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

李然在下面打着自己的算盤,卻忽略了這時朝堂上的精彩。由刑部侍郎羅韞出列,說道:“陛下,臣有事啓奏!”

陸承啓有點詫異地看着羅韞,作爲刑部,應該是最安靜的纔是。畢竟什麼刑事案件,輪不到他們在朝堂裡面出聲,例朝乃是廷議的地方,哪裡有時間給刑部討論案件?除非是有重大案件,大理寺拿不定主意,才由大理寺卿提出,由皇帝斷定,是否交由刑部審訊。

“難道有什麼震驚全國的大案了不成?”沒有經歷過這種事的陸承啓,一時間也沒有表態。待得思慮了一番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刻鐘了。此時,朝堂上寂靜一片,文武百官還以爲小皇帝被羅韞踩到了尾巴,個個都屏住呼吸,想看好戲。

陸承啓思考完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走神了。輕輕地咳嗽一聲,稍稍掩飾了一下自己的尷尬,平靜地好像沒發生什麼事情一樣,如常一般說道:“准奏!”

輕輕飄飄的兩個字,卻讓一直等着下文的羅韞差點跪下了。心中直說道:“我的祖宗啊,不帶這麼嚇人的……”隨着威嚴日重,陸承啓即便出現在文武百官面前不說話,都會對他們產生一股無形的威壓。要是心理承受能力弱一些,說不定就自己先把自己嚇死了。

好在刑部侍郎羅韞還算是比較膽大的,可就這半刻鐘時間,也被陸承啓唬得冷汗直流,一個勁地回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不法之事。

陸承啓輕輕巧巧吐出那兩個字,對羅韞來說,簡直就是走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突然看到一汪清泉一樣,這是獲得新生的賞賜啊!

差點痛哭流涕的羅韞,一激動之下,就忘了自己要說啥來着了。

此言一出,舉朝震驚。太原王家,王元士。這兩個名字,熟知世家歷史的文武百官,肯定是知道的。王家有多牛?按照他們所說,西漢篡位的王莽,就是王家的老祖宗!歷經千年而不衰的世家。豈是一點底蘊都沒有的?

哪曾想,再厲害的世家,在國家機器面前,還是不堪一擊。距離上一次議論出兵的廷議,不過才大半個月而已。禁軍已經趕赴太原,把王元士給捉來了!

文武百官震驚,陸承啓卻是恍然大悟,原來是這件事情。先前接到監察司的暗報和禁軍飛馬急報的他,早就把這件事情給放下去了。又設立了常平倉,今後都不虞有人因食鹽糧食而鬧事。心中沒有一點擔憂的陸承啓。自然而然地,在諸多事情要處理的情況下,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期間有個插曲,便是太原府尹樑仲文上奏,說王家餘孽想要劫出王元士,好在盧塵洹早就派出禁軍把王元士羈押回長安城,才避免了又一次震驚朝野的大事發生。

對於樑仲文的說辭,陸承啓半信半疑。在監察司調查來調查去都沒有下文的情況下,陸承啓也只能相信了這個說法。但樑仲文的奏疏上,給出的證據太過牽強。推理能力還算可以的陸承啓,怎麼都不相信有人會這麼傻的。

奈何沒有證據,此案便只能做了無頭懸案。對於遇難的禁軍,只能當做陣亡了事。

此刻舊事重提。陸承啓立時便想起了還有這件事沒有處理。早就有腹案的他,也不急於表露自己的意思,而是想知道,那些花花腸子甚多的文官,對於此事的看法:“哦,原來是此事。朕倒想知道。諸卿有什麼好的辦法?”

武官們自然是插不上話的,對於案件什麼的,根本就沒有他們的話語權。文官中,也少有熟識律法之人,如果不是明法科出身,對於《大順律》還一知半解。若是下放成地方官,多數也是靠胥吏辦事的主,根本沒有一點真材實料。

就連內閣首輔徐崇光,對於此事的意見也不過是交由大理寺審理,再由刑部複查。連相當於宰輔的內閣首輔都這麼說了,餘者還能有什麼意見?皆紛紛附和,說這個辦法好。

陸承啓也明白,因爲歷史出現了偏差,大理寺也不像以往朝代那樣,相當於最高法院。反而是刑部成了最高法院,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覈,大理寺成了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覈刑名的機構。這是最早的二審制度,只有重大案件才能擁有這般的待遇。後世天朝也借鑑了這個制度,可見這個制度自有它的先進之處。

原先陸承啓還想着讓京兆府衙門進行一審,讓更多的百姓能旁聽,背叛朝廷是個什麼樣的下場。但轉念一想,王家的影響力實在有點大,要是宣揚出去,好像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舊制好了。讓大理寺先進行審訊,再交由刑部複審。

陸承啓也知道,哪怕科舉制再厲害,一時間也不能盡除世家。通過了解科舉制的規律,一些所謂的書香門第,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世家與書香門第,不過是換了個稱謂而已,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其後代,幾乎都能進入官場,做到一般讀書人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官”。

沒辦法,這些人已經掌握到了爲官的真諦,就算偶爾有一代沒能科考得中,也能通過龐大的人際關係,從幕僚提爲一個掛名的從九品芝麻官,也算有了官身。

好在大順的爵位制度,都是世襲不過三代。哪怕是開國功勳,也不過五代罷了。以至於到了現在,大順朝封爵的官員,鳳毛麟角,幾乎近三十年來都沒有一個。前朝那些勳貴王爵禍害朝政的問題,更是無從談起。

但這些掌握了科考規律的人,纔是朝廷的心腹之患。這些人等於霸佔了官位,寒苦讀書人,甚少能考中的了。時日一久,這些比寒苦子弟享受更多教育資源的書香門第,肯定佔據了科考的優勢。誰都不能保證,這些書香門第持續下去,會不會成爲第二種世家?

要想摒除弊端,必須從科舉內容上改革。多重視創新,大局觀和辦事能力,否則一味的標準化答案,絕對會讓有心人鑽了空子。國家選不了人才,時日一久,坑的只會是國家自己。

要是對世家太狠,說不定會引起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不滿。唯有按制審訊,才能確保這些既得利益集團不鬧事。然後陸承啓再設定一條底線,讓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知道,過了線就是自取滅亡,這樣的話,便不會有人挑釁朝廷了。到那時候,再調整科舉試題,做到靈活變通,爲國家選取真正的大才。(未完待續。)

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九百章:苦衷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612章:梯田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三章:楊太師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章:大奸若忠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八百七十五章:奸商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
第八百零六章:兵者,詭道也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三十三章:瘋狂的蹴鞠 上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三百二十七章:進入梓州路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十三章: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九百章:苦衷第八百七十三章:不可不防!第七百四十三章:風水大格局第六百九十五章:又是彈劾第七百八十七章:願爲先鋒第四百九十章:商人本質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四百一十五章:皇莊事宜 下第四百四十二章:有苦不能言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腳下第612章:梯田第六百七十六章:先帝諡號第八百八十四章:海上絲綢之路第五百四十二章:偶然發現第六百九十七章:大理來奏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七百七十五章:龍氣翻騰第五百三十二章:是巧合,還是故意爲之?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八百四十九章:邊患再起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四百六十三章:灤河行宮第一百八十五章:胥吏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六百三十五章:冰釋前嫌第三章:楊太師第三百三十章:迫於無奈第四百九十四章:黃河治水初見成效 上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八十九章:分兵拒敵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一百九十二章:野心勃勃第四百五十九章:煽風點火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四章:大奸若忠第七百二十章:無色琉璃第二百五十七章:有個賢內助就是不同第二十二章:中秋佳節第九百三十八章:女真蠢蠢欲動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九百零九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三十六章: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百九十三章:高麗的小算盤第一百七十九章:慘烈爭奪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一百六十五章:教唆第六百二十一章:秋闈將至第七百零八章:有事要奏第七百三十五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九十章:夜襲準備第八百一十八章:又撲空第五百七十四章:用兵一時第五百七十二章:三兩句情話第八百七十五章:奸商第六十六章:新鑄錢幣第六百五十九章:私心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五百三十八章:不安第五百一十五章:小登科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二十九章:擬國書第九十三章:萬馬奔騰踏連營第三十七章:遇刺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八百五十五章:七年後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第四百一十三章:隱秘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一百八十四章:佈網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五百七十六章:火炮齊鳴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五百一十四章:驚喜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八百一十四章:血債已償第三百三十五章:一夥蟊賊第五十四章:辦報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三百一十二章:多事之秋第六百零二章:全權處理第七百一十一章:銅礦第九百二十八章:準備出征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八十一章:勸降不成反被辱第九百五十章:真正的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