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依附強者

(求收藏推薦,作爲寫手不敢求收藏推薦,就不用來寫書了,該爭的還是要爭的。)

洪祥三年四月二十日,也就是高麗國的文宗十五年四月二十日,高麗王王徽正式派遣使者前往遼國,商討歸順事宜。

高麗使者一行共百人,攜帶五車滿滿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一路前行,來到了遼國的上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請求覲見耶律洪基。

上京臨潢府城幅員廣闊,氣勢雄偉,內分爲二城,北名皇城。周長10華里;南名漢城,周長17華里,兩城相連爲“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內城組成。牆高三丈,設有樓櫓。漢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牆高兩丈,不設敵樓。遼國積極吸收漢文化,都城已有大順大城市的雛形,更是遼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

上都遼人稱之爲上京,其北城乃是皇城。皇城裡面,開皇殿、安德殿、五蠻殿等三座宮毀。皇城是契丹人聚居區域。城中央築有官城,也就是大內,是歷代契丹皇帝居住的宮毀區。宮城的南門叫做承天門,是太宗耶律阿保機時按照中原地區封建王朝的宮門形制興建的,門上構築有城樓,只有舉行盛典時纔開啓中央大門,平時出入官庭,是經由宮牆東、西兩側開設的宮門。東牆上開設的門叫做東華門,西牆上開設的叫做西華門,完全仿造大順的皇宮建造。其時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不明所以,還以爲契丹就是中國了。

高麗國一行人,以禮部尚書崔介安爲首,進入上京之後,嘖嘖稱奇。崔介安見過識廣,知道契丹人也是仿造大順皇宮而建的宮殿,心中不斷嘀咕:“漢人的文化就是厲害,連契丹人也要開始學習了……”

他們被安排到驛站下榻之後,纔有人稟告耶律洪基,說高麗使者求見。

耶律洪基知曉後,頗覺新奇,問左右大臣道:“這高麗是大順的藩國,一向與我遼國毫無來往,爲何這次前來朝見?”

他最寵信的大臣耶律乙辛說道:“陛下,想必是我遼國大軍不時對高麗國打草谷,高麗國已經吃不消了。而大順對我遼國毫無反擊之力,他們覺得大順已經靠不住了,才轉而投向我大遼吧!”

耶律洪基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此刻耶律乙辛野心還不算大,稱得上是以國事爲重。而耶律洪基對付一個佔有幽雲十六州的大順朝也不敢掉以輕心,也沒有正史上面那般不堪。

耶律洪基說道:“那諸卿以爲如何?”耶律洪基崇尚漢文化,說話方式也偏向中原一帶的口吻。在他的帶領下,整個契丹貴族都以會說漢話,看漢書爲榮。

耶律乙辛道:“如果這麼快,就召見高麗使者,說不定他們還會看低我大遼。不如晾他幾天,過幾日才召他們覲見。同時,還需要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我大遼的強盛軍力,逼迫他們選邊站。”

耶律洪基聞言,也覺得有道理,便讓人這麼做了。

結果,高麗使者可倒了大黴,不時有野蠻的契丹武士衝進驛站,找他們的麻煩。更有甚者,明目張膽地牽走他們的馬匹,揚長而去。高麗禮部尚書崔介安先前還頗爲惱怒,後面卻琢磨出了一些內在的道理,這些契丹武士雖然目中無人,但不敢對他們的人和五車金銀財寶有所企圖,證明了他們是知道自己身份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還敢亂來,那就是遼國高層的授意了。想必是遼國高層要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同時是對他們這些年來對抗遼國的懲罰。

崔介安不由地暗道:“這等下作的行徑,果然是一羣野蠻人。倒是大順還好一些,但大順始終打不過契丹人。唉,如果大順能打得過契丹人,我高麗又何必做這等小人?說來說去,還是大順自己實力不濟……”

崔介安嚴令手下不得反抗,遼人想拿什麼就拿什麼,畢竟東西帶來了,就是要送給他們的。

果然如他所料一般,五日之後,耶律洪基要在開皇殿上召見高麗使團了。

崔介安心中早有準備。來到開皇殿上後,他把國書一交,便等着耶律洪基說話了。

耶律洪基本身就是一個漢文化精通者,對看這個全是漢字的高麗國書並不吃力。相反,他還看得出來,高麗國這次是主動改弦易轍的,並沒有誰逼迫。

耶律洪基看重的,還是高麗國答應的每年朝貢的物品,都是遼國緊缺的,比如鐵器和綾羅綢緞、茶葉等。至於糧食,高麗國自己生產都不夠吃,哪裡能多出來給遼國?

耶律洪基心中頗有疑問,說道:“大順對你們不薄,爲何要選擇我們做宗主國?”

崔介安早就準備好說辭了:“大順現在已經是一頭沒了爪子的老虎,哪裡比得上蒸蒸日上的上國?我高麗國土狹小,出產不豐,爲了自保,只能依附強者。現如今,縱觀天下,唯上國刀鋒最利。於情於理,我高麗自然要選擇上國。只是大順這百年來對我高麗控制得很嚴,最近幾年才放鬆了看管,我高麗纔有機會向陛下吐露心聲。”

耶律洪基撫掌大笑,說道:“朕喜歡你這個說法,好,很好!這樣罷,你把朝貢的數量再多加一倍,朕就不要你們派兵共同作戰了,如何?”

高麗國王王徽也是擔心這個,但聽聞耶律洪基自己提出來,崔介安喜不自勝:“陛下體諒小國民情,這是再好不過。下邦小臣這就回去稟告國主,再加一倍朝貢!”

耶律洪基也笑了,心道:“你們高麗國有幾斤幾兩朕還不知道?十個士卒都比不上我一個契丹勇士,要你何用?炮灰也不夠漢人多,還不如換點實在的。”

雙方那是郎有情,妾有意,王八眼對上了綠豆,一拍即合。耶律洪基讓敵烈麻都司(總管朝廷禮儀、總禮儀事等官,掌禮儀諸事,相當於禮部)掌管此事,便讓崔介安退下了。崔介安幾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但他卻暗自竊喜,認爲找到了真正的大腿。一副小人嘴臉,此刻顯露無遺。

不過棒子歷朝歷代都是這種習性,他們倒是覺得沒什麼。弱者總是依附強者的嘛;別的國家的發明,到了棒子的國度,就是自己了的嘛;別的國家的習俗,到了棒子的國度,就是他們先開始用的嘛……爲什麼這麼肯定,因爲他們是宇宙第一的棒子國啊!傳統是有習慣的,是繼續貫徹下去的!

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七百五十四章:中彩了?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
第四十一章:過新年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縱馬襲營第四百三十四章:曲高和寡第四百四十四章:誅心之言第八百四十一章:碰撞第六百二十章:條件第九百三十章:討遼檄文第一百八十三章:如何處置高麗第六百七十三章:關心則亂第七百五十九章:大銀礦第八百八十二章:認罪作品上傳一個月感言第二百九十三章:雨夜自思第八百六十六章:寇邊第七百七十二章:死無對證第三十八章:韓伯珂案第六百五十章:臣失職!第五百七十三章:攻打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開拔第八百七十四章:明事理第九百零四章:撫琴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七百五十四章:中彩了?第四百七十八章: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含沙射影第五百一十七章:又鬧騰第二百六十八章:以功名論聖賢?第四百六十七章:百里奔襲第二百六十一章:剪綵 下第二百六十七章:轟動第三十四章:瘋狂的蹴鞠 下第一百二十四章:使臣鬧事第三百一十八章:授劍欽差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夫當關第八百一十二章:不得生火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軟第六百五十三章:西廂一夜第七百四十八章:快出來看耶穌了!第一百五十六章:馳道初成第四百零五章:元綬新政舊事第七百二十五章:乘勢而起第三百零四章:人間美味第二百七十五章:白身介甫第二十九章:驚世發明第八十八章:隔閡初生第四百二十八章:女兒家心事第二百八十八章:一身冷汗第八百三十七章:背水一戰第七百九十章:有些不對勁第二百二十八章:庶母妃第六百三十九章:野無遺賢第二百九十八章:國子監辯道 五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第三百零六章:驚鴻一瞥第九百四十章:揚威大漠第六十一章:拉膛線第二百五十八章:翻江龍第二百一十五章:密旨下第九百四十三章:武器的威力第一百一十七章:試築馳道 上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彌謄錄第四百八十六章:萬國來朝第六百七十九章:共浴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第六百四十六章:冷嘲熱諷第四百零四章:上了賊船第八百三十九章:收復“故土”第七十八章:騎兵當步兵第二百一十一章:暗中緊盯第二百零四章:民心所向第八十章:等待時機第三百六十八章:火炮初成 一第四百五十章:不詳的預感第九百三十二章:劍指臨潢府第七百六十四章:說書第五百六十章:晴天響雷第二百七十六章:文無第一第六百四十一章:高興不起來第九百四十五章:追擊第七百五十五章:皇后有喜!第八百零三章:出城迎敵第二百一十九章:不會就練第四百九十二章:商議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二章:金龍杯第七十一章:幽州遊擊第八百四十五章:教育是個頭疼的問題第五百七十八章:雄關險隘第七百零六章:初顯威力第四百三十九章:朕去赴考了第八百三十一章:勢不可擋第五百九十九章:開源之法第三百九十六章:完顏劾裡鉢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七百二十六章:風水問題第一百二十九章:談判底線第三百八十五章:遼國黨爭第二百章:雞蛋碰石頭第四百三十一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六十三章:堵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