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李唐退兵

聽聞李靖沒有攻下虎牢關,李淵眉頭一皺。

虎牢關對於整個洛陽全局的戰略地位,不用多說。不切斷虎牢這要害,趙軍的水陸援兵就會源源不斷從河北,山東趕來,這樣李唐攻打洛陽,也永遠沒有攻下的一日。李靖從虎牢關前撤退,說明着李唐南路大軍已是沒有餘力,再取得任何進展了。

現在除非是李淵下定決心,要率軍渡過黃河,否則隨着李重九援軍一到,洛陽南面的李孝恭,李靖大軍,將陷入被動,甚至被包圍的危險。

衆將都是現在局勢不利,再戰下去也是沒有多大進展,但他們都是屏息靜氣,等待着李淵的決斷。

“裴卿你怎麼看?”李淵將手一舉,指在裴寂身上,點名這位重臣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裴寂收起兩袖向李淵一躬道:“陛下,微臣以爲這一次東征,已給與趙軍重創,足以彰顯我大唐國威,雖沒有攻下洛陽,但是也是有了足夠的收穫,微臣以爲既是目的達到了,那麼收兵以備來日之戰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裴寂這麼說,大營內左右大將雖嘴上不說,但心底一併贊成。連李建成也沒反對,倒是李元吉嘴巴張了張,又重新不說。

聽裴寂這麼說,李淵卻是怫然道:“裴卿是,什麼重創,說白了,還不是見我南北兩路大軍都已是無力再打下去,故而請求才收兵。”

裴寂連忙垂下頭去道:“是,陛下。”

李淵開口道:“這裡是軍議,朕與衆將推心置腹的相談,不要顧忌,爾等想說就說,不必修飾什麼措辭。朕想要聽實話,聽你們從心底說的話。”

李淵這麼說,那些剛剛想起身。隨着裴寂附和,粉飾這一次作戰不利的人都是不說話了。

帳內陷入一片靜默。李淵目光掃過衆將問道:“難道滿帳大將,都沒有直言一二的人嗎?淮安王你有什麼看法?”

李神通爲李淵指名當下道:“回稟陛下,微臣認爲可以再戰。”

“怎麼戰?強渡黃河?”

“當然不是,一舉而進黎陽,攻打黎陽城,奪取黎陽倉,有了足夠兵糧後,再與趙軍爭鋒。”李神通回答道。

“這話說的有幾分見地。但是黎陽城附近,有趙軍五萬遊騎,我軍從河陽出兵攻打黎陽,不說糧道拉得如此之長,兵糧又足夠嗎?”李淵反問道。

“這……”李神通一時失語。

李淵道:“淮安王,軍國大事,你想清楚再回朕。”

“諾。”

這時候一將言道:“陛下,末將有話說。”

李淵看去,原來是劉弘基。

李淵道:“好,說。”

劉弘基道:“微臣也認爲。眼下再戰下去,也是軍心疲憊,所以微臣與裴公的意見的一樣的。趁早退兵方纔是上策。”

李淵點點頭道:“雖是意見一樣,但滿堂大將只有劉愛卿,說了實話。”

劉弘基垂下頭道:“陛下,微臣不過是有一說一,眼下我軍退兵,趙軍有可能大舉反撲,我猜測趙軍下一步,不是河內,就是河東。河南,還請陛下派得力大將守備。”

裴寂開口道:“劉將軍的話不對。趙軍是會反撲,但卻不可能是大張旗鼓。連番大戰。趙軍也是損失不小,我軍軍糧耗盡,趙軍軍糧也是消耗了無數。”

劉弘基反對道:“那不一樣,趙軍有洛口倉,黎陽倉在手,兵糧源源不絕,何來消耗之說。”

“就算兵糧沒有什麼損耗,但錢財的花銷,士卒的傷亡,兵杖的損耗,卻是洛口,黎陽兩倉彌補不上的,”裴寂言道,“陛下,微臣主管戶部以來,對趙軍的國力有清楚的判斷。”

“根據多年的刺探和估算,眼下趙國的國庫收支,我們已是大體瞭解了。大趙每年歲入近二十萬,主要是這幾塊一是懷荒,御夷二鎮與塞外的貿易,此一進項,每年從中得利,絹八萬匹以上。二與百濟,新羅的海貿,大約在一萬匹之間,三爲幽京,太原各郡天畝收入,估算在五萬匹至八萬匹之間,民債每年向民間借利也在五萬匹,以及今年徵高句麗,破國後,也得其國庫值兩三萬匹。”

裴寂這麼說,唐軍士卒都是倒吸一口氣涼氣,沒料到趙國憑着懷荒,御夷二鎮收入竟是這高。而李唐就算佔據了富饒的巴蜀以後,每年國入也不過二十多萬。

裴寂道:“不過趙國花銷更大,李重九登基以來免除了丁稅,並取消百姓役稅,改爲以酬代勞。去年李重九攻滅劉黑闥後,爲了拉攏人心,免徵了劉黑闥治下河北各郡三年的稅賦,得了山東後也是如此,所以這都是在花錢。”

“而且趙國每一年都在打戰,海上打造戰艦,海船,陸上打造兵甲,都是花銷巨大,微臣可以肯定眼下趙國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所以這一次大戰之後,他們也無力進一步發動大的攻勢。”

李淵點點頭道:“裴卿這幾年功夫沒有少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裴寂連忙道:“多謝陛下誇獎。”

李淵道:“諸位,既然如此趙軍沒有餘力,我軍就留下部分人馬鎮守,其餘各部退兵返回關中,荊襄,各位沒有異議吧!”

衆將一併稱是。

李淵又道:“不過趙軍既是無力反撲,朕也不能掉以輕心。劉卿說得沒錯,河南,河東,河內三處都是要害的地方,必須要大將鎮守。”

劉弘基道:“陛下,河南乃是天下之中,八方匯通之地,人口之盛,更是甲於各地。而我軍當初得到河南後,留下的都是王世充的舊將鎮守,這些人我們並沒有多少恩惠給之,一旦倒戈趙軍,對我軍損失就大了。微臣建議,可以將這些大將的家人,接入長安,另外再派人馬進駐以節制河南諸軍。”

李淵合掌道:“劉愛卿說得真是金玉良言。朕決定河東繼續由襄武王李琛鎮守,柴紹率五千人馬鎮上黨。河內還是淮安王李神通就替朕辛苦一下,繼續坐鎮於此吧,弘基你率五千人馬,戍衛河陽。”

李淵說到這裡,頓了頓道:“朕決定以李靖,爲關東道都督,進左光祿大夫,調大將李君羨,張公瑾並巴蜀軍兩萬,給他節制河南諸州兵馬。李孝恭爲荊襄道都督,率南路軍主力返回江陵坐鎮。”

聽李淵這麼說,衆將都是震驚,李靖這提拔速度也太快了吧。衆將都是知道李淵,用人的一貫風格的,就是非宗親不用,李靖出自隴西李氏,當然是李淵宗親。

但是李靖當年在晉陽起兵時,親自去長安告發李淵。李淵一度還要殺了此人,但是這一次李靖憑藉着平定蕭銑之功,以及伊闕之戰的出色表現,被李淵火線提拔爲關東都督,也成爲與李孝恭,李神通,李琛這般一方諸侯,也可見李淵現在確實是急於用有力的將領,來穩住當前局勢。

但現在對於李淵而言,下令退兵實是令他很不甘心,這一次投入攻趙,付出遠遠大於收穫。他這一次親至河陽前線,就是想看看有沒有最後一絲成功的可能,可以說若是李靖若攻下虎牢關,那麼對於李淵而言,今天他下達命令,就是完全兩樣了。

但是李靖失敗後,李淵心底知道事不可爲,所以決定撤軍,沒有片刻猶豫。同時軍令也是以十萬火急的速度,直接送到了洛陽以南。

在革新二年六月到來之際,唐軍南北兩路攻打洛陽的大軍,在李重九的援軍趕來之前,皆是從洛陽前線退兵,這一場大戰也是落下帷幕。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八十章 飲至之酒(第一更)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山東局勢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兩百六十五章 孤軍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同盟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四百五十四章 預謀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六百四十八章 踏破烏桓(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已成困獸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上霸權(第二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兩百五十九章 下決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回洛陽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三白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陣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決斷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三十八章 攀城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八十八章 烏侯秦水畔的喧囂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第四百二十章 運籌帷幄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零五章 母憑子貴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五百八十三章 繡錦(第二更)第五百三十二章 怒戰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兩百六十四章 昌平失陷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突厥的信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秘密武器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一百二十五章 示警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六百六十七章 國破(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一章 爲了自己第七百九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兩百零六章 籌謀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五十二章 齊王楊暕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