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二)

“什麼大事?”賈璉知道賈府的榮華富貴有一半靠着宮裡的德貴妃,聽到說宮裡出大事,心裡不由一驚,千萬不要牽涉到這一位。

“回二爺,今兒是御門聽政的日子,文武百官們早早地就進了東華門,在太和門外面候着等宣。可過了時辰,宮裡就是不叫上朝,最後是吳都監匆匆跑了出來,說聖上身體有恙,今兒罷朝。一時間議論紛紛。”

賈璉和李公亮一聽,眼睛裡都露出駭然的神情。當今聖上是最勤政不過的,甚至有批覆奏章不留過夜的規矩。御門聽政、御前會議,從來沒有耽擱過一次的。這次卻突然說不上朝了,還是御門聽政這三日一次的大朝會,這就十分地反常了。

“你可打聽出什麼來?”

“回二爺,小的只是打聽到,昨個太醫院忙亂了一天一夜,然後侍衛司的兵馬連夜圍了廣安王府,不,應該是莒國公府。然後幾位宰輔閣老和軍相們都被宣進了宮,這會還沒有出來。其餘的就不知道了。”

“那京營、五城兵馬司和西山、新三營有什麼異常?”李公亮在旁邊問了一句。

“回李爺的話,沒有。除了議論紛紛,街面上風平浪靜的,各軍營也是穩穩當當的。小的往府裡趕時,還遇到兩撥五城兵馬司的巡兵,跟平日裡一樣。”

“那除了閣老和軍相被召進宮,還有誰進宮了?”

“聽說廣平郡王、吳國公聽說聖上有恙,都連忙遞了帖子進去,求御前請安。宮裡回了話,說是讓候着待宣。”

聽到這裡,李公亮不做聲了,賈璉又問了幾句,見問不出什麼來,便揮手叫他下去,自去領幾吊賞錢。

“璉二爺,不必擔心。聖上只是身子有恙,並無大礙,還沒有到那一步。”

賈璉聽到這裡,終於舒了一口氣。

“那就好,那就好!去年冬天仁廟先皇才駕崩,這當口可不能出什麼事。”

“是啊,誰也不想這當口出事。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息。我還要去打聽下到底是什麼情況,先告辭了。”

“慢走,我送送重明兄。”

李公亮回到住處,立即找人打探,很快就知道些事情細末。

前天夜裡,懷孕六七個月的田妃突然血崩,叫了太醫進去看,束手無策,慌亂了半夜,到昨天早上,肚子裡孩子沒保住,田妃也只剩半口氣在那裡吊着。

聞訊的隆慶帝大怒,叫人細察。結果什麼都沒有查出。田妃吃的用的,都是再三檢查過,身邊用的人也是她的心腹親信。又來回檢查了每日保胎藥的藥渣,並無差池。

那不行,必須要查出個結果來,否則的話誰也交不了差。最後司內苑局在鹹福宮後面的院子一角發現有新土跡象。刨開一看,原來是一個泥塑的草人,上面貼着符,肚子上插着鋼針。

邪法做祟!吳寶象嚇得不輕,連忙一面繼續勘查作祟的人,一面把這邪物送到自然觀。老神仙一見就說是極爲邪惡的一種魘祟。

司內苑局把鹹福宮上下宮女內侍一一審過,得知那裡很少有人去,除了直殿監負責灑掃的雜役內侍,沒有外人去。

把直殿監負責鹹福宮的雜役內侍們抓過來一問,很快就找出可疑之人,兩個小黃門。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客氣講了,只管上刑具,沒半個時辰其中一個小黃門便招了。說這玩意是莒國公給他的,許了兩千兩銀子,叫他埋在鹹福宮指定位置裡。

小黃門猶豫了幾天,實在窮瘋了,貪圖重賞,便做下這死罪。

隆慶帝聽了回稟,當場暴怒,傳旨給侍衛司,將莒國公一家老小,悉數解送到宗正府裡看押,拷問罪行。

莒國公當然是死活不承認這事,這邊還沒問出什麼來,侍衛司在莒國公府隱蔽處搜出十幾個泥塑的草人。有的頭戴腦箍,有的胸穿釘子,有的項上拴着鎖子,每個背後都貼有名字。聽說宰輔閣老、以及劉四郎、廣平郡王吳國公等“仇家”都有幸名列其中。但是最讓一干人等心驚膽戰的是其中一個草人身穿赭黃袞袍,正寫着隆慶帝的名諱。

隆慶帝聽了回稟,又看了證物,當場吐血暈死過去,直到天明才悠悠醒過來。太醫們看過之後,說是氣急攻心,肝火傷木,並無大礙,只是需要調養,所以才匆匆散了今兒的御門聽政。

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

“想不到莒國公這般膽大妄爲?”徐文禎搖頭嘆息道。他去兩浙沾了份軍功,便回到翰林院任秘書郎。

“他身爲慈孝端仁皇后所生的皇長子,算起是嫡長子,所以義理派那些老先生才擁戴了他。只是此人品行不端,惡劣之名滿朝皆知。後來又牽涉到西山謀逆案,儲君之位已經無望。絕望之下便橫下心來行此大不忠不孝之惡事。”中書省宣贊舍人李桂芳猜測道。

“再如何他也不該如此大逆不道!”虞文彬惱怒地說道。他觀政之後,轉遷爲京兆府武清縣知縣,這幾日正好奉公晉府,來京師辦事。

三人說了幾句,都把目光轉向一直沉默無語的李公亮。

“重明,你在想什麼呢?”

“我在想,如此隱秘的謀逆大案,居然半天一夜就給查得明明白白。這查案能力,就是神目御史劉四郎也要幹拜下風。”

“重明,你是說有人在其中做局?”徐文禎驚問道。

李桂芳遲疑了一下說道:“聽說此案全由司內苑局辦理,難道吳都監牽涉其中?不應該,他是聖上最信任之人,怎麼可能做出這事?”

“只要有人在前面引導就好了,自然就能順着查出來。”虞文彬眉頭一挑說道,“如此說來,是有人把證據都準備好了,引着司內苑局查到莒國公身上。能在宮裡有這麼大能耐,只有皇太后和皇貴妃。”

“皇太后雖然是宮中第一人,但她早幾年就跟先皇移居內北苑,紫禁城裡那些人手只怕早就消除乾淨了。”徐文禎搖着頭道。

“皇貴妃?”李桂芳沉吟着說道,“想不到居然是她。不過我總覺得差些什麼。”

“應該是有人在外面配合着她,只是這個人會是誰呢?忠順、忠廉還是廣平?”李公亮接着說道。

“除了這個外應,我覺得皇貴妃在宮裡還差些火候。紫禁城裡的幾位內相,都不是省油的燈,宮裡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他們的耳目,而皇貴妃未必能拿得住他們。”

“此言有理。如此推斷,此案迷霧重重,非常蹊蹺啊。”

衆人嘆息一番,不敢再多言。

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引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金釵記後記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
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九十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五十八章 祖制難違自從循第一百四十一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六)第九十四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四)第三十五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一)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引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忘卻新傳子夜歌(二)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二百六十九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七十二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一)第五十五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第二百零四章 三軍列陣杭城外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金釵記後記第二百三十七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二)第一百零五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一)第八十七章 一夜風起刀兵急(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六十章 寧府大喪起波瀾第三百一十八章 變化猶應侍帝晨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二百九十七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七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九十一章 漠北列陣受點檢(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四百四十二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三)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十七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四)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