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

(求收藏推薦,作爲寫手不敢求收藏推薦,就不用來寫書了,該爭的還是要爭的。)

洪祥三年四月二十日,也就是高麗國的文宗十五年四月二十日,高麗王王徽正式派遣使者前往遼國,商討歸順事宜。

高麗使者一行共百人,攜帶五車滿滿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一路前行,來到了遼國的上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請求覲見耶律洪基。

上京臨潢府城幅員廣闊,氣勢雄偉,內分爲二城,北名皇城。周長10華里;南名漢城,周長17華里,兩城相連爲“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內城組成。牆高三丈,設有樓櫓。漢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牆高兩丈,不設敵樓。遼國積極吸收漢文化,都城已有大順大城市的雛形,更是遼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上都遼人稱之爲上京,其北城乃是皇城。皇城裡面,開皇殿、安德殿、五蠻殿等三座宮毀。皇城是契丹人聚居區域。城中央築有官城,也就是大內,是歷代契丹皇帝居住的宮毀區。宮城的南門叫做承天門,是太宗耶律阿保機時按照中原地區封建王朝的宮門形制興建的,門上構築有城樓,只有舉行盛典時纔開啓中央大門,平時出入官庭,是經由宮牆東、西兩側開設的宮門。東牆上開設的門叫做東華門,西牆上開設的叫做西華門,完全仿造大順的皇宮建造。其時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不明所以,還以爲契丹就是中國了。

高麗國一行人,以禮部尚書崔介安爲首,進入上京之後,嘖嘖稱奇。崔介安見過識廣,知道契丹人也是仿造大順皇宮而建的宮殿,心中不斷嘀咕:“漢人的文化就是厲害,連契丹人也要開始學習了……”

他們被安排到驛站下榻之後,纔有人稟告耶律洪基,說高麗使者求見。

耶律洪基知曉後,頗覺新奇,問左右大臣道:“這高麗是大順的藩國,一向與我遼國毫無來往,爲何這次前來朝見?”

他最寵信的大臣耶律乙辛說道:“陛下,想必是我遼國大軍不時對高麗國打草谷,高麗國已經吃不消了。而大順對我遼國毫無反擊之力,他們覺得大順已經靠不住了,才轉而投向我大遼吧!”

耶律洪基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此刻耶律乙辛野心還不算大,稱得上是以國事爲重。而耶律洪基對付一個佔有幽雲十六州的大順朝也不敢掉以輕心,也沒有正史上面那般不堪。

耶律洪基說道:“那諸卿以爲如何?”耶律洪基崇尚漢文化,說話方式也偏向中原一帶的口吻。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契丹貴族都以會說漢話,看漢書爲榮。

耶律乙辛道:“如果這麼快,就召見高麗使者,說不定他們還會看低我大遼。不如晾他幾天,過幾日才召他們覲見。同時,還需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我大遼的強盛軍力,逼迫他們選邊站。”

耶律洪基聞言,也覺得有道理,便讓人這麼做了。

結果,高麗使者可倒了大黴,不時有野蠻的契丹武士衝進驛站,找他們的麻煩。更有甚者,明目張膽地牽走他們的馬匹,揚長而去。高麗禮部尚書崔介安先前還頗爲惱怒,後面卻琢磨出了一些內在的道理,這些契丹武士雖然目中無人,但不敢對他們的人和五車金銀財寶有所企圖,證明了他們是知道自己身份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還敢亂來,那就是遼國高層的授意了。想必是遼國高層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同時是對他們這些年來對抗遼國的懲罰。

崔介安不由地暗道:“這等下作的行徑,果然是一羣野蠻人。倒是大順還好一些,但大順始終打不過契丹人。唉,如果大順能打得過契丹人,我高麗又何必做這等小人?說來說去,還是大順自己實力不濟……”

崔介安嚴令手下不得反抗,遼人想拿什麼就拿什麼,畢竟東西帶來了,就是要送給他們的。

果然如他所料一般,五日之後,耶律洪基要在開皇殿上召見高麗使團了。

崔介安心中早有準備。來到開皇殿上後,他把國書一交,便等着耶律洪基說話了。

耶律洪基本身就是一個漢文化精通者,對看這個全是漢字的高麗國書並不吃力。相反,他還看得出來,高麗國這次是主動改弦易轍的,並沒有誰逼迫。

耶律洪基看重的,還是高麗國答應的每年朝貢的物品,都是遼國緊缺的,比如鐵器和綾羅綢緞、茶葉等。至於糧食,高麗國自己生產都不夠吃,哪裡能多出來給遼國?

耶律洪基心中頗有疑問,說道:“大順對你們不薄,爲何要選擇我們做宗主國?”

崔介安早就準備好說辭了:“大順現在已經是一頭沒了爪子的老虎,哪裡比得上蒸蒸日上的上國?我高麗國土狹小,出產不豐,爲了自保,只能依附強者。現如今,縱觀天下,唯上國刀鋒最利。於情於理,我高麗自然要選擇上國。只是大順這百年來對我高麗控制得很嚴,最近幾年才放鬆了看管,我高麗纔有機會向陛下吐露心聲。”

耶律洪基撫掌大笑,說道:“朕喜歡你這個說法,好,很好!這樣罷,你把朝貢的數量再多加一倍,朕就不要你們派兵共同作戰了,如何?”

高麗國王王徽也是擔心這個,但聽聞耶律洪基自己提出來,崔介安喜不自勝:“陛下體諒小國民情,這是再好不過。下邦小臣這就回去稟告國主,再加一倍朝貢!”

耶律洪基也笑了,心道:“你們高麗國有幾斤幾兩朕還不知道?十個士卒都比不上我一個契丹勇士,要你何用?炮灰也不夠漢人多,還不如換點實在的。”

雙方那是郎有情,妾有意,王八眼對上了綠豆,一拍即合。耶律洪基讓敵烈麻都司(總管朝廷禮儀、總禮儀事等官,掌禮儀諸事,相當於禮部)掌管此事,便讓崔介安退下了。崔介安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他卻暗自竊喜,認爲找到了真正的大腿。一副小人嘴臉,此刻顯露無遺。

不過棒子歷朝歷代都是這種習性,他們倒是覺得沒什麼。弱者總是依附強者的嘛;別的國家的發明,到了棒子的國度,就是自己了的嘛;別的國家的習俗,到了棒子的國度,就是他們先開始用的嘛……爲什麼這麼肯定,因爲他們是宇宙第一的棒子國啊!傳統是有習慣的,是繼續貫徹下去的!

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615章:密旨到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627章:制科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627章:制科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
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九百四十七章:乘勢進擊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第二百二十九章:百善孝爲先第七百五十三章:賜名第七百九十八章:圍而攻之第九十四章:前後夾擊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六百二十四章:王家到京第三百一十六章:帝后合計 下第三百五十一章:戰船已成第三百七十五章:開花彈第九百四十八章:宮帳軍第八百八十五章:發配還是勉勵?第五百三十三章:順藤摸瓜第八百五十九章:震動朝野第八百八十七章:琉球瓊州第八百零一章:夜幕第四百零九章:盡孝不是做戲第二百三十章:尊慈太后第三百九十章:蕭胡睹第九十七章:凱旋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九百一十六章:打是一定打第四百五十一章:攤牌第一百九十四章:都沒想到第四百八十五章:臘八時節第615章:密旨到第三百六十六章:出城第八百二十四章:求和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九十五章:大勝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三十一章:邊關急報第一百六十一章:光與影第三百八十九章:拉攏第一百八十八章:撕破臉面第五百八十六章:熬一熬就過去了第四百五十八章:誣告?第六百七十一章:稍稍提醒第二百零七章:常平倉 上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七百五十八章:天佑大順第五百零八章:無話不說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第六百四十四章:金榜題名時第一百一十四章:邊塞之上第八百五十二章:青壯第四百四十一章: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四十一章:禁軍教習第二百九十七章:國子監辯道 四第一百三十六章:語出驚人第四十九章:春闈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六百八十章:段王爺第九十一章:備戰第一百六十四章:隔空嘴仗第七百八十六章:李日尊第九百四十二章:攻破第五百一十九章:子母炮 上第627章:制科第六百九十二章:耳廝鬢磨第三百六十三章:傳授經濟理論第三百二十八章:明察暗訪第四百九十七章:元正大朝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三百八十四章:御帳親騎第六百六十九章:姊妹私話第九百七十五章:來了新客第三百零九章:新式戰船模型 下第五百三十六章:風雲變幻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稅劵第三百三十九章:再開蹴鞠聯賽第八百二十三章:恐慌第四百零八章:巧合?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九百三十四章:走了方臘、王虎第七百零五章:倭國來使第七百二十二章:不僅有字,還要有圖第六百一十七章:焉知非福第五十九章:第一支步槍第二百五十九章:狗頭軍師第八百四十二章:降生第二百九十二章:暫且留下第627章:制科第九十八章:戰後總結第五章:不一樣的歷史第八百六十二章:不得不服第二百五十五章:首犯到京第一百八十七章:交付俘虜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四百零六章:緣何失敗?第四十八章:算術奏對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三百章:開眼看世界第六百六十六章:報紙引導第五十二章:傳臚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