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要國王不要郡王

兗州之地,現正龍虎匯聚。

革新元年,六月十二日。

徐世績率領一萬屯衛軍,在白馬渡登岸,大軍直指兗州。

徐世績大軍還剛在白馬渡登岸時,王薄,孟海公二人,早就得到李重九調令,各自率一萬人馬,分別從東郡,濟陰郡出兵,南下兗州。

王薄,孟海公都是剛剛封了郡王王爵,現在躊躇滿志。而部下們見主子們都受了厚待,心知李重九乃是有功必賞的人物,當下都是立功心切,一直慫恿着王,孟兩人出兵,力圖在徐世績的主力府軍抵達前,就攻滅徐圓朗,搶得頭功。

不過王薄,孟海公二人還是頗爲忌憚徐圓朗,此人心狠手辣,兵馬又是強過王,孟二人,眼下兩邊雖是聯軍,但對上徐圓朗卻沒有多少勝算。但二人耐不住手下催促,何況李重九又發了詔令,當下率軍直逼兗州而來。

卻說王,孟二人的人馬本來訓練裝備都極差,甚至連趙軍鄉兵郡兵都頗有不如,但這一次歸降了李重九後,扯起了趙字大旗,麾下士卒卻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連他們以往一貫畏懼的徐軍,這一次出擊作戰王,孟兩軍也變得積極起來,行軍神速立即就切斷了兗州州城與周邊各縣的聯繫。

再說兗州城中。

總管府之中,徐圓朗正坐在虎皮大椅上,雙目閉着,下面衆將的議論聲有一句沒一句的入了自己的耳中。徐圓朗之子徐義愁,剛剛出使過洛陽,參加了李重九登基大典,前腳跟從洛陽剛走,後腳跟李重九的三路大軍已是前來攻打兗州。

徐義愁是非常氣惱的,李重九居然如此不按照常理出牌。父親派自己向李重九道賀,已表達了自己沒有反對大趙的意思了,只求個偏安一偶了,但是李重九居然如此不留情面。還是派軍前來攻打兗州。

當徐義愁向徐圓朗抱怨時。徐圓朗道:“愁兒,你與爹我都想得太簡單了。臥榻之旁豈能他人酣睡,李重九此人不是李密。”

徐義愁聽徐圓朗這句話,心知當年孟海公,王薄還有徐圓朗三人都曾投奔在李密麾下。但李密兵敗之後,三人就立即反水。而李重九不是李密的意思,就是他絕不容許麾下有這樣半獨立勢力的存在。

“以往孟海公,王薄之流何嘗放在我們眼底,但眼下倒好,一個個都大了膽子了,還不是李重九給他撐腰。否則我老杜第一個就是拿他們開刀。”

“就是趙軍給他們借得膽子,他們二人原來什麼都不是的,現在番號換了一個趙字,旗號一變。居然敢小視山東羣雄起來了。也不想想他們原來是什麼貨色。”

“是啊,若是趙軍府軍主力前來,我們尚且沒有話說,但這兩人哼,不是我小看他們,要來打兗州的主意還不配。”

徐圓朗這時候睜開眼睛道:“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王薄,孟海公現在是狗仗人勢,自以爲投奔了個好東家,都朝我們狂吠起來了。剛纔你們說的對,這兩條狗,我徐圓朗還不放在眼底,但是身後趙軍府兵精銳,如何迎戰,哼,李重九派他手下第一大將,徐世績親自前來,還真是看得起我徐某啊。”

說起徐世績衆將都是面色一寒,此人從幽京一路打到黃河邊上,戰功赫赫,若是說趙軍大將,王馬漢默默無聞,尉遲恭一直在河東與李唐交戰,薛萬徹成名於塞外,唯有徐世績是一路內戰打過來,名震中原。

故而提及此人名字,徐圓朗將領臉色都是不怎麼自然。

“總管還能怎麼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不信了,趙軍府兵真有那麼強,徐世績不就是滅了竇建德,劉黑闥,宇文化及嗎?不算什麼,我兗州就是個硬核桃,他們敢來,我們就可以磕下他幾顆牙來。”

不就是滅了竇建德,劉黑闥,宇文化及,衆將都是搖頭,這話說得彷彿自己天下無敵一般,誰都知道這幾句話不過強自撐住場面,算不得數。

“總管,眼下李唐的劉蘭等人,都向我們示好,說只要我們降了李唐,他們就可以提供庇護,派援兵幫我們抵擋趙軍。”一名將領開口言道。

“說是這麼說,我們兗州乃是山東門戶,唐軍大將劉蘭,綦公順,臧君相還有淳于難,自然都是指望着我軍能替他們守住山東的門戶,令趙軍不至於入山東,但萬一趙軍真的攻打兗州,他們的兵馬真的能來兗州解圍,與趙軍的府兵一戰嗎?”

一人道:“這有什麼不可能,臧君相乃是海東一霸,手下有五六萬人馬,綦公順手下也盡是精兵強將,那個劉蘭不是足智多謀,號稱小諸葛,若是他們援我們,足以在山東和趙軍掰掰手腕的。”

“開玩笑吧,這幾人前年還在相互攻殺,趙軍若攻打山東,他們連同舟共濟都辦不到,現在還指望他們來救兗州。”

“還有江淮杜伏威,我們也可以向他求援的。若是杜伏威肯點頭,趙軍要想侵吞山東沒那麼容易。”

“杜伏威就別指望了。”一個聲音傳來,原來是徐義愁。

“少總管怎麼知道?”

徐義愁道:“這一次我出使洛陽,杜伏威派了使者來道賀,聽說李重九與杜伏威,早就達成協議,趙軍全力爭山東,不理會江淮之事,而杜伏威全力爭江淮,不理會山東之事,我看杜伏威沒有破李子通前,是不是派一兵一卒來的。”

聽徐義愁這麼說,衆將都是惻然,一人長嘆道:“看來路還是這樣的,不是投靠李唐,就是投靠趙國,我們沒有第三種選擇,本來杜伏威是個好選擇,畢竟他勢力遠遠弱於李唐,趙國,他要想侵吞我們暫時是不可能的。”

徐圓朗沉吟了一會問道:“我若歸降李唐,李淵給我開出什麼價碼?”

“兗州總管,魯郡公。”

“李重九呢?”

“譙郡王,世襲罔替,如孟海公,王薄一般。”徐義愁回答言道。

衆將議論道:“看樣子似乎是李重九條件,更優厚一點嘛。”

“是啊,李唐的重心在關中,只要沒有攻破洛陽一日,兗州就鞭長莫及,而李重九不同了,破洛陽後攜勢而下,他要收山東之地,再西向與李唐抗衡啊。”

徐圓朗沉思了一陣道:“李重九要我徐某降也不是不可以,告訴他,我徐圓朗豈可與孟海公,王薄之流並列,我要國王不要郡王,他若答允了,我就降他。”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章 遊獵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
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第二十一章 千杯不醉第七十三章 沙包大的拳頭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九十一章 立足懷荒鎮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宋金剛起復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第六十八章 玄甲精騎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兩百一十四章 雪過方晴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七章 遊獵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四百一十八章 竇軍主力第四百七十八章巷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一百零一章 金戈鐵馬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一百零二章 言辭如刀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之戰(第二更)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奚族三部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一百三十九章 上谷成家第兩百四十一章 蓋牟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封號不可輕授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捷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一十二章 最後指望第七十二章 只爲了活着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六百八十五章 講武堂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八百二十八章 何爲漢統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四百五十章 大將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長弓在手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三百二十七章以夷制夷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草原之都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八百三十四章 伐交爲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許決戰第二十七章 做人需留三分餘地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兩百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第三百九十八章 自知者明(第一更)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三百零二章 靺鞨勇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