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人心皆叵測

五月十三,日落時分,神京城西,秀春坊。

坊中一座別苑客房中,酒氣薰然彌散,窗外落日餘暉,赤紅如血,照在書案前倚坐的男子,投下一道扭曲的影子。

書案上放一張雪浪紙,水墨淋漓寫滿了字,旁邊擺一本《劉吉川文錄》,還有一本半新舊的藍皮小冊

那本《劉吉川文錄》封面嶄新,但摺痕深刻,書冊邊角翻卷,看得出最近被人頻繁翻閱。

男子舉起手中酒壺,將最後殘酒一飲而盡,佈滿血絲的雙眼,望着案上的雪浪紙,眼神充滿猶豫嫉恨。

自落榜之後,周嚴本想離京返鄉,在臨走之前他的族弟來訪,說出了一番言語,讓他猶如晴天霹靂。

時間過去多日,那日族弟的話語,無時無刻在周嚴耳邊迴響,讓他陷入無限的沮喪、憤怒、不甘……

“兄長有所不知,會試開考前一日,雍瑃街鴻興南貨店被推事院查抄,店主夫婦和夥計都下了推事院大牢。

官府雖沒有聲張此事,但衆目睽睽之下,事情卻是瞞不住人的。

那店主夫婦被抓,就是因賣給禮部黃宏滄的鼉肉,竟然下了劇毒,黃大人因此中毒垂危,所以才無法擔當會試主考之職。

小弟也是偶然得知,兄長好友吳樑不知如何聽到風聲,在南貨店被查封之後,便趕到附近打聽此事。

兄長是才智之事,後面的事情,不用小弟來說,兄長必定也能猜到。

那吳樑必定因此得知,黃大人身中劇毒,無法履事主考官之榮。

市井流傳那本藍皮小冊,想來兄長必定看過,上面的主考候選之人,能和黃宏滄官職資歷相近之人,非徐亮雄莫屬。

小弟這種才疏學淺之人,都能想到的事情,吳樑堂堂舉人,必定也能想到這點。

記得上月小弟和兄長小酌,兄長曾經說過一事,吳樑的夫子與徐亮雄有舊,曾經書信將吳樑引薦于徐大人。

兄長還恰逢其會,得以和吳樑一同拜謁徐大人,甚至還得到徐大人的擬題點撥……”

……

他那族弟的一字一句,似乎都鑽入他心底,充滿蠱惑之力,將他拉入黑暗陰沉的深淵……

周嚴能考中舉人,並非才智愚昧之人,他仔細思量族弟的言辭,發現絲絲入扣,合情合理,雖有揣測,但必定就是實情!

吳樑定是會試前一日,機緣巧合之下,得知黃宏滄中毒出事,並推斷出徐亮雄可能是接替主考之人。

周嚴想到會試下場之前,他和吳樑路過文翰街蕭家書鋪,吳樑還買了一本《劉吉川文錄》。

因爲徐亮雄對劉吉川《退思記》一文十分推崇,他給兩人出的擬題,也和《退思記》一文大有關聯。

當時自己還勸過吳樑,會試在即,他應多揣摩主考官黃宏滄的擬題,別在徐亮雄這無關之人身上耗費時間。

如今想來自己是多麼諷刺可笑……

周嚴心中匆忙沮喪和嫉妒,他沒想到吳樑竟有這等通天機緣,自己命數卻這等頹廢,錯過了這等大好良機。

吳樑定是會試前一日,意外得知變故,推測出徐亮雄接替主考,於是連夜揣摩徐亮雄所出擬題,還有劉吉川那篇《退思記》。

周嚴甚至讓人去了一趟蕭家書鋪,買了一本《劉吉川文錄》,仔細揣摩閱讀其中那篇《退思記》。

他越是閱讀《退思記》,內心的悔恨和嫉妒,便越發難以剋制。

因爲他發現劉吉川這篇《退思記》,和徐亮雄當初所出擬題,還有會試那道策論主題,都有息息相關的聯繫。

而且,會試第三場的策論大題,完全就是從《退思記》中截取題旨,再少許演變編制而出。

如果自己能在會試入場之前,仔細研讀揣摩劉吉川的《退思記》,定能寫出一篇出色的策論,會試上榜不在話下。

他已完全肯定,吳亮之所以能會榜高中,便是得了這等取巧之利,否則以他的才學,絕不能有此斬獲成就!

這些日子以來,周嚴無數次翻閱劉吉川文錄,他每讀一次《退思記》,心中的懊悔和嫉恨,便會加重一分。

他和吳樑本來約定,會試前一日小聚,但那日他和族弟小酌,意外飲酒過度,錯過了和吳樑的約定。

他也曾想過,如果那次沒有爽約,或許吳樑會把黃徐相易之事,及時告知他。

或者吳樑爲了自己發跡,從而隱瞞此事,根本不會告訴他……

不管是哪種結果,如今都不得而知。

但是會試結束之後,他曾和吳樑在貢院外相遇,吳樑對此事絕口不提,卻是千真萬確的,這讓周嚴心中愈發生出怨懟。

吳樑的才華與他只是同列,可吳樑卻用詭詐取巧之法,窺取功名仕途,自己清白行事,卻名落孫山。

他心中不服,覺得上天何其不公,自己十餘年苦讀詩書,卻要承受這樣不堪的結果,他心中不甘!

……

他的族弟似乎對此事頗爲義憤填膺,勸說他不可就此罷休,舉告考官徐亮雄與舉子吳樑行舞弊之舉。

周嚴受到族弟的鼓動,心情激憤之下便寫了訴狀,但是寫好之後心中又有猶豫。

他即能考中舉人,學問見識都不會太差,科舉一向是朝廷社稷大事,一旦爆出科舉舞弊之事,就會掀起偌大風波。

自己一個白身舉子,就要對峙徐亮雄這樣的二品高官,其中到底會有什麼風險,眼下誰也說不準……

正當周嚴有些舉棋不定,借酒澆愁之際,門外響起腳步聲,一個衣裳華貴的年輕公子,步態悠然的走了進來。

他剛走到門口,聞到房裡濃重的酒氣,有些嫌惡的眉頭一皺,但是馬上平復神情,依舊邁步走了進來。

進房後他只是瞟了周嚴一眼,看到書案上滿是字跡的雪浪紙,眼神一亮,似乎有些如獲至寶,拿起紙張仔細瀏覽起來。

他飛快讀完訴狀,讚道:“兄長不愧爲舉子之才,這份訴狀寫的條理清晰,敘事詳盡,字裡行間皆爲慨然正氣,小弟十分佩服。”

周嚴神情猶豫,語氣有些不安,說道:“賢弟,科舉舞弊之事,非同小可,愚兄此番落榜,如今舉報他人舞弊,會不會被人詬病。”

年輕公子聞聽此言,眉頭微皺,繼而臉色一正,說道:“兄長何必出言,我和兄長都是讀書人,科舉是我等學子畢生功業所繫。

兄長飽讀聖賢之書,因知先聖有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如今有奸邪之輩,玷污國朝科舉大禮,妄行鬼蜮舞弊之舉,巧取仕途功名,致使兄長這等真才實學之人,墮於名落孫山之境。

此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我都是儒家子弟,名教傳人,既知其事,坐視不理,豈不愧讀聖賢之書。”

年輕公子見自己慷慨激昂的話語,似乎沒太打動周嚴,他臉上依舊難去猶豫之意。

心中不禁有些鄙夷,繼續說道:“兄長應該知道,科舉是朝廷掄才大典,素來爲聖上和百官所重。

朝野內外對科舉舞弊,向來深惡痛絕,兄長身歷事中,知悉內部,就該當仁不讓,慨然舉告揭露。

兄長行此義舉,不出數日就要賢名遠播,名聲大噪。

多少如兄長般苦讀詩書的舉子,因舞弊之舉,遭受不公,名落孫山,他們都要爲兄長振臂高呼……”

年輕公子言語縝密,情緒激昂,話語清正,周嚴心中被挑起一腔熱血。

他想到自己雖名落孫山,卻能因此事名動士林,豈不是另成佳話……

年輕公子繼續說道:“兄長的事情,前日我已告訴父親,父親是朝廷重臣,素來受到聖上器重。

父親聽說兄長的事情,也是一腔義憤填膺,只要兄長慨然行此義舉,父親必定不會袖手旁觀!

一旦科舉爆出舞弊之事,天下士林羣議紛紛,連原先會試榜單都要封禁重選,以兄長之才未必沒有一線機緣。

父親曾經說過,兄長如舉報舞弊之事,便是社稷功臣,天下士子楷模。

朝廷必定有所封賞,或是賜官,甚至恩賜科甲出身,都是未爲可知的……

兄長,大丈夫行事,必要當機立斷,切不可瞻前顧後,世上許多事情,都是義之所往,萬不可輕易錯過名望之機……”

要說年輕公子前面的話語,雖然慷慨激昂,義正詞嚴,但並沒有怎麼打動周嚴。

但是最後說的那些話,如會榜封閉重選,舉告科舉舞弊,必定朝廷封賞,甚至封官賜科甲出身。

卻是一下戳中周嚴內心最炙熱的渴望,將他內心的野心邪念瞬間點燃,原先的顧忌擔憂一掃而空……

……

五月十三日,夜幕下的皇城,比起白天的巍峨壯麗,多了一絲嚴峻陰森。

春闈三大主考官,王士倫、陳默、徐亮雄依次走出幹陽殿大門。

四名內侍打着燈籠,爲他們三人引路,明亮搖曳的燈火,在漫長的甬路上游移前行。

燈籠的光亮只能照見十步距離內,再遠的地方一片漆黑,似被雄壯寬敞的皇城吞噬。

從幹陽殿到出宮的午門,距離着實不短,王士倫和徐亮雄都正當盛年,一路走來還能應付,陳默年至六旬,走起來頗爲吃力。

四個引路的內侍,經常是走過一大段路程,就慢下腳步,讓年邁的陳默得以喘息。

等到三人出了承天門,離開宮門不到百步,宮中更鼓響起,正好過了戌時,三人聽到身後承天門落鎖的聲音。

今日三人入幹陽殿,向嘉昭帝稟告三百殿試墨卷評閱排名,並和皇帝商榷一甲三名的最後人選。

從二甲十六名往後的排名,並不需要皇帝過問操心,三大主考官也基本按十八房同考官意見。

今晚幹陽殿中主要商議確定殿試前十八名,而二甲頭十五名人選,也早已基本確定。

所以,需要皇帝和三大主考官商榷,不過是六位一甲候選人,最終選擇那三位點爲一甲三人。

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如何點選,已不單單是才華文章高低,更多的是利弊權衡,大局所需。

或許三大主考官各有心思,但是嘉昭帝經過兩日權衡,心中早有了定論。

因此,等到事情落地,三大主考官還趕得及宮門落鎖前離宮。

……

等到三人走到午門處,各自府上的馬車僕人,早已經等候多時。

徐亮雄神情有幾分低落,先向王士倫和陳默告辭,上了自家馬車離去。

此時,午門外空蕩蕩一片,除了兩家的馬車和僕從,再無旁人。

城門樓上懸掛的巨大燈籠,灑下一片朦朧的光亮,將城樓下的空曠照得影影綽綽,透着隱晦不明的意味。

王士倫看着徐亮雄的馬車遠去,說道:“陳大人是兩朝老臣,閱歷廣博,見識卓然,世道滄桑,朝堂深淺,無不知悉。

定知賈琮身份特殊,有狀元之才,卻不宜爲狀元之身,可陳大人卻在御前爲其舉薦,讓晚輩頗有些不明。”

此時那四名執燈引路的內侍,早已經返回了宮內。

陳默並沒立即回話,而是揹着手,微躬着腰身,如同閒庭信步般走了幾步,王士倫也隨意跟了上來。

兩人不知是有意無意,都離自家馬車和僕從遠了一些……

空曠無人的午門,夜風慄然,兩人的官袍在風中飛卷不定。

陳默說道:“當今聖上謀略深沉,聖心獨裁,何人宜入一甲,聖上心中十分清楚。

老夫舉薦賈琮爲狀元,聖上否與不否,哪裡需要他人主張,但聖上卻問弘仁的意見。

聖上心中早有謀斷,賈琮才能卓然,文武兼備,聖上定會重用,如何示之以恩,用之得法,在乎一心。

有些話聖駕不便說,只能由我們臣子來說,昨日弘仁御前回覆,便十分妥當。

有些事既然難以迴避,老夫不過是先將話說了,佔得先機,聖意之下爭取最好結果,於人於己,於君於臣,都是好事。”

夜色之中,王士倫向陳默微微拱手,說道:“晚輩受教。”

他又問道:“陳大人覺得徐亮雄此人如何?”

陳默神情凝然,手撫花白鬍須,說道:“徐亮雄才華出衆,精明銳氣,也算是個人物,但太過急功浮躁,失之宏正,不足以謀……”

……

神京,推事院衙門。

夜色之中,一騎快馬飛馳而來,到了官衙門口,馬上騎士飛身下馬,向守門推事院校尉出示腰牌,步履不停直入推事院衙門。

雖已至戌時,院事周君興官廨依舊亮着燈火。

馬上騎士手持腰牌,經過推事院重重門戶,到周君興官廨門口,躬身說道:“啓稟大人,秀春坊之事已落定,小人送來蠟封秘件,請大人查閱。”

周君興霍然起身,目光炯炯,說道:“呈上來!”

來人取出背囊裡一個臂長竹筒,周君興查看竹筒接口,封堵紅蠟完好無損,還蓋了一圈印鑑。

他微微點頭,來人後退幾步出了官廨。

燭火之下,周君興剝開竹筒封蠟,從裡面取出一個紙筒,那是一張上等雪浪紙,上面字跡井然。

周君興飛快瀏覽紙上內容,嘴角露出笑意,又變成慄然陰森的笑聲,透着掌控一切的囂然,在官廨中悠悠迴盪。

他對着門外值守校尉喝道:“來人,傳鄭英權來見!”

沒過一會兒,推事院主事鄭英權走入官廨,問道:“大人有何吩咐?”

今日到了下衙時辰,周君興便傳下話來,讓鄭英權一干人等,留衙待命,似乎有重要的事情應對,具體什麼事並沒明示。

“英權,將有大事發生,明日我上衙之後,有一件要緊事,需要你取辦,務必要做到穩妥,佔得先機!”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四日,伯爵府,賈琮院。

清晨,卯時二刻,賈琮掀開牀帳起身,側榻上五兒也跟着起身。

一邊幫着賈琮穿衣繫帶,一邊問道:“三爺,今兒這麼早起身,平時上衙可不見你這麼早。”

賈琮笑道:“今日城外工坊有要事,所以再些過去,如果今日順利,便可輕鬆一段時間了。”

五兒聽了也不再問,只是幫着賈琮梳髮束髻,她知道賈琮在火器司的差事,有不少忌諱,所以一向都不多問。

賈琮等到梳洗過後,又用過早點,辰時未到就出了府門。

前些日子,後膛槍撞針經過改良鍛造,已做到連發二十六彈,撞針不出現斷裂,距離連發三十彈無故障,不過一步之遙。

今日工坊會出爐最新批次後膛槍撞針,據說鍛造工匠估計,其質地強韌勝過以前批次,極可能達到連發三十彈無故障。

後膛槍營造在賈琮主持下,已經持續近半年時間,最終營造合格可能就在近日。

所以,賈琮近日起了大早,因爲伯爵府至城外工坊,路上需花費不少時間,更是想早些知曉,新批次撞針的實際效果。

他的馬處經過午門附近,看到這裡已聚集不少官員,辰時午門開啓,他們就要入宮上朝。

賈琮如今是五品官職,又是工部下屬司衙主官,本已有上朝資格。

但他主轄火器司事務,諸事涉及軍國機密,並不適宜當朝稟奏,所以除了大朝會,日常朝會他並不出席。

他打量了一眼午門外的上朝官員,便放下車簾,馬車徑直駛往城外工坊。

午門處聚集的上朝官員,都是三五成羣閒聊,等待辰時午門開啓。

人羣之中,唯獨推事院周君興肅然而立,沒有任何官員上前搭訕,他的周圍似乎生人勿進。

但他毫不在意,目光盼顧鷹揚,透着梟然之氣。

離開周君興不遠處,聚集着七八位都察院御史,雍州道七品御史孫守正也在其中。

周圍的御史同僚都在相互閒聊,孫守正也會說上幾句,但言語有些心不在焉……

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392章 慧心臨澀筆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179章 刁奴勢洶然第五章 嘉順王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488章 承爵生枝節第七十八章 潛讀櫺星閣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713章 荼蘼花欲盡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234章 君臣弈忠奸第604章 首閱顯卓異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475章 孝禮亦誅心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195章 離府續春祭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241章 除爵與封爵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670章 往事不復轍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541章 天命終有無第510章 偏私生齷齪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第738章 請君入甕中第559章 才俊入彀中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69章 佛女勤佈施第668章 衾暖情夢香第596章 春闈初驚魂第365章 鳳藻傳音信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377章 雄城多波詭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65章 宣旨彰皇恩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299章 犯禁生異變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595章 情牽分真僞第535章 籌謀佞聖恩第七十九章 小院凝刀光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107章 敕封奉議郎第208章 皇壽開恩科第287章 血戰鴉符關第164章 逝水譜新章第491章 禍事從口出第172章 餘孽隱危機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218章 朝議顯聖心第465章 宣旨彰皇恩第280章 遼鎮平遠侯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68章 玄墓蟠香寺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670章 往事不復轍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六十一章 入甕終有報第463章 媒聘公候女第311章 宿命不覆轍第451章 事了生謀逆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六十五章 聖心有獨裁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八章 刀下留情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175章 此心隨君歸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96章 迎奉震宗祠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417章 視死猶如生
第138章 暴斃的嫌犯第251章 陌上舊情重第392章 慧心臨澀筆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589章 綺怨並禍因第330章 世情多藩籬第275章 清芷開夜宴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第179章 刁奴勢洶然第五章 嘉順王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304章 傳詔以勒石第488章 承爵生枝節第七十八章 潛讀櫺星閣第578章 身世多端倪第六十章 豪門巫蠱殤第三十七章 再傳噩耗第五十四章 五兒晴雯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二十章 覬覦逼納第713章 荼蘼花欲盡第五十一章 青山書院第234章 君臣弈忠奸第604章 首閱顯卓異第657章 納房分親疏第二十七章 母爲花魁第806章 房闈顯端倪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272章 離別各自情第475章 孝禮亦誅心第683章 情緬財帛心第471章 聖心不可欺第九十七章 好風憑藉力第195章 離府續春祭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241章 除爵與封爵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279章 功業由此始第670章 往事不復轍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541章 天命終有無第510章 偏私生齷齪第229章 因果無疏漏第738章 請君入甕中第559章 才俊入彀中第157章 筆墨染芳意第169章 佛女勤佈施第668章 衾暖情夢香第596章 春闈初驚魂第365章 鳳藻傳音信第497章 風雲出我輩第377章 雄城多波詭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465章 宣旨彰皇恩第182章 奏對乾陽宮第299章 犯禁生異變第482章 生死兩疑冢第595章 情牽分真僞第535章 籌謀佞聖恩第七十九章 小院凝刀光第577章 何以言肖母第107章 敕封奉議郎第208章 皇壽開恩科第287章 血戰鴉符關第164章 逝水譜新章第491章 禍事從口出第172章 餘孽隱危機第609章 醉酒生綺念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571章 設局欺妄念第218章 朝議顯聖心第465章 宣旨彰皇恩第280章 遼鎮平遠侯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798章 宗法撻家風第168章 玄墓蟠香寺第305章 上皇的賜禮第670章 往事不復轍第421章 情潮晚來急第六十一章 入甕終有報第463章 媒聘公候女第311章 宿命不覆轍第451章 事了生謀逆第147章 瞞天難過海第717章 分戶與襲爵第325章 仕途點迷津第767章 福禍皆難測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六十五章 聖心有獨裁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十八章 刀下留情第346章 含辱難偷生第三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175章 此心隨君歸第809章 暗涌奪人心第196章 迎奉震宗祠第525章 流火賦嬌容第417章 視死猶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