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

太僕寺這個掌皇帝輿馬及馬政的衙門,始設於北齊,歷代相沿未改。但到了大清是設了裁,裁了又設,其命運相比歷史同樣悠久的大理寺、太常寺和鴻臚寺顯得有些坎坷。

據說初設於順治元年,沒專門的衙署,而是附於兵部武庫清吏司,掌管兩翼牧場,以直隸、山東、河南、江南額徵馬價銀六十餘萬兩,解太僕寺貯庫,歲終復銷。

因與戶部和內務府的職權有些重疊,年底就被裁撤了,各省額徵的馬價銀折錢糧歸併戶部,兩翼牧場歸併兵部,皇帝、后妃、皇子等出行由那會兒的御馬監、現如今的內務府上駟院供備。

過了沒多久,時任吏科給事中朱徽奏請復設詹事府、太僕寺和尚寶司等衙門,以招攬人才、安定人心。順治爺雖恩准了,但復設之後的太僕寺仍附於兵部,並且既不用管牧場也不用管馬政,就是個養閒人的衙門。

雍正三年,太僕寺纔有了自個兒的衙署,不過不是建在因前朝的太僕寺衙門而得名的太僕寺街,而是建在正陽門東城根兒下,緊挨着詹事府,並且跟詹事府一樣變成了翰林官們的進身之階,依然不用管馬政。

一直到乾隆六年,才分設左右二司牧場,纔多少有點事幹了。

本以爲太僕寺很清閒的韓秀峰,頭一次來衙門點卯竟發現文祥很忙,正在公房裡見從口外趕來的官員,院子裡還有六七個文武官員等着拜見。

“韓大人,您總算來了,您的公房在這邊,下官早就差人收拾乾淨了……”

“煜綸大人和趙大人呢?”

“稟韓大人,煜綸大人身子欠安,有一段日子沒來了。真要是遇着緊要公務,文大人會去他家稟報。皇上回了圓明園,趙大人在圓明園那邊當值,每隔三五天回來一次,衙門的日常庶務都是文大人在主持。”

韓秀峰跟着殷勤無比的主事走進公房,坐下笑問道:“王主事,外頭那些人是做什麼的?”

王主事連忙道:“大人有所不知,咱們太僕寺雖沒法兒跟上駟院比,但在口外一樣有左右兩翼馬廠,左翼廠在獨石口外都石山之北,東西長兩百多裡,南北寬一百七十里;右翼廠原本在山西大同邊外豐鎮廳境內,後來東移至獨石口外都商河之南,東西長七十里,南北寬八十里。

那麼大的馬廠,養那麼多馬,光靠一個統轄總管哪顧得過來,所以在統轄總管下設左右翼總管各一名,轄各自馬廠的廄長、牧長、牧副等文官;並設左右兩翼防禦各一名,轄各自馬廠的驍騎校、護軍校等武官,專事偵捕盜竊馬匹、擅墾牧地的不法之徒。”

想到說了一大堆竟沒說在點子上,王主事又急忙道:“兩翼馬廠的那麼多文武官員,只有統轄總管是特放的,其餘自兩翼總管以下職員,皆由統轄總管擬定人選送咱們這兒引見補放。牧長、牧副、牧丁、護軍及副協領、筆帖式等,也皆由統轄總管挑補任用,外面那幾位就是統轄總管送來的。”

韓秀峰意識到太僕寺在口外的那兩個馬廠,跟鹽運司的鹽場差不多,廠官既管養馬也管軍;而太僕寺卿和太僕寺少卿與統轄總管之間的關係,則有點像戶部尚書和戶部侍郎與兩淮鹽運使或粵海關監督之間的關係,說起來是人家的上官,可人家是皇上特放的,更何況鞭長莫及,幾乎管不着他們,也只能每隔幾年去巡視下。

想到太僕寺管口外的那兩個馬廠純屬有名無實,韓秀峰好奇地問:“上駟院有馬廠嗎?”

“有,內務府上駟院在皇內和南苑共有馬廄十七個,養馬七百多匹。在口外和盛京等地設馬場四個,不但養馬還養駝。分設官員分任牧馬事宜,並設防禦、驍騎等官司緝捕盜,維護馬廠治安。”

王主事想了想,又笑道:“其實咱們太僕寺究竟有幾個馬廠,究竟養多少匹馬,無論對趙大人、文大人還是對韓大人您並不重要,皇上命您幾位來這兒,又不是真讓您幾位管馬廠馬政的。”

“這倒是。”

“大人請用茶。”

“茶待會兒再喝,勞煩老兄先幫本官辦件事。”韓秀峰示意小山東拿出早準備好的銀錢,笑看着他道:“寺內究竟有多少書吏和下人,本官初來乍到也搞不清楚,勞煩老兄幫本官把這些銀錢拿去意思意思。”

“大人也太客氣,下官這就去。”

剛打發走王主事,正準備找點公文看看,恩俊匆匆走了進來,示意小山東去外面守着,然後帶上門急切地說:“四爺,我剛從奏事處領着廣東剛發來的奏報,就見文中堂家的老大進宮報喪!”

韓秀峰大吃一驚,驀地站起身:“他老人家昨兒個還領着百官恭進先帝爺實錄聖訓,怎麼今兒個就走了?”

“過來的路上聽人說文中堂昨兒個是強撐着進宮的,耗盡了最後那點精氣神,所以一回去就倒下了。皇上知道這消息,一定很痛心!”

“不只是皇上,我們一樣痛心。”

文慶不但是領班軍機大臣,也是所有王公大臣中最關照“厚誼堂”的,文慶這一走,恩俊真感覺像是天塌了,禁不住問:“那咱們怎麼辦?”

“準備點銀子,等散了班一起去弔唁。”韓秀峰從恩俊手中接過內奏事處謄抄的廣東奏報,接着道:“文大人正在對面見口外來的官員,你過去跟他說一聲。”

“嗻。”

目送走恩俊,韓秀峰再次坐下,翻看起內奏事處謄抄的五口通商大臣兼兩廣總督葉名琛的奏報。

儘管早有準備,可看着看着卻看不下去了,正尋思皇上和鄭親王、怡親王、肅順和柏葰、彭蘊章等王公大臣相不相信葉名琛的這些鬼話,文祥跟着恩俊匆匆走了進來。

“志行,文中堂他老人家走了!”

“他老人家走得真不是時候,博川,你先看看這個。”

“什麼?”

“葉名琛的奏報。”

這封奏報皇上和朝中的王公大臣等了一個多月,“厚誼堂”同樣等了一個多月,文祥顧不上再想文慶這一走會不會造成朝局動盪,急忙接過摺子看了起來。

“……英夷領事官吧嗄哩(巴夏禮)藉端起釁,輒敢駛入省河,將獵德炮臺肆擾,又在大黃窖炮臺開放空炮,自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初一日,攻擊城垣縱火,將靖海門、五仙門、附近民房,盡行焚燒;

初一日,又糾約二三百人扒城,經參將凌芳與紳士歐陽泉等,迎擊跌斃。初九日,該夷由十三行河面駛至,直撲東定臺。經兵勇轟壞兵船,並斃其水師大兵頭哂嗎糜咯喱,夷匪傷亡四百餘名。現在臣等堅守舊城,並調集水陸兵勇二萬餘,足敷堵剿。”

看到這兒,文祥也看不下去了,扔下摺子道:“巴夏禮跌斃,西馬縻各被擊斃,還陣斬夷匪四百餘。究竟有沒有陣斬那麼多夷兵他可以隨便寫,反正一時半會也很難查實。但英夷領事巴夏禮和英夷水師頭目英西馬縻各要是死而復生,他到時候該如何收場!”

“以後的事以後再說,但現在他不管怎麼信口開河,皇上都會相信,就算明知道他在信口開河也只能相信。”

“此話怎講。”

“不信又能怎樣,要是換個人去接任,且不說趕到廣州最快也得兩三月,就算明天能到任難道還能幹得比他更好?”

文祥反應過來,苦着臉問:“志行,你是說皇上明知道他是在信口開河也不會怪罪他?”

韓秀峰沉吟道:“只要能撐過去,皇上不但不會怪罪,或許還會升他的官。畢竟他能撐到現在實屬不易,只是不曉得還能撐多久。慶賢他阿瑪的前車之鑑擺在那兒,我估摸着他撐不下之日,就是他被革職逮問之時!”

“志行,他將來會落得什麼下場是他的事,當務之急是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文祥越想越擔心,緊盯着韓秀峰憂心忡忡地說:“你現在掌管‘厚誼堂’,打探整理驗證夷情本就是你份內之事。要是上摺子拆穿他的鬼話,皇上一定不會高興;可要是什麼也不做,當沒看到這道摺子,當着什麼也沒發生,到時候不但他會倒黴,你一樣難辭其咎。”

“博川兄,這你大可放心,我並非什麼也沒做。”

“你做什麼了?”

“我已命雲清急赴廣東,命始真趕赴上海,去瞧瞧事情是不是跟他在摺子裡所奏的這樣,要是一切屬實自然好,要是局勢一發不可收拾也可相機行事。”

文祥驚詫地問:“志行,你該不會連雲啓俊和令妹的話都不信吧?”

韓秀峰接過摺子,意味深長地說:“耳聽爲虛,眼見爲實,還是派人去瞧瞧的好。”

文祥猛然反應過來,哭笑不得地說:“明白了,你這是裝裝樣子,看似做了不少,實則什麼也沒做!”

“裝裝樣子總比啥也沒做好,至少不用擔心葉名琛的鬼話將來被拆穿之後,咱們‘厚誼堂’被牽連。”

“你還真是個會做官的,要是沒猜錯,跟軍機處那幾位大人稟報時也沒把話說死吧。”

“這是自然。”

看着韓秀峰理所當然的樣子,文祥終於明白了韓秀峰爲何讓他看這道摺子,又爲何跟他說這些,不禁苦笑道:“受教了,不過文祥愚鈍,老弟你這一套我文祥學不來!”

“學不來也得學!”

韓秀峰緊盯着他,誠懇真摯地說:“博川兄,文中堂走了,肅順大人也不曉得是不是因爲被人挑撥,待我也大不如以前。廣東那邊又如此吃緊,我估摸這纔是剛剛開始,可以說‘厚誼堂’已經到了最難的時候,上上下下、京內京外那麼多人,今後全指着老兄你。”

“指着我,我又能做什麼?”

“做官,做大官!”

“又來了,等我能遮風擋雨,真不曉得等到猴年馬月。”

“可對我們而言,有盼頭總比沒盼頭好。”

這兒是太僕寺,不是‘厚誼堂’,韓秀峰擔心牆外有耳,不想再繞圈子,直言不諱地說:“博川兄,要是沒記錯口外的統轄總管是察哈爾都統兼任的,外頭那些從口外來的文武官員,也全是察哈爾都統送來引見補用的,並且按例左右兩翼馬廠的職官得由察哈爾人充任,所以我覺得只要履歷上沒把名字、年紀寫錯,就照着察哈爾都統的意思趕緊交吏部引見補用。”

文祥正打算做一個稱職的太僕寺少卿,所以才挨個兒召見從口外來補缺的候補候選官員,仔細詢問馬廠上大事小事,並且已發現有兩個不但目不識丁甚至糊塗透頂,正打算讓那兩個蠢才滾蛋,沒想到韓秀峰竟會這麼說。

他想想還是不甘心,禁不住問:“什麼照察哈爾都統的意思,那還要我太僕寺做什麼樣?”

“要是駁回一兩個,人家會再送一兩個來,反正只能用察哈爾本地人,用誰不是用?”

“可是……”

“博川兄,沒那麼多可是,多一個朋友總比少一個朋友好,何況人家還是都統。”見文祥欲言又止,韓秀峰話鋒一轉:“別忘了我一樣是太僕寺少卿,這件事我一樣有權過問。”

“好吧,聽你的行了吧,剩下的那幾個也不見了。”

“這就對了嘛,你在這兒又能呆多久,無過便是功,犯不着因爲這點事得罪人。”韓秀峰拍拍他胳膊,又一臉無奈地說:“我原本沒打算來點卯,結果因爲皇上打算賞我個舉人出身,被肅順架在火上烤,今後一言一行都得謹慎謹慎再謹慎,所以你得找點事給我做做。”

“該做的事你又不讓做,我去哪兒給你找事做?”

“隨便找點事,裝裝樣子也行。”

見韓秀峰不像是在開玩笑,文祥又問道:“皇上賞你舉人出身跟肅順又有什麼關係,你又怎麼個被他架火上烤的,我怎麼一點消息也沒聽說?”

韓秀峰苦笑道:“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等皇上降下諭旨你就曉得了。”

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八十八章 表妹要嫁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私鹽(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軍總捕同知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三百五十三章 京裡來人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遇周興遠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三百五十九章 蘇覺明的主意(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四百二十章 “通夷之才”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八十章 廣州失陷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客之爭(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七百五十四章 分開走!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二十四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張之杲不行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百八十二章 萌生退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湖廣道御史不去湖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四百八十一章 愛兵如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都升官了!第三十四章 你家有鬼第五百零七章 皇上沒忘了他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二十二章 哪兒也不去!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四百二十五章 你家老爺也不會忘了你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六百三十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五十章 銅天王(五)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七百零六章 聚而殲之!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六十九章 “堂務”第二百六十三章 他是真狡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二百三十八章 攤牌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八十七章 雁過拔毛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五十八章 拱衛京畿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軍總捕同知(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阻截(五)第四百三十章 賣雞爽的苦肉計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
第六百四十六章 開打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賞罰分明第一百八十八章 表妹要嫁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一百八十二章 古色古香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二百一十四章 私鹽(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七十六章 清軍總捕同知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三百五十三章 京裡來人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巧遇周興遠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三百五十九章 蘇覺明的主意(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四百二十章 “通夷之才”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八十章 廣州失陷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客之爭(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七百五十四章 分開走!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二十四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張之杲不行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三百八十二章 萌生退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湖廣道御史不去湖廣!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四百八十一章 愛兵如子第六百一十四章 都升官了!第三十四章 你家有鬼第五百零七章 皇上沒忘了他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邊茶買賣(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六百九十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二十二章 哪兒也不去!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四百二十五章 你家老爺也不會忘了你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六百三十章 紙上談兵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五十章 銅天王(五)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七百零六章 聚而殲之!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買命錢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戰之後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一百二十五章 “同仇敵愾”第五百六十九章 “堂務”第二百六十三章 他是真狡詐!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二百三十八章 攤牌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八十七章 雁過拔毛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五十八章 拱衛京畿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軍總捕同知(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阻截(五)第四百三十章 賣雞爽的苦肉計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