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

“愛卿只管說。”

“回聖上,那倭賊還說,東倭有人學會打造這火銃了。”

“此言可真?”隆慶帝真的坐不住了,快步走了下來,急聲問道。

“回聖上,臣萬不敢欺君。那幾個倭賊說,東倭有鹿兒島、種子島,爲海運要道,多有海商雲集。有佛郎機海船偷至那裡。這些西洋人爲貪利,無物不賣。恰值東倭無君無父,地方諸侯各自混戰,火銃這等利器各方都會不惜重金搶買了去。那兩島鐵匠貪圖厚利,潛心揣摩,試圖打造火銃,後又得佛郎機人指點,還真讓他們打造出來了。上月,倭賊首領還遣人攜了重金,回東倭去採辦此物。這些言詞皆具結在案,聖上一覽便知詳情。”

“這可如此是好?”隆慶帝有點手腳發涼。

在他心裡,這可是大禍事。佛郎機人善火器,還不是很急迫,畢竟西洋相隔萬里,一時半會還沒有危險,只是嚴防不要私賣朝內就好。現在又得知東倭人也開始玩起火銃了,這就着急了。東倭一海之隔,常有強人泛海爲賊,東南深受其苦。現在又多了火銃這利器,可不得了。火銃有了,火炮還遠嗎?一旦倭賊持火器逞強,只怕現在唯一還能制住他們的水師也難敵了。

隆慶帝心中焦慮,在殿中踱來踱去,杜雲霖和楊慎一也是緊張萬分,在那裡冥思苦想,試圖想出應對良方。

劉玄悄悄地瞄了姜本慶一眼,兩人的眼神瞬間交換了一些訊息,然後劉玄又低下了頭,姜本慶卻朗聲道:“聖上,劉御史親歷此事,又通文識武,想必這些日子應該想出些法子來了,聖上不妨聽一聽。”

隆慶帝眼睛一亮,轉回到御桌後坐下,微笑和氣地說道:“劉愛卿,不妨說說你的高見。”

“回聖上,臣在浙東得知這些消息後,琢磨了許久時日,終得了兩個法子,一是解火器禁,二是建立北海船隊。”

“不可!萬萬不可!”劉玄話剛落音,楊慎一就開口反對道,“火器乃國之重器,豈能放任各處氾濫,屆時恐怕會太阿倒持,不復可取。”

隆慶帝坐在那裡默然一會,看到劉玄站在那裡,微低着頭,不爭不辯,十分地安靜,心裡不由讚許。別的不說,劉玄這份養氣功夫就難得,尤其他才十八九歲,如此年少,心境卻能如此平和,頗有溫潤如玉的君子之風。要是楊師,如此被當場反駁,只怕早就爭得面紅耳赤了。

“劉愛卿,楊師的話你可聽見?”

“回聖上,恩師的話學生都聽到了。”

“那你有何而言?”

“回聖上的話,有話說。”說罷,劉玄頭轉向楊慎一,拱手作揖道,“恩師,且聽弟子一一道來。”

“嗯,你且說來。”

“聖上,恩師,鄙人去浙東赴任時,坐的是海船‘平順甲六號’,上面有四門火炮,用來防賊。船首卻說,不到萬不得不敢放炮?爲什麼?放一炮,藥子帶彈丸,要一兩銀子,要是放上幾十上百炮,跑一趟船的利息全貼進去都不夠,非得傾家蕩產不可。所以說,這火銃火炮,打的就是錢,打的就是勢!”

“錢勢?”隆慶帝和杜雲霖眼睛一亮,若有所思,楊慎一眼睛卻有些閃爍,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臣下問過,軍器監造一枝神機營用的迅雷銃,合銀六十五兩,抵得上普通百姓閤家兩三年的支出了。神機營一營的耗費,是新三營其它兩營,健勇營、銳衛營合起來的四五倍。爲什麼這麼貴?就是因爲產量稀少。臣以我朝海上南北皆行的閘船爲例。據文檔記載,最初閘船唯獨京畿一處船廠可造,造價合銀兩萬二千兩,巨浩啊。後來海商覺得此船非常好用,又得前周放開禁制,於是關東、嶺東、浙東、閩海、兩廣船廠皆可造,諸海皆是,到如今造價不過六七千兩。”

“火銃也是可以如此,產量一旦翻倍,造價會迅速下降,會降到二三十兩一枝。但二三十兩一枝真的很便宜嗎?普通人家一年的支出,誰沒事買那玩意做甚?就算巨賈之家買來守家護院,買上五六十枝,只怕也是心疼得半死。要知道,火銃不是刀槍,買來就可以用許久。它需要保養,需要操練,打一發,藥子彈丸都是錢啊。且火銃豈是那麼容易打造的?就算有工匠敢冒殺頭之罪私下打造,兩三個工匠,一月才能打出一枝。”

聽到這裡,隆慶帝微微點頭,已經隱約知道劉玄話裡的意思。

“聖上,臣下打過海戰,又跟倭賊接戰過一回,思前想後,覺得這火器相戰,無非不過以多打少,以強打弱。倭賊有五六十枝火銃,打得何老軍門及其屬下幾無還手之力。臣下只是推出十門火炮,一輪就將其打得灰飛煙滅。此乃以強打弱。又或臣聚集五百枝,不,只需三百枝火銃,與倭賊對射,只需兩三輪就能將其打崩。此乃以多打少。”

聽到這裡,姜本慶揚聲讚歎道:“聖上,劉四郎此言甚對,道盡火器之戰的精要。”

劉玄謝過老將軍誇獎,又繼續說道。

“聖上,所以臣說的以強打弱,以多打少,就是誰錢多勢雄,誰就佔上風!錢多,望字懂義,什麼是勢雄?就是大勢。造火器需要鋼鐵,需要工匠,需要火藥彈丸。而火藥需要制硝,需要提煉硫磺,需要煉製木炭,彈丸又需要採鉛冶煉。這些人和物誰最多?朝廷的官廠裡最多!那就是天下大勢盡在陛下,盡在朝廷。佛郎機人運來五百枝火銃,已經是千辛萬苦,我國朝發全力,一月可造數千枝,一年就是數萬枝。光是五千對五百,已經是勝面巨大了。”

“聖上,臣所言的解火器禁,不是說放任火器私流民間。我朝法度,火器可備案後少量採辦。不少權貴世家,買了兩三枝火銃,出了京師後,出行時一路鳴放,以示儀仗威風。臣在西山見識過神機營的聲勢後,也找人買過一枝,不過在侍衛司做了備案。”

“臣所說的卻是將火器普及到各軍中。聖上,臣建議各省可如浙東團練軍,設一新軍,三五千人即可,專配火銃火炮,演習火器戰法。以一總兵統領,兼領本省兵馬副使。正使領各州軍,副使領新軍。遇到外敵內賊,可以爲先鋒。聖上,火器之軍的威勢厲害,以及編練新軍、普及各省軍等細則,臣全寫在手本里,還請御覽。”

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
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細雨春蕪上林苑(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府邸私話言要事(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二百五十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一百零八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四百一十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四)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三百二十二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五十三章 寧國府裡暗刀劍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二)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六睦建德謀定亂(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二十八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五)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二)第二百四十章 一蓑煙雨任平生第一百五十三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十三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二)第一百零二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二百零一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一百七十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三)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二百零三章 衆軍齊整蓄勢發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