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五章 地球帝國

龐大的國土,帶來的複雜的問題,特別是亞洲中部,北部,這些不適合人口居住的地方,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在目前爲止,這些區域的,中國人的比例並不高的。

可是同樣的,其他種族的比例也不高,中國擁有着龐大的人口,這一點,就是最爲關鍵的,在亞洲,其他地方一兩千萬的人口的,最多的就是印度的,印度在11世紀的時候,也擁有8000萬以上的人口,這是僅次於北宋的大國。

不過在打完仗之後,特別是一些的戰亂和逃亡,少了差不多2000萬人,還有6000萬,如果北宋還是1.4億的話,根本就融合不了這麼多人。

可惜,現在的北宋,總人口8.5億,純正的北宋漢人的人口,也超過了7.5億,用7.5億去融合6000萬,根本就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人都有故土情節,在故鄉的話,比較難以對付,趙信不可能每一個地方都鋪設足夠的人口,逐步的進行同化,他能夠做的,就是全面的減少人口。

比如說,在印度,中國一共移民了2500萬,那麼留在本土的印度人的數量,不會超過200萬,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剩下的,都被調到了國內,用超級的漢民,開始融化這些人口。

歐洲方面也是一樣,總共只有四五千萬的人口,戰爭和傳染病,去掉了6成以上,只有2000萬的人口,比起印度,更容易融合的。

短時間來看,世界上各國的人口,都集中到了中國,確切的說,是東亞這一部分的,可是東亞的富源遼闊,僅僅是原來屬於中國的精華區域,就有5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容納個七八億人,沒有多大的問題的。

就這樣的,哪怕有很多的隱患,哪怕有衆多的問題的,一個史無前例的國家,中國,這個橫跨了歐亞美等三個大洲,其中,歐亞大陸幾乎是的全部拿下的前提下,這個國家無比的廣大,強大無比。

中國在骨子裡面,是擁有擴張性的,從春秋戰國,無數的分裂國家,走到一起,形成了秦朝這個史無前例的統一國家,之後的歷史之中,統一的時間絕對是很多,哪怕是拿下了這麼龐大的土地,也沒有這樣的困擾,中國本土佔據了95%以上的人口,其他的,人口較少,多是一些種植園的存在,又有便利的航空和鐵路聯絡,最少說,短時間,沒有問題的。

除了中國本土之外,東南亞本就是自留地,美洲也拿下來了,印第安人根本無法抵擋住北宋的攻擊,至於非洲,前者有撒哈拉沙漠還有阿拉伯半島作爲抵擋,在拿下了南亞次大陸,整個西伯利亞,歐洲和東南亞之後,北宋的國土,已經可怕的達到了6000萬左右,這麼龐大的土地,帶來的問題是衆多的。

中國擴張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在拿下東南亞之後,趙信在地圖上面繪製,實際上,東南亞最爲東南邊,那個島嶼,距離新大陸大洋洲,只有很短的距離,幾百公里一千公里的樣子。

後世有一種說法,對於歐洲人來說,只要走向了海洋,只要船舶過關的話,發現美洲,那幾乎是順理成章的,從大西洋上面,向美洲進發,遠比從太平洋上面容易很多,哪怕大西洋波濤洶涌,單純一個路程,就是完爆的。

這一點,也從定海軍這裡得到了驗證,在知道美洲在什麼方位,在知道一條明確的道路的前提下,定海軍也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才找到美洲,要知道,定海軍不但使用的測量和測距工具,遠比剛剛航海發現的歐洲要強,船也是遠遠超過的。

由此可見,歐洲的得天獨厚的,可是如果說,美洲是上帝的留給歐洲人的寶庫的話,大洋洲,就是上帝留給亞洲的,哪怕在久遠的時代的,在中國式帆船剛剛出現的時代的,中國已經跟東南亞有較爲緊密的聯繫的,依託着東南亞的島嶼,逐步的向南,是可以找到東南亞的最南端東帝汶的,而東帝汶跟澳大利亞之間,就是相隔了一個帝汶海,這個帝汶海的直徑,也就是一千多公里。

當年鄭和跟歐洲,幾乎差不多的遠洋航行,甚至比歐洲更早的抵達非洲,可是偏偏的,沒有順着東南亞再往南,錯失了發現大洋洲的機會。

這一個錯誤,對於趙信來說,他肯定是不能再犯的,別的不說大洋洲是肯定要納入到管轄範圍之內的。

大洋洲孤懸海外,擁有着龐大土地和天然的牧場,在最初被英國佔據之後,很快就成爲了英聯邦的成員,而人種也以英國人爲主了。

最初的澳洲,只是一個畜牧業,天然的牧場,讓它成爲了整個世界畜牧業的核心,可是誰也不知道,澳洲西部,擁有着無數的資源,黃金,白銀,鑽石,當然了,還有最爲重要的鋼鐵。

澳洲的鐵礦石,那是世界鐵礦石的重要一個極,無論是品味,還是產量,都是非常出色的,這麼一個坐在礦車上面的國度,趙信當然不容有失。

發現澳洲是必然的,哪怕度過帝汶海的時候,有一定的波折,可是連美洲都拿下了,澳大利亞只不過是順理成章的,在發現東帝汶之後,不足2個月的時間,就發現了澳洲。

不過這麼一個龐大的,荒涼的土地,對於現在多頭並進中國而言,沒有特別的重要,弄上幾十萬的人口,上來做最初的建設,以放牧爲主,相信這一片富饒的草場,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收入。

龐大的面積,目前發展的最好的,直轄的區域,只有位於東亞最爲核心的地區,也就是傳統的中國區域,從北到南,都發展的很好,這是中國最爲精華的本土,也是人口和科技什麼的,最爲精華的地方的。

除了這部分地方之外,外圍還有大量的土地,中國範圍之中,不太適合發展,地廣人稀的部分,比如說,內外蒙古,新疆,甘肅,西藏這些地方,他們是次於核心區域的,還有西伯利亞和東南亞,以及南亞次大陸。

這部分區域,跟中國核心區域的距離較近,在經過了機場的興建,航空的發展,還有大量鐵路的興建,交通上面,已經非常的出色,在這種情況之下,管轄僅次於中國本土,而且人口密度,也差不多。

可是之外的,比如歐洲,比如說中亞靠近歐洲的地方,比如說美洲,還有大洋洲,這些都是較爲龐大的土地,擁有了無限的發展可能,特別是歐洲和北美,他們不同於澳洲,中亞,他們都是跟中國本土,維度相近,且各方面都差不多的,歷史上都形成了強橫和穩定的國度,哪怕現在,沒有足夠的移民過去,也不能放棄。

對於此,趙信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有心移民過去,就怕尾大不掉的,作爲一個王朝的皇帝,趙信可不希望,分裂的種子,在他這個時代,就種下,那麼只有考慮清楚,比較妥善的解決這個問題。

趙信也是偶然間想到的,殖民,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後世殖民體系的坍塌,也讓很多所謂的世界強國,一下子掉落塵埃,變成微不足道的存在。

比如說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可是在認真的思考了殖民帶來的問題之後,趙信豁然發現,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在殖民這一點,而是在本身的人口和國力。

一個彈丸小國,或許能夠在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藉助着機遇進行發展,最終成爲了一帶強國,可是基礎就是基礎,美國,英國,俄羅斯,經過了浮華之後,最終還有根基,這些國家,根基太差,他們一旦失敗,那就沒有機會了。

中國目前的狀態,跟他們截然不同,在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哪怕傾盡全力,也不過是幾百萬人口,這中間,想要移民,想要到殖民地去的,可能只有二十分之一,這是多少,二三十萬而已,這些人哪怕是經過了多年的繁衍生息,又有多少人呢。

中國不一樣,在佔據了歐洲和南亞次大陸之後,已經擁有了9.5億的人口,外族的人口比例微微的增加,差不多的佔據了八分之一的樣子,有1.2億左右。

這中間還包括了6000萬,早已經加入到定海軍,經過同化,只是有一定血統的亞洲種族,比如說日韓遼國西夏,真正屬於異族的,只有新加入的歐洲,印度,還有中亞的一些民衆,他們總人數加在一起也不過是6000萬而已。

哪怕是把中國本土的人口,派出去2億人,剩下的6億以上,也足以融合這些人,只不過異族比例高一點。

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只不過太遠太遠了,這個時代落後的管理和傳媒手段,也讓趙信不敢輕易的放手,只能夠慢慢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在沒有異族和爭奪的前提下,中國最少有幾百年慢慢發展,這時候,殖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法,趙信只能夠用殖民政策來解決,當然了這個殖民並不是政府行爲,而是一個公司行爲。

以東印度公司爲藍本,成立皇家公司,以皇室,貴族還有大商人,大資本家爲主,成立公司,公司擁有一個和平的方式,而不是由皇帝決定一切,這種情況之下,公司很自然的就擁有了巨大的動力。

在北宋國內,已經形成的體系,在殖民地會得到更改,只要船隊公司,還有殖民地,效忠於北宋皇室,其她的,都可以忽略不計,趙信要求的,是殖民地的歸屬權,是黃種人的比例,至於其他的,只要他在位的一天,一切都不是問題。

從1092年開始,伴隨着歐洲攻略的落幕,整個中國的發展,再一次插上翅膀,步入了一個快車道,快速的向前發展了起來,這中間,有趙信的領導的力量,也同樣的,有屬於皇家公司的一部分力量。

公元1100年,在步入到12世紀的時候,趙信的歲數也走過了61歲,在位超過50年,這時候,趙信才發現了卡牌系統的可怕,這個讓他擁有了超強的能力的系統,不但帶給他超越時代的科技,也讓他的身體發生了改變。

這或許就是千年之後的新的科技吧,他針對基因上面的更改,不但讓趙信的身體,擁有更強的力量,更快的速度,更加充沛的精力,同時,也擁有了更強的活力。

如果說年輕的時候,這種生命的活力,更多的表現在精力充沛上面,在青年時期,趙信可以一天只睡3個小時左右,就擁有旺盛精力,可以處理龐大帝國的一切事物,可是到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後的,卻代表着年輕。

在公元1100年,也就是12世紀的時候,61歲趙信,同樣一天只用睡3個小時,而且擁有非常旺盛的精力,身體機能,還有各個方面,不會比20歲差多少。

哪怕是趙信對於這個不敏感,他也發現了一些不同,這個基因工程是全方位的,甚至彌補了一些不足,解決了一些病症的問題,讓他的壽命和年輕開始延長,雖然不知道,這個到底最終能夠達到多長時間,可是保守估計,活過百歲,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從公元1100年開始,中國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篇章,國土面積的增大,人口的持續不斷的增長,科技的發展,整個世界,除了非洲之外的資源,都向中國敞開,物資和科技都足夠的前提下,再加上有趙信這麼一個引路者,一切順利。

甚至,伴隨着交通和軍事的發展,非洲也出現在了皇家公司的殖民序列,當然了,南美洲也例外,世界七大洲,除了一片冰封的南極大陸,其他的,大部分都掌握在中國的手中,中國已經不是一個日不落帝國了,而成爲了的名副其實的地球王國,這是曾經幾十年前,趙信穿越的時候,所無法想象的事情,可是現在卻擺在了面前。

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八百六十三章 戰爭爆發第六百二十七章 海洋捕撈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會焦點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二百二十六章 紙甲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七十四章 單人壓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三百六十四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人區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六十七章 不上當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六百一十一章 跨越熱武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偵查重點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屠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縱兩橫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三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