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

趙信的風格,讓他沒有在信件中,做什麼雲裡霧裡的說了很多的東西,是直接開門見山的,告知了仁宗這個結果。

長達數十頁,幾千字的敘述內容,開門見山的只有一小段話,那就是告訴仁宗結果,趙昕這個身份,必須要退出歷史舞臺,以後的他,將會是苗家四子苗定。

這是仁宗是絕對不能接受的,趙昕並不單單是他的孩子那麼的簡單,他是皇位繼承人,是他最看重的。

仁宗有些失望,這還是之前薛玉講,少年老成的兒子麼,爲什麼這麼的膽怯,雖然他還是一個孩子,可是皇家從來都沒有弱者,也沒有孩子的。

這也是仁宗出離憤怒,並且失聲叫出來的根本原因,氣憤之下,他甚至要把薛玉叫進來,當場問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可惜薛玉已經出去了,仁宗那麼的聰明,當然明白,薛玉爲什麼出去,作爲他派去保護趙信的,他或許沒有看過整個信的內容,但是肯定知道信的結果。

仁宗從來都是相當理性的,哪怕面對着趙昕可能死去的前提下,都願意靜靜的等待,而不是遷怒,哪怕是出離憤怒,卻還是沒有失態,他在叫出來之後,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拿起了信。

開門見山的寫法,在信的開頭,已經告知了仁宗,趙信想要幹什麼,可是仁宗還是想看看,趙信到底表達一個什麼意思。

跟其他的奏摺,賣弄文字,雲山霧罩的修辭了一大套不一樣的是,這些東西都言之有物。

仁宗看着看着,甚至仔細的把信看了一遍,甚至之後,又繼續看了一次,看完之後,仁宗也默然了,沒錯,趙信在信之中,用了很長的篇幅,把這樣做的原因,甚至是以後的擔憂,都講了一遍。

之前說過,仁宗是一個很冷靜的人,也是一個很睿智的人,否則,不會在北宋的財務狀況,還沒有惡化到無法抑制的程度下,悍然決定,重用范仲淹,開始變法,也不會因爲范仲淹變法之中,產生的種種問題,立刻終止了變法。

對於范仲淹這個,以文正爲諡號的,甚至是兩千多年的封建史上,個人操守方面,幾乎是巔峰的人,他依然忍着不用,讓范仲淹在仕途上,遭遇了滑鐵盧,一直外放地方,最終因爲身體惡化,身死在任上。

從范仲淹的身上,仁宗這個人很冷酷,可是對於大宋來說,是一個幸事,鮮明對比的就是英宗的繼位者神宗,同樣是變法,王安石依然是一個個人操守不錯,甚至是名望很高的人,神宗也對於王安石,相當的相信,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王安石的變法,葬送了北宋的最後一份元氣,靖康之恥的起點,不是宋徽宗和宋欽宗的無能,根基是在王安石變法上面的。

爲了變法,王安石和追隨者,跟范仲淹一樣,把科舉這個掄才大典當做了工具,把對於新法的支持,寫入了科舉之中,造成了一大批的追隨者,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投機者**臣。

最終,變法變了味道,特別是在保守派的反對下,連韓琦這個在青年時代,追隨范仲淹變法的改革派,都變成了保守派的,新法執行能力,當然是出現問題,最終,爲了反對而反對,北宋的朝堂,成爲了黨爭的存在,北宋也在無端的爭吵之中,喪失了最後的機會,到了靖康之恥的時候,百萬禁軍最終成爲了表演者,唯一有戰鬥力的,只剩下西軍了。

正是因爲這樣,仁宗的地位,在歷史上才那麼的高,他的很多決定,不是出自自身的喜好,而是放在國家的基礎上面,從這一點來說,仁宗是一個好皇帝,除了在晚年,因爲中風的關係,錯亂的幾年,仁宗在位的時候,北宋各方面都表現的不錯。

正因爲這樣,仁宗才能夠看出來趙信寫的東西,幕後者的已經做到了這兒程度,甚至連保州兵變這樣的事情,都弄出來了,還有什麼不敢弄。

一個保州兵變,死傷的超過十萬,還有巨大的經濟損失,萬一還有類似的事情,仁宗不敢想象,當烽煙陣陣的時候,他還能不能保證朝堂的穩定。

放趙信在外面,類似的事情還會接踵而至,真的讓趙信回來之後,對方就會收手麼,事情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收手,就如同一個賭徒一樣,已經壓上了全部身家,他在輸光,或者是借到的錢徹底輸光之前,他會下場麼?

國運不是賭博,可是對於想要爭奪這個位置的人來說,這就是賭博,爲了獲得這個位置,他們不惜壓上一切,什麼國家命運,什麼大局,爲了最終的結果,什麼都可以做出來。

幽雲十六州是怎麼丟失的,不就是兒皇帝石敬瑭爲了反唐自立,向遼國求援,最終在遼國的幫助下,建立了晉國,最終,造成了北宋永遠的遺憾,也是遼宋之間的戰略地位逆轉的根本原因。

爲了皇位,戰略安全和當兒子都做出來了,還有什麼做不出來,仁宗甚至相信,如果遼國能夠支持他們坐上北宋的皇位,整個河北道,甚至是北方,送給遼國也在所不惜。

幕後者一定會變本加厲,就如同趙信的信中寫到的,這樣的情況下,就成爲了一個死循環不解決掉問題,根本沒辦法。

趙信的辦法,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遇仙如果是真的話,那麼,困在皇宮之中,不是什麼好辦法,說不定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這一個晚上,仁宗都沒有睡覺,趙信的信他翻閱了不下10遍,越看越覺得,寫的非常深刻,一些他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問題,在信中都寫道了,仁宗一夜未眠,翻來覆去的在想着這個問題.

如果這個信真的是趙信寫的,就趙信的睿智,可以說是上天賜予的寶貝,或許,按照他所說的做,應該是不錯的。

一夜未眠仁宗,精神卻不錯,一夜的功夫,是想明白了,可是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他真的有些痛恨自己,如果,作爲一個皇帝,居然沒有能力保障自己孩子的安全,這是何等的悲哀。

一晚上想到的結果卻是,這是最好的選擇,除非,他能夠保證趙信能夠成功的長大,最終到繼位的程度,否則,讓趙信自由的發展,居然是唯一的選擇。

那麼,要相信的話,就只有相信薛玉所說的話,那就是仙術這是真的存在的。

實際上的,在的韓琦,在歐陽修的奏摺之中,也都表明了這一點,苗家莊守下來,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叛軍的勢力很強大,不是那些沒有什麼攻城能力,也沒有什麼訓練的叛軍,這是真正的禁軍和邊軍,加上了8000套的步人甲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幾乎強大到了可怕的程度,這種情況下,換成3個軍的禁軍,守衛在苗家莊,都不可能守下來。

可苗家莊真的守下來了的,之前在報捷文書之中沒有說,在孫吉捎來的信之中,還有趙信所說的親筆信之中,都有提過,結合一下韓琦的奏摺,雖然沒有明說,可是確實有接近4000的戰果,沒有一個根源。

這個根源在苗家莊,而苗家莊抵擋叛軍,並且反殺的根本,就在於棱堡之上。

如果沒有仙術這個說法,棱堡這麼高大的建築物,肯定不是短時間能夠撿起來的,以他所瞭解的對手的嚴密程度,難不成眼睜睜的看着苗家莊製作這麼高大的建築物。

別的不說,他這麼一個不太懂軍事的皇帝,就能夠從這個棱堡之中,看出來強悍的防禦,高度就是一切了,連保州兵變都策動起來的,難不成苗家莊還能夠隔絕到周圍的探視,只要發現不對,對方就會突然發動,或者破壞,不會這麼輕易的就讓苗家莊開啓的。

按照後來對於這些人的審訊,雖然沒有什麼收穫,這些人都死硬,但是一些側面的東西還是知道的,大部分的人都是抵達了苗家莊,看到了棱堡之後,才知道,苗家住有棱堡這玩意。

一個超過10丈,甚至更高的建築物,遠遠的都能夠看到,要建起它需要時間,仁宗可是維修過宮廷的大殿,一個不超過3丈的大殿,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個10丈高,各方面防禦都很強的防禦性建築,怎麼可能任由他輕而易舉的被建設起來。

能夠策動保州兵變的,背後的人,就那麼幾個,在之前信件和這一次的信件之中,目標都直指一個人,王德用。

對於王德用,仁宗相當的熟悉,軍方的高層之一,雖然現在,下放地方,可是基本上就是河北附近,對於他,仁宗也比較重視,沒想到,他居然要謀奪這個位置,成爲幕後者的急先鋒。

爲此,仁宗哪怕不能直接處理他,也不停的折騰他,作爲對手來說,仁宗也知道王德用的實力,在兩次沒有起作用的時候,悍然決定保州兵變,就這一點來說,王德用的手段都很激烈,在這樣的前體下,爲什麼沒有遇見到棱堡,反而碰的頭破血流,這不科學啊,恐怕仙術是唯一的解釋吧。

仁宗實際上,已經做出了決定,可是他,還是等待了一個上午,第二天下午的時候,又把薛玉給叫來了。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
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八百四十九章 深入探索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七百零二章 對戰遼國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把大火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鐵作坊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三百零三章 實驗數據第二百零六章 高層的麻煩第一章 穿越北宋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零二章 科研和滑膛槍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六百一十九章 繼續爭奪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選爭奪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正根源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七百九十五章 最後的辦法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