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秉燭寫折

徐崇光雖是內閣首輔,等同先前宰輔的地位,可便是宰輔,都不敢挑戰這個當官的“基本權益”,他又有什麼辦法?

其實若是官紳一體納糧的話,前些年的國庫就不會如此“節www..lā那時可是冗官最厲害的時期,再加上俸祿也多,一些寄祿官沒有職官,只好拿着錢銀買田買地,僱人耕種,好收一些佃租。因爲是官員,這地自然就不用交稅。佃農也只需交佃租就行了,不需要再多交一份農稅,收入也高了些,一些無田無地的佃戶也樂得爲他們打工。

佃戶是高興了,官員也高興了,就是苦了朝廷。朝廷裡面的官越來越多,俸祿開支也就越來越大。結果呢,良田漸漸落入這些官員的手中,成爲了“免稅田”,國庫自然也就越來越吃緊,這幾乎成了一個死循環。

在好的年景,國庫勒一下褲腰帶,還能過日子;要是碰到了災荒年景,那就慘了。就拿前兩年那次黃河決口來說,國庫一下子撥出百萬貫錢,一下子就陷入了窘迫的境地,拆東牆補西牆都不行了。那怎麼辦?只能從朝廷掌握的資源入手了,朝廷掌握了什麼資源,什麼最讓人趨之若鶩的資源?自然就是官位,通過納粟的途徑,一些渴望當官的人就能做一個小官。當然,這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這些人本身就是不大不小的地主,一旦當了官,他的田產又不用交稅了。如此一來,這死循環就更加嚴重了。要是徐崇光知道另一個時空的歷史的話,他肯定會知道,這跟明朝的境地是一模一樣的。所不同的是,大順的官員俸祿多,大明的官員俸祿少,且大明的鹽稅,等同虛設。好在明朝朝廷開支不多,尚能維持一二。可大順不同啊,國庫開支遠遠超過了收入,財政赤字十分嚴重,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能賣官鬻爵了……

幸虧陸承啓憑藉此事,扳倒了楊太師,親自掌權後開啓了商稅,總算緩過勁來。可這小皇帝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竟一下子將農稅訂成十抽一。如此低的農稅,便是商稅再多,又能頂得了什麼事!

徐崇光是一個固執的老頭,在他眼中,只有務農,纔是國家穩定的根本。什麼商賈,都是擾亂社會秩序的,都該殺!民間有諺語,“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這車指的是車伕,那時候的車伕經常幹一些****的勾當,所以不招人待見。船和車一樣,也是經常河中央給你來點刀削麪。店是指店小二,屬於見風使舵之人。腳是指的是腳店,也就是路邊小店,說不定一包麻藥就弄翻了你,搶了錢,還做成人肉包子。牙是指牙行,也叫牙紀,人販子,媒婆都屬於這類。這些人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破產,他們只重利,漠視道德,惹得人神共憤,自然“該殺”。而這些人,都屬於“商賈”,對於徐崇光來說,這些人當然是越少越好。只可惜現在大順走上了一條“歧路”,太依賴商業了,徐崇光認爲,這可是要滅國亡朝的!

想到這,這個小老頭就不淡定了,拿出一本奏摺,蘸了墨汁,唰唰唰就寫將起來。徐崇光本身是有才學的,又做過戶部尚書,這下筆如有神,一筆筆把“商賈”的惡劣斥諸紙上,一時間竟停不下來。

他寫得是開心了,只可惜偏了題。陸承啓讓他去開發江南,他卻編排商人的不是,這不是自己打爛自己的飯碗麼?

徐崇光能做到內閣首輔,自然不會如此短見。只可惜他是不吐不快,非得一蹴而就才能出這口氣。無他,作爲一個內閣首輔,竟連自己的抱負都實現不了,徐崇光實在有點無臉見人。按理說,徐崇光的抱負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天下太平,外無戰事,內無奸賊,百姓安居樂業,生老病死都有人管……不僅僅是他,只要是有抱負的官員,心中的大同社會,大多如此。

只是陸承啓比他們的見識多了一千年,知道這所謂的大同社會根本不可能。別的不說,孟子那篇“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很好詮釋了這個道理。中國人太喜歡鬥了,沒有敵對國家,就自己窩裡鬥,天下太平根本無從談起。就是是太平,也不過是粉飾出來的太平,一如北宋宣和年。外無戰事更是無從談起,中原一直是草原民族渴望的土地,自匈奴起,多少遊牧民族想要征服中原?現在的契丹也是一樣磨刀霍霍,不過遼國剛剛經歷了皇太叔耶律重元叛亂,元氣大傷,加之室韋、女真作亂,一時無暇南顧而已。

徐崇光沒有想得這麼多,他寫下這封奏摺,只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政見。說不定瞎貓碰上死耗子,小皇帝被他蠱惑一番,說不得就應承了。這樣一來,地主階級的地位就穩固了,商人又被打壓了……

“唉!”

徐崇光望着那根快要燃盡的蠟燭,知道這不過是他自己癡心妄想罷了。小皇帝要是這麼好蠱惑,他早就一套套地說得小皇帝不知東西南北了。“罷了罷了,還是寫江南之事罷……”

把這封奏摺放在一旁,徐崇光又慢慢地整理起思路,把一份江南開發的“可行性計劃”,寫成奏摺。當然,行文用的都是之乎者也,這還是考慮到陸承啓“文化”水平不高,不敢引經據典。要是換了先帝,徐崇光早就旁徵博引,論證一大通,然後得出結論——就是要這樣做。

這份奏摺,徐崇光早已有腹稿,只是他要寫得嚴謹些,速度快不起來,沒有上一份奏摺那般隨心所欲。慢工出細活,等他寫完這封奏摺,已經換了兩根蠟燭,夜色也已經來到了三更天。

再仔細檢查一遍,覺得沒有什麼大問題,徐崇光才小心翼翼地放下。

把桌案上的蠟燭拿起,點燃了燈籠,他才吹熄這根燃了一半的蠟燭,準備去歇息了。

這時候不同後世,三更天才睡,算得上是通宵了。因爲距離卯時,不足三個時辰。明日還是例朝,作爲內閣首輔,是必定要出席的。

當官,不容易啊!

徐崇光搖晃着燈籠,慢慢地隱沒在夜色中。此時秋意已濃,寒風吹過,徐崇光不禁緊了緊衣裳……

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614章:進退2難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627章:制科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十七章:內閣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638章:省元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
第三百一十五章:帝后合計 上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四百零七章:打個巴掌再給個甜棗第九百一十九章:折損過半第六百四十九章:不安分的安南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一百零一章:虛虛實實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一百六十七章:闢謠第二百六十三章:同乘馬車第六百七十章:將心比心第八百七十七章:皮影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四十七章:廷議春闈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六百六十章:雨露均沾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一百二十三章:契丹來使第四十二章:新的外交政策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九百六十二章:最後的決戰 三第七百九十六章:心中不安第六百五十五章:心不在焉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 三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三百六十五章:賜粥羹第八百五十六章:放養第七百一十七章:盛世初顯 三第四百四十六章:負荊請罪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614章:進退2難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四百八十七章:各國賀正旦使第627章:制科第三百二十一章:惺惺相惜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九百零六章:你調戲了朕?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六百一十一章:道路不通第八百七十二章:問計奸臣第十七章:內閣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五百零七章:情愫暗生第七十章:契丹先鋒第八百二十六章:議增兵,滿朝皆驚 下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九百二十章:叛徒第二百二十七章:嘮叨第一百七十章:女人心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樓第二百零六章:太原府尹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六百七十五章:鷸蚌相爭第五百五十九章:一炮之威第六百六十二章:百轉千回第九百一十章:你不如他多矣第三百一十章:天公作美第七百九十一章:一路順暢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九百二十四章:關門打狗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九百五十一章:御駕親征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二百七十一章:再次廷議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638章:省元第一百零三章:伏擊 下第七百九十七章:大戰在即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忘初衷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二百四十七章:智取第五百零二章:快刀斬亂麻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五百七十一章:耍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