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傷疤忘了疼

皇上不但頒諭明年賜開恩科,而且念及江蘇、安徽士子因江寧失陷無法鄉試,恩准江蘇、安徽兩省學政所奏,借用浙江貢院開科取士。

對天下士子而言這堪稱天大的喜訊,可咸豐二年壬子恩科、咸豐三年癸丑科、咸豐六年丙辰科和去年己未科,一場也沒拉下全部考過的任禾,不但對科舉已心灰意冷,甚至都不想參加大挑。

見柱子想回巴縣,他也萌生退意。

韓秀峰也覺得像他這樣的在京城混不出啥名堂,真不如回鄉找個書院執教,或在鄉里做個悠閒自得的士紳,不但一口答應了,還跟王千里等人一樣送上了一份程儀。

委署主事只是個差事,並非官缺,無需去相關衙門請辭,就這麼收拾行李,帶着妻兒老小跟京裡的同鄉好友拜別,然後同柱子一起踏上了回鄉的路。

因爲帶着家眷,行李又多,光箱籠就裝了五大車,這一路走不開。

柱子歸心似箭,可又不好意思催促,只能跟他一家子一起慢慢吞吞地走,從京城趕到成都竟用了兩個半月。

本以爲不用進城,就在城外隨便找間客棧歇下腳,明兒一早接着趕路。

沒想到任禾跳下車,追上來一臉歉意地說:“柱子兄弟,我曉得你歸心似箭,可巴縣距省城那麼遠,來一趟省城不容易,能否賞光進城去寒舍小住幾日?”

柱子楞了楞,猛然反應過來:“行之兄,您這是不打算回巴縣?”

俗話說葉落歸根,任禾並非不想回老家,而是沒臉回去,帶着幾分尷尬地說:“任某顛沛流離這麼多年,一事無成,無顏見家鄉父老啊。”

“有啥不好意思的,要說沒中式,那沒中式的舉人老爺多了,又只是你一個!”

“柱子兄弟,我……我想先去拜見岳父大人,何況成都終究是省城,我想在省城看看能不能找着個營生。”

想到他老丈人是成都有名的財主,柱子笑道:“好吧,那咱們就在此拜別。我去前頭隨便找間客棧歇下腳,明兒一早就動身。”

“進城坐坐唄。”

“不叨擾了,咱們有緣再會!”

劉氏知書達理,很想下車挽留一番,可想到這是回孃家,又不是去自個兒家,又擔心柱子不自在,只能趴在車窗邊揮手道別。

……

就在柱子帶着兩個當年隨韓秀峰從湖北去京城的同鄉子弟,沿着“東大路”星夜返回巴縣老家之時,京裡發生的一件大事。

戶部尚書肅順發現寶鈔處宇字五號欠款,與官錢總局的存檔不符,經皇上恩准徹查,結果發現牽連甚衆,包括恭親王在內的六七個王公和翁心存在內的十幾個尚書侍郎都脫不開干係,查着查着竟查不下去了。

就在肅順下定決心準備一查到底時,戶部衙門竟走了水,大火從中午一直燒到深夜,那麼多巡捕營官兵拼命的救也沒救下來。

火從文稿庫燒到大堂、二堂、二門、八旗奉餉處和南北檔房,又從南北檔房燒到司務廳、秋審處、官票所和陝西、湖廣、浙江、山東四司,三百多間廳堂屋室連同衆多文檔款冊都被燒成了灰燼!

韓秀峰已有一個來月沒進城,這些天過的很悠閒,聽從城裡匆匆趕回來的小山東稟報完這消息,沒心情再看書了,驀地起身問:“有沒有死人?”

“想想也邪性,火勢那麼大,燒的那麼猛,可在衙門當差的那些老爺和書吏全沒事兒,一個人也沒死,好像只有幾個書吏在撲救時燒傷了。”

見韓秀峰沉默不語,小山東又從袖子裡掏出一張紙,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小心翼翼地說:“城裡這會兒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還有人寫了首詩,我聽着有點意思,就趕緊借筆記了下來。”

“念!”

“金錢日不足,鈔幣供急需。小吏恣乾沒,守藏多染污。亡何興詔獄,玉石同焚如。上帝命祝融,掃蕩無孑餘……”

韓秀峰從小山東手中接過詩,想想又問道:“皇上知道嗎,各部院現在啥情形?”

“整個戶部衙門都被燒差不多了,這麼大事誰敢瞞着皇上,聽吉祥老爺說皇上震怒,不但沒責備肅順大人,還命肅順大人徹查,一定是覺得這水走得蹊蹺。各部院現在是人心惶惶,連平日不怎麼去衙門點卯的吉老爺,今兒一早都去了翰林院。”

“知道了,你先去歇息吧。”

“小的遵命。”

剛打發走小山東,任鈺兒扶着門框輕輕走了進來,反帶上門道:“四爺,我全聽見了,我覺得這事兒一定不是天災。”

“這還用得着說嗎,一定是有人擔心被查個底朝天,於是縱火滅跡,至於有沒有人授意那就不曉得了。”韓秀峰想了想,又凝重地說:“肅順這是把那些人逼到了絕境,不然那些人絕不敢出此下策。”

在任鈺兒看來,肅順是一個好官,禁不住問:“四哥,現在所有公文款冊全被燒了,肅順大人還查的下去嗎?”

韓秀峰沉思了片刻,無奈地說:“那些文檔款冊就算沒被燒燬,他一樣查不下去。”

“有實據爲何查不下去?”

“政以賄成,你以爲只是一句戲言?上到王公大臣,下到縣衙裡的胥吏差役誰不貪?要是不貪,光靠那點官俸,天下官員有一大半要餓死。何況不走門路,不送銀子,也做不上官。”韓秀峰輕嘆口氣,接着道:“古人云‘天不變,道亦不變’,官場上的那些陋規甚至貪腐已積重難返,光靠肅順一個人也無力迴天。”

“四哥,您是說就算肅順大人查到恭親王他們中飽私囊的實據,皇上也不會究辦恭親王?”

“那些王府的花銷一個比一個大,要是不貪,要是不收人家銀子,王爺們怎麼維持體面。至於翁心存等重臣,同樣如此。就算有實據,皇上也只會責罰一番,不會要他們的腦袋,畢竟刑不上大夫。”

“可是……”

“鈺兒,你可以反過來想,要是把貪腐的王公大臣全殺了,皇上用誰?”

任鈺兒反應過來,苦着臉道:“四哥,照您這麼說,肅順大人不管怎麼查也沒用?”

“雖治不了本,但也能治治標,至少能讓那些王公大臣收斂點。”

想到聊這些太敗興,任鈺兒連忙換了個話題,看着他剛放在書桌上的書問:“四哥,您在看什麼書?”

韓秀峰迴頭看了一眼,輕描淡寫地說:“《資政新篇》,餘青槐託人從湖北捎來的,他擔心這一路上被官差查獲,還把封皮兒給撕了。”

“《資政新篇》,誰著的,我怎麼沒聽說過?”任鈺兒對此是真感興趣,竟好奇地拿起書。

“賊首洪秀全的族弟洪仁軒所著,可以說是一本反書。”韓秀峰坐了下來,端起茶杯道:“據在曾國藩那兒效力的餘青槐所說,這個洪仁軒前些年流落到香港,直到今天春天才輾轉趕到江寧,先是被洪秀全加封爲軍師,沒多久又被封爲幹王,現如今總理長毛的‘朝政’,在長毛中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長毛的軍師……”任鈺兒看着看着,竟擡頭道:“四哥,您別說,這個洪仁軒倒是有幾分見識,他在書中所說的這些用人理政之道,尤其這句‘國家以法制爲先,法制以遵行爲要,能動性遵行而後有法制,有法制而後有國家’,看着有些像洋人的做法。”

“他信奉洋教,前些年又一直呆在香港,所思所想跟洋人差不多也在情理之中。”

“可他現如今是長毛的幹王,還總理長毛的朝政,他真要是施行這一套……”

不等任鈺兒說完,韓秀峰就冷冷地說:“這你大可不必擔心,很多事想到不一定能做到,就算身居高位同樣如此。比如肅順,權勢夠大吧,可他想做的那些事能做成嗎?再說長毛,他們早就說啥子‘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說啥子‘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可他們做到了嗎?不但沒做到,那些被封爲王和啥子丞相的,反倒一個比一個貪!”

“照您這麼說,這個洪仁軒不足爲慮?”

“不只是不足爲慮,我估摸着他這個幹王也做不了多久。”

“爲何做不久?”

“石達開也好,剛被封爲英王的李玉成也罷,能身居高位全靠的是戰功。洪仁軒這些年躲在香港寸功未立,突然身居高位,憑什麼服衆?更何況江蘇的長毛正在浦口與官軍反覆拉鋸,安徽各據點的長毛,正被重整旗鼓的湘軍挨個兒拔除,石達開又跟洪秀全鬧翻了,在湖南沒撈着好,正如流寇般逃竄至廣西,他們那個已分崩離析的啥子‘天國’能苟延殘喘多久都不曉得,他洪仁軒還能有多大作爲。”

“四哥,如此說來,長毛不足爲慮,洋人才是心腹大患?”

“可現如今朝廷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洋人這件事上,是說起來緊要,做起來不要。韓宸昨兒差人捎來封信,說駐守天津的那些八旗綠營官兵,打了個勝仗就有些得意忘形,而糧餉竟跟之前一般又開始拖欠。”

任鈺兒驚恐地問:“這如何是好!”

韓秀峰無奈地說:“人微言輕,乾着急也沒用,只能做最壞打算。”

任鈺兒意識到他這些天爲何不願意進城,沉默了良久故作輕鬆地笑道:“四哥,不說這些不高興的事了,您不是愛吃西洋點心嗎,我這就去給您做。”

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二十八章 八省會館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二百一十一章 儀真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二百五十章 許先生立大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六十章 歪門邪道第六十章 歪門邪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張之杲不行了!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四百四十四章 逮誰咬誰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五百九十章 整飭團練!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裡沒好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四百二十六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零七章 皇上沒忘了他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三十五章 川幫的賊窩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五十一章 兩不相幫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二百四十八章 將功贖罪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八十六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頭林立第二百零二章 “龍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鹽(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白傳票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六百二十七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八章 術業有專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虧缺銅斤案(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四百八十九章 入營第五百一十七章 吳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話皇上還是相信的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本地士紳不簡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四百七十五章 奢侈的河廳衙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郭大人殉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八十一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有大買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這樣不好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早做打算新書感言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七百四十五章 前頭吃了敗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戰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四百九十五章 團聚(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團聚(二)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百七十八章 就差一點點!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
第九十四章 四堂會審(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二十八章 八省會館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二百一十一章 儀真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二百五十章 許先生立大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建功立業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六十章 歪門邪道第六十章 歪門邪道第三百七十九章 張之杲不行了!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四百四十四章 逮誰咬誰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五百九十章 整飭團練!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裡沒好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進退第四百二十六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五百零七章 皇上沒忘了他第一百二十六章 廣西的情形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三十五章 川幫的賊窩第三百七十五章 光宗耀祖第七百五十一章 兩不相幫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三百九十一章 打的就是你!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二百四十八章 將功贖罪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八十六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六百三十五章 山頭林立第二百零二章 “龍門”第二百一十三章 私鹽(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白傳票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六百二十七章 急轉直下第三十八章 術業有專攻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一百三十六章 虧缺銅斤案(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難顧第四百八十九章 入營第五百一十七章 吳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話皇上還是相信的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四百八十八章 本地士紳不簡單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四百七十五章 奢侈的河廳衙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雞犬升天(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郭大人殉國!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沒油水的差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八十一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三百九十九章 有大買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這樣不好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早做打算新書感言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七百四十五章 前頭吃了敗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深夜血戰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四百九十五章 團聚(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五章 團聚(二)第五百零三章 公同議助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百七十八章 就差一點點!第四百六十二章 黃州兵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