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磚和水泥

要建設堡壘,必須的物品就是磚和水泥,鋼筋混凝土結構之中,這兩者是無法替代的,至於鋼筋,在冶煉工藝沒有有效的提升的前提下,可以用竹片來代替。

說起竹片代替鋼筋,很多人會想到豆腐渣工程,後世曝光的很多工程,發現竹片,人人喊打,可是在特殊的時期,在中國的五六十年代,在鋼鐵極爲短缺,並且有衆多大型工程需要支持的時候,整個中國的普通建設,其實是被大力推廣的。

竹片的韌度,應力等諸多的條件,在鋼筋混凝土之中的應用,還是相當不錯的,最少說,剛剛建成的時候,強度是有的,只不過持久度不強。

密閉的真空環境下還好說,一旦裸露在外,很容易就風化腐朽,形成問題,這是它最大的弱點之一,可是剛建成的時候,無論各方面的水準的都相當不錯,甚至10年之間,不太會發生太大的問題。

竹片的作用之一,趙信要的當然不是長治久安,他只是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在鋼鐵價格沒有降低,用竹片是最佳的選擇,最多在挑選的時候注意一點,考慮一下整體結果,在一些容易有水或者是潮溼的地方,就不能使用竹片,需要用鋼筋來代替。

竹片的唯一的弱點,就是水,只要是竹片混凝土之中,潮溼或者是進水之後,竹片就會迅速的腐敗,失去支撐整體結構的能力,這也是豆腐渣工程的關鍵,五六十年代,中國興建了很大一批的竹筋樓,只要跨度不超過3米,不是太潮溼的地方,沒有水就可以了。

在五六十年代興建的這些竹片樓,設計年限大概是30年左右,大部分都在八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設之中,被推倒重建了,可是少部分超期服役,最終達到55年,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後面的20多年,安全隱患在逐步的增大。

由此可見竹筋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在目前,整個大宋,上億人口,每年的鋼鐵的總量,也就是幾萬噸的樣子,就算是趙信用卡牌系統具現,也不能支撐大量棱堡的消耗,竹片是最佳的選擇。

磚是最簡單的,中國有燒磚的歷史,秦磚漢瓦,從秦朝就利用青磚建設萬里長城,抵禦遊牧民族的入侵,先不說長城的禁錮作用,單純防禦來說,確實是一道古代戰略防線,只要不是的太差的朝代,遊牧民族的兵鋒,很少突破長城一線。

宋朝連幽雲十六州都失去了,更別說長城了,這是宋朝最薄弱的地方,遼國的百萬騎兵,西夏的兇殘騎兵,都可以從高向低攻擊,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北宋需要的是一對二,沒有易守難攻的險地,只能夠大量的修建城市,一連串的城防。

城市的修建耗費巨大,這也是西北軍費連年上升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西夏立國三戰全勝的前提下,隴西主要是處於守勢,從好水川之後,一系列西北重臣,都是拿着建城來抵禦,一連串的軍事重鎮修建下來,這個耗費非常驚人,最高峰的時候,一年支出3000萬貫。

青磚相對於紅磚,製造工藝更高,價格也更貴,青磚結實耐用,在超過100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青磚遠比紅磚來的結實。

趙信連鋼筋都沒有選擇,直接選擇竹片,目的很簡單,不需要建立起來一個百年,甚至是千載的工程,他要求的只是快,別說是30年,哪怕是3年能夠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穿越者加上卡牌系統,還不能在三年之中建立優勢,那不是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紅磚比青磚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他幾乎必然就選擇了紅磚,功能簡單,節約了青磚的不少工序,而且風冷比水冷,成品率也高,對於熱量的耗費,卻是減少。

磚好解決,至於水泥,更加的有信心了,原始的水泥,不過是火山灰跟石灰石煅燒而成的,早在古羅馬時代,在歐洲就誕生了,那可是距離現在超過2000年的時代。

雄偉的古羅馬鬥獸場,還有巍峨的希臘宮殿,這些完全不同於古代中國,以磚石爲主的結構,沒有中國封建時代,大型宮殿那麼美輪美奐,卻堅固結實,同時很少受到火災的影響的,巨大的磚石結構,成爲了火的阻燃劑,而不是木頭的宮殿,一旦着火,雄偉的宮殿,就會變成一片火海。

中國的大型宮殿羣,之所在後世,只保留下了一個紫禁城,原因就在於木質結構無法持久,超過500年,已經算是可怕的,在封建社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前提下,往往會毀於戰火,一場大火之下,一片耗資巨大,美輪美奐的宮城,就會徹底的消失。

反而是古羅馬和古希臘,他們用水泥和磚石等結構構築的龐大工程,在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一直保留到了現代社會,這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這是兩種建築理念,還有建築風格的不同。

趙信需要幾個大工,一部分是燒磚的師傅,另外一部分則是陶器,前者,只要把青磚的工藝,從水冷變成風冷,減少青色的鐵的出現,增加紅色的鐵的數量,就能夠把青磚變成紅磚,降低難度,降低步驟,降低成本,這是紅磚的優勢。

後者是爲了水泥來準備的,陶瓷的燒製需要1100度左右的溫度,低標號水泥也差不多是900-1000度,趙信現在,還不可能做出高標號的硅酸鹽水泥,這玩意是現代科技,他硬度很大,強度也很大,在沒有火炮,甚至沒有大型攻城器的年代,製作那麼堅硬,那麼高檔的水泥,完全沒有必要。

標準是根據時代來的,在低檔次的時代,超過100分,哪怕你是1000分,1萬分,也溢出了,顯示的同樣只是100分,趙信並沒有奢望製作出後世的那種最強悍的,堪比鋼鐵的高標號,高承受水泥的,他只要做出普通的低標號的水泥就可以了。

這樣水泥,只要達到燒陶的溫度條件下,他的原料非常的簡單,如果有火山灰的話是最好的,沒有也無所謂,一部分黏土和生石灰就可以了,只是調整一下配方而已,這也是趙信有信心的基礎。

王鬆第一批購買的物資之中,有部分的石灰石,這個石灰石是作爲原料使用的,不是燒製水泥,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東西,趙信對於其中瞭解的都不算很多,只有等到師傅上門纔可以。

保州好像有燒磚的地方,實際上,所有邊境軍州,都是有大量造磚的礦,因爲邊境的軍州,纔是磚最大的客戶,從中間高薪聘請幾個燒磚的師傅,應該沒有太多的問題,可是,燒陶就少了。

燒製陶器,最遠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前的原始社會,不過,伴隨着瓷器的崛起,還有衆多的其他的燒製工藝的,北方逐步的被南方取代,很多都是在南方,保州附近是沒有,要到更遠的地方,就算是最快,也需要10天的時間。

這一點,趙信專門詢問過苗遠,他是一個很有信心的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不然的話,就不是節約時間了,而是浪費時間。

時間對於趙信來說,極爲重要,哪怕保州兵變依然按照歷史上面出現,也最多就是6個月的時間,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

趙信是非常清楚,他就是一個歷史學家的,或許對於方方面面的東西,都懂得一點,卻不專業,特別是這些領域,他親自出馬,或許一段時間,也能夠摸索出工藝,可是耗費的時間更長,還是做一些簡單的事情。

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
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四百五十三章 炮和船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間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五十一章 防禦軍械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八百零五章 韓琦回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七百九十九章 北宋頑疾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百七十章 長弓入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五百三十九章 海上安全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二百四十七章 驅使民衆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鹹鬆的鹹第五百四十五章 刀的比拼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十五章 弓箭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七百八十九章 穿甲能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科技樹缺憾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八十七章 戰列之夢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挫遼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二章 船到南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一十八章 技術和效率第九十章 箭呢?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五百一十二章 禁軍換裝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五十八章 無法承受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一十一章 爭奪和改變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四十一章 濃硫酸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