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

這一位韓相名叫韓東國,字安洛,河南行省洛州宜陽人,一直很低調,看上去很不起眼。知道內情的人卻知道,這一位和盧文韜、魏良弼是太上皇秉政後期最器重的三駕馬車。以前執掌着戶部,兼領尚書省左丞,被人戲稱爲太上皇的錢袋子。但是因爲造成國庫積欠、地方虧空太多而飽受非議。

當時郭相爺**因爲女婿假冒案被牽連請辭,韓東國則趁機接了門下侍郎的位,成了內閣第三位宰輔,卻是把戶部尚書和尚書省左丞的位置空了出來。一番騰挪後,杜雲霖被聖上召回京師,委以尚書省中丞之職。此中種種細節,不足以爲外人道。

從這位韓相,薛規猛然間想起劉玄的那位同年顧仝。

這一位成均館觀政後留在了中書省,開春時還以從七品中書省秘書丞的身份南下龍虎山冊封張天師,路過金陵時還特意以劉玄好友的身份投貼拜訪過自己。記得這位顧仝顧全義應該叫韓相姑父的。

當初顧仝的祖父任洛州提學,視韓相爲得意弟子,悉心教授,通過師門同科等關係將其推薦進了國子監,還將女兒許配給了寒門出身的韓東國。怎麼自己女婿連韓相這裡也能攀上關係,難道他真的這麼深謀遠慮,精心編織,苦心經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太令人生懼了。

突然間薛規心裡有了一份明悟,朝中關係本來就錯綜複雜,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編織成了一張無比巨大的網。而劉四郎是年輕一代的佼佼者,所以各方勢力自然會把注意力投到他身上,成爲非常關鍵的一個交織點。就算他不去編織,別人也會把網扯到他身上去。

想到這裡,薛規心裡一鬆,看來劉玄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妖孽,他也只是朝中大局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擺佈的同時也在算計着自己的東西。

薛規擡起頭,看到劉乾坐在對面,正慢慢地喝着茶,連忙拱手道:“賢侄對不住,某一時走神了。”

劉乾笑了笑說道:“世叔客氣了。有些事事關重大,是得細細琢磨下。”

薛規心頭一動,劉四郎的這個哥哥,說話的語氣倒是跟劉四郎有幾分相似,但是話裡的機鋒似乎更多些。突然間他想到一個問題,不由開口問道:“內北苑那邊有什麼動靜?”

“太上皇和皇太后上月在德仁堂設了家宴,把聖上和閣老們請了去。宴席上皇太后說,正宮皇后之位虛待,是聖上情深意重,自當理解。只是後宮不可荒疏,應援前周景宗冊皇貴妃例,冊立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人,以全後宮典制。聖上允了,就等着黃道吉日皇太后下懿旨了。”

“皇貴妃應當是賢妃進位吧,貴妃就不知是賈、陳、周、田妃中哪一位。”

“這個小侄也不知,京師裡是議論紛紛,各種說法的都有。不過內閣前些日子請旨委長安侯府的周大老爺爲兩浙轉運使。”

聽到這裡,薛規猛地站了起來,他聽出來裡面的玄機來了。

國朝制度,進了貴妃按例是可以給其父賜爵的。周大老爺周淮安頂着長安侯府的招牌,實際爵位只是輕車都尉而已,跟賈蓉一樣,到下一代絕對要除爵。現在女兒進了貴妃,自然可以賜爵。再派到兩浙漕臺任上爲平賊軍籌運糧餉,自然可以分潤一份功勞,到時賜爵還可以往上擡一擡。

突然間,薛規想起杭州城還有一位賈政賈學政,聽聞他不僅危急之時沒有臨陣脫逃,勇於赴任,還身披甲冑,親上前線爲將士們鼓舞士氣,頗有“其祖之風”。現在又在學政職上做得有聲有色,頗得秀才士林們交口稱讚。關鍵是他女兒也在宮裡,有機會進貴妃。

想到這裡,薛規有些苦笑,這事鬧得,一盤棋下到這個地步,全亂套了,現在大家都只能見招拆招了。

“聖上答應了?”

“聖上將這份摺子留中了幾日,內閣又上奏,說浙西事大,需派國之重臣鎮撫威懾,故推薦韓相以欽差前往杭州督戰。”

薛規聽劉乾講完,直在搖頭,這一來一往地,着實精彩。內閣這邊意思很明顯,聖上你不想賜爵,那我們就把韓東國派到杭州去督戰。這一位去了杭州,憑藉他宰輔的身份,天大的軍功肯定要分去一大半,而有了這份軍功,盧相、魏相一退,韓東國接任首輔之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聖上是萬萬不敢答應的。盧文韜和魏良弼都六七十歲了,身體都不大好,熬兩年肯定會退下來的。可韓東國才五十出頭,身體特棒,就是楊慎一都不一定能熬得過他。更可怕的是韓東國父母早就亡故,絕對不用擔心丁憂。真要讓他得了軍功,這兩三年間坐上首輔的位子,聖上要想搬他下來,就得要費番力氣了。最關鍵的是太上皇那一系的勢力會重新聚集在韓東國身邊,不會因爲盧、魏兩相的榮休而散離。這就意味着聖上登基以來的努力白費了一半。

所以薛規知道聖上肯定不會答應韓東國到杭州來。

派劉玄來杭州當欽差本來就是幾方勢力權衡過的最合適的選擇。首先劉四郎是軍將世家,又歷經過實戰,知兵事,五軍府肯定會支持。楊慎一爲首的清流自然就不在話下。而盧、魏等太上皇一系,覺得派劉四郎去的確不錯,雖然他年輕,可就妙在年輕上。就算劉四郎一個人把兩浙這天大的功勞全拿下,也還得一階階往上挪,必須等十幾年後纔會威脅到他們。

至於聖上,那就更滿意,劉玄是信得過的人,又是楊慎一的弟子,算在清流這邊,那就不會讓功勞被盧、魏那邊搶了去。

“聖上同意周老爺出任兩浙漕臺了?”薛規盤算了一下,覺得聖上應該會在賜爵上讓一步,也不會在內閣和韓相那邊鬆口。

“是的世叔,小侄出京時,聽聞聖上已經批紅了,允了周老爺的任職。”

“那周妃和賈妃怕是要入了皇太后的懿旨裡了。周府那邊還好些,周老爺的名聲一向不錯,只是賈府這邊。寧國府暫且不論,榮國府的大老爺這些日子着實鬧得有些不像話,閒話都傳到金陵來了。可別被御史們抓到把柄了。”薛規緩緩地說道。

現在兩邊明爭暗鬥已經灼熱了,到時賜爵賈府,按法理可賜賈政,因爲他是賈妃親父;也可賜賈赦,因爲他是榮國府之主,從宗族禮法來論,他也受得起。要是某些人運作一番,賜爵給賈赦,再找御史狠狠參他一本,太上皇主導的賜爵就成笑話了。

“世叔說得極是,小侄這次去杭州,就是跟四郎商議這件事。”

**前面陳榮華假冒案,其岳父是郭相爺,其中有部分段落寫錯成韓相爺,現更正說明下。

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金釵記後記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
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四百零二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二)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一百三十章 江南金陵多人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二)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一)第二十五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一)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新關裡揚威武(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七十章 栩栩如生丹青手第二百零九章 噩耗傳來動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五十二章 奉國府裡話機要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芙蓉榭裡影人間(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樓船夜雪熊津鎮(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七十六章 元夕聞名青玉案第三百四十四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一)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一百九十五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三)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安樂時汝轉棄予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十一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鐵馬秋風鬱洲山(二)金釵記後記第四百一十八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灼灼其華之子歸(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牆春草幾番生(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後點驗有玄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卻謀史館清貴職第四百四十九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一百四十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五)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四)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第三十一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