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

“應該是槍聲吸引了這些人的注意力。”

對於對付狗熊來說,或許樹木還勉強能算上某種優勢,但如果對付立場不明且人數遠多於自己的人類,那待在樹上無疑就是坐以待斃。

因此朱雄英收好繩索從樹上溜下來,撿起掉落在地上的第一個彈夾後迅速朝着叢林裡相反的方向遠離。

藉助着夜視儀,朱雄英看到了來人,是幾個獵戶,這些經驗老到的獵戶應該是發現了自己離去時留下的某些痕跡,但並未進行追逐,因爲擺在他們面前的黑熊已經是相當大的一筆財富了,熊掌和熊膽、熊肉都能夠進城賣個好價錢。

不過,這頭黑熊對於朱雄英來講,價值根本不值一提,他也不是爲了打獵,所以沒有與這些獵戶爭奪的心思,早點融入正常社會纔是主要任務。

一夜無話。

第二天,因爲已經靠近了秦嶺邊緣,所以朱雄英提前換好了揹包裡仿製的古代裝束,他的裝束倒也簡單,除了古代的內襯和靴子這些,便是一件破破爛爛的僧衣,頭髮剃的極短,手上拿了根樹木折的柺杖,雖然沒有戒疤,但裝個青年行腳僧,規避掉路引制度,度過剛剛來到大明世界的前期還是沒問題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戒疤在漢地流行,是起源於元代志德和尚,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頂,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爲終身之誓,但佛門教派衆多,在明代前期,不是所有佛門弟子都需要受戒的,朱元璋也當過僧人,他腦袋上就沒有戒疤,這種情況在一些佛門教派裡是很正常的,真正驗證一個人是不是僧人的方式是度牒。

在明初,爲了防止世人隨意剃度,朝廷規定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纔可繼續在佛門爲僧,如果沒有度牒,則要強制還俗,這主要是因爲明初剛剛經過戰亂,許多百姓當時爲了生存想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也有不少人削髮爲僧。

而度牒這東西,在洪武六年前發的極爲氾濫,洪武六年後纔開始考試獲取且二十歲以上的勞動力不允許落髮爲僧。

故此,根據歷史資料,朱雄英直接花錢用現代技術仿造了一個洪武二十二年發的度牒,比真的還真那種.畢竟度牒這東西對於現代來說,真沒什麼僞造難度,除非去京城大天界寺的僧錄司對着檔案來翻,不然誰來這都是真的。

度牒三年一更換,這東西用三年不成問題,朱雄英估計實際上根本用不了這麼久,因爲僧人這個身份,只需要作爲一個初期的過渡身份即可,而且僧人天然就容易獲取別人的信任,並且能解釋很多自己在生活習慣上暫時糾正不過來,難免易於當地人的地方。

即便別人看了,也只會笑他在寺廟裡待久了有些怪癖,而不會輕易起疑心。

等到了府縣之中,朱雄英自然可以用攜帶的金銀打通關節獲取合法身份,明朝的僧道制度又不限制還俗。

就這樣,朱雄英在茂密的叢林中小心翼翼地前行。

突然,一陣異響傳來,他立刻警覺地環顧四周,只見幾十步外幾個身影從樹林中顯現出來,手中緊握着弓箭,眼神警惕地盯着他。

“好像是昨晚遇到的獵戶。”

朱雄英看清了來人,沒有馬上上手摸槍,一方面是他不確定這個距離能否在快速射殺幾人的同時自己不受傷,另一方面則是他需要融入大明世界,所以現在不一定非得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他們昨晚並沒有看到自己的模樣和身影。

這些人身着粗糙的獸皮衣,臉上佈滿了滄桑的溝壑,看到朱雄英一身僧人的裝束,手中還拿着樹枝做柺杖,卻也輕易沒有放下心來,他們的警惕性相當高,前面的兩人弓箭緊緊地對準了他,後面的人則護住了他們運送的獵物。

“沃個沙門,爲撒在制達?”

這是在問自己這個僧人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朱雄英知道自己不能慌張,他輕吸一口氣,儘量保持平靜,然後沒有用最近幾個月學的關中話,而是用吳語和儘量簡單易懂的手勢試圖與獵戶們溝通,解釋自己只是一個迷路的僧人,並無惡意。

然而,獵戶們顯然並不會輕易相信他的說辭,依舊緊張地保持着對峙的狀態。

“闊有度牒?”

“自是有的。”

朱雄英掏出度牒,輕輕地甩了過去。

一個獵戶上前十幾步撿起了度牒,看起來他是粗略識些字的,在看了看後,用他們之間的土語與其他人交流着什麼,朱雄英雖然聽不懂,但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緊張氛圍已經漸漸消散了。

“原來是吳地來的遊方僧人,失禮了。”

遊方僧人,亦稱爲行腳僧,也叫雲遊僧,指無固定的居所,或爲尋訪名師,或爲自我修持,或爲教化他人,而廣遊四方的僧人。

明初對於百姓流動的管理已經是整個明代最嚴格的了,但饒是如此,遊方僧人依舊是少數可以不靠路引而靠度牒外出的職業,其他如工匠、商人等職業,外出超過百里就必須在所轄州縣衙門取得路引,目的地、外貌信息等都需要在路引上寫明白,然後隨身攜帶,等到回來之時,再向所在州縣衙門繳銷。

而無路引私渡關津或冒用他人路引者,都要杖八十後強制遣送回籍,就算身體好,基本上半條命也沒了。

行腳僧或者說遊方僧人的身份,也解釋了朱雄英爲什麼年輕而強壯,面色又被曬得有些黑.洪武六年以後進入佛寺的孩童,到現在洪武二十三年,正好是朱雄英這個年紀,而漢地僧人雖然戒葷腥,但營養攝入其實不差,相當一部分還會兼修武藝強身健體,出門長途遊歷也必然會導致臉有些曬黑。

朱雄英的東西都裝進了大揹包裡,所以除了這個綠色的長條揹包對於獵戶們來說看起來有點奇怪,從來沒見過這個樣式之外,整個人並沒有其他惹人懷疑的地方。

獵戶不是土匪,除非是極大的利益擺在眼前,否則很少會幹謀財害命的勾當,既然確定了對方無害,自然不會加害於他。

於是,朱雄英謹慎地與這夥人結伴而行,很快就走出了深山,來到了秦嶺北麓的一個小村落裡。

這裡的村民很貧窮,但由於還能吃上飯,所以沒到死氣沉沉的地步,相反,看到朱雄英前來,還都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這個行腳僧,畢竟村子很偏僻,就連僧人也有很多年沒來過了。

而幾個獵戶聽說朱雄英想到西安去,也說可以讓他在村子裡借宿一晚後,把他順路送到藍田縣城,因爲他們也打算把這次的獵物賣到縣城去,賣個好價錢。

歷史類最高均訂作品,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5章 鬼市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302章 高取城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307章 關東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96章 南北朝第312章 戰勝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61章 朱允熥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61章 朱允熥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22章 《西涼伎》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6章 告白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90章 雪夜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36章 告白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10章 籌謀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294章 李成桂自戮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5章 鬼市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306章 小田劍館第280章 開京事變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個預言應驗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302章 高取城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25章 咱大孫果然是有辦法的!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8章 簽訂合同,拿下土地!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307章 關東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296章 南北朝第312章 戰勝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161章 朱允熥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56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161章 朱允熥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243章 朱元璋的決定第62章 邁不過去的檻,王朝週期律!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22章 《西涼伎》第31章 神器降臨!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289章 支援艦隊的到來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89章 曹國公府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74章 日暮途遠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251章 兵臨富良江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36章 告白第200章 藍玉的小圈子第290章 雪夜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281章 半島博弈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36章 告白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10章 籌謀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