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

大明世界,朱棣欺負小孩被朱元璋逮了個現行後又被好一頓收拾暫且不提,蟲洞另一頭,朱雄英則正在惡補明代的知識,當然,上課也不能錯過。

Wωω⊙ttκǎ n⊙¢Ο

省城大學的教科樓202室,時鐘的指針穩穩地指向了八點半,這個容納百人的教室,此刻已是座無虛席,甚至走廊上都站滿了旁聽的學生。

空氣中瀰漫着一種期待的氛圍,彷彿即將開始的不是一堂普通的歷史選修課,而是一場期待已久的演講。

門口,姜老師的身影緩緩出現,他穿着一件略顯陳舊的白色襯衫,外面套着的是一件深色的毛衣,襯衫的領口微微敞開,手裡握着保溫杯,透出一股子學者風範。

姜老師走上講臺,步伐沉穩而有力,他的目光在教室裡緩緩掃過,教室內逐漸安靜了下來,他清了清嗓子,然後開口,聲音渾厚而富有穿透力:“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繼續以《萬曆十五年》爲切入口,探討明史中的那些風雲人物與歷史事件。”

姜老師輕輕地點擊了鼠標,投影屏幕上隨即亮起了清晰的PPT界面,標題赫然寫着“《萬曆十五年》第三章:世間已無張居正”,他微微仰頭,目光深邃地注視着屏幕,彷彿在凝視着那個遙遠而又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

坐在下面的朱雄英拿出了小本本,開始認真做筆記。

沐錦月坐在他的旁邊,則是拿着iPad在看一些關於明代商業的資料,沐勝說在大明世界跟他們打過很多次交道的袁珙,就憑藉着從現代獲得的黃金白銀,在大明世界開了一家很大的商會,不過如今過去了多年,不知道究竟如何了,只能等待別古崖蟲洞再次開啓,才能獲得新的聯繫。

教室裡的光線似乎在這一刻變得柔和起來,姜老師的聲音緩緩響起:“張居正,這位明朝的傑出政治家,在他的時代裡,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試圖挽救明朝二百年積弊所形成的危局。跟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相比,張居正是幸運的,因爲他成功地將變法推行到了全國,並進行了時間長達十年的張居正改革或者說萬曆新政,不過,歷史總是充滿了變數,對於他個人來講,也是不幸的,張居正‘工與謀國,拙於謀身’,在其去世後不久,他的改革便遭到了否定,世間再無張居正的身影。”

姜老師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惋惜,他的手指在鍵盤上輕輕敲擊,PPT上隨之出現了一幅幅畫面和詳實的文獻資料,隨後,他詳細地解析了張居正改革的背景、過程和影響,以及張居正去世後明朝政局的動盪。

整個課堂的沉浸感很到位,隨着他的講述,朱雄英覺得彷彿一幅幅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人物命運與歷史進程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面前,很多學生都被深深地吸引,彷彿置身於那個歷史時刻,與張居正一同經歷着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瞬間。

到了提問環節,朱雄英想起了爺爺之前問他的那個問題,於是舉手問道:“姜老師,我想問一下,明朝官吏貪墨屢禁不止,張居正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的?”

姜老師並沒有直接回答朱雄英,而是先說了貪墨的問題。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吏貪墨問題是國家治理中最有名的難點,實際上,無論是明朝從洪武時期開始通過嚴刑峻法進行肅貪,還是清朝從雍正時期發放養廉銀企圖以高薪養廉杜絕貪墨,其實都不成功。”

“前者會造成官吏積極性極大降低,在衙門辦事時處處小心,再加之明朝俸祿極低,除非官員們能像海瑞一樣,保持着近乎苦行僧式的低慾望生活,並且基本不進行人情往來,否則的話,靠俸祿活不下去,而稍微伸手,腦袋就有搬家的風險,給官吏造成了兩難。”

“後者則是想要通過高薪來培養和鼓勵官員保持廉潔,用遠高於正常俸祿十倍、數十倍的養廉銀,來避免貪墨現象的發生,但實際上跟前者的極端嚴刑峻法的效果是一樣的,只保持了十餘年,反而因爲放開了口子,導致官吏的消費閾值上升,從而加劇了貪墨現象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便是這個道理了。”

聽聞此言,教室裡的學生們都陷入了思考,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要怎麼辦?

“所以張居正對於貪墨問題的解決措施,是不解決,他知道這件事情解決不了,而張居正是典型的結果導向主義者,注重辦事效率與結果,對於過程中官員是否貪墨,其實他是不在意的,甚至他本人就並不廉潔,歷史記載的送給盟友馮保鉅額禮物、坐三十二擡大轎等等事情,或許有誇張部分,但還是能反映出一部分真實情況的。” “張居正認爲,吏治崩壞的原因在於立法得不到嚴格執行,而不是貪墨,對於他來說,只要能把事情如期辦成、辦好,張居正對於貪墨問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因此張居正頒佈了考成法,各級官員都要將要做的事情寫在一本小冊子上,這本小冊子分爲三本,第一本自己留着,第二本交到朝廷的科道和都察院,第三本交給內閣,然後由科道和都察院按小冊子登記的事情逐月進行檢查,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有效實現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而考成法的最大意義,則是通過內閣控制六科,以六科控制六部,最終使內閣成了改革的中樞,控制了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實現政令的暢通無阻。”

就在這時,下課鈴“叮鈴鈴”地響了。

姜老師一向不喜歡拖堂,所以簡短地收尾道:“張居正改革,在清丈田畝、整頓吏治、興修水利、籌備邊防等諸多方面都做到了重要突破,可以說是歷史上尤其是明朝歷史上,改革的最好模板.其實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穿越者,那麼穿越到了明朝,想要進行改革基本不需要做什麼創新,直接把張居正改革的辦法搬過來,再因時制宜一下就行了,當然,如果這個穿越者比較有理想,想要在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方面同時進行改革,而非僅針對封建政治體制進行改革,那就另說了。”

學生們陸陸續續走出了教室,就在朱雄英和沐錦月起身從過道中也要離開時,姜老師叫住了他。

“小朱同學,你跟我來辦公室一趟。”

朱雄英怔了怔,見姜老師沒說是什麼事情,他也沒問,讓沐錦月先等一會兒,然後他跟着姜老師上了電梯,來到了科教樓的5層,學校各學院的辦公室並不在一起,有的在新建的主樓,像物理學院趙院長的辦公室一樣,有的在科教樓,而有的則在以前的老辦公樓。

作爲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的副主任,姜老師有一間獨立的辦公室,雖然不算大,也就十幾平米的樣子,但比擠在隔壁大辦公室裡一起辦公的系裡其他老師來說,已經算不錯了。

辦公室裡只有窗臺上有兩盆綠蘿做點綴,剩下的全是書。

顯然,教師公寓根本放不下這麼多藏書,所以姜老師把書都堆到辦公室裡來了。

姜老師從鐵皮書櫃的底層翻了翻,找到了一個磨破皮了的黑色筆記本。

“看你對張居正改革很感興趣,課堂上有些東西不能講,畢竟是互聯網時代了,被人發到網上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和麻煩,這是我以前讀研究生的時候寫的一些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其中有些觀點可能當時還不太成熟,但不管怎樣,現在用不上了,扔了又覺得可惜,既然你感興趣,那就送給你參考吧。”

朱雄英接過筆記喜出望外,這正是他需要用的。

“謝謝姜老師!”

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92章 父與子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2章 《西涼伎》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74章 應天府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52章 渡江!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307章 關東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78章 四叔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41章 四海商會
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259章 與近代步槍的差距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92章 父與子第277章 大型露天煤礦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264章 海賊王陳祖義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222章 《西涼伎》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45章 兩線戰略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210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74章 應天府第261章 第一條鐵路建成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52章 渡江!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291章 決戰大同江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268章 強硬的滿者伯夷帝國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256章 聖賢 盜賊 豪傑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58章 放寬直隸路引制度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316章 朱元璋駕崩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47章 局勢突變,大潰敗第148章 還有人敢欺負咱大孫?第307章 關東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第279章 唐之藩鎮,翌日之總兵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278章 四叔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41章 北失南補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285章 一戰出雙王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282章 顧此則失彼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141章 四海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