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

李然在下面打着自己的算盤,卻忽略了這時朝堂上的精彩。由刑部侍郎羅韞出列,說道:“陛下,臣有事啓奏!”

陸承啓有點詫異地看着羅韞,作爲刑部,應該是最安靜的纔是。畢竟什麼刑事案件,輪不到他們在朝堂裡面出聲,例朝乃是廷議的地方,哪裡有時間給刑部討論案件?除非是有重大案件,大理寺拿不定主意,才由大理寺卿提出,由皇帝斷定,是否交由刑部審訊。

“難道有什麼震驚全國的大案了不成?”沒有經歷過這種事的陸承啓,一時間也沒有表態。待得思慮了一番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刻鐘了。此時,朝堂上寂靜一片,文武百官還以爲小皇帝被羅韞踩到了尾巴,個個都屏住呼吸,想看好戲。

陸承啓思考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走神了。輕輕地咳嗽一聲,稍稍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平靜地好像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如常一般說道:“准奏!”

輕輕飄飄的兩個字,卻讓一直等着下文的羅韞差點跪下了。心中直說道:“我的祖宗啊,不帶這麼嚇人的……”隨着威嚴日重,陸承啓即便出現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說話,都會對他們產生一股無形的威壓。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說不定就自己先把自己嚇死了。

好在刑部侍郎羅韞還算是比較膽大的,可就這半刻鐘時間,也被陸承啓唬得冷汗直流,一個勁地回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不法之事。

陸承啓輕輕巧巧吐出那兩個字,對羅韞來說,簡直就是走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突然看到一汪清泉一樣,這是獲得新生的賞賜啊!

差點痛哭流涕的羅韞,一激動之下,就忘了自己要說啥來着了。

此言一出,舉朝震驚。太原王家,王元士。這兩個名字,熟知世家歷史的文武百官,肯定是知道的。王家有多牛?按照他們所說,西漢篡位的王莽,就是王家的老祖宗!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世家。豈是一點底蘊都沒有的?

哪曾想,再厲害的世家,在國家機器面前,還是不堪一擊。距離上一次議論出兵的廷議,不過才大半個月而已。禁軍已經趕赴太原,把王元士給捉來了!

文武百官震驚,陸承啓卻是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件事情。先前接到監察司的暗報和禁軍飛馬急報的他,早就把這件事情給放下去了。又設立了常平倉,今後都不虞有人因食鹽糧食而鬧事。心中沒有一點擔憂的陸承啓。自然而然地,在諸多事情要處理的情況下,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期間有個插曲,便是太原府尹樑仲文上奏,說王家餘孽想要劫出王元士,好在盧塵洹早就派出禁軍把王元士羈押回長安城,才避免了又一次震驚朝野的大事發生。

對於樑仲文的說辭,陸承啓半信半疑。在監察司調查來調查去都沒有下文的情況下,陸承啓也只能相信了這個說法。但樑仲文的奏疏上,給出的證據太過牽強。推理能力還算可以的陸承啓,怎麼都不相信有人會這麼傻的。

奈何沒有證據,此案便只能做了無頭懸案。對於遇難的禁軍,只能當做陣亡了事。

此刻舊事重提。陸承啓立時便想起了還有這件事沒有處理。早就有腹案的他,也不急於表露自己的意思,而是想知道,那些花花腸子甚多的文官,對於此事的看法:“哦,原來是此事。朕倒想知道。諸卿有什麼好的辦法?”

武官們自然是插不上話的,對於案件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他們的話語權。文官中,也少有熟識律法之人,如果不是明法科出身,對於《大順律》還一知半解。若是下放成地方官,多數也是靠胥吏辦事的主,根本沒有一點真材實料。

就連內閣首輔徐崇光,對於此事的意見也不過是交由大理寺審理,再由刑部複查。連相當於宰輔的內閣首輔都這麼說了,餘者還能有什麼意見?皆紛紛附和,說這個辦法好。

陸承啓也明白,因爲歷史出現了偏差,大理寺也不像以往朝代那樣,相當於最高法院。反而是刑部成了最高法院,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覈,大理寺成了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的機構。這是最早的二審制度,只有重大案件才能擁有這般的待遇。後世天朝也借鑑了這個制度,可見這個制度自有它的先進之處。

原先陸承啓還想着讓京兆府衙門進行一審,讓更多的百姓能旁聽,背叛朝廷是個什麼樣的下場。但轉念一想,王家的影響力實在有點大,要是宣揚出去,好像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舊制好了。讓大理寺先進行審訊,再交由刑部複審。

陸承啓也知道,哪怕科舉制再厲害,一時間也不能盡除世家。通過了解科舉制的規律,一些所謂的書香門第,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世家與書香門第,不過是換了個稱謂而已,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其後代,幾乎都能進入官場,做到一般讀書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官”。

沒辦法,這些人已經掌握到了爲官的真諦,就算偶爾有一代沒能科考得中,也能通過龐大的人際關係,從幕僚提爲一個掛名的從九品芝麻官,也算有了官身。

好在大順的爵位制度,都是世襲不過三代。哪怕是開國功勳,也不過五代罷了。以至於到了現在,大順朝封爵的官員,鳳毛麟角,幾乎近三十年來都沒有一個。前朝那些勳貴王爵禍害朝政的問題,更是無從談起。

但這些掌握了科考規律的人,纔是朝廷的心腹之患。這些人等於霸佔了官位,寒苦讀書人,甚少能考中的了。時日一久,這些比寒苦子弟享受更多教育資源的書香門第,肯定佔據了科考的優勢。誰都不能保證,這些書香門第持續下去,會不會成爲第二種世家?

要想摒除弊端,必須從科舉內容上改革。多重視創新,大局觀和辦事能力,否則一味的標準化答案,絕對會讓有心人鑽了空子。國家選不了人才,時日一久,坑的只會是國家自己。

要是對世家太狠,說不定會引起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不滿。唯有按制審訊,才能確保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不鬧事。然後陸承啓再設定一條底線,讓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知道,過了線就是自取滅亡,這樣的話,便不會有人挑釁朝廷了。到那時候,再調整科舉試題,做到靈活變通,爲國家選取真正的大才。(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638章:省元第612章:梯田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614章:進退2難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二章:失魂症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
第二百六十章:剪綵 上第四百六十九章:兵行險着第二百九十九章:國子監辯道 六第九百七十二章:女真歸降第六百零九章:席間試探第八百一十章:急行軍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九十四章:女真崛起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一百四十九章:烏臺奏表案第四百三十五章:蘇轍蘇子由第四百八十三章:又立奇功第七百九十五章:國難思良將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五百八十八章:朝廷借債第九百零三章:不如歸去第八百六十一章:首輔馮京第一百五十七章:經驗主義害死人第二百四十一章:後勤事宜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638章:省元第612章:梯田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戰第四百八十八章:遼國使臣求見第三百三十二章:宋老爺第四百四十五章:司馬光司馬君實第五百八十五章:江南風景舊曾諳第八百二十二章: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章:吐着吐着就習慣了第六章:御前侍衛第614章:進退2難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二百八十五章:死到臨頭不自知 上第九百二十三章:捲土重來第三百七十七章:保密工作要做好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二百一十七章:笑裡藏刀第九百一十一章:馬價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八百一十五章:避實就虛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二百一十章:如何處置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626章:考個科舉不容易啊!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八十三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八百九十四章:以樂教和第八百六十五章:形勢第七百零七章:欣欣向榮第二章:失魂症第九百一十八章:來年開春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五百一十三章:英雄所見略同第一百九十章:棉花第五百六十三章:夜襲第一百零四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三百零七章:賜同進士第五百四十七章:圖窮見匕第三百三十八章:龍顏震怒第八百九十二章:光明頂?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七百三十六章:英州風水第五十五章:報紙的影響力第六百九十四章:好手段第七十七章:各方反應第四百零三章:就是要他們鬧第二百八十七章:背信棄義第九百零二章:軟禁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六百八十九章:蒙學學官第四百四十章:先發制人第八百三十六章:奮起反擊!第二百九十五章:國子監辯道 二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百七十九章:無恥之尤第一百一十一章:諸市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十四章:酒樓見聞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三百零三章:大儒說,食不可語第四百五十三章:遼國皇后蕭觀音第八百三十二章:輕車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