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忠義絕翁婿

大周宮城,幹陽宮。

自錦衣衛查獲甄家藏匿家財之事,嘉昭帝讓三法司就此事依律定罪。

三法司主官對此事各有論斷,對量刑各抒己見,這也是刑律權衡常有之事,並不足爲奇。

這日一早,嘉昭帝召大理寺卿韋觀繇、刑部尚書陳茂舒、左都御史周顯揚入宮專議此事。

原本這樣一樁事情,尋常只讓三法司按律磋商,最終上報皇帝簽署即可。

嘉昭帝之所以鄭重其事,召集三法司主官入宮商議,是想完全掌控此事走向,不因律法磋商而走偏。

金陵甄家對於嘉昭帝來說,不是簡單的獲罪犯官之事。

其背後牽扯火器私造謀逆,隱蔽四王八公舊勢趨向,關係父子君王潛勢此消彼長。

嘉昭帝更需要嚴辦此案,對意圖染指火器的謀逆勢力,予以嚴厲打壓威懾。

甄家之案已不止是甄應嘉一人罪責大小,而是嘉昭帝張大皇權,權衡掌控朝政的要緊籌碼。

所以,針對甄家戴罪之身,私匿家銀之事,三法司可以依刑律,但必須符合皇帝的預想和利益。

大理寺卿韋觀繇說道:“聖上,甄應嘉在革職查辦期間,不待朝廷有司依律判定,陰私藏匿家財。

此乃枉顧國法之行,必須予以懲戒。

原本聖上顧念甄家祖上之功,及甄老太妃遺澤,下旨查抄甄家七成家產,已對其家格外寬宥。

然甄應嘉不知感恩,再行狂悖之舉,臣以爲應對其加刑處置,查抄其全部家產,以爲懲戒。”

韋觀繇是中正嚴明之人,稽案斷兇纔是大理寺主責,他自然會不遺餘力,但對判刑定罪一向偏於中庸。

雖然作爲嘉昭帝的近臣,他知曉皇帝對甄家之案的深遠籌謀。

但從大理寺稽案定兇出發,甄家之罪在於甄世文私造火槍,甄應嘉並沒有參與其中。

甄應嘉作爲甄家家主,甄世文的父親,有治家無德、教養無方之罪,罷官抄家已足夠予以懲戒。

至於他私藏家財,所爲有悖律法,但並不算死罪,加重懲戒即可。

他作爲大理寺首官,如果動輒刑罰於人生死,有失三法司首衙體統,那和推事院還有何區別。

韋觀繇話音剛落,嘉昭帝不動聲色,目光之中似若有所思。

刑部尚書陳茂舒說道:“啓稟聖上,韋寺卿所言雖然公允,但刑律判罰需應時勢。

江南乃士族豪門聚集之地,文教盛行,黎民富庶,人心多變,大戶豪門奸惡不法,時有發生。

即便本朝開元以來,江南世家罪愆殞落,也並不鮮見。

金陵甄家乃江南豪門翹楚,在當地名望深入人心,言行舉止爲人關注,更爲人潛移印證。

甄應嘉以朝廷戴罪之身,私匿家產,逃脫刑律,此等行徑,流傳市井,以爲效仿。

以後但凡世家大戶身犯罪愆,都如他這般藏匿私財,以圖後路復起,朝廷律法森嚴,從何談起。

一旦法弛懲弱,豪強失之敬畏,江南六州一府,從此將會愈發多事。

因此,臣以爲甄應嘉私匿家產之事,必須嚴懲,只是抄沒全部家產,難儆效尤,必須加罪專懲!”

……

嘉昭帝看向還未發言的左都御史周顯揚,問道:“周愛卿有何諫言?”

周顯揚聽了皇帝問話,心中微微一凜。

比起韋觀繇的嚴明中允,陳茂舒的法家之言,都察院向來是三法司中最爲激進的衙門。

都察院從來以風聞奏事爲任,行事以明快銳利著稱,也被人詬病爲快嘴臭嘴之瑕……

都察院雖有時讓皇帝都有些厭煩,但到了合適時候,卻能成爲帝王最鋒利的刀劍。

周顯陽能做到都察院首官,自然是非一般人物,精明幹練,觀風望勢之能非普通臭嘴御史可比。

三位入殿官員,聖上單單對自己開口,自然是想自己說些中聽的話,甚至是稍息偏激的話……

周顯陽說道:“啓稟聖上,臣認同韋寺卿和陳尚書之言,甄應嘉戴罪之身,私匿家財,罪家一等。

臣以爲不僅要加抄其全部家產,更要對其刑罰專罪,肅正江南豪門士族風氣。

ωwш● тtκan● C〇

且此事不僅罪於甄應嘉一人,他會千里送銀入京,必是京中有人與其沆瀣一氣,才讓他覺得有機可乘。

臣以爲甄應嘉之罪不可恕,其餘陰私不法之輩,也不可不察!

臣聽聞錦衣衛已拿問甄家入京之人,據其招供事由,因北靜王爲甄家之婿,甄傢俬銀欲藏北靜王府。

北靜王水溶堂堂王爵,位高名重,是否真行此枉法之事,還請聖上查糾,勿枉勿縱。”

韋觀繇和陳茂舒聽了周顯揚之言,心中都一陣古怪。

御史不是一貫以清流自居,這位周大人堂堂都察院左都御史,怎麼也變得不要臉面,開始揣摩起聖意?

嘉昭帝聽周顯揚之言,嘴角不易察覺的牽動,說道:“三位愛卿之言,皆頗爲中肯,此事便依此處置。”

韋觀繇和陳茂舒聽了嘉昭帝此話,都是面無表情,只是低頭口稱遵旨。

他們心中多少有些嘆息,聖上心中早已乾綱獨斷,只不過需要臣子言之於口,方可制衡朝議分歧罷了。

那位偷運傢俬上京的甄應嘉,只是三人這聊聊數語,聖上一句依此處置,罪名就已被死死框定。

卻不知這位北靜王爺,今番該當如何,多半隻要應對不善,就要因此落下罪名。

這等勾結犯官世家之名,雖不會讓北靜王府像當初寧國府一般,因此被除名削爵抄家。

但北靜王爵至此終了,從此難以世襲,如同其他舊勳降等襲爵,多半要成爲順理成章之事……

……

三位三法司主官正各自心思流轉,幹陽殿六品值守太監袁競快步入殿。

說道:“啓奏聖上,北靜王爺在奉天門外求見,有本上奏自辯。”

三位官員聽到此言,心頭皆微微一震,這位北靜王倒是不含糊,這麼快就有了迴應。

嘉昭帝說道:“朕正在與各位愛卿商議政事,眼下並無閒暇。

既是北靜王自辯之本,將摺子遞進宮就是,等朕看過再宣他說話。”

韋觀繇等人聽了這話,心中多少都品味出來,聖上對北靜王的觀感,當真乏善可陳。

水溶想要攜帶本入宮自辯,聖上都推脫不見,可是半點臉面都不給,只讓他的奏本入宮。

聽說這位北靜王爺賢名遠播,滿腹詩書,能言善道。

如果他能入宮自辯,只怕會有一番滔滔不絕,可惜聖上根本不給機會,倒是錯過一場精彩。

嘉昭帝冷笑道:“據甄家僕役在錦衣衛昭獄供述,朕昨日已派人向北靜王問話。

他言甄家人與王府來往走動,因屬內宅親眷之事,一向由王妃甄氏操持,他從不過問,也並不知情。

對甄家藏銀之事,言辭含糊,頗有推卸之意。

按着這個道理,朕何須他上本自辯,讓北靜王妃甄氏向皇后自辯即可。

朕也懶於在這上頭閒扯,且看看他的自辯奏本說些什麼,三位卿家也可參詳。”

韋觀繇等人都是官場老饕,通曉人情世故,鬼蜮伎倆,知道北靜王回覆言辭,心中各自有些不屑。

眼下甄家是獲罪之門,這等關鍵要命之時,甄家人和王府往來,北靜王水溶怎可能毫不知情。

即便王府長史等屬官都是死人,不懂得及時提醒王爺。

北靜王妃甄氏素有賢名,據說是個極懂進退禮數之人,如今緊要關頭和孃家往來,不可能不知會北靜王爺。

水溶拿這種冠冕之言,來推脫糊弄聖駕,聖上何等精明之人,心中豈能不鄙夷於他。

怪不得堂堂王爵請宮覲見,聖上半點臉面都不給,只讓奏本入宮,人卻是不見的。

……

只是過去稍許,六品內侍袁競便急匆匆入殿。

手持奏本說道:“啓奏聖上,北靜王自辯奏本在此,請聖上御覽。”

嘉昭帝接過奏本,只是翻開看了幾眼。

意味深長笑道:“沒想到北靜王競有這等忠義之心,對甄應嘉私匿家財立陳其弊,滿腔憤慨。

朕觀他奏本中諸般主張,竟和三位愛卿之言,頗爲吻合。

郭琳,將奏本給三位卿家傳閱。”

韋觀繇等人見向來嚴肅的嘉昭帝,正值與官員議政之時,竟少見的露出笑容。 只是這笑容着實有些異樣,充滿了譏諷和不屑的意味……

三人接過北靜王的奏章,快速瀏覽一遍,臉上也露出古怪的神情。

北靜王在奏章之中,先是懇述其情,言王府與甄家藏銀之事,絕無半點瓜葛。

甄家奴僕上門向王妃投帖,只言尋常家禮之事,並未提起藏銀之意。

其人在錦衣衛供述之言,完全是惡意污衊。

又言甄家身爲獲罪之門,不思悔過自新,藏銀枉法,矇蔽視聽,罪愆已昭。

北靜王府雖爲金陵甄氏姻親,絕不敢因親親之情,與其同流合污。

奏章末尾,水溶對甄應嘉之舉,痛陳利弊,懇請聖駕予以嚴懲,不可因皇恩寬宥而姑息養患……

……

韋觀繇等人看過這份自辯奏章,心中都頗爲震驚,還有一絲油然而生的寒意。

素聞北靜王水溶頗有賢名,卻從不知他這等深明大義。

甄應嘉可是他的老泰山,他爲讓北靜王府撇清此事,言辭之中竟毫不留情,頗有殺之以快天下的憤慨……

怪不得四王八公之中,唯獨北靜王一脈,至今都未降等傳襲,依舊穩坐王爵之位,名不虛傳。

嘉昭帝淡然說道:“北靜王身爲甄家姻親,對甄應嘉之罪,能這般深明大義,頗爲難得,不可辜負其情。

可見三位愛卿論罪之言,精確中肯,符合衆議民心,按方纔所議審斷此事,即日向金陵傳旨。

郭霖,傳朕旨意,御賜北靜王府金帛二十匹,以彰其德……”

……

伯爵府,探春院。

繡房之中,站了滿滿當當的人,賈琮正給探春更換傷藥。

迎春、黛玉等姊妹在旁好奇端詳,還不時指點說笑。

探春的掌傷快養了十日,這是最後一次敷藥,之後只需保養一月,便可以痊癒。

賈琮正忙到一半,內院看守小門的婆子來傳話,說西府有位襲人姑娘,過來探望三姑娘。

衆人聽了都知道其中究竟,這段時間襲人已來過一次,自然是寶玉託她過來看望。

黛玉問道:“襲人姑娘一人來的,可還有跟着旁人?”

那婆子說道:“我看的真真的,自然是那姑娘一人來,伯爺吩咐過多次,兩府小門不許入外男。”

迎春聽了嘴角微微一抽,知道黛玉問這話的意思,也知她心裡防着哪個。

琮弟說什麼小門不近外男,可西府除薛家大哥,就只有寶玉一個外男。

也不知道什麼緣故,自那次寶玉過了生日之後,琮弟似乎愈發不待見寶兄弟。

每次有人偶爾提起,自己常會察覺到他皺眉頭,如今連林妹妹都這樣,他們倒是特別同聲同氣。

但迎春等姊妹雖懂這規矩的含義,多半覺得是賈琮不喜寶玉紈絝,纔會格外不願親近。

只有探春多少猜到其中隱秘,心中多少有些嘆息。

因她曾聽侍書說當日疑竇,猜到寶玉生日那天,似乎做了污穢之事……

而這件事知道的人極少,三哥哥恰好是清楚的,並且從來不願和自己說起。

寶玉做了這等事情,尋常又愛牽扯林姐姐,東府後宅又都是家中姊妹,三哥哥哪還會讓寶玉踏進半步……

……

沒過一會兒,襲人便笑着進來,看到家中各位姑娘都在,聚了滿滿一屋子,倒是微微一愣。

看到琮三爺握住三姑娘的手,在哪裡塗藥膏扎繃帶,顯得異常親密和睦,家中姑娘都在旁笑看。

襲人看到這等情形,不禁微微一愣,這場景不是自家二爺最喜歡,好在他沒見到,不然還不知怎麼說酸話。

在座之人中,黛玉和寶釵,一個因寶玉向來癡纏,一個因王夫人惡意誣賴。

寶玉又愛標榜清高,還常說賈琮的歪話,她們都和寶玉生了嫌隙,自然也不太和襲人多說話。

探春原本和寶玉同父,但自被王夫人家法責打,身心皆創痛懊惱。

寶玉是王夫人掌上明珠,讓她對寶玉生出疏遠之情,自然和襲人也無話可談。

賈琮原本就和襲人不熟,如今在自己的府邸,更不會特意去應酬寶玉的丫鬟,自然更無話可說。

只有迎春在西府和襲人熟悉,又因她曾是賈母的丫鬟,纔不時和她應酬幾句。

迎春自做了賈琮的管家小姐,這等照顧場面,顧全大局,周到禮數也成了她自然而然舉止。

邢岫煙自來賈家就住進東府,西府都沒去過幾次,她對襲人很是陌生,又是個少言之人,自然更沒話說。

唯獨史湘雲最心無旁騖,她和襲人說話最多。

因她對寶玉並沒有曲折心思,從小就是兩人高興說不停,不高興就吵上一架,自然對襲人沒有芥蒂。

加上她小時在賈母身邊長大,襲人因是賈母的丫鬟,曾指派服侍過湘雲,所有兩人向來要好。

也多可有了湘雲插科打諢,笑語盈盈,讓襲人忽視了衆人隱含的疏遠冷淡。

她想起自己二爺交待的話,原本是不想去說的,可這時被湘雲活絡氣氛,話語多了些便利。

她想着要是不提這話頭,回去自己哪位爺必定囉嗦嘮叨。

便笑着說道:“這眼看着乞巧節快到了,我們府上最多女兒家,來時我們二爺讓問,姑娘們打算怎麼過節。

我們二爺可以幫着出出主意。”

襲人之所以有此一問,因七月初七乞巧節,又稱女兒節,算是內宅姑娘的大節日。

寶玉之所以讓襲人有此一問,因爲東府門檻太高,他實在跨過不去,只能借乞巧節和姊妹們多些親近。

……

在座的姊妹都是聰慧之人,聽了襲人的話語,自然都知道寶玉的心思。

黛玉和寶釵自然不接話頭,平常躲着還來不及,姊妹們過女兒節,讓他摻和進來算什麼意思。

探春也有些冷了心思,也是默默不語。

迎春心中只有自己兄弟,她知道賈琮不喜寶玉,當然不會膈應自己兄弟,也不接襲人話茬。

邢岫煙卻看了賈琮一眼,心想過女兒節最好有表哥一起,哪裡用那個寶玉操心。

史湘雲原本想要說笑,見到氣氛有些壓抑沉默,一下子也收住了話頭。

襲人見場面如此冷落,神情有些尷尬,想着原本這一年多時間,二爺就和姑娘們疏遠。

如今太太打了三姑娘,好像讓二爺也更不受人待見,他這好心熱乎的打算,竟也沒有人說句應承話。

……

襲人的一番話,倒讓賈琮想到離七月初七,好像也沒有幾天時間。

聽說王熙鳳已分娩在即,難道哪巧姐兒真在乞巧那日出生,這對自己倒是新奇事。

這個有些獵奇的念頭,只是在他心頭一閃,然後纔想到襲人話中意思。

他看到探春包裹紗布的雙手,心中忍不住痛惜,胸中不由生出鬱氣。

淡淡說道:“襲人,我和寶玉雖同年,畢竟比他還大些,他已過舞象之年,又是已定了親事之人。

不能每日想着和姊妹們說笑,總要在讀書這些正經事上多下功夫。

如今他因還未成親,可在老太太身邊盡點孝心,等到成家立業,就該想着回東路院孝敬老爺太太了。

孝道禮數,天經地義,纔是他該多想的事,乞巧節畢竟是女兒節,要怎麼過,讓姊妹們自己打算就好。

三妹妹在東路院遭罪,我自會好好照顧,以後不會讓她再吃虧,讓寶玉放心便是。”

襲人聽了這話,臉上頓時有些發白,一向以來,琮三爺從不會對二爺說什麼話。

即便三爺承襲榮國爵位,成了西府家主,老爺和太太都搬去東路院。

但是二爺依舊安居西府,按照常理已有些不妥。

但三爺似乎頗爲大度,對此事也是不聞不問,任憑二爺住在西府,叫人都覺有些理所應當。

如今怎麼突然說起這等冷話……(本章完)

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528章 紅顏逾情歡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九十二章 刀劈王家子第527章 金玉皆良緣第315章 中旨封爵勳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349章 綢繆改宿命第610章 迷情亂人心第204章 片語含生死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545章 秘冊掀風雲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415章 刃寒情幽涼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703章 雨夜侵鴻雁第215章 世事多兇險第103章 危難入門牆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592章 眉顰映雪心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491章 禍事從口出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307章 承嗣與婚約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358章 芳情心自許第234章 君臣弈忠奸第424章 閨房試淺深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677章 俏語意翩然第六十五章 聖心有獨裁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679章 私情掩家禍第510章 偏私生齷齪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512章 惶惶榮禧堂第353章 流波不知深第416章 死生皆無常第678章 良緣宜生養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11章 閱卷東華樓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32章 內外顯危局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779章 嫡庶可傾覆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338章 富貴污親情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433章 柔懷見月明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387章 事起蘇州衛第732章 箴言愔芳心第386章 浣女曲悠揚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692章 執手空相望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381章 小院生春光第296章 寧國議繼嗣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649章 榮盛隱深危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731章 混淆設毒局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742章 大勢生疑竇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312章 獻俘震四邦第735章 情劫欲入魔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636章 血戾鑑生死第220章 笑語解輕愁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
第446章 遺秘可傾覆第528章 紅顏逾情歡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156章 事了心猶寒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九十二章 刀劈王家子第527章 金玉皆良緣第315章 中旨封爵勳第669章 風雨不眠夜第349章 綢繆改宿命第610章 迷情亂人心第204章 片語含生死第298章 掃廷驚天闕第441章 姻緣皆命數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569章 恩威識聖寵第545章 秘冊掀風雲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415章 刃寒情幽涼第192章 封誥難入祠第439章 全功於一役第703章 雨夜侵鴻雁第215章 世事多兇險第103章 危難入門牆第440章 利刃映寒光第552章 房闈生情靡第212章 恩科放榜時第592章 眉顰映雪心第十八章 路遇閻羅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491章 禍事從口出第605章 金陵生鉅變第307章 承嗣與婚約第681章 策馬情慾酣第358章 芳情心自許第234章 君臣弈忠奸第424章 閨房試淺深第625章 何以魁天下第778章 情殷道清白第444章 秘檔埋情殤第658章 冠蓋盛京華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677章 俏語意翩然第六十五章 聖心有獨裁第533章 春暖女兒香第679章 私情掩家禍第510章 偏私生齷齪第四十四章 賈琮回府第512章 惶惶榮禧堂第353章 流波不知深第416章 死生皆無常第678章 良緣宜生養第244章 榮國難逃咎(恭賀新春)第109章 宣旨榮禧堂第122章 藥愈不死心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211章 閱卷東華樓第418章 中車展血戾第291章 襲爵言別情第八十三章 書道美名揚第745章 媒聘生波折第232章 內外顯危局第467章 邪孽爲龍種(月初求票)第779章 嫡庶可傾覆第321章 打蛇在七寸第338章 富貴污親情第729章 內宅逞奸計第456章 何以謀天下第161章 一曲滿城唱第351章 秘盒生疑竇第111章 恩賜觀秘劄第494章 奏除榮國爵第433章 柔懷見月明第230章 智昏生妄想第387章 事起蘇州衛第732章 箴言愔芳心第386章 浣女曲悠揚第780章 朽木不可雕第537章 嚴辭難馴心第572章 帝宮傳隱危第692章 執手空相望第六章 歷史拐進支路第381章 小院生春光第296章 寧國議繼嗣第385章 夜航擁情殤第542章 危緣自有途第649章 榮盛隱深危第432章 蘭心解情癡第403章 相見勘迷局第731章 混淆設毒局第116章 事畢意瀟然第702章 嬌豔陷囹圄第742章 大勢生疑竇第六十六章 宗人勢惶惶第312章 獻俘震四邦第735章 情劫欲入魔第146章 東瀛倭刀術第636章 血戾鑑生死第220章 笑語解輕愁第707章 房闈多香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