手下人身上,手下有人獻策,當然是掠奪商賈最爲方便快捷,於是劉大夏爲戶部尚書時放出去的運糧權被收了回來,順帶截獲大批船隻……既然是官船,自然要收歸官府。

就這還不滿足,有了船還要有儲物倉庫,需要人手幫忙運送,而且最好是熟練的老手!

戶部等於是空手套白狼,憑空把整條產業鏈上下全吃下了。偏偏佀鍾等讀書人還覺得,這並不是強取豪奪,而是用合理手段幫天子分憂。至於商賈的死活,誰去理會?

朱祐樘點頭:“諸位卿家可有異議?”

大殿內文武官員都感覺得出,劉大夏分明是代天子上奏,這根本就不是議事,而是天子找個方式通知朝臣,事情就這麼定了。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誰說話就容易被弘治皇帝記恨……就是你這傢伙不開眼是吧,看朕不找個機會收拾你!

就在此時,前面站在文官第三位一個身材不高的大臣出列,恭恭敬敬行禮:“回陛下,老臣有異議。”

若是別人說話,弘治皇帝這會兒可能都已經發怒了,但朱祐樘見是謝遷,臉上帶着幾分期冀,問道:“謝愛卿有何高見?”

劉大夏得弘治皇帝的賞識,是因爲他跟韃靼人打了一場大勝仗,直接造成韃靼人內部叛亂,屬於實幹之臣。

謝遷能說會道,朝廷裡誰都知道這是個能把死人說活的主,以前他給人的印象僅僅是言辭了得,懂得迎合上意,搞活氣氛是一把好手。

可不知什麼時候起,尤侃侃的謝老兒突然變成一個既會說話又會辦事,能文能武,文韜武略無所不通的能臣,許多事劉健和李東陽都要甘拜下風,就說這次與韃靼人的戰爭,謝遷在鑄炮和出兵問題上,立下罕見的功勞。

劉大夏勝在實幹,而謝遷卻勝在決策。

此時的謝大學士,氣定神閒,好似胸有成竹,恭敬稟奏:“回陛下,老臣以爲,韃靼內亂不止,正是我朝一舉平定草原的最佳良機。”

朱祐樘聽到這話,輕輕一嘆:“朕何嘗不想?但前幾年天災頻頻,加之西北和北關連續用兵,國庫空虛,百姓已苦不堪言。如今趁着韃靼人內亂,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時機,讓老百姓安安生生過上幾年太平日子,等府庫充盈再出兵也不遲,。”

皇帝說出此話,無論大臣是否同意,都要下跪表達對皇帝“悲天憫人”的敬佩與愛戴,皇帝體恤百姓,不管是否發自真心,那至少意思到了。

等大臣回列,謝遷繼續道:“陛下,臣這裡有一份奏本,仍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沈溪上奏,他在奏本中提出諸多用兵之策,請陛下御覽。”

“沈溪?”

朱祐樘想了想,一擺手,“呈上來!”

這份奏本,卻是沈溪年初時上疏的“加強版”,重點在於如何聯弱勝強,利用韃靼部內亂之機,扶植中小勢力,促使草原內鬥加劇,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就算將來達延部重新完成對草原的統一,也會元氣大傷。

上次沈溪提出的只是一個概念,這次卻列出具體的計劃,比如跟誰聯合,如何聯合,使節幾人,需要做什麼,聯合後如何策應,各邊防應如何配置兵力,糧草不足從哪裡得到補給,如何解決朝廷內反戰的聲音……

朱祐樘把奏本拿在手上,只看了一小段,就被裡面的內容折服了。

而下面一衆大臣心中,只有一個想法,謝老兒又在幫那後生說話了!

刑部尚書閔圭出列,向謝遷質問:“謝閣部爲何屢次三番爲沈諭德進呈奏本?”

“老臣覺得對朝廷有益的上奏,自然要轉呈,這是爲人臣子的本分和責任。”謝遷大義凜然地說。

閔圭冷笑不已:“可爲何外間傳言,說是如今沈諭德在謝閣部府上做西席?爲令公子備考鄉試提點?”

謝遷一凜,這種事只有他跟沈溪知道,居然泄露出去了?

謝遷心想:“若是我主動邀請沈溪那小子回家給丕兒輔導功課的事情傳開,別人只會以爲是我近水樓臺,趁機拉攏主考官。”

謝遷故作氣惱地反問道:“沈諭德爲人熱忱,看到我兒學習不得其法,寫出的文章謂之‘狗屁不通’,故主動請纓到老臣府上教導,請問有什麼問題嗎?”

此語令在場之人一片譁然。

閔圭趁機向弘治皇帝納諫:“陛下,沈諭德此等翰林官,爲東宮進講、經筵日講,不求安心講學,盡鑽研諂媚之道,理應降罪責罰,小懲大誡!”

閔圭說完,在場不少大臣點頭附和。

謝遷有些後悔說這話,爲了自己清白把沈溪賣得乾乾淨淨,本來出列上奏是要幫沈溪,現在倒好像是他有意爲沈溪找麻煩。

朱祐樘這會兒卻根本沒聽到閔圭說什麼,而是一心一意看着手上的奏本,因爲這上面所寫內容不但非常符合他的心意,而且跟之前他的很多想法不謀而合,但他卻沒想到奏本中所提如此全面。

沈溪不但做了弘治皇帝肚子裡的蛔蟲,把朱佑樘的想法闡述得淋淋盡致,順帶還做了一把軍師,出的這些主意搔到了皇帝心底癢處,感覺無比舒坦和受用。

“好,好啊!”

朱祐樘看完後,一拍桌案,把下面的大臣嚇了一大跳,等他擡起頭,才發覺場面有些不太對,“諸位卿家,你們這是……?”

閔圭沒想到弘治皇帝居然在他奏請懲罰沈溪的時候走神,他只能把剛纔的事情重新說了一遍,可弘治皇帝這會兒完全聽不進去。出於敷衍,朱祐樘點頭道:“閔尚書有心了,不過小懲大誡還是算了,謝愛卿請沈諭德回去教授子嗣並無不妥。朝中畢竟無此明文規定,不是嗎?”

“可是陛下……”

閔圭還要說話,弘治皇帝頓時板起臉來,瞪了他一眼,隨後擺擺手,意思是你別給我找麻煩。

現在朱祐樘對謝遷可說信任至極,看到這份奏本後,他更是想馬上見到沈溪,把其中細節問個清楚明白。

“今日朝議到此結束,諸位回去吧。謝愛卿,你留下……來人啊,去請沈諭德來,朕有話問他。”

朱祐樘臉上帶着欣然,居然連先前沒商定的撤兵屯田之事也不提了。

劉大夏感覺有些莫名其妙,明明是皇帝你讓我提出此奏議,結果卻是你先撒手不管了,難道沈溪所上奏摺真那麼緊要?

皇命難違,這會兒誰都看出來了,謝遷所上奏本改變了皇帝的心意,既然皇帝看中的是謝遷的才能,那別人留下只是徒勞。

等其他大臣退下,馬上有太監出宮傳話,讓沈溪進宮面聖。

……

……

此時的沈溪,還真沒心情去管宮裡面的事情,因爲這天正好謝韻兒分娩。

五月初八中午,太陽火辣辣的,整個沈家大宅幾乎都是謝韻兒痛苦的哭嚎聲,家裡的丫鬟全都在忙活,接生婆已經進房間好些時間了,卻沒有消息傳出來,沈溪站在院子裡,哪怕再着急也沒辦法。

林黛在旁邊看着,想安慰沈溪幾句,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纔好。

“少爺、少爺,外面有人找,說是有要緊事。”朱山心急火燎地跑進院門,遠遠就嚷開了。

沈溪一擺手,道:“天大的事也要放到明天再說!沒看到我現在正忙嗎?”

由於謝韻兒進入臨產期,朱山纔在陸府待了幾天,就被惠娘打發回來幫忙。此時朱山看着沈溪,眼睛裡充滿詫異……明明是夫人在裡面生孩子,少爺怎麼說他很忙呢?

“可是……少爺,外面的人說他是宮裡邊的公公,是皇上要找您。”朱山委屈地說道。

“胡說八道,皇上找我幹什麼?”

沈溪幾乎是脫口而出,等罵完後才意識到朱山連撒謊都不會,這事兒估計還真的冤枉她了,當下道,“我出去看看……真是麻煩事不斷。不知道本少爺很忙嗎?”

*********

ps:第五更到!

寫完才發現已經是凌晨了,好吧,天子最近手速很成問題,原本以爲能在十二點前寫完的……

下午睡飽了,這會兒沒什麼睏意,因此天子決定繼續碼一章,大家不必等待,明天早上起來就可以看到更新了!

厚顏求訂閱和!謝謝您!

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二四六八章 困難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
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七四九章 無解的局(第三更)第一三七五章 失敗乃成功之母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〇一七章 不給官,給差事(第三更)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四三八章 平衡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一三八八章 出巡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一九四七章 暗潮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二五三五章 出人意料的禮遇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一六二五章 初議正德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一六七五章 束手無策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一四七八章 紙上談兵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三八二章 推廣,先從太子做起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八一二章 當家難第二五七九章 洗牌正當時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六三四章 傲慢的兀良哈人第二四六八章 困難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