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左右開弓

一夜之後,李重九發覺微微有些頭疼。這幾ri也不知陪了那些漢子,喝了多少酒下肚,自己亦有些醉了。畢竟不是上輩子那個身體,若是如此,絕對灌不倒他的。

但這幾天也是很有收穫,與王馬漢等幾個山賊,打成了一片,閒聊中獲知了不少山寨的消息。現在李重九站起身來時,卻格外輕鬆,經過數ri來的修養,身體已恢復了完全的康健。胸口那觸目驚心的淤青亦已經是退散,只留下一道紅印。

“喔!”演武場的方向,陡然響起了震天的號子聲。這樣遒勁有力的聲音,令剛剛睡醒李重九,不由內心一顫。李重九當下已經披衣而起,起牀走出院門之外。

“第二式!”

“喔!”

此刻天sè還未亮,不過才五更天。只有一點晨曦,掛在天邊。但是李重九看着演武場上,已有上百名上身[**]的大漢,擺出了一招黑虎掏心的招式。

而一旁王君廓,豎着重棗眉凝目看着。他督促着衆人練武,若是有任何人懈怠,他手中的鞭子可是不饒人的。

“第三式!”“轟!”

衆山賊變拳爲掌,整齊一劃。清晨的陽光,斜斜地照shè在山賊們古銅sè一般肌膚上,汗水顆顆從結實肌肉上滾落。百人之呼嘯吶喊,李重九聞之,不由心頭振動。

這種簡單的套路,來來去去就幾個動作,顯是一套拳法。看了許久,李重九亦摸了清楚,微感失望。這樣的拳法,類似後世的軍體拳,強身健體有之,但若說一門古武術,卻不是。按照李重九這幾ri來的打聽,以及與王君廓閒聊。亦是明白,這個時代確實有古武術的存在。不過修煉古武術,正如李重九推斷的那樣,對練習者的身體,資質,悟xing要求極爲苛刻。並且皆是秘藏家傳的形式傳授,絕對不會對外公佈。

這些古武術的jing通者,太平盛世時,不顯山不露水,如儒士一般以耕讀傳家。但是一旦天下大亂,烽火四起,他們即挺身而出,以一身武藝爲資,報效各路諸侯,以馬上覓軍功。

比如王君廓作爲七千寨武技最強者,負責教督衆山賊們之武藝。但是李重九明白,王君廓傳授的不過是一些粗淺的功夫,而真正能夠那種貨於帝王家的武功。除非是父子相傳,否則即便救命這樣天大的恩情,亦不足以讓王君廓傳授。

想到這裡,李重九不由對古武術,心底有幾分熱切。上輩子於商場打拼,平ri坐辦公室,揹着筆記本,乘飛機天南地北地跑。幾乎沒有清閒時間,這令他大學時候那一副好身體,到了三十多歲時,早早的就是肌肉鬆塌。

若是他勤快一點,報個跆拳道,泰拳什麼速成班的,亦不會被幾個毛賊送到這個時代來。不過現在……

看着小麥sè肌肉沐浴在陽光下,李重九不得不慶幸,這輩子自己擁有了一個不錯的身體。儘管只有十五歲,身體還未完全長成,但是已有了近一米七的個頭。

四肢肌肉雖沒有如王馬漢那般,誇張地墳起,但是亦是蘊含着不小的力量。遠遠勝過上輩子,坐辦公室,坐飛機的身體。從他人口裡打探的消息。李重九在自小六歲開始練習粗淺武藝,打下根基,也算打熬出一身不錯的脛骨。

加之平ri裡,王君廓亦是盡心點撥過他,李重九也算有點根基。但是僅僅限於七千寨中,李重九的武藝勉強上算是一把好手。

不過縱然如此,李重九亦心知自己遠遠不是,王君廓,王馬漢的對手,甚至那年紀與自己差不多的李三娘,亦可以一掌將自己打翻。這些人已如此了。那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這些尚在草莽之中的好漢,不知道他們的武技又是如何?

古代是否真有,百人敵,千人敵,甚至萬人敵這樣的絕代猛將。他不知道。

那麼既然因爲自己資質低劣,而王君廓不傳授武功,那麼重活一次的李重九,就此與武功絕緣,那是不可能的。若是上輩子,李重九會些拳腳,那麼他很可能會保住xing命,不會如此輕易枉死,如果這輩子,李重九武功好一點,那麼碰上李三娘時,亦不會一個照面給她打得吐血倒地,險些身死。

這個時代,憑着一身好武藝,封王晉爵,出入廟堂的人,不知凡幾。一身好武藝貨於帝王的武將,在亂世之中,更勝於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儒生。這不僅僅是世家如此,甚至北地民風亦是如此。

燕趙好漢,血xing好武。因自古處於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第一線,亦有燕趙之兵爲天下雄之說。胡漢混雜,民風彪悍.大隋朝開國以來,東征西討,幾乎每一年都在打戰。今年又爲了平高句麗,天子調集了各地的府兵。

故而邊塞的人家皆是家中子弟,學習弓馬,刀劍,以一身武藝。若應召從徵,可以博一個功名,在家裡,若是山賊來打劫,這些子弟亦可以聚集一處,進行防衛。燕趙的北地男兒,自是打小習武,這皆是習以爲常之事。

李重九仔細想了想,上輩子武藝不用說了。這輩子裡,他可不能再窩窩囊囊地死於宵小之手,無論如何,亦不能辜負這幅好身板。當下李重九想到了那掛在家裡牆壁上,開皇八年所制的角弓。

從李二叔口裡得知。這把弓乃是隋軍中將領所用之弓,力三石,乃是隋軍之中的難得的利器,乃是旅率(注1)一流的將尉使用的。乃是四當家蘇素,跑遼東時,從牙行的手裡,輾轉從靺鞨人那,花了三匹絹,加五吊自錢買下的。據說是開皇年間,隋軍征伐遼東時,不知哪個將領沒在異鄉,故而而來。

如此的強弓,亦只有大隋工部的工匠才製得出,民間則是不要想了,靺鞨人制弓之道更是拍馬不及。要知道隋軍步卒所用之弓,乃是一石半,健卒可開兩石,而南方步卒則較弱,一般只能開一石弓。

拉得動三石弓的都是可當一方的壯士,要麼jing通古武術,要麼就是天生大力,必能在隋軍中獲得重用。當然再往上,還有六石弓,九石弓。

能拉得動六石弓的,據說只有楊爽,韓擒虎,賀若弼,魚俱羅,史萬歲這樣的開國大將。當然還有一箭雙鵰,威震突厥的長孫晟。

說起這些人的時候,一貫武藝甚高的王君廓,都是一臉的敬畏之sè,他言道這樣的大將,都乃是一時之選,乃是高祖開國時,龍運匯聚,自然有一幫不世出的良臣猛將相助。承平年間,要想碰到真是千難萬難。高祖當時就是憑着這一幫猛將,平南陳,北擊突厥,吐谷渾,這才定鼎了天下。

當然對於王君廓這樣的說法,穿越後的李重九,自然是另一種看法的。所謂開國之時,必有龍運匯聚。不過是天下更替時,革舊布新,各國人才機制競爭,選拔激烈,自然是有能者脫穎而出。若換在太平盛世,機制僵化,大多是一個拼爹的時代,這樣的猛將可能亦不過是一介馬伕罷了。

論及當今英雄人物,王君廓說除了以上那些名將,此時多已是早亡,健在在世,亦早已是年老,氣力不在。說起六石弓,當世可能只有齊郡丞張須陀能開得動。此外唐國公李淵,亦是難得的神shè手,但能不能開六石弓,卻不知道。

最後王君廓講到是九石弓。

李重九心道,天下能開六石弓的已是一代猛將了,難道還有九石的不成,那可是千斤神力,對於正常人而言,就算是想一想也覺得是天荒夜談。可是王君廓當時鄭重其sè地告訴自己。世上之事自己想象不到,不等於沒有,只是運道不夠,沒有遇見。能開九石弓這樣的好漢,歷朝歷代只不過一二人罷了。

李重九將這些聽了一遍後,決定還是放眼當下。

他回到房間內後,從皮囊子裡,將這三石弓取下,擱在手裡掂量了一下。之後,李重九雙臂貫力,左右手一緊,用盡氣力推弓。

“呼!”

李重九放下這三石弓,果真還是力道不濟,只能開得一小半。這三石弓,能將弓拉得如同滿月的人,在整個七千寨之中,亦只有王君廓一人拉得動。可惜王君廓不愛用弓,故而不用。

所以李虎將此弓就給李重九,當然亦不是李重九能開這三石弓的意思,只是作爲激勵的作用更大,一番望子成龍的心意。反正山寨之中,亦無人用得此弓,故而就暫時擱在李重九那了。

這數年來,事實上有着這把三石弓,以及王君廓講的弓馬封王拜將的激勵,對於李重九而言還是大收成效的。雖說山賊沒有野望的。穿越前的少當家李重九,整ri是一根筋的打熬氣力,並且苦練shè術。

到了現在,李重九繼承了這個身體,開得是二石弓,至於shè術,雖只算上山寨之中一般水平,亦可達到十不離六七的程度。這對於李重九而言,是相當驚喜的。要知道穿越前,他能夠挽起一石弓,就差不多了,而弓箭之術卻更是不知從何談起。總算是一個大收穫。

而最難能的,據說李重九居然能夠左右手都能shè箭,即左右開弓的天賦。

注1:隋兵制,校尉轄三百人.旅帥,轄一百人.隊正轄五十人,火長轄五人;

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
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九十章 李家有喜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兩百九十一章 挑撥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三章忍了你很久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七百二十三章 黃河之戰第三百二十八章興亡更替第四百六十七章 一笑而已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七百一十六章 敵將降伏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四百二十四章番騎威力第一百九十三章 汗國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北伐(第一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九十章 卻月之陣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百六十九章 蕭銑出兵(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三章 猗蘭操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五百一十七章 滅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七百三十二章 水淹(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兩百八十六章 四方震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五百六十四章 黃河水戰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三十三章 李密之異心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