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連珠箭

丹木是一個高大的羌族青年,長得相當英武不凡,冷峻的看着不遠處的船,他很清楚,這麼大張旗鼓的過來,對方肯定是已經知道他的到來了,可是卻沒有絲毫的聲音傳出來,他最喜歡這樣,最喜歡用強大的攻勢,碾壓弱小的對手。

此時此刻,就又是如此,本來,他們不應該靠的這麼近,也應該直接用火箭對船進行攻擊,丹木卻偏不,所有的羌騎都平靜的等待着他的命令,就一如在隴西一樣,在丹木的命令下,全力以赴的投入。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戰陣,這就是冷兵器時代的精銳騎兵,看着一百多騎,絲毫不亂,甚至連呼吸都似乎凝聚在一起,趙信感覺到歎爲觀止,南樂的禁軍,已經足夠的精銳了,可是跟這些西軍精銳比起來,似乎還差了一線。

孫吉的判斷是正確的,說實在的,之前並沒有在發現騎兵的第一時間上岸,只是靠向岸邊,是爲了弄清楚,對方主力在那裡,現在丹木和遊騎共同出現在運河的一邊,他們就可以從另外一邊上岸了。

在南樂的時候,丹木的身邊,只有30多騎,現在1個都的遊騎,哪怕是火攻,足以讓船的徹底的毀掉的,他不敢再讓趙信在船上,那是垂死掙扎,一個都的騎兵火箭齊射,會在短時間,把船變成一片火海的,他或許可以跑出來,趙信就有些難保了,他是一個不足4歲的孩子。

趙信表現出的仙家本領,具現了衆多大盾,有大盾保護,他們可以結成軍陣,徐徐退入樹林之中,只要到了150米之外的樹林,還是安全的。

大運河困不了他們多久,還有上游的鬥艦,只要這一個都的遊騎過河的,精於騎射遊騎,加上一個神鵰手丹木,手持落月弓的丹木,哪怕是孫吉,也未必能夠保住安全。

爲了給趙信爭取時間,孫吉自己,不能離開,只有他的連珠箭,才能夠擋住丹木,不讓丹木過來,並且在短時間之內,幹掉足夠多的遊騎,在密林之中,其他人都不在話下,只有丹木和遊騎。

這麼近的距離,孫吉也奢望過,直接把丹木幹掉,可是他很清楚丹木的強大,他是跟孫吉同樣級別的神射手,他的連珠箭,或許能夠幹掉其他的遊騎,要想幹掉他,可定性不大,好容易抑制住心中渴望,握緊了手中的碧玉弓。

看到孫吉的動作,薛玉等人跟孫吉相處多時,已經明白了他的選擇,薛玉臉色凝重的看向的孫吉,說道:“帶御,你抓住機會,可以奪馬的話的,帶殿下離開,我留下來!”

薛玉是剩下衆人之中,除了孫吉之外,射術最好的一個,話語如此的鄭重,也代表了薛玉報了必死的決心。

如果說,所有人之中,有一個人能夠跟丹木對上幾招的,也只有薛玉,丹木只是一個神鵰手,除了射箭,其他的方面,比他們高也高的有限,他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孫吉又奪到了馬,催動起馬的速度之後,逃走是必然的,帶着趙信也一樣。

趙信也沒想到,對方會如此大膽,也可以看出,這絕對不是一個王家能夠達到的權勢,只是不是到,還有誰,難怪的仁宗把他送出皇宮。

在運河之上,就如此囂張,皇宮那麼大,肯定被經營的到處都是篩子,他們或許不敢對仁宗動手,仁宗的目標太大了的,也防守嚴密,可是幹掉一兩個皇子,還是沒問題的,千日做賊,總不能千日防賊吧。

可惡,可恨,一個王家已經暴露了,王家恐怕也做不到把一個都騎兵,這麼的調動到河北腹地,剩下呢,到底是什麼人,爲了那個位置,這麼不擇手段,哪怕他是歷史學家,也沒辦法在撲朔迷離之中判斷出來。

孫吉從兄弟們眼中,看到了決然,此時此刻,到了關鍵時刻,說不定,帶着趙信逃走,這些兄弟們能夠減輕一些壓力,不寄希望於對手的放手,既然在運河上面動手了,他們肯定會全部滅口的,這樣的罪責,形同叛國的,他們不可能留下任何一個活口的。

“上岸,立刻。”孫吉壓下念頭,再一次的命令道。

孫吉的命令下達,趙信就被薛玉抱起來,另外兩個則拿起大盾,護衛在的薛玉的身邊的,1.5米長,1.2米寬戰盾,兩面足以護衛者薛玉和趙信,對面的騎兵,此時此刻並沒有動,他們等待的是鬥艦衝過去的的那一刻。

孫吉卻沒有動,潛入到了一處船艙之中,這裡正好是對着對面的,視野開闊,他的手上,御賜的碧玉弓已經拿在手中的,狼牙羽箭在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各自夾着一根,這也是他的絕活,連珠箭,可以在短時間,連續的射出三箭。

孫吉輕輕的呼吸,呼吸按照不同的韻律,似乎跟船,跟水融入了一個整體,可是在他心中,目標越來越清晰了。雙方距離只有一條運河,對方着甲,在孫吉的眼中,跟沒有着甲沒有多少區別。

沒有落月弓,或許在長射程和弓的破壞力上,他不如神鵰手,在射速和持續性上的,他在丹木之上。最關鍵的是,在拿起碧玉弓的一瞬間的,他似乎感覺到了,力量和精準度的上升了一個層次。

這很讓他意外,力量如果提升的話,他肯定會出現一點點的破綻,因爲控制會出現偏差,這是弓手最忌諱的,可是心中的感覺卻很肯定的告訴他,只要出手,一定可以命中目標。

發揮作用的,不是別的,正是弓箭+1的常駐卡牌,趙信的戰爭模式已經開啓,包括20位精銳家丁,包括孫吉等4人,甚至包括王鬆,只要拿起弓,是的普通的箭,威力,速度和射程,都要比之前提升10%,這就是常駐卡牌的作用。

碧玉弓,在級別上,比之前沒有賞賜王家的落月弓還要高,落月弓的優點只是一個弓力強大。15石的弓力,不是人類所能夠拉起來,碧玉弓卻是專門爲孫吉量身打造的,花費了300工匠4年的時間,是絕對難得的寶物。

這把碧玉弓是一把10石強弓,在很多方面,考慮到了孫吉的特點,最關鍵的是,它適合孫吉的連珠箭,獨特的設計,不但讓連珠箭的射速更快,也容易在不停射擊之中,尋找到合適角度和目標。

3枚狼牙羽箭在手,孫吉平住呼吸,在火光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對面羌騎,還有60息的時間,按照約定,此時薛玉已經做好了上岸的準備,丹木似乎非常自信,他就這麼大大咧咧的把一個都的騎兵,暴露在他的面前,他難道不知道孫吉在麼?

丹木還真的不知道,仁宗周圍的帶御器械少了幾個,這也是正常的,帶御器械是整個趙宋王朝的最強武力,他的主要工作並不是侷限於皇宮,他跟金槍班這樣的班值不同,他會更加自由,有時候,會輔助皇城司,幹一些髒活累活,孫吉和薛玉等人,不是在皇宮加入到保護隊列的,是在離開汴梁之後,才悄悄加入。

王家和他背後的家族,不可能真的就無孔不入了,能夠調查出船一些信息,知道最終的目標是保州,就需要動用龐大的力量,犧牲了某些角色,這纔得到了這麼珍貴的信息。要想把一切弄清楚,或許可以,或許不可以,即便可以,付出的代價也太高了,起碼是他們不願意付出。

丹木知道,在這一條船上,一定會有人保護,卻不知道,他面對的卻是老熟人孫吉和薛玉,早知道的話,他絕對不會這麼肆無忌憚的靠近到岸邊不足百米的位置之中。

哪怕面對任何一個或者幾個出色的射手,最多就只會造成幾個傷害,對於他們來說,不會傷筋動骨,可是偏偏,他面對的是孫吉,在短時間的爆發力,他甚至可以相當於三個,他擁有神奇技能連珠箭,這個丹木到現在,還沒有徹底掌握的技能連珠箭。

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六十四章
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五百三十二章 走向深藍第四百一十三章 水利核心第三百二十章 建設費用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長驅直入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七百零八章 自然增長率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八百七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五十七章 設計丹木第八百五十三章 新的目標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六百零五章 新式長弓第七百九十六章 說動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二十三章 反其道行之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奈、安營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飯後談資第八百章 辭官去向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二百六十七章 棱堡造價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應天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廠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界點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二百六十五章 仁宗認可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二百一十二章 甘油第八百零四章 開國大典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六百二十九章 漁船下水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一擊而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神兵和鐵器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請港口第八百六十九章 鐵路和公路第三十九章 危機臨近第十五章 金槍班值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一十一章 製作過程第二百一十八章 高低定價第五百九十一章 禮送出境第七百一十六章 行軍方法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遼矛盾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八百五十二章 人口流失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三百二十九章 重型長弓第七百八十六章 臨時停車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四百九十章 銷售狂潮第六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四百六十七章 啓程汴梁第三百六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