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揮師入關,日月戰旗圍敦煌

第163章 揮師入關,日月戰旗圍敦煌

玉門關只是一座很小的城隘,屬於漢代長城的一部分。

常駐人口不過幾百人,而且因爲常年沒有爆發過戰爭,玉門關的軍事職能已經嚴重退化。

城牆坍塌,士兵缺乏訓練,兵力嚴重不足。

種種原因之下,回鶻步兵僅僅是第一次試探性的攻擊,玉門關的草包守將便驚恐的投降。

李驍見此情景,輕輕的搖頭,本以爲會是一場苦戰呢,結果~

就這?

眼見城門在守軍驚恐的神情中緩緩打開,李驍沉聲喝道:“阿爾庫斯將軍!”

“末將在!”

“讓你的人,率領五百士兵爲先鋒。”

“入城後,不可燒殺搶掠,否則軍法嚴懲。”

“遵命!”阿爾庫斯重重喝道。

說的好聽點是先鋒,實際上就是趟雷去了。

萬一是個陷阱,回鶻士兵必然遭殃。

但是沒辦法,誰讓他們回鶻士兵是後孃養的呢?

來這裡,乾的就是這活。

於是,五百名回鶻士兵第一批入城,很快控制了城牆等關鍵位置,確定了沒問題之後,李驍大手一揮。

“入關!”

白甲軍士兵騎着戰馬,浩浩蕩蕩的衝進了關內。

很快,城頭之上豎起了一面金色的日月戰旗。

在熾熱的陽光下,戰旗隨風烈烈作響,讓城中百姓心驚膽戰。

李驍騎着高大的戰馬,在白甲軍的護衛下走進了關內。

入眼所見,一片荒涼,到處都是土黃色的。

城牆是黃土壘起的,凌亂而破舊的房屋也是由黃土堆砌起來的,就連百姓們的身上也都覆蓋着滿滿的黃土。

他們皮膚乾裂,面色黢黑,穿着髒亂的羊皮,亂糟糟的頭髮像雞窩一樣。

全部擁擠在一起,驚恐的目光看向這些高大的白甲士兵。

對此,李驍心中早有準備,倒也沒有大失所望。

在城中掃視了一圈之後,便是大聲喝道:“玉門關守將何在?”

“在,在呢~”

一個党項人慌忙的走了過來,身穿羊皮襖,腳踏鹿皮靴,比起其他人要乾淨、精神一些。

對着李驍躬身諂笑道:“小人野突多聞,拜見將軍。”

“玉門關內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漢人?”

聽到這話,守將立馬傻了眼,結結巴巴,說不出個準數。

他本來就是來混日子的,撈夠了錢就走,怎會關心這些賤民啊。

李驍的眉頭頓時間皺了起來:“不知道?”

守將臉色煞白,慌張的說道:“知道,知道。”

但是目光卻看向了旁邊一箇中年人,似乎是讓他爲自己解圍。

此人,正是之前城門外的隊頭,硬着頭皮說道:“大人,玉門關內有人丁五百二十八人,其中漢人三百六十六人。”

這個數字並沒有出乎李驍所料,玉門關只是一座很小的關隘而已,是絲綢之路的補給站。

“你是玉門關人?叫什麼名字?”李驍淡淡問道。

“小人王大牛,祖輩來到玉門關後,從小便在玉門關長大。”隊頭說道。

李驍沒有猶豫,直接說道:“今日起,玉門關內的五百餘人,納入庫裡軍之列,王大牛負責管理。”

“你們所有人分成十隊,相互監督。”

“若有哪隊之人逃跑,全隊皆斬。”

李驍冷厲的聲音說道,簡單的對這一百多戶百姓進行了整頓。

隨後目光又看向了玉門關守將:“既然你什麼都不知道,那留着你也沒用了。”

“殺~”

伴隨着李驍的命令,旁邊的鐵頭拔出騎兵刀,瞬間劃過了守將的脖子。

鮮血噴濺,他的眼神中還殘留着驚恐、難以置信。

而那些百姓也被這一幕嚇愣了,高高在上的守將,說殺就殺了,於是他們對金州軍的畏懼更深了。

殺雞儆猴,這是必要手段。

最重要的是,殺掉了這些党項官員和將領,是爲了減少隱患。

沒有了他們帶頭,就算是有人想要造反,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那個威望去聚攏人心。

至於王大牛等人,乃是既得利益者,只會幫助金州軍安撫百姓,不會輕易造反的。

……

敦煌,是傳統意義上古漢地最西端的城鎮,也是河西走廊的終點。

而玉門關和陽關,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了兩隻觸手,一南一北,扼守住了南北絲綢之路的咽喉。

三個地點呈現出三角形狀,相互依託。

若有哪方遭遇攻擊,消息很快便會傳遞到敦煌,隨後傳向瓜州。

這一日,一名西北方向而來的騎兵打破了敦煌的平靜。

風塵僕僕,滿身黃沙,來到城門前,大口大口的喘息,對着城門士兵說道。

“快,快去向刺史大人和副統軍使大人彙報,玉門關遭遇強敵圍攻,急需支援。”

守城隊頭臉色瞬變,不敢耽擱,連忙帶着士兵去了統軍府。

見到了敦煌的最高軍事長官,西平軍司的副統軍使籍辣思義。

這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將領,虎背熊腰,面色兇悍,坐在那裡便給人一種很不好惹的氣勢。

聽聞玉門關被圍之後,噌的一下站了起來,憤怒說道。

“包圍玉門關的是哪方人馬?高昌還是吐蕃?有多少人?”

傳信的士兵說道:“我們,我們也沒弄清楚是哪方人馬。”

“趁着對方還沒圍城,守將大人便派我趕緊過來彙報。”

“至於人數,守將大人說有十萬人……”

聽到這話,籍辣思義頓時繃不住了,大聲罵道:“簡直是一頭蠢豬。”

“連豬都要比他聰明。”

他罵的,自然是玉門關的守將。

完全是一頭蠢豬,一點有用的信息都沒有。

還十萬大軍包圍玉門關?

吹死他吧!

高昌王國要是有十萬大軍,早就征服整個西域了。

吐蕃大軍雖然有十萬,但如今早已經不是唐朝時期了,吐蕃內部分裂嚴重,彼此內鬥還來不及呢。

怎麼可能聚集十萬大軍圍攻一座小小的玉門關?

但是不管如何,玉門關被圍是真的。

“來人,全軍戒備,準備戰鬥。”

籍辣思義大聲喝道。

隨後又挑選了一支探騎,前去玉門關打探情況。

不久後,敦煌刺史張興華急匆匆的趕到了統軍府。

“籍辣將軍,我聽說玉門關被圍了?”張興華沉重的聲音說道。

短短時間內,敦煌城內,該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

“是被圍了,不過別擔心,我已經派人前去打探情況了,隨時前去支援玉門關。”籍辣思義沉聲說道。

看情況而定,若真的事不可爲,那就必須放棄玉門關,全力防守敦煌城。

不然的話,一旦敵人在半路埋伏,那麼敦煌守軍可就危險了。

“到底是什麼人敢打玉門關?高昌人還是吐蕃人?”張興華憤怒說道。

“還不清楚,但左右不過這兩個。”籍辣思義沉聲說道。

從地理位置上看,只有這兩個國家有動機和能力,去攻打玉門關。

“還是要儘快弄清楚敵軍是誰,本官也能寫摺子,快馬送去興慶府。”張興華說道。

幾天後,派去玉門關的探騎回來了。

原本十幾個人的小隊,最終卻只回來了兩個人。

而且全部帶傷,其中一個剛進城就死了。

“怎麼回事?”

“到底是什麼人?”籍辣思義憤怒的說道,目光如虎般盯着最後一個探騎獨苗,生怕他也死了。

“大人,我們,我們看見了,回鶻人~”受傷的探騎虛弱的聲音說道。

“回鶻人?”

“果然是他們。”籍辣思義和張興華同時皺起了眉頭。

“高昌王國這是想要幹什麼?開戰嗎?”張興華說道。

自從西夏建立以來,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畢竟敦煌這一片區域都是沙漠,沒什麼好爭奪的。

可高昌王國此次抽了什麼瘋?

籍辣思義更是重重的拍桌子上怒吼:“該死的高昌雜種,老子絕不會放過他們。”

“還有,大人,我們還看見了一面金色的旗子,以及一羣穿着白色甲冑的騎兵。”

“他們的速度很快,武器很精良,我們的槍頭很難穿透他們的甲冑。”

“我們一隊十幾個人,被對方十個人追殺,只剩下了我一人。”

聽到探騎的話,籍辣思義冷靜了下來,詫異問道:“對方只有十個人,就滅了你們十幾個人?”

探騎慢慢點頭,籍辣思義內心有種不妙的感覺。

“回鶻騎兵的戰鬥力這麼厲害嗎?”

隨後又問道:“玉門關呢?怎麼樣了?”

探騎輕輕搖頭:“我們沒靠近玉門關便被對方發現了。”

“那些白甲騎兵甚至已經前進到了玉門關以東四十里的位置,想來玉門關恐怕~”

籍辣思義和張興華瞬間沉默了。

“高昌軍隊來勢洶洶,我們必須早作打算。”張興華沉聲說道。

隨後,兩人各自行動起來。

張興華髮文,快馬送去興慶府,向朝堂稟報這裡發生的事情。

而籍辣思義則是派人去瓜州求援。

西夏十二地方軍司之一的西平軍司,就位於瓜州,距離敦煌不過兩百里。

其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支援敦煌。

時間又過去了兩天,籍辣思義沒有等來瓜州的援兵,卻是等來了‘高昌軍’。 時值正午,烈日當空,遠方的地平線上,最初只是出現了一道模糊的黑線,伴隨着滾滾黃塵。

隨着時間推移,那黑線逐漸變粗,漸漸能分辨出密密麻麻的人影與戰馬輪廓。

城牆上的敦煌士兵頓時慌張了起來。

“那是什麼?”

“騎兵,很多騎兵!”

“是回鶻人。”

“回鶻人來了,快去通知副統軍使。”

他們早就得知了回鶻人入侵的消息,籍辣思義已經命令敦煌軍各部做好了準備。

城門在好幾天前就關閉了,沒有他和刺史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出。

在這惶恐不安的情緒下,金州軍前鋒騎兵終於出現在了敦煌城外。

不多時,籍辣思義和張興華兩人快速來到城牆上,向外望去,卻看見了一副震撼的景象。

數以千計的鐵騎浩浩蕩蕩奔來,迅速呈扇形散開,將敦煌城圍得水泄不通。

戰馬嘶鳴聲、鐵蹄踐踏聲交織成一片,仿若滾滾雷鳴,震動着蒼涼大地。

軍旗獵獵作響,上面的日月圖案醒目耀眼,在風中肆意舞動。

看到這一幕的兩人,臉色無比的沉重。

“這應該只是高昌軍的前鋒部隊,後面肯定還有大隊的步兵。”籍辣思義一臉凝重的說道。

“高昌國想要幹什麼?出動這麼多兵馬,是要和我大夏開啓國戰嗎?”張興華難以置信道。

僅僅是前鋒騎兵就有好幾千人,後面的步兵只會更多。

回鶻人這是準備傾舉國之力發動戰爭啊。

“高昌國內肯定發生了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籍辣思義沉聲道。

而就在這個時候,張興華像是忽然發現了什麼,指着金州軍的戰旗說道。

“籍辣將軍,你看那些回鶻人的戰旗,是不是有些眼熟?”

“戰旗?”籍辣思義放眼望去。

只見漫天黃沙中,‘回鶻人’的戰旗隨風狂舞。

那旗幟的底色爲耀眼的金色,宛若太陽一般奪目,旗面上繡着日月星辰圖案。

“那是,太陽和月亮?”

話沒說完,籍辣思義的臉色驟變,驚駭道:“三辰旗?”

三辰旗,又叫日月星辰旗,是華夏等級最高的旗幟。

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周天子時期,一直到唐宋都有延續,只不過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樣式。

而籍辣思義這個党項人之所以對三辰旗如此驚駭,最重要的還是因爲一個國家。

唐末歸義軍所建立的金山國。

他們所使用的旗幟,便是三辰旗。

【張議潮行軍圖】

“這些回鶻人爲什麼會用金山國的旗幟?”籍辣思義一臉懵逼。

眼前這些‘回鶻人’的戰旗,與金山國的三辰旗很是相似。

最大的區別就是顏色了。

金山國的旗幟底色是紅色,而眼前的則是金黃色。

但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這讓籍辣思義有種荒謬的感覺,高昌國變陣投敵了啊。

要知道當初金山國之所以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回鶻人的常年戰爭所導致。

現在,高昌軍隊爲什麼會用金山國的旗幟?

籍辣思義想不明白,張興華也不明所以,但他們猜測,肯定與這場莫名其妙的戰爭有關。

……

金州騎兵包圍敦煌城後的一個時辰,李驍率領金州軍主力抵達。

一同而來的,還有三萬回鶻步兵和一千多敦煌百姓。

除了玉門關中的五百多名百姓之外,剩下的人大都是來自陽關。

玉門關和陽關,就像是敦煌向西伸出去的兩隻大鉗子,一南一北駐守在沙漠中。

和玉門關一樣,陽關也早就失去了戰爭職能,變成了純粹的商旅驛站。

金州軍輕易將陽關攻克,裡面的百姓、牛羊駱駝等等一切財物全部帶走,又經歷了幾天行軍,終於抵達了敦煌。

“這就是敦煌?可惜已經看不到曾經的漢唐雄風了。”李驍看向遠處的城門,淡淡說道。

“大都督英明。”

騎馬跟在李驍身邊的,正是不久前,於二蛋解救的楊家老大,楊守正。

他是西夏漢人,又是將門子弟,家學淵博,對西夏的情況瞭解很深。

向李驍介紹說道:“敦煌最初建立於漢武帝時期,不過早已經荒廢,我們眼前看到的敦煌城,是金山國修建的,距今也有兩百多年了。”

“城高五米,南北長有四百多丈,東西寬度三百多丈,全部由夯土巨石壘鑄而成。”

西漢金山國,乃是唐朝末年沙洲節度使張議潮家族建立的國家。

大概範圍包括如今的瓜沙二州,也就是後世酒泉市的西半部分。

首府就位於沙洲。

所以,張家對敦煌城進行過一次翻蓋。

等到了西夏時期,敦煌的戰略地位迅速下降,經過了兩百多年的歲月侵蝕,如今也早就變得破敗不堪。

“沙洲曾經乃是西漢金山國的首府,這裡的百姓很多人都是金山國的遺民?”李驍淡淡聲音問道。

“是。”

“他們的祖先,都是金山國的子民。”楊守正輕輕點頭。

“只不過,兩百多年的時間過去,很多人甚至都忘記了金山國的存在。”

忘記了更好,否則李驍還擔心這些人以後會光復金山國呢。

只要他們記得自己是漢人就夠了。

“敦煌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漢人?”李驍問道,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金州最缺少的就是人口。

楊守正想了想:“敦煌城中的百姓,大概有兩萬人左右,城外的一些村寨裡面,也有零零散散的百姓兩、三萬人。”

敦煌城的總人口,大概是五萬人左右。

根據楊守正所見,其中漢人佔據了至少七成,也就是三萬五千人左右。

敦煌畢竟是曾經的金山國首府,漢人比例要更高一些。

而反觀東部的肅州、甘州等地,胡人的比例更高,絕大部分的漢人都集中在興慶府周圍,靠近金國漢地的地方。

在河西走廊這種荒涼之地,能有七成漢人比例的敦煌,已經難能可貴了。

“敦煌漢人與胡人之間的矛盾如何?”李驍問道。

“漢人的處境也算不上太好。”楊守正凝重搖頭。

“敦煌的漢人數量雖多,但是城中大部分官員和守軍將領,由胡人擔任,本地漢人處處受到壓制。”

畢竟是金山國的遺民,西夏對敦煌和瓜州兩地的漢人們,防備依舊很深,甚至不允許他們爲官。

比起西夏東部的漢人們,待遇簡直是兩個天地。

上頭沒人,自然也就沒有話語權,很多時候都會受到胡人的欺負。

“處境不好?那就太好了。”李驍笑了。

要是敦煌的漢人百姓都過的很好,誰還願意跟李驍走啊?

正是因爲他們過的不好,李驍才能去解放他們,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

而楊守正大概也猜到了李驍的想法,於是主動說道:“大都督,在下之前爲敦煌修補過城牆,知道哪裡的牆體不穩。”

“願幫助大都督攻破敦煌。”

楊守正如今已經知道了李驍的身份。

遼國的金州都督,六院司大王的妹夫,手握重兵的邊軍將領。

不久前,他剛剛率軍攻破了高昌王國的首府高昌城,活捉了高昌王等一衆王族和官員,

可以說,如今的高昌國算是被李驍給滅了。

剩下的,不過是他故意留下來的傀儡。

得知這些消息的時候,楊守正無比的激動。

因爲他終於看到了報仇的希望。

加入金州軍,投靠大都督,去報楊家的血海深仇。

他要立功,他要在金州軍中變得更強。

有朝一日殺回興慶府,將那無道昏君從龍椅上拉下來,質問他爲什麼不分青紅皁白便冤枉楊家?

就因爲楊家是漢人,而那名犯了錯的主將是皇后的堂兄,楊家就活該背黑鍋?

楊守正不服。

所以此刻,他要竭盡的展示自己的價值,讓李驍看到他的能力。

有朝一日,或許他也可以率領金州軍,殺向興慶府。

而眼前的敦煌城,不過是他向昏君收取的一點利息罷了。

“守正,本都知道你報仇心切,不過以後這種機會還多的是。”

“至於敦煌城,留着它還有用。”李驍沉聲說道。

目光看向土黃色的城牆,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沙侵蝕,很多地方都已經殘破不堪。

李驍想要攻破它,易如反掌。

但是,他的眼中可不僅僅只有一座敦煌城。

“敦煌城的守將,應該早就向瓜州送去消息了吧!”

“說不定,瓜州的援兵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李驍幽幽的聲音說道。

隨後,目光看向楊守正道:“你在敦煌和瓜州兩地生活過一年多時間,這兩地之間,有沒有適合伏擊的地方?”

楊守正驚愕,較忙點頭:“有,很多!”

不久後,李驍叫來了李大山和二虎,命令兩人帶着楊家兄弟率軍出發。

他要圍點打援,消滅前來增援的瓜州軍。

然後,李驍命令回鶻人繼續圍着敦煌城,而他自己則是率領金州軍四處出擊。

現在還有時間,他要將敦煌城外的百姓們給聚集起來。

方便最後打包帶走。

與此同時,瓜州城外,西平軍司統軍使都羅兼贊,親自率領六千兵馬向着敦煌城前進。

“快快快,都給我跟上。”

“三日之內,趕到敦煌城。”

(本章完)

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09章 凜冬將至,餓殍盈野第290章 稱王?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128章 聚北疆之勁旅,直搗王廷第269章 東規大河,列郡祁連第7章 血債血償第113章 平衡第306章 千戶府,漢化,治理草原第172章 一妻二妾第112章 密詔第205章 王者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爲之第75章 活着回來第79章 掃蕩第67章 金州局勢第85章 勝利在望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84章 太陽汗的震驚第66章 飛鷹堡主第165章 西夏朝堂震驚,俘虜十萬百姓第26章 六百鐵騎,黑夜突襲第32章 戰鬥結束,斬草除根第78章 存亡之分,在此一舉第62章 五崖寨破第268章 開禧北伐第229章 六鎮軍魂第75章 活着回來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81章 天命之子的宿敵,被金州軍打崩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29章 六鎮軍魂第123章 外甥和孃舅第106章 金州第一豪強家族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126章 大建設時期第251章 西夏皇帝的怒吼,河西第一美人第106章 金州第一豪強家族第97章 天作被,地爲牀,賊漢配蠻娘第10章 河西鐵騎,衝鋒!第94章 大勝第148章 金刀駙馬,洞房花燭第105章 跟我提公平?你配嗎?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309章 國運飄搖,關隘難破第233章 第二次東征西夏第279章 屯墾團,分糧分地分女人第137章 大賀狗賊,可識得我金州李驍?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72章 官升三級?第213章 大纛向前第13章 好好的活着第101章 捷報,副都督,震駭【祝大家新年快第4章 烏茲鋼,娶媳婦?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24章 屠城,三日不封刀第21章 九堡十八寨第97章 天作被,地爲牀,賊漢配蠻娘第88章 北疆鐵騎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36章 新軍雛形第283章 北疆第二代甲冑第149章 北疆升起金太陽第164章 全軍覆沒,漢人不打漢人第239章 把‘合羅川’殺成地名第48章 糟糕,心動的感覺第282章 高昌政變,貴妃探親第24章 猖狂的葛邏祿人第221章 北疆第一勇士第234章 金國使團,黑水城第153章 全殲回鶻軍,剝皮抽筋,凌遲第84章 太陽汗的震驚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215章 犯我北疆者,雖遠必誅第258章 河西走廊,盡歸北疆第265章 北疆廣納英豪,懼戰的夏軍第280章 長女李令月,姐妹重逢第91章 決戰,開始了第151章 大婦的威嚴第100章 捷報傳河西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160章 王后,你也不想夫君被殺吧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85章 勝利在望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68章 夫君,給我個孩子吧第77章 鎮壓第70章 血賺第299章 漠北決戰,挺進斡難河第278章 你們看他像不像一條狗啊?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1章 首戰雙殺,強的可怕第28章 斬將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41章 摧枯拉朽的戰鬥
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09章 凜冬將至,餓殍盈野第290章 稱王?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128章 聚北疆之勁旅,直搗王廷第269章 東規大河,列郡祁連第7章 血債血償第113章 平衡第306章 千戶府,漢化,治理草原第172章 一妻二妾第112章 密詔第205章 王者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爲之第75章 活着回來第79章 掃蕩第67章 金州局勢第85章 勝利在望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84章 太陽汗的震驚第66章 飛鷹堡主第165章 西夏朝堂震驚,俘虜十萬百姓第26章 六百鐵騎,黑夜突襲第32章 戰鬥結束,斬草除根第78章 存亡之分,在此一舉第62章 五崖寨破第268章 開禧北伐第229章 六鎮軍魂第75章 活着回來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81章 天命之子的宿敵,被金州軍打崩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29章 六鎮軍魂第123章 外甥和孃舅第106章 金州第一豪強家族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126章 大建設時期第251章 西夏皇帝的怒吼,河西第一美人第106章 金州第一豪強家族第97章 天作被,地爲牀,賊漢配蠻娘第10章 河西鐵騎,衝鋒!第94章 大勝第148章 金刀駙馬,洞房花燭第105章 跟我提公平?你配嗎?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16章 驚人的戰果,十九顆首級第309章 國運飄搖,關隘難破第233章 第二次東征西夏第279章 屯墾團,分糧分地分女人第137章 大賀狗賊,可識得我金州李驍?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117章 大王,請問罪於李驍第72章 官升三級?第213章 大纛向前第13章 好好的活着第101章 捷報,副都督,震駭【祝大家新年快第4章 烏茲鋼,娶媳婦?第219章 大軍班師,亡族滅種第224章 屠城,三日不封刀第21章 九堡十八寨第97章 天作被,地爲牀,賊漢配蠻娘第88章 北疆鐵騎第202章 大都督,天冷,加件衣服吧第36章 新軍雛形第283章 北疆第二代甲冑第149章 北疆升起金太陽第164章 全軍覆沒,漢人不打漢人第239章 把‘合羅川’殺成地名第48章 糟糕,心動的感覺第282章 高昌政變,貴妃探親第24章 猖狂的葛邏祿人第221章 北疆第一勇士第234章 金國使團,黑水城第153章 全殲回鶻軍,剝皮抽筋,凌遲第84章 太陽汗的震驚第129章 清君側,奉天靖難第142章 洗劫皇宮,直魯古暴怒第215章 犯我北疆者,雖遠必誅第258章 河西走廊,盡歸北疆第265章 北疆廣納英豪,懼戰的夏軍第280章 長女李令月,姐妹重逢第91章 決戰,開始了第151章 大婦的威嚴第100章 捷報傳河西第244章 蕩平甘州軍,全軍覆沒第135章 北疆鐵騎,恐怖如斯!第160章 王后,你也不想夫君被殺吧第55章 你還真是個人才第285章 李驍之名,威震漠北第85章 勝利在望第152章 黑甲軍,白骨甸第168章 夫君,給我個孩子吧第77章 鎮壓第70章 血賺第299章 漠北決戰,挺進斡難河第278章 你們看他像不像一條狗啊?第310章 蕭燕燕生花棒,金國調停第11章 首戰雙殺,強的可怕第28章 斬將第209章 用皇帝的腦袋,祭奠蕭思摩第41章 摧枯拉朽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