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討論商法

徐崇光愕然,甚至沒有反應過來。他本以爲,小皇帝看進去了都算大功告成,沒曾想小皇帝居然納諫了!徐崇光一時半會腦袋轉不過彎來,只想看看今日太陽是不是從西邊升起來了。他看了殿外,對了,今天是陰天,沒有太陽。

陸承啓也被徐崇光的動作搞糊塗了:“徐卿,難道有人在外面竊聽不成?”垂拱殿是大順最機密的地方,外面有着重重守衛,如果真的有人竊聽的話,那不得了,整個皇宮都要雞飛狗跳。畢竟敢潛入皇宮的,肯定是武功卓絕的高手。

徐崇光總算捋順是怎麼回事了,想必是這小皇帝太看重商業,所以想着規範這個行業。小皇帝還詢問有什麼解決辦法,表面上卻不動聲色,想來已經胸有成竹了。與小皇帝共事了兩年多,徐崇光已經漸漸摸清楚了他的脾性,心中連連嘆息。

“回稟陛下,臣確實有些想法,只是……”

陸承啓笑道:“此間又無外人,但說無妨,朕洗耳恭聽。”

“臣不敢!”徐崇光連忙說道,洗耳恭聽,他可沒有這個膽子。“臣以爲,對付奸商,以小懲大誡爲主,以仁義輔之。”

陸承啓一愣,他沒想到,這小老頭居然也是推崇法治的。小懲大誡,擺明了是要用重典啊:“朕要聞其詳!”

“前朝時,數人入酒肆,味酸且淡,乃共嘲此酒。一人云:‘酒,何處漫行來,騰騰失卻酉。’諸人問雲:‘此何義?’答雲:‘有水在。’臣以爲,此類人,一旦有真憑實據,皆可捉拿歸案,重打二十杖,責令改之。如不改,則取而代之。”徐崇光風輕雲淡地說道,陸承啓看了一陣又一陣地心驚肉跳。

杖責,可不是鬧着玩的。這裡面有很多門道,要是罪不至死,那就輕輕打。要是重重打在背脊上,不出十杖,肯定一命嗚呼。哪怕身子強壯,撐得了一時,也要傷筋動骨。打的地方也有講究,要是打臀部,肉多,抗擊打一些,哪怕再重,也不過是寫皮外傷。要是打背脊,那就慘咯,傷及臟腑,哪怕養好了傷,也會留下暗傷,天陰落雨時,隱痛難忍。更要命的是,如果不改正,那就直接沒收資產,這簡直是要人家性命啊!

徐崇光說得輕巧,陸承啓聽得心驚,心道:“不曾想這小老頭這麼狠!”

但他也知道,一些人利慾薰心之下,甚麼事都做得出。後世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還少嗎!小懲大誡,硬是要得!要是不用重典,恐怕這些奸商,真的會“涌現”出來的。畢竟能抵得住金錢誘惑的人,還是太少了。

“徐卿說得有理,除此之外呢,朕記得,還有人缺斤短兩的……”陸承啓是重生人士,對於這缺斤短兩的行爲,不算陌生。在後世,要是哪天去菜市場沒騙你一二兩的,都不是做生意的。

徐崇光有點不以爲然,因爲這時候的缺斤短兩的人,並不多見。這就要從一個詞說起了,“半斤八兩”。衆所周知,這時的一斤爲十六兩,半斤爲八兩。爲什麼不是十進制,要弄十六進制這麼麻煩?這裡面大有學問所在。

這時的秤,有秤盤,有秤鉤,還有秤砣、提繩、秤星。秤桿上便有十六個刻度,每個刻度代表一兩,每一兩都用一顆星來表示。這十六顆星都是有來頭的,秤桿上的七顆星是代表北斗星,六顆星代表南鬥星,除這十三顆星外還餘三顆星,分別代表福、祿、壽三星。如果商人給顧客稱量貨物少給一兩,則缺“福”;少給二兩,則表示既缺“福”還缺“祿”;少給三兩,則“福”“祿”“壽”俱缺。這時的百姓,都很講究因果報應,這可以稱得上是了不起的毒誓了。

在桿秤提繩和福星之間有顆大星,當秤砣掛在這一位置,秤盤又無任何東西時,提起提繩,則兩邊重量相等,秤桿平衡。這顆大星則叫“定盤星”。“定盤星”則被賦予了公平、公正、公開之意,也是秤桿上的零刻度,一當開秤,就定下盤來,是以爲定盤星。

雖然有人篤信因果報應,但也有不在乎的人存在。當從商成風時,這樣的事情就算不得什麼了。在白花花的銀幣,亮澄澄的金幣面前,良心是個什麼東西?徐崇光爲何要抑制商業?皆因商人沒有道德底線,只要能賺錢,他們甚至會鬻兒賣女!這等喪盡天良,不顧倫理之事,當然不能被這時候的主流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所認同,是以徐崇光對商人,從未有過好感。

既然小皇帝問到缺斤短兩怎麼辦,徐崇光思慮了一番,才答道:“諸市私鬥尺秤度,每年八月詣金部、太府寺平校,不在京者詣所在州縣平校,並印署,然後聽用。未經官府印署秤桿,不得使用。如有用之,則杖責二十。陛下可設監察,一月多檢,以防止漏洞……”

徐崇光說的是凡官私度量衡器具,每年八月必須送交有關官府檢驗校正。經檢驗校正後的度量衡器具,由有關官府簽署封印後方可使用。所以,如果量布用的木尺、稱重用的銅秤不符合法定標準的話,其持有人便將受罰。

這還沒完,徐崇光繼續說道:“……諸以僞濫之物交易者,沒官;短狹不中量者,還主。”這就是說賣布匹的,如果整絹長度不滿四十尺,或者寬度不滿五尺,嚴重的話賣布商人是會挨板子的,資產還要收沒,真是狠!

陸承啓聽了覺得沒什麼,要是後世法律都這麼嚴的話,估計沒什麼人敢缺斤短兩,摻假造假了。

“那以次充好如何做?”

徐崇光立即說道:“如錢貨兩訖前,立有契約爲證,三日內如有以次充好之嫌,買家可退貨,賣家須退錢。如不退之,買家可報官。一旦裁定賣家理虧,則強令退貨,並笞四十。”

陸承啓心道:“嘿嘿,這小老頭真心黑,退了貨還要抽人家鞭子。不過,我挺喜歡的……”(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一百四十三章:一箭驚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627章:制科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627章:制科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627章:制科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
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第七十五章:你有張良計第九百二十一章:無情第七百二十八章:艮嶽之勢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八百七十六章:如此猖獗第四百三十三章:舉子雅聚第四百零一章:還是錢的問題 上第五百五十六章:王韶大婚第六百零三章: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二百九十六章:國子監辯道 三第五百二十九章:大事發生第七百一十四章:新奇玩意第八百一十六章:怒不可遏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三百九十五章:人口才是根本!第五百零四章:皇上的人情第六百五十六章:渡海而來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一百四十三章:一箭驚人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七十五章:捲土重來第五百三十四章:一擊必中第七百零四章:套話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三十三章: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第九十九章:捷報傳來第八百五十章:私榷第三百七十四章:火炮初成 七第627章:制科第一百三十二章:談判拉鋸戰第八百四十章:獻俘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請鑄炮第六百零八章:滇黔匪患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二十一章:不殺你們難平民憤第九百一十三章:半部論語治天下第七百六十九章:監察司規矩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一百五十一章:高麗使團的招數?第一百章:殘敵肆虐第六章:御前侍衛第三百五十六章:幫人幫到底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四百六十八章:重元之亂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七百三十二章:一發不可收拾第六百一十九章:活生生的傳奇第五百三十章:將計就計第一百八十六章:準備事宜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四百二十四章:茶廬論國事第五百二十六章:倒春寒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三百四十九章:一家獨大第五百二十章:子母炮 中第七百七十七章:賜金券,免彈劾第九百七十八章:高麗內亂和東瀛州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門第627章:制科第八百四十三章:後繼有人第三百六十七章:公共馬車第五百六十一章:大當家,大事不好了第七百八十三章:當世細柳營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七百八十一章:極盡能事第七百二十七章:多金缺木第二百四十章:水泊梁山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六百章:有備而來第九百一十五章:八百里邊關急報第五百二十二章:震驚第六百九十三章:上奏第四百零二章:還是錢的問題 下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二百四十五章:內有乾坤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九百零五章:征服第四百八十四章:如何解釋第二百零九章:精耕細作的前提第一百四十七章:吐納功第二百四十九章:棉花第三百五十八章:給窮人一個希望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第七百九十九章:好一場大戰第八百九十章:增商稅第三百一十三章:羨煞旁人第五百二十四章:火炮裝船第二百三十五章:如何審訊第627章:制科第一百二十一章:獻俘第一百一十三章: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