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北失南補

第41章 北失南補

朱元璋在奉天殿內召集了太子朱標以及一衆功臣名將,除了魏國公徐達和信國公湯和目前尚領兵屯駐於北平防備北元外,其餘幾位國公都到了,這幾人,都是有着“參與軍國重事”的職責的。

而此時鄧愈已逝世多年,其子鄧鎮能力並不出衆,更無資格參與這等級別的頂層會議,至於傅友德、藍玉這些當打之年的將領,目前還尚未被封爲國公躋身大明帝國最高層,所以也一併無緣了。

當衆人到齊後,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沉聲將小冰河期的消息告訴了他們。

這個消息瞬間在衆人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國公們雖然面色都還算鎮定,但心中卻顯然並不平靜。

韓國公李善長素來以沉穩著稱,但此時他的眼眸中也露出了一抹難以掩飾的驚容,他用試探性地眼神看着朱元璋。

然而,當他看到朱元璋望向他時,臉上凝重的神情,李善長就知道這個消息恐怕是千真萬確的。

李善長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明白小冰河期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意味着什麼。

太子朱標更是一時默然無語,他是龍鳳元年出生的,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將其立爲世子,十三歲的時候大明建立,就順理成章地當太子了。

而朱標隨宋濂學習經傳,可謂是自幼就受到悉心教導,並且一直以來都過着養尊處優的生活,雖然小時候經歷過元末戰亂,但印象實在是不深,對於天災人禍並沒有太過深入的瞭解和切實的體驗但朱標雖然不能具體體會到農人遭受天災的痛苦,他作爲大明帝國的最高層之一卻能夠明白,如果天氣持續變冷,大明帝國的結局是什麼。

因此,當朱標聽到小冰河期已經來臨的消息時,他感受到了那種從心底升起的無力感.人該如何與天命對抗呢?

嗯,如果這是殷商,這時候估計就要組織大規模獻祭了。

不過這是大明,而且好在大明君臣還是清楚的,雖然天氣會年復一年的不斷變冷,但最起碼短期內,或者說朱元璋和朱標這兩代人的時間裡,還不會動搖大明的統治,所以暫時還不用太慌。

他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這一代找出解決辦法,而不是去相信後人的智慧.朱元璋從來就沒對“老朱家未來會誕生能力超過自己的後人”這件事情抱有過什麼幻想,所以他纔要事事都規定好,就像是出門都要給弱智孩子烙個餅掛脖子上生怕餓着的娘一樣。

不過,他們這麼不淡定,其實也怪朱雄英沒說清楚,或者說,朱雄英他自己聽課聽一半就走了,也沒整明白小冰河期還真不是一直變冷的,而是下降幾十年以後再擡升幾十年,有點類似烏龜爬井,只不過總體是往下的。

總之,大明君臣不知道啊!

而且因爲他們正好趕上了氣溫持續下降的這幾十年,所以根據樸素的人生經驗,再加上前幾次小冰河期對應的史料記載,這時候就理所當然地斷定,氣溫不會擡升,只會繼續下降.而實際上,到了明朝中葉,氣溫還是會擡升的。

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也都是一臉凝重之色。

整個奉天殿內一片寂靜無聲,只有衆人的呼吸聲在空氣中迴盪着。

他們都在努力地消化着“小冰河期已經降臨”這個消息帶來的衝擊,同時也在思考着如何應對。

過了一會兒,朱元璋終於打破了沉默。

“咱知道這個消息對於你們來說很難接受,但逃避不是辦法,對於這件事有什麼應對之策,都說說吧。”

太子朱標首先開口說道:“父皇,兒臣以爲應該先從農業入手,小冰河期既然會導致變冷,那就會讓農作物的成熟時間延長,產量減少。所以朝廷需要引導百姓多種植更加耐寒、耐旱的作物,同時朝廷也要增加糧儲以應對災年。” 韓國公李善長補充道:“還得多多增加水渠、水壩這些水利設施的建設,確保農田在乾旱的時候也能夠得到充足的灌溉,當年秦國國力橫壓關東六國,修渠就是關鍵.其實天災雖然可怕,但更多的是引子,若是水利設施修的不夠,哪怕是很小的災禍也會演變成大災,如今江南各地便是如此,動輒澇災,還不是蓄水、疏水的設施太少所導致的嗎?”

朱元璋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是自己種過地的,很清楚有水渠、水庫和沒有這些東西,對於農業生產究竟有多大的差異。

朱元璋看向剩下兩位國公,問道:“你們還有什麼建議嗎?”

鄭國公常茂想了想,說道:“陛下,臣認爲不如打出去。”

“打出去?向哪打?”

“向南方打。”

曹國公李文忠眼眸一亮,也補充道:“陛下,臣讀史書,當年春秋之時,吳越不過是蠻夷之地,而後孫吳時期才漸漸開發,到了衣冠南渡以後,方纔算是人煙繁茂,但更遠的嶺南,則依舊是滿是瘴氣荒無人煙之所,可如今呢?歷經唐宋,嶺南已經漸漸繁榮起來了。”

“所以臣的意思是,鄭國公的建議是有道理的,大明可以往南打,慢慢開發就是了,越往南的地方越暖和,同樣安南、占城等地,稻米也是常常一年三熟不在話下,糧食產量也高天氣再怎麼冷,也是有個極限的,如果大明能把南方那些區域都佔據,然後種植糧食,至少南方的糧食是有保障的,若是北方有災,再輸送過去賑災就是了。”

“這倒是有點金人當年‘北失南補’的意思。”

“北失南補”指的是金國在與蒙古野狐嶺之戰失敗後,爲了彌補失去的土地,企圖向南攻佔南宋國土,當然,歷史已經證明這是一個糟糕的策略就是了,這個決策讓金國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境,最後被宋蒙聯軍滅國於蔡州。

而放到現在的大明,這裡的“失”失去的不是土地,而是因爲小冰河期造成的北方糧食產量減少,而需要“補”的,則是從更南方獲取的糧食產量。

不過時移世易,這個戰略目前對大明來講看起來還是不錯的,畢竟苟延殘喘的北元比不了當年的蒙古,南方那些剛剛建立勘合貿易的小國,諸如安南、占城、暹羅、真臘之流更是沒有南宋的實力,而大明的國力自然也不是被壓縮到黃河和淮河之間的金國可比的。

朱標此時卻出言勸道:“這個戰略未嘗不可行,不過眼下盤踞在漠北的北元虜庭和佔據遼東的納哈出所部,纔是大明的頭等心腹大患,小冰河期雖然致命,但卻不急於一時解決,也非是一時能夠解決的退一步說,即便要向南取得糧食,也未必要動兵。”

朱元璋聽了衆人的建議後,沉思片刻,說道:“興修水利、增加倉儲、種植耐寒耐旱作物這些都是可行的,韓國公下去擬個條陳,至於是否要向南用兵,要謹慎行事,五軍都督府先做出一個用兵的計劃,然後讓使節和錦衣衛多多偵查南方諸國的情況,查清楚以後,再做決定。”

衆人齊聲應是,不過心中卻不算充滿信心,朱元璋也看出了他們的心態,於是說道。

“第二批無線電臺已經送到了,要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演示,好好提振一番士氣。”

“小冰河期的事情,出了這個大殿,都不要向外說既然已經想了法子,心中就不慌了,等下次陰陽炁海開啓,咱再問問大孫那邊有無應對之法。”

聽聞此言,衆人頓時心頭輕鬆了不少,還是那句話,解鈴還須繫鈴人,他們固然要努力想辦法來應對,可若是真想要徹底解決,恐怕還是要看聖孫殿下。

(本章完)

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67章 苦橘城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84章 戰機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310章 籌謀第304章 吉野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
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267章 苦橘城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95章 朱元璋的打算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章 爺爺,我想你了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84章 戰機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152章 抵達京城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203章 皇商們的屈服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310章 籌謀第304章 吉野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88章 李景隆,咱還是低估你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40章 殺身之禍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