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圍魏救趙

衆將聽聞李世民將大軍屯紮於柏璧之後,溫彥博出言解釋道:“柏璧位於絳郡,恰好切斷了我軍由臨汾郡至河東郡,與堯君素,呂崇茂二人的聯繫。”

正如溫彥博所言,堯君素,呂崇茂二人在南,而李重九從晉陽而來在北,李重九要打通河東,必須在柏璧擊敗李世民的三萬jing銳後,再與堯君素,呂崇茂會師方可。

溫彥博拱手向李重九言道:“現在唐軍駐紮於柏璧,無疑是要切斷南北關係,先南而後北,消滅堯君素,呂崇茂之後,再引兵北上與我決戰。”

溫彥博繼續言道:“啓稟上谷公,眼下我們在幷州進展順利,一來是晉陽守將舉措失當,以及我軍先聲奪人之威勢,二來則是因爲堯君素,呂崇茂二人的牽制了唐軍部分jing力。”

“我認爲堯君素,呂崇茂二人不可不救。”

“不可如此,難道你們真的以爲我軍現在已有了奪取整個河東把握嗎?李世民駐紮於柏璧,也可能是以逸待勞,引誘我們離開晉陽與其決戰!”姬川大聲言道。

聽姬川之言,王馬漢不屑地言道:“決戰又有什麼好怕的,現在弟兄們連破數州,整個河東的唐軍被我們殺得潰不成軍,弟兄從上到下都是嗷嗷叫着,唐軍來多少就滅多少,正好乘此機會,索xing打過黃河去,將長安城下將李淵老兒拉下馬來,讓老子教教他如何做人。”

王馬漢開口之後,在場大將都是哈哈大笑。

尉遲恭默然,其餘如薛萬徹。薛萬均等年輕將領,眼中卻都是躍躍yu試之意。

連番大勝。破城拔州,給了李重九這些大將極高的信心。

李重九見衆將如此。亦不由面露喜sè,但姬川這時仍是在言道:“不要亂想了,李淵乃是當世梟雄,麾下有二十萬可用之兵,除了李孝恭南下攻伐巴蜀之外,李世民這次等於率李唐傾國之兵來與我們決戰。”

“我軍乘其主力與薛舉決戰之機,拿下晉陽,乃是僥倖。若現在南下柏璧與李世民決戰,那麼必然師老疲憊。糧草不濟而敗。”

尉遲恭搖了搖頭,言道:“姬郎中,此次我軍劫掠各縣獲得不少糧草,足以支持大軍數月之支,這點你暫可不必擔心。”

一旁薛萬徹亦開口言道:“眼下天寒地凍,雖是十分寒冷,但是我軍六萬將士,生長於幽州草原這等苦寒之地,若論及冬季作戰。我們絕對要勝過唐軍一籌。”

衆軍方大將皆是反對姬川的意見。姬川彷彿一個孤立在此,他拱手向李重九言道:“我軍眼下佔據幷州乃是速勝,根基不穩,一旦一戰有失。必然全盤皆崩。”

“夠了!”

“危言聳聽!”衆將領紛紛斥道。

姬川看了衆將一眼,向溫彥博問道:“溫長史你意下如何?”

這一次陪同李重九南下的文臣,就姬川。溫彥博,薛萬述三人。現在軍方大將一併主張南下柏璧與李世民決戰。姬川只有求助於溫彥博,而薛萬述現在正在城內太倉之中。清點要送往前線的糧草。

溫彥博看了姬川一眼,猶豫了一番,言道:“上谷公,我以爲若是放堯君素,呂崇茂二人不管,必是被各個擊破的局面,但若是南下救援,李世民就是腹背受敵了。所以卑職以爲可以嘗試一戰。”

姬川聞言當下退到一邊,閉目表示再也不說話了。

溫彥博看了姬川一眼,他此刻有幾分難以言隱,他出身的太原溫氏,乃是太原名門士族。

太原溫氏自兩漢後,因中原戰亂,族人衣冠南遷,北方宗族一直難以恢復北方盛況。這一次溫彥博投效李重九,也是揹負着很多族中壓力的。

這一次天下大亂,羣雄四起,太原溫氏與身在晉陽的李淵,李世民頗有交往,

而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族內就讓溫彥博的兩個弟弟溫大雅,溫大有投效李唐爲官,來表示對李唐的全面支持。但是溫彥博卻沒有聽從族中的意思,早一步先在李重九麾下已是任爲郡司馬。

晉陽之後父親,與族中從叔,有寫信要他辭官的意思,溫彥博一來心道,就算去了李唐,自己最少要二三十年才能一展抱負,得到宰輔之位。但在幽州軍之中,李重九顯已是有栽培他爲宰相的意思,並且對他重用,十分信任。

溫彥博感激於李重九的栽培重用,故而這才拒絕了族人要他返回太原的請求,繼續留下幽州輔佐李重九。

但這麼一來,溫彥博也知自己與族人之間有了重大的嫌隙了,這一次攻下晉陽溫彥博回鄉之後,儘管他現在在幽州中,乃是官居一品,幽州上下官吏僅次於李重九的待遇,但回鄉之後那些族伯從叔對他皆是閉門不見,在族中備受冷遇。

自小生在大族的溫彥博,難免有幾分不服氣的意思,故而他這一次才比較急切李重九能夠一戰擊敗李唐,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李重九見麾下一併主戰的意思,卻有幾分詫異,看來連番大勝,自己麾下的jing兵猛將,不知何時也成了驕兵悍將。

如果自己沒記錯,歷史上劉武周與李世民,也是對峙於柏璧,具體戰況如何,自己已是不記得了,但是這一戰最後的勝負卻是不用多說。

從晉陽至柏璧,路途遙遠,自己糧道漫長,軍糧勢必畢竟不濟,萬一被人劫糧情況堪憂。但溫彥博說得也沒錯,自己不前往柏璧,只能坐視堯君素,呂崇茂二人被殲滅,如此軍心會動搖,而且現在全軍連勝,士氣正盛,自己若畏縮不戰,難免有些說不過去,麾下武將士卒也可能會大發牢sāo。

畢竟劉武周當初伐唐有三萬大軍,也是打倒了柏璧,自己這一次討伐幷州,卻有六萬人,兵馬比劉武周多了一倍,而當時李唐立國已有兩年之久,現在李唐根基不穩。

兩強相遇,不打一戰就退縮,無疑是怯弱之舉。

“下面如何作戰,還請上谷公明示!”衆將見姬川不言語了,當下一併上前,他們顯然覺得現在一戰大有勝算。

李重九看了一眼衆將,言道:“李唐這一次出動四路大軍收復河東,不可輕忽,何況李世民新勝了薛舉,麾下士卒盡是jing銳,我軍與之相戰,勝負難料。”

衆將聽李重九亦是反對出兵的意思,當下皆是有不忿之意。

“那敢問上谷公就不救堯君素,呂崇茂二人了嗎?”。

李重九言道:“李世民駐紮於柏璧,正是算準了我軍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南下則戰線漫長,容易師老疲憊,而若按兵不動,則堯君素,呂崇茂被其收拾後,他可以從容會齊各路大軍,照樣可以北上與我決戰。所以我們要勝唐軍,就不能依照李世民意思來走,這樣就入其圈套了。”

溫彥博聞言當下問道:“那麼上谷公的意思是?”

李重九言道:“我軍依舊南下,但不是走雀鼠谷這條險道至河西,而我要率軍攻打上黨郡!”

“上黨郡!”

衆將一怔不去與李世民決戰,而是攻打上黨郡這是爲何。這時姬川卻是雙目一亮,言道:“上谷公,此舉乃上策啊!”

“如何上策?說出來聽聽,我怎麼不懂。”王馬漢問道。

姬川看了王馬漢一眼,心道此人也是一方總管的大將軍了,卻這等沒見識,不過姬川也知此人對李重九絕對忠心,乃是心腹。

姬川沒好氣地給王馬漢補了一番地理上的基本常識。

原來從晉陽往南,中間以太嶽山爲分隔,將幷州兩條大道,從晉陽往西南而進,從太嶽山西麓經過,乃是李淵當初從晉陽起兵奪取關中的路線,從晉陽過昭餘祁,經雀鼠谷,霍邑,再從蒲津渡過黃河,可以直插關中,抵達長安。

而從晉陽往東南而行,從太嶽山東麓經過,經上黨郡直下,經過長平郡,高平郡,最後從孟津渡過黃河,而至東都。

這條路線當初李重九在七千寨爲山賊時,被殷開山通緝,就是被迫從上黨郡的單雄信的二賢莊,一路南逃,經過孟津渡,渡過黃河,逃離了幷州地界,抵達東都於白馬寺旁遇見李密。

姬川言道:“由此可見得晉陽乃幷州之要害,經此西通關內,南下洛陽,東至幽州,北控草原。”

王馬漢聞言:“這與我們攻打上黨郡又有何關係?”

姬川一副孺子不可救藥的表情,言道:“上黨郡對於李唐而言,同乃重鎮,一旦此地有失,等於幷州只餘河東一半。李世民可以屯兵柏璧,我們則可攻上黨郡,以圍魏救趙。”

說到這裡,尉遲恭亦言道:“不錯,上黨郡殷開山,李元吉的殘部,不過是驚弓之鳥,我們可以一戰破之。”

溫彥博點了點頭,露出欣然之意,言道:“李世民若是將上黨郡置之不理,繼續率軍攻打河東,我們可收上黨郡,但若是李世民來救上黨郡,那麼形勢逆轉,我軍則可在上黨郡以逸待勞,不用擔心戰線太長,糧草不濟了。”

衆將聽了也是一併點頭。(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
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六百三十二章 直至如今終不疑第一百四十九章 竇線娘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四百八十六章 親征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築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七百三十六章 李唐民債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五百九十一章 見與不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大結局明天更新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四百七十五章觀其進退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兩百二十四章 幽州鐵騎第六百一十五章 塞內塞外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一百零九章 一戰成名天下曉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一百八十九章 俟斤之位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一百八十一章 大房之爭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七百五十章 問話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唐議和(第三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六百三十八章 肺腑之言(第一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蹄鐵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兩百三十七章 樓車第四百六十四章 烏桓山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兩百一十六章 皆大歡喜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四十一章 旗開得勝第八十七章 少女,生意不是這樣做的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八十五章 大節小利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第一百七十七章 奸賊第四百零五章 取士(第二更)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六十章 見與不見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亂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