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

弩炮和棱堡的威力,在沒有驗證的前提下,暫時只有趙信一個人明白,哪怕只有幾千民兵,也能夠把定海軍給守得固若金湯的。

超越時代的想法,也是讓趙信安心的根源,他要的從來不是冒險,如果冒險的話,進入皇宮,重新去當那個皇子,是最佳的選擇,他幾乎不用費多少的精力,就能夠控制北宋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而不是如同現在,忙的腳不沾地,整個定海軍一切都需要他來操心。

或許,從定海軍你發展,基礎是薄弱很多的,也有很多的艱難,可是從無到有的建造,趙信的掌控能力是強悍的,再加上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力,最終爲定海軍積累了龐大的底氣,在這股底氣面前,又有什麼是不能面對的。

別說是勝利了,就算是失敗了,又能夠怎麼樣,工業化帶來的結果就是,各種東西都可以快速的產生,包括戰爭之中最重要的士兵,不過是一些海盜,又不是正面硬抗遼國騎兵,就算是整個東亞海域的海盜都過來,也不過是幾萬人,又怎麼奈何的了強悍的定海軍。

讓定海軍的高層放心,這也有利於各方面的工作開展,趙信把戰報通報給了定海軍的高層,定海軍也爲之一振。

這不是一場大戰,充其量,就是一個武裝行軍,甚至連一個死傷數字都沒有,當步兵接觸,進入到了海盜島上,就是在海盜的營地哪裡射了幾輪的箭,定海軍當然是沒有什麼損失,海盜們的損失也不大,死了幾個而已,面對着強軍,直接就投降了。

意義卻不一樣,這不但是定海軍向外的第一戰,也是攻城略地的一戰。

定海軍的發展方向,在趙信的主導之下,已經從面向大陸的方向,轉向了海上,海上重要的是什麼,港口,島嶼,航線,這一個島嶼的位置,沒有在關鍵的地方,也沒有什麼航線,可是島嶼本身,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地方了。

15平方公里的面積,位於定海軍較近的位置,是定海軍的主要屏障,未來,肯定要大力發展。

關於如何詔安,如何的把海盜們所知道的資料給弄過來,這個需要時間,僅僅是現在,從海盜們手裡,就得到了接近20個島嶼的確切位置,這些島嶼有大有小,可是全部島嶼都有淡水,其中最大的一個,甚至有定海軍這麼大,這可是意外的收穫。

一個跟定海軍差不多大的島嶼,這個可以容納定海軍容納不下的一些工業,也可以納入更多的人口,只不過位置方面,有些深入到海洋之中呢,大概跟岸邊,有200多裡的樣子。

審問出來的,只是大致的方向,還有行船多長時間,從哪個位置,這讓趙信沒辦法判斷,是什麼島。

在印象之中,在中國的近海,這樣的島嶼不多見,不可能是崇明島,雖然說,崇明島,在公元800年左右已經出現,可是它的面積,是後面才逐漸增加的,這個時候,只不過是長江口的一個小沙洲。

那麼,就有可能是澎湖列島,可是澎湖列島,他們的位置在臺灣海峽,而且總面積不大。

趙信沒有糾結這麼多,後世的連雲港,都可以變成定海軍這麼一個龐大的島嶼,澎湖列島也發生變化,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某些海上的大島,因爲地殼運動,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沉入水下,也未必不可能。

帆船成功了之後,雖然在這一次海盜圍剿之戰中間,發揮出色,在短時間,就擊沉了港口的衆多的船隻,可是已經在這一戰之中,展現了它的作用。

工業化的定海軍,就是這麼的有優勢,對於材料的處理非常快,之前的動作較慢,是因爲一切都是新的,需要慢慢的摸索,現在,不管未來會怎麼樣,現有的這個,也是可以應用,開啓建設一批,也在所難免。

在戰報回來的當天,趙信就佈置了最少12艘帆船的建設,有了之前的經驗之後,龍骨可以大規模建造。

鍊鋼高爐的好處,在於只要配方研究出來之後,就可以連續的重複生產,而已經構築磨具,更是可以連續的使用,一個個的鋼鐵龍骨,會在最短的時間完成,然後,會派遣大量人員,進行裝配,同時開工的12艘船,可能只會用20天,或者是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興建。

大規模風帆艦隊的出現,纔是定海軍大規模擴張的時刻,大海茫茫,港口和島嶼,就是支點和連接,而航線也非常重要,這些都需要人員去探索。

一個海盜島的出現,讓定海軍緊張了起來,卻沒有轉變既定的方向,現在對於定海軍最爲重要的,那是繪製的海圖。

爲了繪製海圖,定海軍投入很大,甚至連趙信,都用了很長時間,來構築初級海圖,可是這個構築,只是一個基礎,最初的海圖,只是包括了定海軍,還有周圍的港口,甚至連長江口都沒有涉足。

這是基礎,是定海軍的根基,只有把定海軍周圍給搞清楚了,才能夠在此的基礎上面,逐步的擴張。

一張海圖,就是在不停的改進和精確之中,逐步的擴大的,現在以定海軍的實力,到整個北宋各地都不存在任何的問題,可是人員是一個大的問題。

趙信,已經儘可能的把一切都給減弱了,比如說,不用讓測量人員懂得其中的意義,只是測量而已,可是就是這個,也比較困難。

這是完全不同的一個領域,把時間,太陽的高度,角度,這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樣的未來,伴隨着定海軍大規模的擴張,幾乎每一艘船上,都必須要有一個合格的人員。

這個人員,可不是簡單測量,他們必須要根據測量的結果,給計算出來,轉換成經緯線的數據,然後在海圖上面標註起來。

短時間,培養出這麼一批人,應該是非常困難的,可是關係到定海軍的未來,就算是進展很緩慢,也必須要一直做下去。

藉助着發達航運,大量的人員帶着特殊的東西,來到了目前的北宋最重要的沿海,還有長江上面的城市的,不過那裡路途有些遙遠,就算是測量了數據,也需要時間傳送過來。

定海軍的觸角,暫時只是在北宋的北部和長江流域,更遠的地方沒有,可是趙信的準備還是在進行,比如說,派人跟着海船,走一趟,如果是東南亞,日本,朝鮮之類的,一年之類,差不多就可以迴轉,可是更遠的地方,比如說,馬六甲,印度,甚至是阿拉伯,那就不是短時間可以的。

在歐洲大航海時代,一個完整的海圖,也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類似定海軍這樣的,已經算是開掛一樣了,可是沒有個10年的時間,東亞這邊的精確海圖,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至於更遠,那需要的時間更長。

海圖就是航海的基礎,這些不能夠的減少,要提前的準備,哪怕因此會遭遇危險,也沒辦法。

大海本身就是變幻莫測的的,就算是到了21世紀,有了衛星,雷達,更加出色的通訊方法,也有一些技術非常發達的船隻,在這樣幾乎條件下,在大海之上,也會出現失蹤或者是沉沒,有些,甚至到最後,也沒有找到。

這也是科技發展的層面不足的關係,雖然說,地球已經能夠發射空間探測器,已經可以製作出原子彈這樣可怕的武器,巔峰時刻,地球所有國家的原子彈加起來,能夠摧毀地球十幾次。

可是這個摧毀,恐怕更多的,是位於地球表面的人類,想要摧毀地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汶川地震,相當於6億噸TNT爆炸能量,也只是影響周邊的區域,最多就是影響到上下幾十公里的地殼。

地殼總體的厚度有多少,地球的半徑可是超過6000公里,幾十公里又算的了什麼。

撞擊木星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威力相當於現有核武器TNT當量的750倍,可是這些,只是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些痕跡,或許地球在體型上面,無法跟木星相比,可是純粹是固體地球,抵抗能力,也比木星高一些。

能夠發射宇宙飛船,甚至是登陸月球21世紀,太空探索,跟對地球本身的瞭解,那是兩回事。

能夠離開地球引力宇宙飛船,卻沒有辦法弄出來一個深入到地殼挖掘工具,開挖地球耗費的資源,那是遠比登月更多的,科研人員對於地球的瞭解,多是通過一些側面的推測。

在這種情況下,地球本身的瞭解,也非常的的膚淺。不說整個地殼地殼,整個世界第一深的鑽探井,才12262米,可是整個地球的直徑是12742公里。

也就是說,鑽探到最深的地方,也沒有地球的千分之一的,一個球千分之一,這種情況下,甚至連皮毛都算不上。

海洋,就更是如此,雖然,地球上面,已經擁有了下潛深度數千米的潛艇,可是整個海洋對於地球來說,還是一個未知的地方。

就算是近海的大陸架,都沒有開發完畢,更別說更加深入海洋的深海,深海,對於那個時代的地球,也是一個禁地。

在衛星滿天,各種雷達衆多的地方,在海洋上面失事的飛機,只要不是浮起來的,就很難的找到。

一個聞名於世的東南亞空難,動員的無數人力,船隻,還有大量的搜索隊,在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進行搜索,可是最終,還沒有找到,

知道的越多的,就越發的敬畏,趙信很清楚自身的價值,他是屬於不可替代的,雖然他對北宋做出了這麼多的改變,甚至一個蝴蝶的翅膀,把西夏給飄沒了,也帶來了長弓這麼一個最適合北宋的武器,可是隻要他沒有了,他所產生影響,到底會產生多少的變化,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趙信幫助北宋續命,沒有了西夏這個攪屎棍,北宋經濟狀況會好轉很多,還有棱堡和長弓的應用,北宋所受到的軍事壓力會減少。

可是以文人執政的狀態,恐怕趙信推出鍊鋼廠和工業化生產,會逐步的沒落的,北宋會重新的回到傳統的王朝這個層面,或許會比歷史上北宋更好,甚至持續的年代更久,可是固有的王朝,必定會讓他被更迭。

在沒有高產作物,在沒有辦法解決掉土地兼併這個問題之前,王朝的固定狀態就是這樣,300年左右,當人口增加到了土地無法養活的程度,王朝自然滅亡了。

而土地兼併,還有特權階級的消耗,更是加大了這個過程,這是固定發展規律,暫時是沒有辦法改變。

如果擴大中國的版圖,是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只不過,王朝的控制,也是有一個極限,以目前的通訊和交通狀況,目前的王朝已經是極限了,邊緣地方的管理,基本上是放養,這樣纔會有西夏出現。

鐵路和各種交通工具的改變,可以加強王朝的凝聚性,可是在整個北宋周邊,適合鋪設鐵路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傳統的區域,或許能夠向中亞,或者是向東南亞延伸一點,可是沒辦法改變全局。

只有趙信才明白,要怎麼發展北宋纔是最好的,在沒有必要的把握來說,他不會死去,那樣沒有意義。

這種情況下,哪怕他對於遠洋充滿了好感,也很喜歡航海時代的瘋狂,可是爲了他的安全,他不會貿然的選擇下海。

定海軍不坐船,是不可能,可是這個坐船,也只是限於的來往海州和定海軍,這個比較近的地方,安全性能還是可以保證的,真的到大海深處,就不可控了。

在這個時代,哪怕真的有適合遠洋的帆船,也相當的危險的,除非是真正的蒸汽動力的鐵甲艦,同時,還要的足夠測量和預測,纔會選擇乘坐海船去感受航海時代的輝煌。

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
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八十四章 長弓和北宋第七百五十五章 盤點收穫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二百一十四章 松香皁第七百七十七章 福康公主第二百八十七章 港口選擇第三百一十二章 離開之前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二十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四百八十九章 巧奪天工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一百八十七章 防禦體系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二十一章 後續影響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和國運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七百七十一章 視察寢宮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五百五十七章 人選確定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二百章 全部放翻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二百二十三章 叛軍襲來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五百八十四章 發電機和燈泡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十一章 木工坊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