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

這時,林受用帶着幾位內侍過來。

“見過殿下和三位大人。王妃娘子聽聞三位大人在陪殿下品茶,特意叫小的送來太湖洞庭山的銀針茶。”

“謝過王妃娘子!”李公亮三位連忙起身,向內園方向行禮道。

重新泡上洞庭銀針,四人細抿了兩口,紛紛讚歎道:“果然好茶!色翠味甘,香氣悠然,好茶!”

從太湖洞庭銀針上,四人很快就談論到江浙地方事宜上。

“淳之在兩浙做得得心應手,而且又有漢王殿下講讀秀才的伏招和團練軍退伍軍士的後招,不僅兩浙,南直隸也盡在掌握之中。正是有了漢王殿下的深謀遠慮,纔有今日這虎視天下的大勢。尤其是講讀秀才和退伍軍士這兩招,着實精妙。”

劉玄笑了笑,突然開口道:“下一步我準備改制科舉。”

三人一愣,神色變得鄭重,傾聽劉玄的解釋。

“我曾經跟恩師說過,識字讀書,不應該僅僅侷限在中試做官上,這太浪費民智了。識字讀書應該成爲學習謀生技能的基礎,讀書幾年後,大部分人可以去學工匠、耕種、航海、財會等等,學得一技之長,作爲養家餬口的基礎。少部分聰慧上進者可以再進一步,或深造科學,或習醫循法,或從政入軍。”

“我跟永蘭、同道以及姐夫幾人深談過,準備藉着這次會試大舞弊案,請他們上書痛批科舉弊端,建議大行官學。按照我的設想,我朝學政應該分三塊。第一是國民教育,所有童子,六歲可開蒙入小學。此項朝廷地方全力投入,初步每鄉設一小學,理想狀態是按某一範圍多少適齡學童來設立小學。學習五年,學國文、數學、科學。目前先以男童爲主,女童後續會設立女學,分開進學。”

李桂芳、顧全、丘好問都是劉玄的同科,現在也是一時名士了,他們出面,影響力會很大。

“數學,數字之學,好懂。只是這科學?”

“是的,每一科格物學問的總稱,下面分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學科。小學所學科學乃是通識而已。”

“《鶡冠子.王鈇》中,‘龐子云:願聞其人情物理。’乃指事物的道理。化學,顧名思義,應該是物體轉化的學問。”明國維想了想說道。

“張義說的意思極對。”

“那屬下們知道了,請殿下繼續。”

“五年小學過後,就是中學。中學分兩種,一是學一技之長。如工廠、耕種、畜牧、操船等技能,在此學習一技之長,作爲以後謀生的根本。此學朝廷投資一部分,工廠商社投資一部分,總是幫他們培養人才,出些錢財也是應該的。二是深造之中學,分文武,武爲見習士官軍官,文則進學更深的國文數學,以及初等物理、化學、天文和地理,還有律法。”

“中學四年,期滿可參加統考,合格者進入到大學堂深造。學研更深的數學和科學各科,以及律法、財會和醫藥等。四年期滿,成績合格者可爲學者,可爲工程師,可爲律師,可爲會計,可爲醫生。也可參加每年的國考,合格者者入翰林院學習,一年後授職地方,優異者可入成均館學習,一年後授職中樞。”

三人聽完後沉默了許久,李公亮先開口道:“漢王這般籌劃,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卻提高了考取的難度。目的屬下也知道,如殿下所言,不能浪費了民智。天下多少讀書人,一年能考中舉人進士的有幾個,大部分未中,不是靠着家產撐着,早就餓死了。只是如此一來,怕有心人會趁機生事。”

“此事勢在必行。科舉雖然選材不論寒門貴門,但終究每年成材的太少,其餘的都荒廢在那裡。大家只要是識了字讀了書,都想着去考科舉,其餘的都沒有心思去做了。而且正是因爲讀書目的非常明確,所讀的書也越來越單一,其餘的書都變成沒用的雜書,一概不讀了。於是越讀越死,越考越廢,最後反倒成了一種愚民的手段了。”

“當年神武帝要廢除科舉,行新學政,只是當時條件不允許,只好在隋唐科舉制度上改進,破除讀書上的壟斷,作爲抑制地方豪強世家的重要手段。但他還是留下了新學政的想法,我在此基礎稍加改進了。”

“如此也好,殿下處處打着遵行神武帝遺訓,各報紙上再多加引導和造勢,也是一舉兩得。”

“不錯,”孫傳嗣話剛落音,李公亮接言道:“而今大勢在漢王,百萬雄兵枕戈待發,就藉着行新政的當口,給那些有異心的人的藉口,讓他們自己跳出來。正如殿下所言,晚行不如早行。”

明國維卻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殿下,我聽聞殿下叫內閣商議,繼續推新政變法,其中主要是行攤丁入畝和養廉法?”

“是的,本王的意思是前唐前周等朝,都是以田地和丁口爲根基來確定田賦丁稅。但種種原因,田地和丁口的真實數字,在歷朝歷代都是一筆糊塗賬。既然如此,我就不管丁口了,只盯着田地來。人口青壯有腳,可能會四下跑動。但田地沒腳,跑不掉的。朝廷集中人力物力,花三五年時間,把全國田地真實數字搞清楚。然後以田地納賦,逐漸免除丁稅。”

明國維臉色不由一變,驚歎道:“要是漢王殿下明詔天下,廢免丁稅,天下百姓將視殿下爲千古明君。”

“明君不明君的,本王不在意。關鍵是這麼做有大好處。首先本王要大行工商,要的是青壯勞動力。要是再收丁口稅,百姓們會用各種法子藏匿人丁。而且丁稅的基礎之一是百姓的住所、職業等都固定不動,否則就是大麻煩事。可此後工商大行,要的就是大生產、大貿易,需要人口流動。今天在明州做絲綢,明年可能在湖北做茶葉。所以廢除丁稅,利遠大於弊。工商一興,所收的稅遠勝丁稅數十數百倍。”

“其次,本王喜歡以利相驅。可以通過調整田賦,讓種地慢慢地變得利薄,迫使百姓官紳不要有錢就去買地,把錢變成了死錢。本王就是要通過田賦推動那些地主鄉紳們,去投資獲利更豐厚的工商,把他們手裡的錢變成活錢。朝廷官府不僅要抽血,更要大力造血。讓錢變成活錢,就是大力造血。大興工商,就是大力造血。”

“殿下良苦用心屬下們知道,就是怕有些老古董會以民以食爲天,無農不穩來抨擊殿下新政。”

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引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金釵記後記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
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四百零六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二)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二)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八十六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五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二)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二百三十一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二)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引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只當遠引過平生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金釵記後記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三十六章 蜂團蝶陣委芳塵(二)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六十七章 折桂鹿鳴明師恩第八十八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三百五十八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九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