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火車衝卡

干擾和手段,只能夠影響一時,卻不可能一直影響下去的,淮南路的事件,並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常態,實際上,各地也或多或少的發現了,在經過了一定的手段處理了之後,特別是一些非常手段,可是越來越多的事件,按下葫蘆起了瓢的前提下,最終,一體彙總到了汴梁。

最少有7個路,都發現了這個嚴重的問題,暫時發現的,只是基於州這個層次,累積失去150萬的人口,可是潛藏,卻是巨大,一個路多則一二十個,少則十幾個州,如果這個數字,擴大10倍的話,恐怕連轉運使這個職務,都未必能夠好做,更別說,有些州,乾脆就是宰撫直轄。

北宋有宰撫直轄州的習慣,最初出現這個,只是爲了保證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對於比較強大的州進行管制,也同時,爲了宰撫退位之後,有一個地方安置。

到了參知政事這一級別,已經是最高的級別了,北宋又有輪流的習慣,這些老資格的,到底如何的去做,這就值得考慮,最終,基本上都是知一州了事。

或許,一般的州府官員,有着這樣那樣的限制,可是到了這些參知政事的頭上,他們直接可以向中樞進行彙報,這樣的彙報的,就連定海軍,也不敢輕易的阻攔,很快的,就傳到了汴梁。

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控制,當7個路報告,一起送到了的韓琦的案頭的時候,大事已經發生了。

韓琦是最爲了解定海軍的,也是知道定海軍依靠什麼崛起的,一個300平方公里的島嶼,甚至連一縣之地都不到,如果不是龐大的人口支持,怎麼擁有燦爛的工業,並且因此,佔據了遼國。

蛇吞象的舉動,歷史上是有,卻不多,可是如果只有幾萬人,就算是強悍的拿下遼國,也未必能夠對北宋產生威脅,可是偏偏,他用了種種手段,從北宋獲得了2000多萬的人口,一下子的,讓他膨脹爲了比遼國更強大,而且更可怕的一個存在。

趙信對於人口的苛求,並且大規模的移民,那是有先例的,之前,兩淮把受災的人口,送到了定海軍,直接推動了定海軍的發展,被證明,是一個錯誤的舉動,後來,藉助着這些人口,吸引了更多的移民,那也是沒辦法的,控制都控制不下來,也就是地方官員羣情激奮之後,這才稍稍放緩。

本以爲,當時搜刮和移民,那是無奈之舉,都建立成了比北宋更加強大的王國了,還要來這一招,這就有些過分了,難不成,想用人口把北宋拖垮。

不得不說,在突然得到了這個報訊之後,韓琦的第一想法,還真的是的正確的,定海軍對於北宋的和平演變計劃,目的還真的就是爲了北宋,少了足夠的人口,特別是最主要的底層人口,定海軍對北宋動手,就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了,就算是死傷一定的數目,後果也可以接受,畢竟大頭已經在定海軍這裡了,同時還是超額生育的前提下。

哪怕腦子之中的想法,感覺到非常的荒謬,可是韓琦的思路是清晰的,之前定海軍,是藉着那一點點的廂軍,還有淮南的難民進行的勾引,現在,這些人的作用,已經到達極限了,那麼會不會是別的。

突然間的,他想起了一個問題,出外務工,到目前爲止累積550萬的務工人員,這可是也明晃晃的數字,最可怕的是,他廣泛分佈在整個北宋,按照這些報告上面的結果,整個村子,整個村子都不見的前提,那肯定是這些人作爲根基,聯想到春節熱鬧的場景,韓琦再也沒有任何的欣喜,他不寒而慄。

遠的,分佈在各地州府,要調查也不容易,想來,各路的轉運使,是知道輕重的,他們應該會加強調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類似的事情,就會傳過來,可是他還有一個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那就是從汴梁入手。

在整個出外務工的人潮之中,汴梁是最先相應的,定海軍的人員招募,第一批就是在汴梁,同樣的,京畿附近,也是人口最爲稠密,哪怕抽調的比例不高,也最終湊夠了25萬這個數字。

這麼龐大的人口,特別是提前進入的那些的,三年的時間之中,到現在,平均年管理費已經提升到了330這個數字,每年的管理費超過了8000萬貫,這可是6年多之前,整個北宋財政收入的四倍,對於開封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開封府是首都,最近的發展也非常好,城市也好,各種商業也好,都相當的旺盛,特別是最近的春運,大量人員的迴歸,加上商業旺盛,創造了比其他城市更高的價值,這一點是計入檔案,開封府尹在內個之中,有的一定的議論,是要提一下的。

可是現在這種事情冒出來,如果韓琦的猜測是真的話,那就不但無功反而有過了。

猜測畢竟是猜測,必須要驗證,要驗證很好驗證,只要按圖的搜索,以定海軍的吸引套路,當然是這些工人的直系親屬,還有相互較近的鄰居,朋友之類的,這些人,就在開封府,很容易調查。

在東府的一紙律令之下,整個開封府動員起來了,本來還以爲,將要迎來巔峰,不說入參知政事,在學士這個級別上面,還要升一升,說不定要超越包拯的龍圖閣,沒想到,遇到了這件事情。

各地的情況都如此惡劣了,開封府還會好麼,一旦出問題,別說是升級,就算是他這個開封府尹也當到頭了。

因爲有足夠的資金支持,開封府目前已經非常龐大了,要管理百萬人,還是以比較有效,比較商業的方法管理的城市,需要的人力是非常多的,在過去的2年時間之中,開封府因爲管理費的關係,獲得了許多額外的收益,這部分的收益,除了有一定的數量,用於城市的建設,可是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於人員的薪酬方面。

以前,開封府並不知道,怎麼治理這麼一個龐大的城市,按照黃老之說,不說是無爲之治了,也算是沒有多管,爲什麼開封府那麼多黑社會,打行,還有地下的陰暗世界,原因就是政府不作爲。

可是一個開封府,就說衙役在內,也就是幾十號人,不能再多了,就算是所有屬官,一兩百號人,想要治理一個百萬人的城市,這是不可能,只能夠掌握着明面上的秩序。

從定海軍,學到了新的東西,定海軍是怎麼管理城市,這個或許不能照搬,卻可以進行學習,再加上勞務輸出的,獲得了巨大的資金,讓他可以把這個安頓下去。

雖然說,中樞不可能給這些人發工資,卻可以用臨時工的方式,官府授權,下面管理,發放薪酬,然後考覈評比。

就這麼一下子,整個汴梁,這麼多年的問題,不說是全部解決,可是已經解決了大半,在政府的力量進入到了這些陰暗面,進入到了這些,原來所沒有介入到的地方,頓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之前,開封府尹是比較感謝定海軍的,定海軍讓他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可是現在,他是惶恐,無比的惶恐。

開封府纔多大,當下面的人員開始調查的時候,很快的,就有消息反饋過來,不是什麼好消息,記錄在案的那些家屬,幾乎都不在了,走親戚的,訪友的,回孃家的,總之,是各種各樣的理由。

如果是正常的情況之下,這些都可以說的通,可是這是什麼情況,在好幾個路,都已經事發了,大量的人員失蹤不見,這個苗頭直指定海軍,這些人失蹤的,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開封府也算是一個果斷,立刻停下了鐵路的運營,封鎖所有的鐵路,除了一些貨車,客運全部停下來,就算是貨車,也需要進行甄別,不放過任何的機會,同時,開始扣留鐵路系統之中,所有屬於定海軍的人員的。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可是這麼多人的失蹤,跟這個鐵路有直接的聯繫。

開封府這邊一動,立刻就被定海軍的情報機關知道了,實際上,在今天,各種信息傳遞到中樞的時候,定海軍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北宋不採用激烈的手段,那麼一切照舊,如果用激烈的手段的話,爲了避免問題,這些人員,需要立刻撤走。

經過之前的疏散,留下來的人,已經非常的少了,整個定海軍,只有差不多2000多人留下來,還分佈在三條鐵路線上,留在汴梁的最多,差不多有600多人,這些人,立刻在定海軍的組織之下,上了早已經準備好的火車。

開封府的攔阻,只是派了部分的人員,他還沒有能力,沒有這個資格,動用駐軍的程度,在汴梁,在開封,要動用駐軍,必須要樞密院簽字,還要上報給仁宗,否則,就是非法。

好在開封府有衆多的臨時人員,派了1000多人去了,差不多就夠用了的,之後,就立刻把情況向上彙報。

雖然說,他沒有地毯式的,把所有開封府的武功人員都給調查一番,可是就目前得到的情報,整個開封府,城市加上京畿,最少已經流失了100萬人口,這可是佔據了整個開封府控制範圍,人口4成以上。

這是一個巨大的失血,也是一個巨大的事故,可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又沒辦法解決,只能夠走一步算一步了。

韓琦接到開封府的彙報的時候,心中實際上早已經有底了,就在開封府調查的時候,又是幾個奏摺,送到了東府,現在,幾乎是全面開花,整個北方,全部是重災區,幾乎各路,一個不拉,南方暫時沒有消息,不知道是有沒有,這種情況之下,開封府怎麼可能沒有。

不過開封府損失這麼大,卻是韓琦沒有想到,100萬,一個開封府纔多少人口,城內100萬,京畿龐大的地區加在一起,差不多才200多萬人,這已經是整個北宋人口最爲密集的地方了,可是以後,這個地方永久的少了4成人口。

別的地方,不管多少,哪怕整村整村的失蹤,總數現在還沒有確定,再加上管轄沒有汴梁這麼的嚴格,可是汴梁是什麼地方,是首都,是核心,是京畿,這麼大的地盤,這麼多的人口,卻一下子的失去了這麼多,還不知道,還是其他地方報告之後,才如夢初醒,這樣的官員,已經不適合留在這個任上了。

不過,接下來的,另外一個消息,讓他徹底坐不住了,因爲他知道,這件事情出現,開封府封鎖了鐵路,已經派出了大批人手,去抓捕的定海軍的人員了。

韓琦之前,是恨開封府不作爲,可是現在,他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沒錯,定海軍做下了這麼大的事情,在北宋瘋狂的走私人口,稱得上是驚天大案,可是就這樣,就對定海軍動手,那就是魯莽,那就是糊塗的。

定海軍有那麼好對付麼,就算是對付,也要做好準備再說,現在這樣的去抓捕,恐怕佔理的,也變成沒理了。

韓琦再也顧不上管其他的事情了,立刻來到樞密院,跟樞密使碰了一下,寫了奏摺報備,由參知政事交到皇宮之中,然後親自帶了的負責護衛東府和樞密院的禁軍1500人,快馬向火車站而去,他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阻止開封府的不智行爲,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控制局勢。

事情已經發展到了現在這種程度,說什麼都晚了,先把局面控制下來,爭取能夠找到一些證據,然後就可以跟定海軍打打嘴官司,不過,具體如何,連他心中都沒底。

可是當韓琦抵達車站的,卻發現他來晚了,就在剛剛,大量開封府的人員進入車站進行抓捕,可是沒有找到人,所有跟定海軍有關的人員,從上到下,從站長到普通的調度,一個人都沒有找到。

找人詢問了一下,不久前還在,立刻去搜索,還沒等搜索到什麼,卻發現了一個正在啓動的火車,連忙設卡阻擋,可是火車直接撞過關卡,呼嘯而去,只留下了一地狼藉。

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
第三百八十章 保證金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四百八十四章 激進和保守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謎團真相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消失的步人甲第九十九章 萬箭齊發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臣來訪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一百五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七十八章 水運和新鐵路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三百二十九章 靈州地位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三十二章 運河疏浚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八百零八章 仁宗出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八百五十三章 飼料產業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場勘察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三百八十五章 接待困擾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風來臨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五百七十七章 琉球發展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