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

劉玄剛下了課,在誠心堂外候着的韓振走上前來,遞過來一張帖子。

“四哥兒,有人送來份帖子。”

劉玄打開一看,原來是修國府的侯孝康,繕國府的石光珠聯名下的帖子,說是要在花萼樓設宴,向諸位國子監貢生致歉,並邀請了不少士林文人,開一個文會,權幫諸位“前同窗”揚名,希望劉玄能夠賞臉參加。

這個侯孝康,石光珠,還真是從哪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想到這裡,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制止毆打貢生的現場,那石光珠的表現。不由搖了搖頭。這時,有人上前一步,拱手道:“持明兄。”

“張義兄。”劉玄連忙拱手回禮。此人十八九歲,戴着網巾,一身青色細棉軟緞鎏花袍子,腰間掛着一個荷包。他就是明國維,字張義,江南行省松江州世家明府的嫡子。祖上做過成均館學士、中書舍人,祖父做過一任藩臺,其父中了舉人後就回鄉打點家業,是松江州有數的長戟高門。

他去歲通過競爭激烈的南直隸貢院考試,被舉薦到了國子監讀書,也是一名國子監的貢生。也是劉玄這十幾日在國子監結交的好友之一。

“你也收到了修國府和繕國府的帖子了嗎?”

“收到了。”

“去嗎?”

“當然去,爲何不去!”

“好,持明兄果然有膽氣!大家同去,看這些紈絝子弟能玩出什麼花樣來。”說話的是從崇至堂走出來的徐文禎,字章符,二十歲出頭,出自越州望族徐家。他的恩師跟楊慎一是好友,所以很快就跟劉玄也成了好友。

“正當如此!”明國維也點頭贊同道。

文宴定在明天休沐日的晌午,時日尚早,三人約好會合地點和時辰,便拱手告辭,各自散去了。

劉玄回到府中,福伯遞過來幾封信。有恩師楊慎一寄來的,除了勉勵他好好讀書,還提起李守中跟他通了書信,對其的才華表示認可,期望他不驕不躁,埋頭苦學,準備明年的會試。

有父母親寄來的。他們對幼子離家入京讀書,是牽掛又牽掛,滿紙都是各種細瑣事情的交待,京師與遼東水土不同,要注意飲食;京師奉國將軍府沒有得用的丫鬟婢女,已經叫福伯去託牙人採買,只是指定的是不超過十四歲的新羅婦,貨源緊張,一時半會到不了位,只能暫且叫他自己好生注意。

有大哥從任所金州寄來的,說老四考上了國子監,也沒有什麼送的,就託人買來了兩把倭刀,送來做賀禮。大嫂應該是得了母親的囑託,已經派人去高麗尋找合適的婢子丫鬟。大嫂在信中告訴劉玄,高麗這兩年內亂,殺得人頭滾滾,宗室顯貴子女四下逃散,相信很快就能找到合適的人。

有二哥從呼倫鎮寄來的,說他這次有呼倫鎮兵馬統制羅世叔幫忙,從呼倫草原採辦了良馬上千匹,還意外得了一匹小紅馬,說是野馬王的種,兩歲就已經神俊超羣了,將被帶回遼東,再養兩月,就送到京師來,作爲送給老四入國子監的賀禮。

有姐姐從歷城寄來的,說她跟姐夫知道老四考上了國子監,非常高興,派人去孔廟求了“先賢符”,連同十盒泰山松煙墨、十匹淄州薄紗布,還有各色土產四擔,一併送來了。

看完這些書信,劉玄一一持筆回信,轉眼就到了下午。這時,寧國府賈蓉派人送來帖子,說他在家中設宴,請劉玄過府一敘,點明作陪的還有璉二叔。

劉玄想了想,略備了些禮物就趕了過去。

宴會設在寧國府後院一處閣樓連着的亭子裡,果真只有賈蓉和賈璉二人,見到劉玄來了,都高興地迎了上來。

“明哥兒,你這些日子可是名揚京師,都知道關東來了位俊才,煙溪先生的高徒。你的那兩首《雪景》詩現在口口相傳,連花萼樓的小姐們都在傳唱着。”

聽完賈璉的話,劉玄連忙謙虛了幾句,心裡卻在嘀咕,你個璉二爺,也只能在那種煙花柳巷才聽聞到,否則平日裡你哪裡會注意這些。

“劉世叔,大駕光臨,有失遠迎。”主人家賈蓉客氣地拱手道,他雖然比劉玄要大好幾歲,但輩份擺在那裡。

“拒霜,客氣了。”

劉玄對怎麼稱呼這位“世侄”頗費了些心思。直接叫蓉侄兒,人家比自己大好幾歲,又不是同族的侄兒,如何叫得出口?叫蓉哥兒,人家結了婚,要是自家的長輩這麼叫,不算失禮。自己一個隔着幾層關係的“世叔”這麼叫,就有些過分了。所以乾脆直接叫賈蓉的字。只是賈府的風水是否不對,怎麼名和字都這麼怪呢?太女性化了。

三人落座,寒噓了幾句,賈蓉便直奔主題。

“有件事還要勞煩明叔。”

“拒霜請直說。”

“賤內的伯父,姓秦名基。”

賈蓉剛一說,劉玄不由眼睛一亮,“可是國子監左司業秦老大人?”

“正是。正是賤內伯父。前幾日,賤內回孃家探望老岳父大人,說起賤內幼弟的學業,頗是苦惱。小侄岳父,年過半年有了這個幼子,名喚鍾,字鯨卿,現在已經九歲了。在家裡由老岳父啓蒙了兩年。只是小侄的岳父當年不過舉人功名,苦熬了半輩子才落得個工部營繕司的小郎官,無權無勢。一腔期望全放在我這小舅子身上了。只是名師難求,小侄岳父腆着臉,求到了伯父那裡,想從國子監延請一位教授助教也好。小侄賤內的伯父,當時就給推薦了一人。”

“誰?”劉玄好奇地問道。

“就是世叔你了。”

“我?不成,不可以,絕對不行。我都還是學生,豈能誤人子弟!”劉玄連連擺手道。

賈蓉的話讓劉玄恍惚了一下,這個賈蓉跟賈璉好像大不一樣,那些評語,就算是聽人說來,能背得如此流利,也比只會說“吾等之操、去彼之母”的賈璉強多了。

但他還是繼續拒絕着。

“拒霜,此事萬萬不可。不是小可不給拒霜及令岳父面子,而是收徒事大。小可拜在煙溪先生門下,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師門,不敢造次。其次,小可只是小小的秀才,還在國子監讀書,才學淺薄,豈敢爲人師?”

這時,亭子連着的閣樓裡,隔着門窗響起一個悅鈴般的聲音。

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
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八十九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十一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二)第十七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三)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二百五十六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二百四十二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二)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二百六十章 四郎震怒忿賈府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一十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二)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十二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二百八十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十八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二)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七十四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三)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