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

翰林院在皇城的西南角,軍機班衙門後面,靠南海湖邊上。這裡有一大片清貴的衙門,從國史館到收藏整理歷代先帝御書文字的天章、寶文、顯謨三閣,從收藏朝廷中樞文檔的資政館到收藏內禁文檔的龍圖閣,還有爲數不多屬於軍機班、五軍都督府的樞密院、武顯閣、武翼館都在這裡。

成均館就在隸屬翰林院的一片館院中,只有小小的一棟閣樓。本科二甲進士,十位庶吉士之一的潘籍抱着一堆的文卷匆匆地走了進來,放在桌子上後抱怨道:“持明,這堆東西可算幫你整理完了。”

“多謝淳之了!”

“這些都是我朝數十年來的賦稅表冊,你看這些東西做什麼?”

шшш ◆T Tκan ◆¢Ο

潘籍搽拭着額頭上的汗問道。現在都九月份了,秋老虎依然兇狠,天氣悶熱,稍一動作就出汗。偏偏翰林院這塊地方最重儀表,稍有疏忽就被前輩上司訓斥,或被它館閣的人指指點點。所以再熱,這公服也須穿得整整齊齊,嚴嚴實實,真個熱死個人了。

“看了這些表冊,就可以知道我朝百姓每年要繳的賦稅,應的徭役,切實知道百姓之疾苦。又可以知道商稅、關稅、市舶稅、契約印花稅、雜稅多少。這些可是我國朝之根本,上到天子宮內用度,下到官吏兵卒糧餉,都要從此中獲取。”

“持明說得沒錯,你關注的東西就是不同。其餘庶吉士和觀政的進士們,都忙着翻閱歷代名臣筆記,瞻仰先帝諭令,唯獨你在細讀這些渾濁凡俗之文牘。”

“哈哈,要是我們散了館,各自授職,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拿到這麼多這麼詳細的資料。”

“這也倒是。我去各館閣,各衙門索要這些文卷,只要亮出成均館庶吉士的腰牌,都會給這個面子的。”潘籍笑着說道。

確實,成均館庶吉士有“儲相”之雅稱。更有仕途老前輩總結道,“庶吉士先登青雲上,進士出身連連升,同進士苦幹熬歲時。”所以庶吉士到了哪裡都要給份面子。你在那裡苦熬資歷歲月,人家一轉二轉三四轉,騰空就上去了。今天不給面子,等到人家做了你的主官上司,呵呵,你就燒香拜佛自求多福吧。

“持明,你看了這些時日,看出些什麼來?”

“我朝賦稅沿襲前周,不同課目上略有浮降,不過還算中肯,不少徵也不暴斂。”

“太上皇秉政時期,就有人上書,地方賦稅過重,民不聊生,尤其是逋賦者衆多。按我朝律令,逋賦者一年者,當衆訓示,兩年者當衆杖十,三年者抄沒家產,以抵欠稅。當時不少人上書,說這是惡政,求廢除。太上皇秉政二十多年間,四次下詔蠲免地方逋賦者,恩澤十數萬戶,被人稱頌爲千古仁君。今上似乎有改弦易轍之意,登基以來年年下旨,要戶部和三司清查虧空,追繳拖欠。”

“淳之也是看得仔細,深究得明白。”劉玄笑了笑,左右看了看,屋裡只有他們兩人,便低聲道:“能上官府名冊的逋賦者會是普通百姓嗎?小民們稍微拖欠一日,就會被小吏折騰的半死,敢拖欠嗎?所以這逋賦者絕多是地方士紳,他們族裡有人中了文武科舉,或成了名士大儒,有了一份體面,便敢拖欠賦稅了。地方州縣的官員如何敢動他們?只好將他們登記入冊,如實上報,便成了這逋賦者。”

“所以他們的親朋好友便頻頻上書,一通天花亂墜,把逋賦者說得無比悽慘。逋賦者以地方鄉紳居多,各個都跟四王八公十二侯關係密切。太上皇秉政時厚待這些勳爵,大節上多行壓制之舉,這些小利上就多讓讓他們,這纔有了那四次蠲免恩旨。”

“淳之明白就好。”

“不說這些敏感之事了。你看這些文卷有些時日了,可看出些心得了嗎?”

“心得?倒是有些。原本歷朝歷代有賦稅徭役,前周太宗皇帝大改制後,將所有的賦稅徭役釐清爲賦稅役三種。賦爲田土賦,稅爲丁口稅、商稅、印花稅、市舶稅和雜稅,役歸爲民役和兵役。數百年來,幾經增減,還是以上述的那些爲主。其間有實行過折色法、兩稅法、並稅法、合役法等等,基本上是賦、役合併;民役以裡甲地方的力役爲主,十年一輪改爲每年編派一役,只在本州縣轄裡從服;兵役以抽丁爲主,本州武訓,鄰州執備,錢糧補貼,以減民負;賦役徵收解運事宜全部改爲官府辦理;改實物折銅銀…”

“這其中最大的弊端是改實物折銅銀,即折色法。當初爲了簡單化一,前周朝廷曾經要求將田賦穀物桑麻全部摺合成銅錢紋銀繳納。可是當初銅銀貴,穀米桑麻物價高低波動,結果官府沒有多收,百姓應支反而日益繁重,不堪重負,最後肥了誰?買進賣出的中間商賈。”

“折色法曾經名存實亡,後來前周文宗皇帝年間,水師終克呂宋大島,置南安州,開出大銅礦。又連通東倭官府,確定堪合貿易,得其白銀流入。自此銅銀日益充裕,定價穩固,摺合法才又再興起。到室韋人興起亂北地,糧重錢輕,田賦又改爲以穀米爲主,銅銀爲輔。又百年國戰,耗費巨大,逐大開市舶稅和鹽鐵絲茶商稅,最盛時,此兩稅年入一萬兩千萬貫。可以說,室韋人除了是被我中原軍民強力擊退的之外,更是被用銅銀給砸敗的。”

聽到這裡,潘籍都忍不住大笑起來,但仔細一琢磨,劉玄的玩笑話確實有幾分道理。前周人口是室韋人數百上千倍,只要有錢有糧,樹起招兵旗,自有大把的人來吃賣命糧。十人換一命,也能活活耗死室韋。所以百年國戰,前周和室韋都越打越弱,可室韋卻先撐不住,最後乾脆不跟前周硬拼了,談好了和約,調頭去找軟柿子捏去了。

“是啊,東南三吳的人天天在喊稅負太重,不該與民爭利,最好把鹽鐵絲茶商稅和市舶稅全部砍掉。中原湖廣的人則在喊,田土出產艱難,田賦當減免,田土買賣當免印花稅。”潘籍也低聲道,“我看過你統計的數字,國朝初年,年田賦合計三千六百七十萬石,年稅入合銀五千四百萬兩。去歲的田賦卻只有兩千九百萬石,稅入更是降低到三千四百萬兩。總不見得國朝一甲子,年年開荒地卻開得耕地越來越少,年年擴商路擴得稅入越來越少吧。”

“都是屁股坐在哪裡,就唱那裡的歌。與民爭利,這個民到底是誰?田土買賣當免印花稅?前周乃至本朝沿襲的律令,田土交易繳納高額契約印花稅,爲的是抑制土地兼併。現在呢,地方士紳們,擁有數千上萬畝良田的比比皆是,都是用各種手段吃下的,田賦卻在按數十年前的魚鱗冊繳納。現在還覺得不保險,要免除印花稅,好名正言順地拿到這些田土的契約。不繳納印花稅可過戶,朝庭官府如何知道誰手裡有多少田地?”

潘籍低聲嘆息道,“太上皇千古仁君的名號怎麼來的?我這會子可算知道了。”

“淳之,慎言!”劉玄提醒了一句,隨即轉言道,“不過現在這些還不是最急迫的。”

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引子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
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四十五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二)第三百零三章 束手小心觀浮世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二十九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三百九十六章 白髮蕭蕭洛陽夜第三十八章 初試火器言變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一)引子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元知造物舊時別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四百三十一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三)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四百二十三章 飄零已是無顏色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八十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八章 國子監裡只讀書(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華木含香雙添好(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洗萬古歌詠志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瑚璉凡鳥謀私利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四百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五)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四十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九十六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三)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