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

殿試是一科科舉最關鍵也最重要的一環,中者爲天子門生,當場欽點一二三甲進士。

黎明時分,劉玄等人就在東華門前等着。他們看着高聳巍峨的宮門,心緒萬千,今日考完後,聖上欽點名次,諸位便以進士的身份要在這裡唱名。

劉玄看了一眼站在身後的衆人,只有不過百餘人,裡面熟悉的只有徐文禎、潘籍、丘好問和沈自省。明國維和李公亮未能中試,只能來年再考了。

過了一會,有殿前司領班都虞候進來,跟帶隊的禮部官員交接,再驗了諸位貢士的腰牌對牌。然後在四個小黃門的引領,三十六位殿前驍衛的護送下,靜悄悄地穿過空地巷道,來到保和殿前。

站在殿前臺階下,可以看到上面站滿了人,政事堂的諸相,內閣諸位閣老,還有翰林院、禮部等一干官員,都早早地在那裡候着。

九十位貢士站在殿前空地裡,朝陽正徐徐從東方升起,照在他們年輕和滿是憧憬的臉上。

這時開始點名,主考官魏良弼點一二等,同考官富時景點三等。

“隆慶壬寅科會試貢士一等頭名,北直隸辛丑科鄉試拔貢劉玄劉持明。”

“臣在!”此時的劉玄等人有資格稱臣了,他率先從左邊臺階走了上去,向魏良弼和富時景行禮,然後站在殿上第二層的空地裡。

“二等第十一名,嶺東鄉試拔貢丘好問…二等第十五名國子監拔貢沈自省…二等第二十一名遼東鄉試拔貢潘籍…三等第六名,國子監拔貢徐文禎…”

點名完成後,衆人把在東華門領到的各自的會試文卷拿了出來,雙手捧上,大聲道:“學生蒙恩被點爲貢士,現殿前投卷,請聖上御覽!”

自有小黃門將衆人的文卷收了上去,遞到隆慶帝桌上。

接着有禮部官員領着衆人贊拜、行禮,完成後有乾清宮守吳寶象出殿,大聲道:“奉旨,宣隆慶壬寅科會試貢士入殿行御前試。”

衆人再行禮,按名次魚貫入殿,坐在各自的座位上,然後發放策題。

殿試一般只考一篇策論,限時一個時辰,由執相閣老、翰林院掌院等臨時考官初評,選出十份上優者,遞交御覽。當然了,會試一等前十名貢士的文卷如果不在其中,也會被單獨選出來遞呈上去。

今天殿試的策論題目,是隆慶帝早些日子想出來,早上才御筆寫下的,《論人材》。

衆貢士在殿中緊張地揮毫寫策論,隆慶帝在殿上書桌上御覽衆貢士的會試文卷。九十多名貢士的文卷,他也不可能一一全部看完,只是有選擇地看。現在他看的正是會元劉玄的會試策論制義。

“《刑賞忠厚之至論》,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

果然,這劉玄的策論正如煙溪先生和衆人所言,縱橫捭闔,氣象雄闊。他的行文遣句能看到煙溪先生的五分精髓,但意境氣象卻有些另闢蹊徑,自成一派了。想不到這小子還有這份功力。

“聖人於心之有主者,而決其心德之能全焉。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於私者也,以是人而當死生之際,吾惟見其求無慚於心焉耳,而於吾身何恤乎?此夫子爲天下之無志而不仁者慨也。”

看完劉玄的這份制義,隆慶帝連連點頭。這制義倒是盡得煙溪先生真傳,言之有物,嚴正縝密。

半個時辰過後,劉玄第四個交卷,然後退到殿外候着。他的策論果不其然被評爲上優,遞呈到隆慶帝桌前。

“《論人材》,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衆,患上之人不欲其衆;不患士之不爲,患上之人不使其爲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樑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衆﹑不使其爲者,何也?是有三蔽焉。”

隆慶帝品味再三,喃喃地低聲道:“煙溪先生教出來的好弟子啊,當仁不讓、勇於任事的宰輔之才啊。”

待到一個時辰的考試時間和一個時辰的評卷時間過去,衆貢士又入殿參駕。

隆慶帝居然站起身來,徑直下階,走到劉玄跟前道:“你的策論朕看過了,當爲鼎首。但今科是朕即位以來的首科,朕執朝的首位狀元不是那麼好當的,朕再給你一題。”

“臣請聖上賜題!”劉玄毫不膽怯地答道。

“好膽識!你被稱爲詞牌聖手,朕就考你詞才。朕這些日子在讀三國志,正好讀到孫劉屯兵長江,共抗曹魏,你以此史爲題,賦詞一闕,詞牌就不限了。”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好詞,好詞!”隆慶帝看完後,撫掌拍手大聲叫好道,“真是蕩氣迴腸,回味無窮,讀完後平添萬千感慨在心頭。”

衆臣也在旁邊大聲叫好。

隆慶帝沉吟一會道,“此詞寫盡三國雄史和風流人物,已屬千古絕唱,唯獨有一遺憾,朕讀此史,甚喜周郎公瑾,可惜這詞中未寫,有些意猶未盡。”

說罷,隆慶帝擺手笑道:“是朕貪心不足了。劉卿能寫出《臨江仙》如此佳詞,已屬萬幸,何敢再求更多。”

“聖上,臣還有一詞,待臣爲聖上寫出。”

劉玄也不管不顧了,都到殿試這個地步了,聖上也有點魁之意。風頭已經出盡,也不在意再多出些了。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妙!妙!妙!詞曲豪邁雄壯,已經難越這兩詞頸背了。”隆慶帝大聲道。

“聖上初科,有天縱英才,居然連賦兩闕千古傳唱之佳詞!此乃祥瑞,臣等幸哉,親臨盛況!與有榮焉!我等共賀聖上!”

太和殿大學士、中書侍郎、平章國事盧文韜以下,衆臣齊聲恭賀道。

“回聖上。前年爲師祖昆林公百歲誕辰,恩師困於國法,監居遼陽,便遣弟子代行孝道。臣自金州上船,泛海南下,在餘杭上岸,沿富春江西進,過婺州、衢州、睦州、信州、撫州,至吉州太安,與墓前拜祭師祖昆林公。後順贛江而下,在江州入長江,先逆江遊歷赤壁、武昌,再順江而下,過安慶、太平、金陵,在京口入運河北上,過揚州、淮安,直入密州,在密州再上海船北還,歷時八月有餘,遍遊東南、江南、湖廣、淮南、嶺東諸地名城”

“哈哈,果然是煙溪公先生,算無遺策啊。”隆慶帝大笑之後,便坐回到御桌後,開始欽點今科的進士了。

************

大年初四,祝大家新春快樂!恭喜發財!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京師三吳千機牽(一)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二十三章 王氏姐妹再重逢第一百一十一章 水月消障添新債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二百三十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一)第三百零七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六十三章 二進貢院赴秋闈第一百三十五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早歲已知世事艱(一)第二百二十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二)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庶明勵翼明弼諧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三百九十一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在泮獻功求伊祜第四百三十三章 五百年前事總知第二百三十四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翁婿閒話無東西(一)第九十三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二)第三十四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三)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三吳鼙鼓連聲來(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來無話談前程(一)第十一章 鳳姐決斷謀大利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一)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連枝比翼浮翠閣第一百八十一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三)第三百零六章 清館聊得養天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妖僧異心行詭事(二)第七十四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三)第十四章 寧府小聚爲拜師(三)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君故不見九州悲(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七十一章 糊塗奇案牽朝局第二百八十五章 舊事未了新爭起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一)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十六章 西山馬疾弓弦響(五)第一百七十八章 金陵城裡糊塗案(三)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二)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