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

下午這一頓能夠取得400多貫的毛收入,出乎了趙信的預料之外,因爲他獲得的,只是30多貫發泡劑的收入,預計當量能起來,饅頭跟包子的數量,達到某種平衡的時候,也就是10萬個饅頭左右,其中要平衡包子和饅頭,他每天都是固定的100貫的收入。

看起來,趙信只是拿了微不足道的小頭,只是4萬個包子,就有最少300貫的利潤,可是這部分的利潤,絕大多數,都要交給長弓隊的訓練。

在所有利潤的分配比例之中,4成左右,歸了工人和苗遠,剩下的6成之中,七成給了長弓隊,本身,需要龐大投入的長弓隊,變成了由苗家莊來負擔,最起碼說,建設長弓隊的巨大支出,是節約的。

這不是一筆小錢,如果未來,整個守衛力量,擴張到700人的話,缺口高達2萬貫,實際上,拿現在兩個半天的銷售額,就按照利潤300貫左右,一天就是600貫,可以用於長弓隊的支出高達250貫左右,這樣下來,最多3個月,長弓隊的一切都可以配備完畢,趙信可以專門把心思放在提升的苗家莊的防禦力度上面。

順便,趙信還提點了苗遠,雖然因爲人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暫時沒辦法提升銷售量,目前只能夠以保州爲一箇中心,可是當製造數量暴漲的前提下,節流還是可以做到。

包子的生產,饅頭的生產,看起來很熱鬧,可是在趙信看來,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

饅頭不用餡料,包子就必須要用餡料,這就需要大量的肉類,包子的餡,大概是半兩左右的肉,一般的精肉和一般的肥肉和肉皮之類,4萬個包子,差不多就是200斤豬肉,半天消費大半頭豬,小一點的,甚至是一頭。

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耗,甚至會影響到肉類的平衡,慢慢的,當供需關係出現了不均衡之後,肉類的價格必然上漲。

這直接關係到整個成本和供應量的問題,肉類供給在苗家莊本身就是很高的,120名訓練的長弓手的,按照要求,一天是肉4兩,這就需要30斤肉,幾乎七八天就一頭大肥豬,只能夠去買肉,可是一天8萬個饅頭,平均2個一兩,就是4000兩,幾乎一天快兩頭豬。

直接購買肉,那麼的不太划算得,也沒有那麼大的量直接去養殖戶裡面買豬,這幾乎便宜30%,屠夫也要賺錢,特別是豬大骨,肥肉,還有一些內臟之類的,清理一下,還是可以吃的,味道不錯的,完全可以固定一天殺兩頭,爲此,專門在苗家莊請到一個屠夫也未嘗不可。

當然了,有機會的話,可以進行養豬,苗家莊幾乎是不錯的了,整個莊子最少養了700頭豬的,算是有經驗的,爲了未來的發展,可以擴大一些規模,原來養育一兩頭的,現在變成四五頭,看起來,是遠期效應,現在還展現不出來的,可是未來,卻很重要,當苗家莊的規模擴大的前提下,肉類供給可以跟得上銷量,更加節約成本,也增加家庭收入。

包子有餡料,饅頭沒有,饅頭和包子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小麥,小麥是不能夠直接吃的,必須要磨成麪粉,才能夠吃,因爲現在,免費使用量增加,原來用石磙磨面的方法跟不上形式了,不得不加派了人手,甚至是製作更多的石磙,這還是大型牲口增加的前提下,否則的話,只是這個磨面的手工勞動,耗費的壯勞力都要多。

對於此,趙信有解決的方法,靠近苗家莊有一條河,河水的流動速度還不錯,他可以一個水車就好了的,水車不但可以幫助灌溉,還可以帶起磨坊,爲以後積累經驗,

水車這東西,並不是跨越歷史的黑科技,在三國時期已經出現了,當時因爲軸承不過關,多是一些的人力翻車之類的,到了唐宋時期,漸漸的改進,可以用水裡推動,因爲古代知識的流動性不強,加上地方保護和敝帚自珍的想法,流傳的並不廣泛,最少說,保州這邊沒有。

這可是好東西啊,水車不但可以在水力的推動之下磨面,也可以成爲灌溉的主體,小河是海河的支流,水量不小,如果有水車幫助之下,再完善乾渠條件,整個苗家莊水澆地的面積,差不多能夠增加3倍。

不要小看這些,水澆地比起普通的旱地,收成上面,多個50%,這是正常,苗家莊數萬畝的土地,只有不足4000畝是水澆地,就分佈在兩條小河的旁邊,只要完善溝渠,水車從河水之中打出來的水,就可以充斥在整個苗家莊,到時候,多了幾倍就是多了1萬畝以上的水澆地,對於糧食整體的提升幅度,相當的可怕。

肉的問題,可以放一放的,那個暫時影響不大,一個10來萬,甚至加上保州,幾十萬人口的軍州,每天一兩頭豬,造成的影響不大,真的這裡少了,完全可以到別處購買啊,保州靠近海河流域,交通便利,就算是從海州乘船到大名府,也不會超過10天的時間,真不行,就到大名府去購買。

麪粉的問題,不得不解決了,之前,趙信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伴隨着銷量的逐步上升,村民手中累積的麪粉,一點點的消耗,甚至連苗遠都看出來了,這幾天,從工人之中挑選出了三十多個精壯,專門去做麪粉,甚至還佔用了部分的牲畜。

這纔是每天平均8萬饅頭的樣子,如果未來,進一步擴大,從保州走向其他地方,甚至只是整個保州的城鎮鄉村,這個需求量就非常的龐大,人力有些杯水車薪了。

水車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後世風車的樣子,那是一個玩具,被風吹着,就可以轉動,水推動,同樣如此,只是多了一個可以濟水的鬥就好了。

稍稍回想了一下,畫出了一個圖紙,讓木匠和鐵匠照着造,村裡沒有合適鋼材,在趙信收集的兵器之中,有一些寶物類的兵器,材料極好,可以用作主軸,比木質的,或者是鐵質的都經久耐用一點,他直接給了材料,讓鐵匠幫忙加工成型。

鐵匠看到這個材料,驚呼連連,這可是千鍊鋼,在武器用鋼之中,分爲普通的鐵,精鐵,鋼,百鍊鋼,等簡單的幾種,大部分的步人甲和禁軍用普通裝備,都是用鐵的,最多是冷鍛工藝之下的鐵,精鋼,鋼,百鍊鋼,按照等級的不同,會製作不同的武器,到了小隊長就可以用精鐵了,必須要中層軍官,纔會用得到鋼。

這其中,薛玉和孫吉是不同,這個千鍊鋼,就來源於孫吉手中的一把長刀,他的硬度和韌性都相當的不錯,在卡牌系統之中,屬於最出色的一種,被挑選出來作爲軸承。

看着鐵匠激動不已,刀劍,永遠都是鐵匠體系之中,最頂級的工匠才能夠製作,可是對於趙信而言,無所謂。

這些材料本身就是刀劍的材料,想要把它打成刀劍,他直接複製出來就好了,還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有一段時間就能夠開啓2級了,刀劍還不容易。

從後世走來的他,知道武器永遠都是第二重要的,關鍵是生產力,就跟長弓一樣,他的優勢永遠建立在優秀後勤的基礎上面,二戰時期中日兩國,一些國外的優秀步槍到這裡,水土不服,原因無他,後勤,中日兩國的生產力都相對薄弱,只有擲彈筒,三八步槍這樣的簡單武器,對於後勤壓力不算太大的武器,纔是是中日兩國發展的重點。

北宋不存在抗戰時期中國的問題,能夠建立起一個生產力驚人的手工作坊,進一步壓低人工的成本,讓一把箭的成本降低七八成,讓產量提升七八倍,長弓就擁有了類似於熱武器的鋼鐵投放能力,個體優勢就再也無法展現到了軍隊之上,反倒是結成戰陣,令行禁止,擁有很強的鋼鐵投放能力宋軍,成爲壓倒一切的力量。

之前的宋軍,面對着的對手的騎兵優勢,只能夠結陣,用重步兵保證防禦力,被動的抵抗,現在,只要有步兵和重步兵固守住,後方的長弓兵一直射就好了。

射程在200步以上的長弓手,對於任何的兵種都有巨大的威脅,或許他的移動力不快,無法追的上敵人,可是隻要是固定野戰,也沒問題,1箭不行10箭,10箭不行100箭,用資源和武器,取代人的作用,把戰爭,從戰術上面,改變到資源上面,發揮出宋朝的最大威力。

甚至未來,當戰爭勝利了,從另外的方面,解決了馬的問題之後,這些長弓兵和步兵,也可以成爲騎兵,不能說是騎兵,只能夠說是騎馬作戰的,跟後世的滿清八旗一樣。

在後期,滿清八旗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轉化爲重步兵了,還是那種騎馬作戰的,一旦接戰,由一部分輕重騎兵壓制,重步兵下馬結陣,然後集團衝鋒打贏戰爭,這是滿清八旗制勝的法寶之一。

這些都是後話,簡單的提點了幾下,就降低了某方面的成本,最關鍵的是,趙信還對製作饅頭的作坊走了一圈,進行了調整,這個調整,主要就不是原材料上面了,而是生產的方式和統籌。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定海現狀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三百一十三章 雜號將軍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五十七章 毒瘤和訂單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一百七十二章 西班牙方陣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六百三十六章 熱潮引發第八百五十一章 東南亞之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賣相不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五百九十六章 聚合反應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八百一十三章 公共交通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八百一十章 融合同化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門紅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五百一十章 朝會提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叛亂擴張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七百二十五章 水面之下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八百六十六章 新式織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二百六十章 追加訂單第三百三十八章 武器也可以麼?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種革新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一十三章 攻略歐洲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口徑火炮第六百四十五章 關鍵問題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三百八十九章 時間等於金錢第四百五十七章 糧食跟王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熱潮第二百九十五章 絕對不行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五百三十五章 搏兔全力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