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初一。

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奉天殿重檐廡殿頂的明黃色琉璃瓦上,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奉天殿內,氣氛莊重而肅穆,這裡正在舉行着戊辰科殿試。

考生們穿着整齊的衣袍,分列在奉天殿的東、西兩側,他們面帶緊張的神情,面朝北方站立,等待着皇帝的到來。

須臾,靜鞭聲響起,朱元璋身着皮弁服從後面的華蓋殿中緩緩走來,他的到來讓整個奉天殿頓時鴉雀無聲。

所謂皮弁,原指古代用白鹿皮縫製的冠,現在則是指大明皇帝參加朔望視朝、降詔、降香、進表、四夷朝貢、外官朝覲、殿試、策士傳臚等活動時的禮冠,皮弁本身用烏紗外飾,前後各十二縫,每縫綴五采玉十二以爲飾,玉簪從中間穿過束住頭髮。

而配套的衣服也很有講究,按五行學說,大明是以火德得天下,所以服飾普遍尚紅,與皮弁配套的服飾便是直接蔽膝的絳紗長衣,以革帶束腰,腰間還懸着白玉佩,下面是緋白大帶與白襪黑靴,整體就是紅、白、黑三色,以紅色爲主,黑白兩色爲輔。

考生們紛紛行五拜三叩之禮,表達對皇帝這位名義上的“老師”的尊敬。

隨後,在提調官、監試官、受卷官的協助下,戊辰科的殿試正式開始。

這次殿試對於大明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爲這是重新恢復科舉後的第二屆考試,也是第一次大規模全國招考,第一次沒來得及參加的這次基本都參加了,因此能走到殿試這一步的,無一不是人中之龍,譬如江西布政使司鄉試的解元,解縉,就位列其中。

實際上,在明初試行科舉效果不盡如人意之後,朱元璋曾一度對科舉制度失去信心,轉而從國子監裡選拔官員進入仕途。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意識到科舉制度的重要性,於是在洪武十七年重新頒行了《科舉程式》,明確了科舉各級考試的舉行時間、科目內容等等。

所以,它不僅僅是一次考試,更是朱元璋對未來官員的期待。

而對於考生們來說,只要通過了會試,到了殿試這個環節,一般都不會再被淘汰了.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可以鬆懈下來,殿試的排名將直接決定他們的進士身份以及未來的仕途發展,因此雖然緊張程度沒有會試那麼高,但考生們依然不敢有絲毫怠慢。

就在這時,劉三吾宣佈了戊辰科殿試的題目。

這個題目是朱元璋親自出的,關於大明海禁政策的策論。

殿試就這麼一道策論,答完就收卷,沒有第二道題了。

而這個問題顯然比洪武十八年齊泰、黃子澄他們那一屆的殿試題目“用人之道”要難得多,它涉及到大明的基本國策、經國濟民、海防安全等多個方面,而且是現實問題,不是怎麼答都可以的那種。

考生們聽到題目後,面面相覷,心中暗自忖度。

然而,他們知道,此刻不是猶豫退縮的時候,隨着殿試專用紙張的發放,他們紛紛低頭作答,毛筆的筆觸在紙上飛快地劃過,發出輕微的響聲。

他們的答題,完全是爲了自己的前途命運,因爲他們的答卷皇帝會親自閱覽,而皇帝的印象分將大概率決定他們在一甲、二甲、三甲中的排名,以及觀政期間去哪個部、寺衙門實習。

所謂“觀政”制度,是朱元璋爲了提高進士們的行政能力而創造性地提出的一項制度,通過觀政,進士們可以深入瞭解朝廷的運作機制和各部寺衙門的職能,爲將來的仕途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進士們在觀政期間的表現,也會直接決定他們觀政結束以後,會被分配到哪裡。

解縉此時也是心裡打鼓,作爲科舉之路的最後一步,他到底是要老生常談的寫海禁政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這些,還是另闢新路,唱唱反調?

要知道,最近朝堂上,可是有不少關於給海禁開口子的風聲流傳出來,而這些風聲,自然也被赴京趕考的考生們所聽聞了。

解縉陷入了糾結之中這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前者比較保守不會犯錯,但哪怕是他,如果不寫點新東西,光靠文筆辭藻也不容易進一甲或二甲,後者容易出彩但跟主流觀點不符。

糾結了半天,都快到中午瞭解縉還是一個字沒寫,不過好在殿試是持續一天的,所以也不着急寫,很多人都跟解縉一個狀態,只不過別人是在默默地打腹稿。

最終,十九歲的解縉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要老老實實遵循自己的理念,寫海禁政策的正確性和必要性.而策論雖然就是最低要求八百字的小作文體量,但是朱元璋爲了讓他們好好答題,發揮出最好的狀態不留遺憾,所以不僅給的殿試時間很長,以一日爲限,日落前交卷即可,而且中午是管飯的。 一個大托盤裡有茶食、果脯、點心、一碗湯、一碗米飯、四樣葷菜素菜,甚至考慮到可能有“不喝酒沒法超常發揮”的李白型選手,還備了酒水。

解縉本來不想喝酒,但奈何肚中酒蟲勾的人實在心癢無比,所以還是喝了酒。

幾杯酒下肚,解縉整個人都開始飄了。

——思路來了。

保守個屁,老子要拿狀元!

飯也不吃了,他把托盤搖搖晃晃的放到了旁邊,扯過答題的紙張,繼續揮毫潑墨。

解縉是不是明初書法第一人不好說,但他肯定是明初草書第一人,毛筆在他手中,可謂是筆走龍蛇,飛揚不羈。

這時候還沒有“館閣體”,殿試也確實沒規定作答文體,所以解縉的書法雖然潦草了些,但也不算違規。

須臾,一篇策論寫就卻是一氣呵成,一字未改。

解縉示意受卷官他要交卷.殿試跟鄉試、會試不一樣,從趙匡胤時期開始,殿試環節就規定了考生可以提前交卷,之所以這麼規定,是因爲在趙匡胤的眼裡,能快速而又有效地解決問題的人,能力暫且不論,果決肯定差不了,而大明的制度基本都是參考宋朝進行設計和改良的,所以這一條也在如今的洪武朝被承襲了下來。

受卷官收了解縉的卷子,準備按照規定,等所有考生都交卷後統一送交彌封官進行彌封。

但這時候朱元璋來興趣了,閒着也是閒着,既然解縉這小子與他之前就有一面之緣,印象頗爲不錯,而且還在殘頁上面出現過,那不如看看他的試卷。

皇帝要看卷子,受卷官自然不敢不給。

然而看着看着,朱元璋的眉頭就蹙緊了。

倒不是解縉的文章寫的不好,或者字體太潦草,實際上解縉這篇文章,立意非常高遠,書法雖然潦草了些,但筋骨神意俱佳,看着非常順眼。

問題在於,朱元璋之前從考生們身後走過,大概心裡算了算,保守點支持海禁政策的考生有八成,剩下兩成則是支持海禁政策應該隨着時代的改變稍微開個口子。

可敢這麼噴海禁的,解縉還真就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看完以後,朱元璋臉都黑了。

雖然朱元璋有意給海禁政策放開一個小口子,進行官方的海外貿易,但並不打算對海禁政策進行整體的驟然轉向,因爲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這是非常傷筋動骨的,會讓下面官府無所適從的同時,加劇社會和人心的混亂。

而且更重要的是,海禁政策是朱元璋給大明制定的基本國策之一,全面否定海禁政策,那就是在拿鞋底子抽朱元璋的臉,所以朱元璋自己也不可能會幹這種有損於他帝王威嚴的事情。

但解縉幹了。

不過,朱元璋氣量並不小,他倒沒有因爲這張卷子發作,只是放下卷子後吩咐道:“下次殿試讓光祿寺別備酒了,另外,西安府藍田縣的縣令是不是出缺了?這考生不用觀政,可以直接去上任了。”

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2章 《西涼伎》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61章 朱允熥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61章 朱允熥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57章 “斡脫”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290章 雪夜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312章 戰勝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6章 平壤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196章 保險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88章 釜山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301章 廟算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312章 戰勝第130章 藍玉案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90章 雪夜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57章 “斡脫”第307章 關東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
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222章 《西涼伎》第299章 興福寺之戰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161章 朱允熥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61章 朱允熥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270章 怒海驚濤,艦隊決戰!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287章 李成桂的自信第257章 “斡脫”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8章 小富婆的幫助第260章 太湖蟲洞的開啓第290章 雪夜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312章 戰勝第139章 觀音奴的心病第286章 平壤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314章 滅亡室町幕府第313章 宰了駱駝吃肉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317章 新時代的到來第196章 保險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67章 徐達背疽!第311章 重機槍登場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88章 釜山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301章 廟算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312章 戰勝第130章 藍玉案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290章 雪夜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283章 女真人的襲擾第275章 觀音奴:酸了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305章 “風林火山”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257章 “斡脫”第307章 關東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