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

長江口,最少有三十艘大型漁船在這裡作業,從最初的三艘,到現在的30艘,出產量高出了10倍,龐大的長江口漁場,也可以支撐30艘漁船的不斷捕撈。

從最開始,船多人少,到現在,經過了長期的培養和訓練,已經擁有最少3組的人員。

經過了簡單的調整之後,除非是大風天氣,或者不適合在海上進行捕撈的天氣,其他的時間,漁船一直都不停歇的捕撈。

原來,漁船在裝滿的魚獲之後,會選擇回到丁海軍,可是現在,伴隨着長江口海門的開發,大型的加工企業,可以製造醃魚,魚罐頭等一系列的產品。

單純的魚,要運輸起來,並不容易,就算是噸位較大,也不可能全部的利用,加上漁網,機械,還有人員,大部分的空間是沒辦法運的。

可是貨船不一樣,把醃魚醃製完成,然後曬成幹,可以減少大量的重量和體積,加工的產品和罐頭,更是可以的完美的利用的整個船的空間,特別在大量的運輸船的出現之後,更加的不成問題。

30艘支援北伐的船隻,在3次運輸之後,實際上是在機動之中,可是當時丁海軍已經有了30艘船。

一艘1.2萬料的漁船,最多就是容納幾百噸的魚獲,可是一艘1.2萬料的運輸船,可以運輸的東西,是漁船的數倍,甚至是十倍,在權衡了效率之下的,大概是20艘運輸船,已經能夠保障,所有運回到丁海軍的魚獲,順利運回去的。

趙信在完成了汴梁之行之後,並沒有直接回歸丁海軍的,到現在丁海軍的發展,已經處於了一個瓶頸的狀態,土地和人口,是制約丁海軍發展的最大問題,這一點,就算是有卡牌系統這樣可怕的金手指,也沒辦法憑空變出來。

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科研體系,趙信只要偶爾關注一下,不讓一些重點項目跑偏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讓趙信自己來處理的事情,並不多。

趙信這纔有功夫,從繁重的政務之中脫身出來,去看一下關於丁海軍未來發展的事情。

人口,地盤,這是關係到丁海軍未來發展的關鍵,目前,丁海軍藉助着各地的商隊,把觸角深入到了整個北宋,在潛移默化之中移民,目前效果非常好,從這一年開始,幾乎每個月的移民人口,都上了一個臺階,預計到了年末,可能總人口會突破500萬,過完年之後,在現實作爲例子之下,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突破。

同樣的,趙信也把目標打在了北地的漢人身上,這些北地漢人,受到了遼國多年的管理,已經成爲了習慣,未必會很快的歸附到北宋的懷抱,就算是北宋拿下了幽雲十六州。

與其還要分功夫去管理,去鎮壓,倒不如把這些不願意依附的人,還有俘虜,交給趙信來管理,這樣,也是人口的新的增長點。

無論是自然增長,還是從外界的移民,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除非如同元昊那樣,直接逼迫和擄掠,那樣會造成後遺症。

目前,對於北宋而言,最大的事情是北伐,趙信只要做好後勤,做好支持就好了,而在這樣前提下,增加人口,纔是最佳的選擇。

人口短時間之中,不會產生巨大的變化的,最多是把工作作細,對於一些受到壓迫,甚至是窮困潦倒,幾乎過不下去的,提供足夠多的支持,讓他們快點到丁海軍來,卻不能夠大規模的,集中化的,丁海軍的發展還很稚嫩,還沒有這個能力,真正跟北宋正面對抗。

人口沒辦法了,土地就是一個的關鍵性的地方。

丁海軍的土地,也就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連百里候都不如的,可是北宋,甚至是過去中國,對於島嶼的不重視,讓趙信找到了機會。

登陸琉球,拿下了一片基地之後的,等於說是領土的擴張。

從佔據琉球到現在,已經有了幾個月的時間了,從第一批的上島,再到戰爭,到現在,第二批的人員和支持,源源不斷的上去,等於說已經開疆裂土了。

船隻安全上面的問題,如果是乘坐着以前的中國式帆船,趙信絕對不會選擇,在這個時間,前往琉球,可是現在,大量西式帆船的完成,在高海清的條件下的,穩定性大大增加了,這樣提供了足夠的安全。

趙信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還是冒險去一次,他所瞭解的琉球,都是後世新聞之中,後世因爲歷史的原因,臺灣的人口極爲的稠密,經濟也發達,可是這個時代,哪裡還是一片不毛之地。

雖然,幾乎每週,都有關於臺灣的消息傳來,陸陸續續,選拔上島的人員也超過了10萬了,物資更是不遺餘力的,可是沒有上島親眼看看,他還是多多少少不放心。

在沒有繼續擴張的前提下,目前琉球已經是丁海軍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更遠的海南,跟琉球差不多,甚至平地更多,可是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而北方,是未來兩三年之後的事情,更加需要放在一邊,用5年的時間,讓琉球變成一個穩定的工農業基地,以保證未來的不停擴張,這纔是穩定丁海軍根基的做法的。

陸上,走京杭大運河抵達長江口,用的時間並不算長,在長江口換成的大型運輸船的,這一次去琉球,趙信是專門,也是順帶,他搭乘的是專門用於琉球補給的一個船隊。

這個船隊一共有5艘商船組成,他們專門把長江口捕撈的這些魚獲,還有從長江流域購買的物資和糧食,運輸到琉球的。

同樣的船隊還有一個,那是直接從丁海軍到琉球的,主要是人員和一些必要的設備,在北宋可以自產的物資,哪怕價格貴一點,也不通過丁海軍運輸,原因很簡單,運力不夠。

從江南運輸,不但更近,也不佔據人口,琉球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丁海軍的發展方略上面,是第一序列,這種情況下,不太適合外來的移民前來。

必須要在丁海軍工作一兩年以上,從各方面評估,已經是忠於丁海軍的人員之中,挑選願意去的。

在一年之內,會逐步的增加,當總人口開始超過50萬的時候,纔會有選擇的,讓一些新加入丁海軍的人員上來。

未來,丁海軍本身,會從一個全面性發展的,逐步的轉向研究,軍事,還有航海,琉球則負責生產力方面,幾乎大部分的工廠,都會逐步的轉移到琉球。

相對於狹小,幾乎無險可守的丁海軍,琉球更具備發展的根基。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未雨綢繆的想法,實際上,在火炮已經出現了,哪怕是老式的青銅火炮,哪怕使用的是黑火藥和硝化棉結合,火器的威力,已經讓的丁海軍形成了代差,只要不是丁海軍本身的疏忽,人海戰術,對於丁海軍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作用。

面對着火炮,沒有任何的集羣衝鋒,能夠起到作用的,就拿這個時代,所向無敵的重騎兵來說的,面對着火炮的攻擊,他們幾乎就是一個靶子。

通過小船,上到了大船之上,這是從海門開出的船隻,本應該在大半天之前,就扭頭向下的,卻不得不在這裡停留。

不過,在這個船上,趙信卻意外的看到了一個人,薛玉。

作爲留守丁海軍最高的將領,薛玉實際上相當的無聊,丁海軍沒有多少軍事行動的,最多,就是訓練,所以,在北宋北伐的時候,他請纓而出。

現在的他,本應該在北方,渤海附近的,保障山海關和遼東半島的,他怎麼到了這裡。

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山海關方向,已經完成了6座棱堡的建設,已經把3個缺口堵得是相當嚴密了,在山海關方向,因爲遼興宗的御駕親征,繼續加強山海關,又興建了兩個棱堡。

這兩個,可不是之前那樣,爲了緊急堵住關口,用最快速的修建的。

這種棱堡,只擁有棱堡基本的防禦,就連高度也才20米左右,一些建在高山上面的堡壘,可能都接近這個。

後來修建的兩個,是在前面兩個的基礎上,在合理的位置,修建的真正的棱堡,光是高度就是30米以上,體積和防禦能力,更是大上了幾倍。

一加一併不一定等於二,合理的佈局,甚至會大於2,當這兩個棱堡完成修建的時候,4個棱堡會把整個山海關防護的水泄不通,不但堵住了缺口,對任何方向,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因爲所有的行動都是秘密的行動,遼國根本沒有意識到,偷襲遼東半島的是宋人的,因爲短暫的交戰,並沒有暴露身份的,他們也就沒有意識到,北宋的攻擊目標的,絲毫都沒有注意到山海關這邊的變化。

同樣的,遼興宗動用了25萬大軍,加上留在東京的軍隊,總計超過了40萬,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種諤能夠對付的極限了,甚至這麼龐大的兵力,讓遼東半島能夠迴旋的餘地都不大了的。

遼東半島的面積並不大,也就是三四萬的樣子,也就是臺灣和海南島的面積的,比起內陸的任何一個省都要小的多的,這樣的面積,對於騎兵大範圍的機動來說,並不適合。

種諤在得到了樞密院的提醒之後,思考再三,決定繼續向北,順着白山黑水,一路的向北,去體味一下東北的風光,等到把遼興宗的主力,調動的團團轉之後,再回來。

對於此,薛玉除了佩服之外,就沒有別的可以做的,這樣的一個調動,最起碼,要1個月,兩個方面,都不需要的他,聽說了的趙信要前往琉球,這就調動了一艘快船過來。

因爲北伐的關係,丁海軍專門派遣了2艘快船,用於北方的情報和信息傳遞,這些船多是傳遞信息,可是隻要是船,就能夠載人,關鍵是人多人少,舒服不舒服的問題。

爲了最快的時間過來,再加上海船不可能調動,必須要留在渤海,應對變數,只能夠少數人過來,選擇這些快船是最好。

對於薛玉的解釋,趙信也有些無奈,好在,薛玉也不是被任命負責運輸的,他只是靜極思動,想過去看看,整個船隊另外有人負責,再加上薛玉跟孫吉之間的關係,過去看看也可以。

多了薛玉這個意外,其他的就沒有什麼,一隊五艘船,開始向深海航行。

琉球,畢竟有些遙遠,哪怕是從長江口出發,也最少有900公里以上的海上距離,換算成海里的話,是500海里。

季風也算照顧,不是直接的風向,卻也給與了不低的船速,平均時速超過了9節,也就是說,一天可以航行一百海里以上。

因爲趙信的關係,只是在深海航行,到了夜間的時候,不會繼續航行,而是選擇在岸邊停靠,這樣安全有保證,花費了6天的時間,抵達了福州,在福州新開闢的港口,修整了兩天,跟隨着另外兩隻船隊,一共組成了20艘大船,300艘小船的巨大船隊,開始前往琉球。

到了福州之後,就簡單很多,這個海峽相對比較的平穩,比起其他的外海,要好很多,又是經過了測算,不會有大規模的風暴出現,同樣的龐大的船隊也是如此。

海水逐步的變深,然後又漸漸的變淺,因爲沒有走澎湖線,是直達的,中間沒有經過幾個島嶼,差不多用了一個白天的時間,早晨出發,接近傍晚的時候,纔看到了龐大的陸地。

在一覽無遺的海面之上,看到陸地,這種感覺的不同,相對於趙信的平靜,其他的船長和船伕們,可是緊張的要命。

能夠執行這一條航線的,都是丁海軍最值得信任的,他們對於丁海軍的情況,也瞭解的最多,整個丁海軍,幾乎都是趙信一手締造的,幾百萬人,加上可怕的財富,趙信要是出點什麼問題,那麼亂子可就大了。

臺北港在望,幾個月的發展,在清理掉了土著們的威脅之後,第一個的修築和擴建的就是臺北港,萬料大船,可以直接的停靠,同樣增加了效率,各種運來的物資,也可以迅速的裝卸,投入到了琉球的建設之中的。

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
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十九章 被看低的長弓第四百六十一章 植物的作用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禦和奏摺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八百五十一章 不同視角第二百二十五章 騎兵來襲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四百三十三章 狄青吃驚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六百五十八章 一份大禮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五百八十六章 效率和掃盲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七百一十一章 牛刀小試第六百一十五章 火炮的意義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九十九章 春季攻勢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五百八十九章 阻力和決絕第一百五十三章 集商和豬下水第一百八十章 棱堡的可怕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動的翅膀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九十二章 中國式前綴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八十三章 後退一步第五百一十一章 幽雲十六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面見韓琦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十五章 試探進攻第八百五十六章 飛剪和先驅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三百三十五章 知難而退麼?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五百二十八章 測量和驗證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近鄉情怯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四十六章 拆掉函谷關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五十八章 曹劌親臨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