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

漢七十七年,九月。

興建於灞西高原的火電站大體竣工,首期裝配的五十臺直流發電機組陸續投入試運行,待達到粗估的一百伏特輸出電壓,且能持續性供電後,將逐一併聯入輸電線路。

直流電因無法實現高壓傳輸,故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遠比交流電來得大,然卻更爲簡易方便,非但無須變電設備,所需的輸電線材更是不足交流電的四成。

大漢離廣泛應用電力還遙遠得很,現今唯有長安周邊的驛站在試着使用簡易電報,故灞西電站向百餘里外的長安城輸出的富餘電力,暫時用作照明還是足夠的。

是的,照明!

皇帝劉徹和清河王劉乘作爲現今大漢最富科技知識的兄弟倆,共同試製出了白熾燈泡,在大漢現有技術條件下,真正能用作照明的電燈。

所謂白熾燈,非僅指後世廣泛使用的鎢絲燈,而是泛指是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

後世在尚未廣泛採用鎢絲等金屬燈絲前,早期的白熾燈多是用碳化纖維作爲燈絲的,在現下的大漢,不管是鎢礦的探勘採集冶煉,還是鎢絲製作,都不可能滿足大批量的生產,碳化竹絲就成爲製作燈絲的首選。

這不是甚麼高大上的科技,更不是甚麼科技暴走,若是連碳化竹絲都搞不出來,那大漢匠師就連後世的小學生都比不上了。

至於燈泡,漢人已然燒了十餘年的玻璃,即便透光度還比不得後世,細瞧之下玻璃還是微微泛綠,然製作燈泡還是沒問題的。

最爲關鍵的,是大漢已能量產大批化工原料,如濃硫酸,濃硝酸,尿素等等,以此製取氮氣不難,加之帝國科學院高聚物研究所又試製出了可耐較高溫度的特種膠漆,使得往燈泡內充填氮氣後,能較好的粘黏密封。

當然,充填氮氣的白熾燈肯定不如真空環境下的燈絲耐用,碳化竹絲也不可能比鎢絲耐用,然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已然是最爲划算,最爲實際的製作方式了,用數十個時辰,更換過燈絲也能將就着再用。

據劉徹粗估,這些稍嫌粗陋的白熾燈泡的功率約莫能達到十六瓦左右,然因受限於材料,其有效發光功率頂多在十瓦左右,若非要類比,約莫是將十個後世尋常手電筒小燈泡放在一起的亮度。

若再算上百餘里輸電線路上的電力損耗,要在長安城內爲一隻白熾燈泡提供足夠的電量,灞西高原就得輸出近愈百瓦的電力,實際利用率僅止一成,簡直低得可怕。

五十臺中小型燃煤發電機,額定輸出功率皆爲萬瓦左右,意即是說,即便這些發電機盡數運轉良好,且毫不停歇的發電,此時的灞西電站也僅能爲長安城點亮五千只白熾燈泡。

五千,多乎哉?

不多也!

況且灞西高原輸出的電力也不可能盡數用來供給照明,這明顯是會虧掉血本的,沒必要,也沒太大意義,稍微試用燈泡就可以了,最主要的還是試着爲簡易電報機提供持續性的平穩供電。

泬西邑架設的無線信號發射塔本就是吃電大戶,加之長安周邊二百里內的驛站皆是大量裝備了簡易電報接收機,也按部就班的架設輸電線路。

距離灞西高原最遠的雍縣,足足拉了四百里的纜線,最終卻頗是尷尬的發現,傳輸過去的電流壓根推不動簡易電報。

兩百里,在灞西電站現有輸出電壓和纜線材質條件下的,穩定電流的極限傳輸距離,這是帝國科學院的博士和匠師們經過多番驗證後,得出的無奈結論。

真的是極限了!

要曉得,爲了降低輸電線路的電力損耗,儘可能的降低纜線電阻,大漢版的電纜用的銅絞芯已徑寬三寸,約合七釐米,與後世五十萬伏高壓電線所用的鋼絞線幾乎同等直徑。

若非大漢境內已逐步用金票,銀票和錢票等紙質票據部分取代金屬貨幣流通,極大限度的減少了市面對銅幣的需求量,使得大農府能從民間回收大批銅幣回爐重煉,光是長安周邊正在鋪設的數條輸電線路所須的千餘里電纜,就能耗光大農府和少府多年積攢下的銅儲備。

科技的進步,工業的發展,往往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是需要不斷累積過後,才能厚積薄發的,能用不到三十年光景將大漢發展成現今這般模樣,劉徹已然足以自傲了。

不能急於求成啊!

因着傳輸線路的損耗實在太大了,纜線製作也很昂貴,銅芯的材料成本自是不提,便連纜線外部的桐油和膠漆塗層,都是耗費頗巨,更遑論從輸電線路上搭接的電線。

電線是要接到電報機或燈泡上的,自不可能直接使用粗大的供電纜線,既不划算,更不安全,故是需要更細,韌性更好的銅線,外部好要有性能可靠的絕緣材料包覆,畢竟百伏電壓是真能電死人的。

好在合成橡膠的硫化工藝已大幅改進,直接爲電線澆築膠皮不難,雖說看着很粗陋,表面不如後世電線光滑均勻,但終歸是能將就着用了。

要曉得,後世歐美在剛開始嘗試用電力提供照明時,導線連膠皮都沒有,直接刷刷絕緣油料而已,與之相較,大漢現下的電線實在要好太多。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電纜和電線的造價都很貴,貴到大農令東郭咸陽欲哭無淚,貴到皇帝劉徹都咂舌不已。

不單單是材料昂貴,製作成本亦是高昂到離譜,長安周邊不到百里方圓所要架設的輸電纜線加之撘接的電線,若要盡數完工,耗貲將高達二百萬金。

二百萬金,是甚麼概念呢?

爲了能用火車將雍縣石炭運往灞西電站,朝廷從去歲開始鋪設四百餘里的鋼軌馳道,預計今歲歲末將能提早完工,總耗貲比預估的二百五十萬來得少,將將就是二百萬金上下。

這意味着,僅僅爲了給現有的數百臺簡易電報供電,漢廷耗費的貲財幾乎等同於鋪設四百餘里鋼軌馳道。

若放在後世,不管哪國政府敢這麼“糟踐”民脂民膏,只怕是要引發民憤的。

好在現今的大漢皇權穩固,又是百業興盛,朝廷不差錢,臣民也多是心心念念要發家致富奔小康,倒也沒甚麼人在意此事。

大漢百姓很淳樸,容易知足,有着很樸素卻很實際的價值觀。

皇帝陛下愛咋折騰咋折騰,只要俺們的日子愈過愈好,每日醒來皆覺着日子有盼頭,那當今天子就賢君聖主,說甚麼做甚麼都是對的,放個屁都帶着淡淡的草木清香。

羣臣亦是如此,隨着大漢對外貿易愈發興盛,且現今漢軍又正在征討百乘王朝,他們的目光愈發長遠,懂得與其爲分潤現有的大餅爭個你死我活,倒不如一致對外,抱着皇帝陛下的大粗腿將餅做大。

想獨吞大餅?

除非你敢謀朝篡位,將皇帝踹下御座,自個爬上去!

現今的皇帝陛下兵權在握,天下萬民亦是歸心,帝曰可誅,則萬民皆曰可殺,即便逆臣賊子成功刺殺了皇帝,就能坐穩帝位麼?

別做夢了!

三大禁衛和灞西高原的虎賁衛可都是天子嫡系,若是改朝換代,他們的地位不會比現今更高,只怕反是要遭到新君忌憚,小命難保。

說難聽點,若有逆賊弒君,太子劉沐也丟了小命,三大禁衛和虎賁衛的將士即便不爲劉徹復仇,只爲自個的身家性命,都得血洗長安,扶持個聽話的傀儡皇帝。

這就是瘋狂個人崇拜和兵權獨攬的巨大隱患,大漢最爲精銳的數支軍伍,除卻劉徹和劉沐父子倆,壓根不相信任何人能保障他們既有的利益和地位。

或許是愚忠,或許是不顧民族大義,然現實就是這般冰冷,在未曾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時,談甚麼無私犧牲都太奢侈。

難不成你弒君謀國,這些“前朝餘孽”就該爲了社稷安定,伸出脖子等着你來殺麼?

即便後世的聖母表,平日說得大義凜然,真正事到臨頭,只怕也要奮死求生的。

劉徹不是不曉得此等隱患,然他本就是個三觀不正,沒有人性的傢伙,做不來聖人的,若是連自家妻兒性命都保不住,死後還管它洪水滔天?

寧教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

未免太過!

寧教天下人負我,我亦不負天下人?

滾犢子吧!

這是後世看歷史網文的聖母鍵盤俠才能想出的狗血套路,便連漢武揮鞭這類的三流小說都是不敢這樣寫的。

總之人不負我,我不負人,人若負我,我必殺之!

人若殺我,必遭反噬,足以使其舉族盡歿,爲我殉葬!

正是在此等心態下,劉徹大力鞏固皇權,緊握兵權,又不忘整肅務虛政風,使得朝局穩固,吏治清明。

皇帝陛下要鋪設電網,大農令東郭咸陽即便肉痛到刀絞般,仍是硬生生從國庫籌措出二百萬金巨貲,撥爲專款專用。

相關府署官員更是不敢有絲毫怠惰,全身心投入到長安周邊的電網鋪設工程中,使得工程進度大幅加快。

清河王劉乘身爲帝國科學院的院監,更是與諸多博士匠師經過仔細驗證精算,上書皇帝兄長,既因輸電距離的限制,灞西電站無法爲距離過遠的驛站供電,那倒不如將餘下的小半電力用作長安城內的照明。

皇帝劉徹覺着合宜,且頗是豪爽的沒讓大農府出貲,而讓少府卿陳煌從私庫調撥出重金,用來仔細這項意義深遠的電力照明計劃。

鑑於宮城內不宜隨意動土,劉徹便讓少府協助帝國科學院,先在未央宮北門外的大區塊,即長安學區,北闕甲第南坊和皇親苑修築夜間照明用的路燈。

數量不多,將將千盞,大部分沿着道路一側修築,十步一盞,以漿黏土灌注燈柱,高逾丈許。

漢代一步五尺,千盞路燈足以排出二十餘里,兩縱兩橫的主道修築了還有富餘,不少稍微寬敞,且離輸電纜線較近,利於接線的拐角巷弄也都計劃修築安裝。

長安照明計劃進展頗是神速,估摸有個小半年功夫,到得歲末年節,應能盡數完工,劉徹治下的大漢,亦將迎接更爲光明的未來。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九十四章 年夜擒賊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