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

人口,永遠是各種的行業基礎,無論是工人的數量,還是軍隊的數量,沒有足夠的人口作爲基礎,別說是兼顧兩個方面,就算是做好一個方面就很難。

在工業時代之後的戰爭之中,很少有國家能夠兼顧這一點,除非是規模較小,壓倒性優勢的戰爭,否則的話,勢均力敵的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都必須要協調這兩個方面。

如果,定海軍一直以來,都緩慢的發展,300平方公里的小島,5-20萬人,或許以趙信的能力,還能夠建設一個富足的城市,可是僅此而已。

20萬的人口,要是全部都是工人的話,那就軍隊不足,軍隊保證了,又工人不足,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就算20萬,全部都是軍隊,又如何,如果找新的目標是北宋這個龐大的帝國的話,20萬人,哪怕全部都是軍隊,甚至是熱武器都不行,除非能夠做出機槍和現代化的軍隊。

享受過21世紀的人口紅利,很清楚足夠的人口對於定海軍來說有多麼的重要,所以從一開始,趙信除了不遺餘力的移民之外,還大力的發展各種的樓房。

傳統的,封建時代的泥巴房子,雖然建設起來的成本很少,可惜這些房子,根本就容納不了那麼多的人,人口容積率也低。

多管齊下之下,讓到了慶曆七年,定海軍的人口增長到了2500萬,龐大的人口,不但誕生了大量的工人,在定海軍可怕的勞動效率面前,生產出了海量的產品,不但滿足了定海軍本身,也銷售到了北宋還有整個亞洲其他的地方。

同樣的,龐大的人口,也給軍方帶來了可以挑選的人員,在慶曆六年,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有了定海軍和琉球兩個大的島嶼的前提下,陸軍進行了整編。

以定海軍和琉球兩個軍區爲主,每一個軍區會下轄一個師,位於定海軍的,是一個整編師,徹底的改掉了北宋的軍制,選擇了後世軍制。

在思前想後,最終選擇了混合的狀態,以三旅一團的編制,三個主力的步兵旅,平均每一個旅擁有5000人左右,一個團大概在1800人,整個師加上師部和兩套軍官體系,一個師差不多在2萬人左右。

這其中,琉球的師是標準師,而定海軍的則是加強師,增加了一個加強團和補給團,還有一個後勤旅,總人數超過了3萬人。

算下來,兩個正規的步兵部隊,大概擁有5萬人,這個數量不少,可是跟整個定海軍的人口比起來,還真的不算多的。

並且,琉球那邊,那是隱藏的,目前爲止,還沒有人知道,琉球落入了定海軍的手中,一個擁有巨大財富的定海軍,裝備一隻2萬人的部隊,真的不算多,畢竟,後勤旅補給營這兩個,差不多加起來超過了1萬人,這個在北宋原來的序列之中,那是以民夫來看待的。

實際上,定海軍做的並不只是這些,定海軍採用的是募兵制,可是按照趙信的說法,這些士兵最多服役一年,說白了,一年的時間,就是新兵訓練,讓他們熟悉各種的作戰方法。

之後,一些優秀的,脫穎而出的,會成爲軍官,留在軍隊之中,他們充實在了較爲臃腫的軍官體系之中的,要知道,正規的定海軍,在慶曆七年的時候,一個連最少有連一級的軍官,18到20人之多,這遠遠超過了普通的軍官編制。

剩下的士兵,經過了一年的訓練之後,就會轉入預備役,這個會成爲二線,或者是民兵部隊,他們會選擇一週訓練三次,每次一個下午,剩下的時間到工廠工作的。

實際上,在定海軍有了軍隊開始,這樣的舉措一直在進行,眼看起來,正規的定海軍只有2萬人,可是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的,最少也有10萬,如果加上民兵訓練,那就更多了。

在定海軍走入正規之後,幾乎每一個工廠的男性工人,都會每週進行一兩次的軍事訓練,看起來很少,可是四五年下來,每年平均35天左右,下來也差不多大半年了。

這些就是定海軍軍事體系的基礎,有了這些,才足夠保證安全,同樣的,未來如果選擇擴張的時候,只要補充一批的預備役和民兵的結合體,然後進行短時間的訓練,就可以快速成軍。

這個也是參照了曾經蘇聯的做法,在衛國戰爭時期,蘇聯正規軍大規模的損失,後面能夠迅速成軍,就跟這樣的兩套,甚至是三套班子有關係。

這個時代,對於專業軍人的要求不高,哪怕是熱武器普及,在沒有機槍和大量火炮的前提下,戰術素養這方面,也真的是不高,別說是兩套班子了,三套班子,甚至是四套都湊的出來,

這也就意味着,定海軍可以在短時間擴張出4倍,戰鬥力不會有太多下降的軍隊,如果跟蘇聯那樣不講究,可以擴張出10倍。

相對於農民,經過了訓練,特別是現代化管理之下的工人,他們就是天然的士兵,特別是對長弓和熱武器來說,守紀律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讓他們訓練紀律性,可以直接的進入到戰術技能方面的學習。

長弓時代,個人的勇武,已經不是關鍵了,關鍵是聽指揮,還有攻擊的熟練程度,這兩者做到,就是一個合格的士兵,哪怕你根本打不過別人,也無所謂。

到了熱武器就更是如此,個人格鬥,已經非常不重要的程度了,畢竟,你哪怕武功高強,亂槍打過去,你能夠躲得過,或許類似孫吉這樣的超級高手可以,可是在這個時代,孫吉同樣檔次的,又有幾個。

這樣算下來,讓熟練的士兵,經過了一年高強度的訓練之後,退伍,這有些浪費,這等於之前的錢,打水漂了,還需要重新的訓練,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很不理解,可是趙信在定海軍的地位非常的高,一言九鼎,再加上定海軍並不缺錢,也就任由他的,誰也不知道,趙信的心思會這麼的深。

表面上的2萬陸軍,這些,就算是被北宋的官員知道,也不會有多大影響的,最多以爲趙信缺乏安全感而已,2萬人,根本就沒有多少威脅。

定海軍除了發展陸軍之外,更多的,還是在海軍,定海軍是海島,海島的防禦關鍵,就是禦敵於外,海軍是必須要發展的。

在定海軍不遺餘力的推動之下,海軍數量就非常龐大了,擁有各種大小的艦船超過百艘,其中一等戰列艦就有24艘,這中間,威力和規模有很大得到區別。

當然了,最開始製作的一等戰列艦,到了2年之後,基本上已經被改裝過,武器和船體本身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樣才能夠配的起一等這個名號。

定海軍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從第一艘一等艦下水,各種的技術發展之下,已經擁有了鐵肋的戰列艦了。

鐵肋這個技術含量不高,在戰艦的重要部位,裝上了一層鐵甲,這中間,越是大的船,鐵甲的規模也就越大,因爲鐵的比重,遠比木頭高的多,所以也相對比較沉重,耗費的比較的高。

同樣的,普通的鐵,他的質量並不是很高,必須要有足夠的厚度,才擁有更強的防護能力,這樣鐵肋就有些沉重。

在工業並不發達的時代,要製作這樣的鐵肋,需要的技術和鋼鐵總數,就非常的高,所以,在後世,英國創立之後,跟進的並不多,最少說,當時不多,只有幾個大國跟進了進來。

這一點,對於定海軍而言,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定海軍的鋼鐵產量,已經追的上20世紀初的世界大國了,甚至從某種意義上面,只要有足夠的鐵礦石,擴張到1000萬,甚至是2000萬噸,也沒有問題。

如果只是數量上面,定海軍就非常可怕了,如果算上質量,那更加的可怕。

牛大力這麼一個出色的冶煉專家,再加上卡牌系統的配合,材料上面,除了一些使用高技術和機械的材料,其他的,更多是不同類型的合金的組合,只要卡牌系統在,製作出更出色的鋼材是沒有問題的,預計這個鋼鐵的質量上面,已經追的上20世紀末的平均水準了。

以這樣的產量和質量,製作出鐵肋來說沒有問題,實際上,這個鐵肋應該是鋼肋。

跟鐵相比,鋼的質量更高,各方面的強度和質量,也更加的出色,最關鍵的是,重量很輕。

本身就碳鋼來說,就要比鐵要輕,可是質量就遠勝,對於定海軍來說,能夠穿過鋼板的武器很少,就算是火炮,在一定厚度的鋼板面前,除非非常近,遠的話,也很難的穿過。

在船上,合適的位置,安放的這個鋼甲對於很多的武器都有很強的抵擋作用,這是一等戰列艦的防護。

至於攻擊,就更容易了,從後世走來的趙信,很清楚,對於戰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火炮,什麼接舷戰,什麼的弩炮,還有弓箭火槍之類的,這些全都不要了,只有了足夠的火炮,就可以壓倒一切。

一等戰列艦,在最初的時候,裝備的是銅炮,這已經是當時,最強大的火炮了,也就只有定海軍這樣財大氣粗的,才用的起,一門火炮最少是在16000斤以上,單純銅的價格,就超過了2000貫,如果加上冶煉的費用,還有製造的費用,可能要超過2500貫了。

一艘船150多門火炮,單純火炮的價格就是30萬貫,也只有財大氣粗的定海軍才能夠大規模的裝備。

定海軍財大氣粗不假,可是火炮的需求量,那是無限的,定海軍怎麼也應該的擁有300艘,到500艘各種戰艦吧,按照一艘船30萬貫,怕是單純火炮的投入就超過1.5億貫了。

只是需要錢的話,這沒有什麼問題,定海軍足以支付這些錢,定海軍日常的收入就很多,可是如果是銅的話,那就麻煩了。

中國缺銅,確切的說,整個東亞,銅都不算多,整個世界上,地球表面,銅的數量也不算很多,富集的大礦絕大多數都距離很遠。

如果銅耗費完了,哪怕是製造不出來了,銅炮的限制就在這裡,後世鐵炮取代銅炮,也是這個原因,跟銅相比,鐵的數量太多了。

定海軍本身,在鋼鐵的質量上面,就已經達標了,關鍵是摸索,找到合適的鋼材,並且製造成型,這個是水磨的功夫,趙信正是等不了,纔在第一批的一等戰列艦,還有後續的戰艦上面,使用了銅炮。

可是之後,一直都沒有放鬆鐵炮的研究,在衆多的專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還是得到了鐵炮,雖然還很簡陋,可是在各方面已經超越了銅炮,最關鍵的是,別說是3萬門鐵炮,就算是30萬門,也是很容易的,定海軍擁有足夠的產量,生產這些火炮。

同樣的,在慶曆七年的時候,伴隨着鐵炮的出現,大量的鐵炮被裝備到了戰艦之上,等於是整個造艦成本也大大的降低了,這對於定海軍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威力增加,這是肯定的,鐵炮在各方面的威力上面,是要超過的銅炮的,更別說,使用的還是比較適合的鋼鐵,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同時重量也降低了。

在同等射程的前提下,鐵炮比銅炮輕的多,大規模的裝備之下,讓定海軍的戰列艦,開始變的可怕了起來。

海軍的主體,是戰艦,近百艘的戰艦,是目前定海軍的主力,這些戰艦上面,海軍的數量很多。

以一等戰列艦爲例,一個炮位大概需要3-4人,單純炮手,就有700人之多,加上其他的人員,後勤,還有直接的戰鬥人員,整個戰艦,大概擁有的1000人左右。

百艘船,單純直接的直接戰鬥人員,就有超過7萬人,加上後勤,補給,還有港口的人員,海軍的總人員超過了15萬,比陸軍高的多的,這兩者加在一起,總數超過了20萬,這也構成了定海軍的主要的軍事力量。

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
第四百一十四章 開墾水田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三百三十六章 改變方向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七章 慶曆20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五百六十二章 遭遇土著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六百五十四章 縱橫遼東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六十六章 使館區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二百五十章 韓琦和王德用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八百七十一章 科技瓶頸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七百六十章 太后觀禮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八百六十一章 探索開啓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三十一章 覆蓋攻擊第七百五十一章 紫光殿議第三百六十五章 拔不出來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二百三十三章 利用矛盾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